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峨眉派十大拳种(峨眉派的五个虎形拳种)

峨眉派十大拳种(峨眉派的五个虎形拳种)这种产生于四川地区的白虎拳,乃系峨眉派五虎拳(即白虎拳、黑虎拳、虎爪拳、虎啸拳、虎形拳)之首,是一种高桩长手拳术,全套五十六动,动作舒展、击法奇巧、虎形中带虎爪。突出提龙炮、虎尾腿等技击法。演武时,身倾靠体,凶猛、快速,劲力沉实,气势磅礴,虎虎生风。古巴族是个崇拜白虎并以白虎为图腾的部落。秦汉时,四川就出现了 “板楣七姓以射白虎为业”的职业武术者,在长期与虎搏击中,积累了丰富的搏斗技术,这些技击术,经历代拳师不断变革而衍化为今日之白虎拳。黑虎拳流传至今,拳路、拳技、拳风均非昔日之黑虎拳。今日之黑虎拳多连环步、同侧手脚并用,裆桩沉固,拳腿齐发,气势虎威,全套动作六十四式。除重复段落外,主要技击动作是:黑虎出洞、猛虎还岭、伏虎相争、饿虎扑食、剪尾倒竖、虎跃山岗、黑虎掏心等等。主要手法是劈、冲、撩、掳、云、穿、裹、造、关、拔、擒、拿、砍、宰、削、戳、抓、挖等;常用腿法有里缠、铲、踹、虎尾腿、扫腿

峨眉派十大拳种(峨眉派的五个虎形拳种)(1)

老虎自来以它凶猛、 威武称雄于动物世界, 被誉为兽中之王。历代拳师常模仿老虎奔跑、纵跃、猛扑等动作,揉化于中华拳技之中,从而形成各类奇妙的虎形拳术,诸如形意拳十二形中的虎形、少林五形拳龙、虎、鹤、蛇、豹中的虎拳以及峨眉派武术中的五虎拳(即黑虎拳、白虎拳、虎爪拳、 虎啸拳、旋虎拳)等等。

这些虎拳从内容、形式或从技法、练法上看都有很大差别,形意虎形是模拟老虎扑食之凶猛,少林虎拳采用了虎奔、虎跃的雄姿,表现拳技演武的特色,峨眉派五虎拳则是吸取虎踞、虎窜、虎纵、虎扑、虎啸时虎的雄姿威猛和神态,结合于峨眉武术短打、轻身、内功之中。

峨眉派十大拳种(峨眉派的五个虎形拳种)(2)

黑虎拳

黑虎拳包括黑虎拳、黑虎腿等拳术。系矮桩长手拳,多流行于川西、川南一带。

黑虎拳的来源有几种不同的说法,一说来自少林五形拳中的虎拳衍变;一说出自川南翠屏山,清末始由南溪县杨成家传宜宾市老拳师王登舟;更多说黑虎拳传自峨眉山麓的伏虎寺。传说,今日依然存在的伏虎寺,寺后小山酷似一只猛虎。而很早前,山中有一只黑虎,凶猛异常,长期出没在上山的要道上,不知伤害了多少人。后来,被九老洞道家赵公明降伏,于是人们就依山傍水,修建了纪念性寺庙,叫伏虎寺。后世拳师根据这一传说,按照黑虎出林、黑虎扑食、黑虎跃涧、黑虎伏蹲、黑虎抖毛、黑虎剪尾,黑虎咆哮,黑虎返首等情节,创编出峨眉派黑虎拳。

黑虎拳流传至今,拳路、拳技、拳风均非昔日之黑虎拳。今日之黑虎拳多连环步、同侧手脚并用,裆桩沉固,拳腿齐发,气势虎威,全套动作六十四式。除重复段落外,主要技击动作是:黑虎出洞、猛虎还岭、伏虎相争、饿虎扑食、剪尾倒竖、虎跃山岗、黑虎掏心等等。

主要手法是劈、冲、撩、掳、云、穿、裹、造、关、拔、擒、拿、砍、宰、削、戳、抓、挖等;常用腿法有里缠、铲、踹、虎尾腿、扫腿、蹬腿、弹剪、挂撩腿。身法讲究斜身贴靠、俯仰屈伸、拧旋转折。

黑虎拳的特点是:勇猛、快速、进退敏捷、劲力充足,技击性强,拳路变化多端、颇具四川南拳风格。

白虎拳

古巴族是个崇拜白虎并以白虎为图腾的部落。秦汉时,四川就出现了 “板楣七姓以射白虎为业”的职业武术者,在长期与虎搏击中,积累了丰富的搏斗技术,这些技击术,经历代拳师不断变革而衍化为今日之白虎拳。

这种产生于四川地区的白虎拳,乃系峨眉派五虎拳(即白虎拳、黑虎拳、虎爪拳、虎啸拳、虎形拳)之首,是一种高桩长手拳术,全套五十六动,动作舒展、击法奇巧、虎形中带虎爪。突出提龙炮、虎尾腿等技击法。演武时,身倾靠体,凶猛、快速,劲力沉实,气势磅礴,虎虎生风。

峨眉派白虎拳,主要流传于川西、川东各地。据成都老拳师曾全忠介绍,白虎拳有升、腾、智、化四个特点,即有升高如猛虎归林之形,腾似饿虎扑羊之猛, 智应危难而不惊之巧,化强为弱之能。

白虎拳谱曾把它的技击特点概括为:白虎当道胆气壮,担山赶月追太阳;迎门暗藏铁扇子,虎踞龙蟠最难防;迎刚化柔单边挡,遇敌直来须侧伤;上打猿猴攀垂柳,下攻势如虎扑羊;拳出南山虎豹惧,脚踢北海蛟龙亡。

