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乡是一种痛苦而又甜蜜的愁绪(无处安放的思乡之情)
思乡是一种痛苦而又甜蜜的愁绪(无处安放的思乡之情)初一拜年、初二到初五就是到亲戚家各种吃饭。这么几天下来,这个年的仪式也算是过去了,大家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忙碌,这一年中也只有在这几天才真正放下生活的不快和压力,可以开怀大笑、可以不用管自己胖不胖、可以不管赚钱多少。 一口气就写了这么多,实在是童年的这些时光已经雕刻在脑海中成为永不磨灭的“甲骨文”,也实在是因为疫情难回家,小时候的记忆更显得弥足珍贵。但愿疫情尽快过去,我们再回去感受久违的“年”,但愿亲人安好,时光不老,再相聚时饭桌上一个都不少。
作为一个实实在在的北漂,在没有疫情的时候隔年回一次老家去和爷爷奶奶亲戚朋友聚一聚,在家里呆的时间很短却很满足。在北京无论是已经买房了还是租房的,总有一种独在异乡为异客的感觉,少了一些归属感。有的时候也会觉得即使回家年味也淡了,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19年开始的疫情让我真切感受到了回乡的可贵。
算来,从疫情至今已经有三年没有回老家了吧。21年的春节是在北京过的,没有亲戚走动,一家三口只是象征性的做了一些老家过年常吃的饭菜,一大桌子菜每样只动了几口而已。可能会有人莫名其妙,这不是浪费吗,有多少人做多少饭就好啦。在我们看来,这是唯一一件与平常不一样的地方,能看出那一天是个特别的日子。
这里没有烟花爆竹,还记得小时候吃年夜饭之前,大人们总要放震天响的“二踢脚”,还有一大串小鞭炮,小鞭炮响的越久越红火。小孩子们胆小的就在屋里面一边捂着耳朵,一边兴奋的看着外面红彤彤的闪着火花的鞭炮像红色精灵一样在跳跃,胆大的就在屋外蹦蹦跳跳。父辈们的亲戚聚在一起,满桌丰盛的饭菜看得人垂涎欲滴。鸡和鱼是必备的,爸爸厨艺特好,除了这些硬菜,还有最爱的炸丸子、羊肉汤真是只要想起来馋虫就乱叫。饭后,小孩子们去捡没有炸开的小鞭炮,或者没有导线的做呲花。大人们一边收拾碗筷一边唠家常,有的吹大牛有的说说隔壁四邻的家长里短,年轻的时候觉得他们好无聊,岁月划痕,年纪越大越觉得那时光如此有滋有味。
晚上天一黑才是最有意思的,家里买了超级多的小孩儿玩的划炮儿、摔炮儿、各种各样的呲花,天冷也阻挡不了我们出去耍的热情,就听着噼噼啪啪的零星的响声,那只是精彩的前奏。那时候家家户户会把各式各样的彩灯围着房子绕一圈、缠满大树、有的手艺好的还会把彩灯编出小花样儿。玩累了我们就成群结伴到各个街上看花灯,对于我们来说不亚于现在的灯光秀了,不过八点之前大家都会准时出现在电视机前,守着央视的春节晚会,妈妈则在电视机前摆好桌子准备包饺子,留着晚上饿了还有初一早上吃。9点多钟的时候已经开始了烟花秀的预演,我们就屋前屋后跑着去捕捉绽放在空中的花朵。等到12点,是接财神的重要时刻,大家都拿出了压箱底的大花、最响的鞭炮、最长的小鞭炮,那场面真是壮观,好像大家把对来年好日子的期盼全都释放出来。热闹的一天在春晚倒计时后陷入寂静,忙了一天闹了一天大家带着对新的一年美好期待进入梦乡,只剩下通火通明的夜温柔的拥抱着我们。
初一拜年、初二到初五就是到亲戚家各种吃饭。这么几天下来,这个年的仪式也算是过去了,大家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忙碌,这一年中也只有在这几天才真正放下生活的不快和压力,可以开怀大笑、可以不用管自己胖不胖、可以不管赚钱多少。
一口气就写了这么多,实在是童年的这些时光已经雕刻在脑海中成为永不磨灭的“甲骨文”,也实在是因为疫情难回家,小时候的记忆更显得弥足珍贵。但愿疫情尽快过去,我们再回去感受久违的“年”,但愿亲人安好,时光不老,再相聚时饭桌上一个都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