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三菱财阀案例分析(三菱财阀的崛起)

三菱财阀案例分析(三菱财阀的崛起)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大发战争横财,三菱各经营事业扩张也远远超出岩崎家资金所能支撑的水平,“奥帐场-合资公司”之间的资金流动已无法积累到足够的资金来应对需求,只能一方面从银行部吸收大量资金,另一方面则迫切需要通过事业部门的股份化来寻求出路。最终各事业部作为股份公司独立,各自从市场上筹措外部资金也成为一种理想的资金筹措形式。总公司也变身股份公司(控股公司),并集中发挥投资机构的职能,于是股份制的大型康采恩三菱财阀就此崛起了。《三菱财阀的形成》通过史料考证,纠正了过去三菱史研究的一些常识性观点。譬如三菱财阀起家于海运业,以往学界普遍认为,在1884-1885年三菱邮政汽船公司与具有官方背景的共同运输公司之间开展过一场激烈的运费降价竞赛,这场运费竞赛使得三菱公司元气大伤,岩崎弥太郎含恨而亡,但本书作者通过大量翔实的三菱内部史料档案、书信的研究,却得出了完全不同的结论。档案揭示,与共同运输公司展

三菱财阀案例分析(三菱财阀的崛起)(1)

《三菱财阀的形成》,(日)武田晴人、关口薰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2年6月版,98.00元。

□王绍贝

日本近代历史上的三大财阀(三菱、三井、住友),他们在战后GHQ(驻日盟军司令部)实施“财阀解体”政策以前,一直把握着日本的经济命脉,甚至利用经济上的绝对垄断地位向国家政治施加过不容忽视的影响,尤其是三菱财阀,其分公司遍布日本各地,是战前军需工业生产的主力,堪称富可敌国、财阀中的财阀。因此研究三菱财阀的形成与发展不仅对于理解日本近代历史的经济层面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在政治史、军事史研究上也颇具意义。《三菱财阀的形成》一书系日本经济学史方面的专家武田晴人、关口薰合著的专题成果,2020年在日本出版,用了仅仅不到2年的时间就被引进翻译为中文,让我们能及时了解到这个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不得不说是一件幸事。

提起三菱财阀,就会想到在日本几乎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岩崎弥太郎,传说他从一个浪人武士破落户出身,通过自身刻苦努力,借明治维新的历史契机,创立了三菱公司,并成为富可敌国的大富豪——这样一个励志故事曾被人津津乐道。然而,《三菱财阀的形成》一书则远离了任何猎奇性的历史名人八卦、故事,与以往的三菱财阀研究最大的不同在于,本书依据的是上世纪90年代三菱经济研究所新披露的明治时期的大量档案、文件、书信、财务报表等重要史料,还原了三菱公司从家族式企业向股份制(康采恩)企业转变的重要历史阶段。由于此书是建立在大量的历史细节考证之上,并且不厌其烦地罗列统计数据、档案、书信,数据表格均依据三菱社的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表等“账簿”资料整理而成,读起来颇为枯燥,感觉很像注册师会计事务所在给明治时代的三菱公司查账。然而枯燥的财务账簿恰恰是理解企业内情的关键所在,本书尤其关注的是明治初年以后三菱与岩崎家企业组织的变化,试图阐明三菱与岩崎家的双重经营组织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从“事业部制”走向“股份公司化”的变化过程,以及三菱财阀在形成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特质。枯燥的史料考证和理性客观的数据分析,比企业家的传奇、励志和八卦故事,更能让我们看清企业和组织运作的内在机理和真实面目。

《三菱财阀的形成》通过史料考证,纠正了过去三菱史研究的一些常识性观点。譬如三菱财阀起家于海运业,以往学界普遍认为,在1884-1885年三菱邮政汽船公司与具有官方背景的共同运输公司之间开展过一场激烈的运费降价竞赛,这场运费竞赛使得三菱公司元气大伤,岩崎弥太郎含恨而亡,但本书作者通过大量翔实的三菱内部史料档案、书信的研究,却得出了完全不同的结论。档案揭示,与共同运输公司展开“海运竞争”所造成的影响在以往的研究中被夸大了。在两家公司开始运费竞赛之前,三菱公司就因为松方正义的通货紧缩政策引发了经济萧条,以及各地商品流动的减少和运输需求的停滞,而不得不听从货主的强烈要求降低运费、节约成本。尽管后来共同运输公司加入海运业的竞争也造成了一定影响,但两者间开展的较量并不像当时媒体所报道的那样激烈,持续的时间也不算长。

对于三菱财阀从家族制企业向股份制公司(康采恩)转变过程,作者贯穿全书,重新考察了奥帐场、三菱合资公司、事业部门的关系,特别是“事业部制”改革的真相。过去学界认为三菱与三井、住友等财阀一样,企业内部实行家族“总有制”,但本书研究发现,岩崎家“同族”“总有”的观念是颇为淡薄的。所谓“奥帐场”乃1900年建立的负责管理岩崎久弥家内部资产及其投资活动的机构。奥帐场通过将漕运业、银行、矿山事业以外的资产独立出来,并剥离岩崎弥之助的资产,成为岩崎弥太郎之子岩崎久弥的独立资产机构,扮演了三菱社“岩崎家事务所”的角色,开始呈现出公司形态并决定建立私人产业色彩浓厚的合资公司。奥帐场作为资金源继续以有价券经营利益为基础,确保诸项事业的资金供给,以及在整个三菱时代岩崎家私人产业的延续,并根据不同时期的需要而流动变化,由此发挥了积累资金的作用,并为三菱的经营事业提供了实质性的支撑。

1908年以后的三菱合资公司组织结构改革,过去学界也将三菱等同于三井、住友财阀的“事业部制”改革,但作者考察三菱档案后认为,三菱与三井完全不同,并没有有计划地筹备、推动所谓“事业部制”改革。三菱之所以呈现出类似三井的“事业部制”改革结果,其实是因为三菱内部实施了各部门独立结算的制度,以图经营的合理化。先行探索公司体制改革的是三菱造船所,由于造船所位于长崎,远离三菱总部,加上船舶制造是一个技术含量高、专业性较强的行业,三菱总部任命庄田平五郎这个行业专家为经理。对于造船所的日常业务,庄田有较大自主空间,总部主要通过控制年度预算来执行工作计划,而预算制度的严格化是介于集权与分权之间的协调点。为了确立集权性,三菱要求各场所、分公司以标准化形式向总部报告。三菱通过各事业部的独立核算制,以及标准化、整齐划一的财务会计制度的改革,实现了总公司通过审核投资、预算来控制各项事业,并设定各项事业上缴总公司利润比例的原则,而超出的金额可允许各部自行保留,自主开展进一步投资。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大发战争横财,三菱各经营事业扩张也远远超出岩崎家资金所能支撑的水平,“奥帐场-合资公司”之间的资金流动已无法积累到足够的资金来应对需求,只能一方面从银行部吸收大量资金,另一方面则迫切需要通过事业部门的股份化来寻求出路。最终各事业部作为股份公司独立,各自从市场上筹措外部资金也成为一种理想的资金筹措形式。总公司也变身股份公司(控股公司),并集中发挥投资机构的职能,于是股份制的大型康采恩三菱财阀就此崛起了。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