白虎拳技击腿法、手法均很丰富,如跟子腿、抡腿、摆腿、双飞燕以及百挂掌、杀手、飞云手、滑车手、斩手、翻云手等等。步法则以进、退、转、换、盖、插、跳步等为主,身法讲究浮、沉、吞、吐、俯、仰、屈、伸。眼法多虎视。

虎爪拳

峨眉派虎爪掌、虎掌拳、捉骡拳等均属峨眉虎爪掌拳系,这种拳术,桩势平矮、一招一势、一步一法,颇具峨眉派南拳特点。

据内江市老拳师黄克明、彭高杰等人介绍,虎爪拳历史悠久,起于元明时期,至清代,有峨眉剑仙肖天露(据说活了一百三十多岁)擅长虎爪拳,曾以虎爪掌抓掉坚硬的青桐树皮而名噪蜀中,后传徒谭普年(外号人称谭莽子),谭传赵云山,赵再传钟玉书和银宾臣,黄克明和彭高杰分别学艺于钟、银二人。至今, 虎爪拳仍流行于川中一带。

虎爪拳以掌指卷屈成虎爪,以掌指抓扣敌身、用掌跟着力,打一掌抓扣一下,劲发短暴,以静制动,以逸待劳,拳爪并用,掌指连发,头、颈、背、胸、 腹、腰、臀、胯、膝、踝、足以及肩、肘、腕、掌、拳、爪、指、勾手无处不作攻击之利器、处处皆能保护自身,充分发挥“一撒通身皆是手”的作用。

虎爪拳,以凤眼拳为主,标掌、虎爪、一指禅、 二指禅、撮勾、刁勾等交替使用。常用爪法是虎指手、分鬃手、封闭手、爬竿手、金标手、翻江手、铁扇手、美女照镜、铁扇迎门、二龙戏珠、仙手摘桃、黑虎掏心、雪花盖顶等。常用肘法有顶肘、撞肘、叠肘、压肘、砸肘、翻肘等等。

虎爪拳实战时讲究“强打蜻蜓点水、弱打猛虎扑食、逢强智取、遇弱活拿”的战术,使用抓、拿、撕、扯、拧、点、扭、挫等手法,攻中有防、防中带攻。尤其在进攻时,出掌带爪、爪到力达掌再带勾拉、待着力后,则继续伸指延续进攻,使用一指禅功直奔对方薄弱、裸露部分或重要穴位;防守时,掌变爪回勾外带或下抓,以扣住或柔化敌方进击之法,这种独特手法构成了迥异于其他拳术的拳风。劲道讲究“刚中有柔、柔后必刚”,发内力用坠子劲,即有如用手抓握下坠重物之劲。

练坠子功,须先每天练习抓住下掉的铁棒(棒长25公分,直径3公分、重约1.5公斤),每次练半小时,抓握两千次左右,要求:快、准、稳。功力深厚者,再抓破撕扯各类树皮、打铁沙袋、插萝卜、插豌豆、插铁沙等。

虎爪拳有三套:一曰单鞭,三十多动;二曰四门,亦三十多动;三曰拔步,也是三十多动,虎爪拳是单鞭、四门和拔步三路拳的总称。

最早的虎爪拳系峨眉派高桩拳系,上步、退步、步势沉稳。后世拳师改高桩为中长子午桩(即每出脚成势要扣膝关足、半弓半马,侧身进击),使动作低矮、严谨、攻守兼备,从而突出掌、指、爪功力,形成体用合一的拳技特色。

虎啸拳

在动物世界里,老虎素有兽中之王的美称。人们取其虎扑之凶狠、虎斗之雄姿、虎踞之神风、虎啸之威震,揉化于拳技之中,形成了风格各异的五虎拳术。其中,虎啸拳更是声威并茂,搏击勇猛、拳脚刚暴、虎形生威,实为拳艺之精粹。

虎啸拳以虎爪的抓、拿、刁、锁、劈、砸、横、拦为 主,在使法发力时,常模仿老虎吼叫声“虎”、"嚯" 等音声的长鸣,借以运气摧力。除“虎”、“嚯”以外 还有“吼”、“嗨”、“哼”、“哇”等呼吸法,故虎啸拳在演练时突出虎啸之威震,惊奇、险赫。主要腿法有虎尾腿、截、缠、剪、踢、扫、绞、弹、蹬等;步法有进、退、跪、跃;主要跌扑法有虎扑、虎跳、侧摔、前扑、以及兔滚、鹰翻、乌龙绞柱、鲤鱼打挺等。

虎啸拳传统套路有五十六动,在击法中辅以各种虎形动作,发力有声、虎啸长鸣,风格别致。

虎啸拳流行于四川省川西一带。

旋虎拳

旋虎拳,又名旋虎开手。因在拳路中使用虎爪旋拿、旋臂滚肘、旋腕旋腰、绕转侧进以及发螺旋劲而得名。系峨眉派短打、轻身性南拳。

旋虎拳流行于川西、凉山州少数地区。

旋虎拳以虎掌扣、拿、抓、握、扭、拧为主,在旋中带抓,抓中带拿,拿中发力,于动中滑脱敌方之进击力量,而后用短、快、刚、暴的发力反击对手,力求快而狠、准而稳。

旋虎拳,步法以绕、转、疾步为主,善打近身帖靠战,加上手上的勾拿拧旋,使敌方拳脚常被牵带,难于反攻,故常被旋虎拳中的顶心肘、旋开肘、脚膝法、鸡心腿、兔蹬腿所击中。主要击法是上绷下砸、内关外合、旋绕撞架、刁拿滚进。因套路动作较多,活动量也大。(周华)


​往期推荐:

1,峨眉派的五个龙形拳种

2,峨眉派五门奇拳介绍

峨眉派十大拳种(峨眉派的五个虎形拳种)(3)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