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之夜丝路古城(文明之美看东方)
博物馆之夜丝路古城(文明之美看东方)(博物馆之夜,时长共36秒) 1750个名额半小时内被一抢而空。夜探博物馆,除了更凉快,还有什么值得期待?戳视频,小南带你“吃喝玩乐”↓
这个“高温蒸烤”的夏天,
如果没有梁静茹给的勇气,
小南大概率不会在烈日下走进博物馆。
果不其然,粤博今年首开夜场,
1750个名额半小时内被一抢而空。
夜探博物馆,除了更凉快,还有什么值得期待?
戳视频,小南带你“吃喝玩乐”↓
(博物馆之夜,时长共36秒)
广东省博物馆今年首开夜场
夜间博物馆,“变身”大卖场
空气中弥漫着咖啡的香气,还有一丝雪糕的甜腻……
和白天逛馆看展不同,首个“博物馆之夜”另辟蹊径,以文创为主题搞起了“大卖场”,忙碌了一周的观众们用“买买买”开启快乐的周末时光。
在现场,多款文创新品接连亮相,在线上线下同步开启售卖。你还记得这只“网红猫”吗——清石湾窑陶塑金丝猫,它被做成了冰淇淋。
一件19世纪中期的石青缎地“宝生昌”号广绣花鸟纹大挂帐,被提取元素做成了月饼。
现场还有各种夏天的降暑特饮——荷塘粤夏主题饮品及冻干咖啡饮品,观众只需要到二楼咖啡馆,就能坐下细细品尝。
除了吃的以外,馆内还引入了最新的AR眼镜,观众可以在海洋馆中通过AR眼镜“穿越”到波光粼粼的海洋世界,探寻远古生命消失的秘密。
当然,最受瞩目的应属“南海I号”考古盲盒,把观众的期待值狠狠拉满。以往考古盲盒以考古铲、土块为主,而这次的设计师从水下考古队员的第一视角出发,巧妙地用红色马口铁盒作为“沉箱”,让体验者从开箱“提拉”这一动作感受当时打捞“南海I号”的作业过程。
那么,海水要如何模拟呢?设计团队用蓝色水晶泥模拟,还加入了珍珠、闪片等blingbling的海底元素,就连珊瑚都被裹挟其中,既逼真又好看。
此外,盲盒里还配套了工具包,可以在不同工具的配合下从船体中亲自发掘器物,比如陶器、铜铁器、铜钱、金腰带……就像微缩版的“南海I号”考古现场。
看到这里,小南不得不感叹一句,广东文创设计师的品位和广东水下考古的实力一样走在前列。
为了给“南海I号”考古盲盒打Call,甘肃省博物馆馆长贾建威带着最近火遍全网的“马踏飞燕”在视频连线中送上祝福,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南海I号”考古领队崔勇更来到现场,和观众分享了自己发掘“南海I号”出水的曲折故事,现场抽取了6位幸运观众送上盲盒礼包。
快闪店排长队,线上线下都“火热”
“真的要拼手速,昨晚看到博物馆的公众号发推文,第一时间我就预约了,再点进去就发现名额已经满了。”在粤博新开设的文创快闪店门口,叶女士正带着女儿排队。
她告诉小南,自己和丈夫白天要上班,很少有时间能带孩子到博物馆看展,夜间开放确实给自己带来很大便利。“小孩子最喜欢水下考古盲盒,还有恐龙雪糕,从家长的角度希望博物馆能经常做夜间活动,尤其在暑假期间。”
广东省博物馆副馆长凌丽莉坦言,夜间开放的初衷是希望给观众提供区别于白天观展的体验,因为结合疫情防控的需要,目前夜游博物馆在人数上有严格的限定,之后会根据暑期观众的反响来综合考虑,未来或推出更长线、更常态化的夜间开放模式,这也是促进夜间经济复苏的重要手段。
广东省博物馆副馆长陈邵峰介绍,为了让文创更接地气,更方便购买,“粤博文创专场”同步在线上淘宝平台——广东省博物馆天猫旗舰店推出“云游博物馆”直播活动,邀请水下考古专家崔勇、《丝路光华》展讲解员严慧琪与主播一起就粤陇两地文化与文创进行直播,并结合陆地丝绸之路及海上丝绸之路,讲解古今文物与文创产品的连接与对比。
“如何通过文创让展览的文化内涵可持续地传播下去,是值得思考的问题。”陈邵峰认为,博物馆等文化机构的文创应该在文化传播与商业推广之间作出平衡,“在符合审美需求的前提下,文创应该在商品性和工艺性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并贴近百姓的生活,这样才能通过文创同步实现商品层面和文化层面的传播。”
小南了解到,除了本次“粤博文创专场”外,接下来暑期每周五都会有不同主题的“博物馆之夜”,观众将有机会在“大音希声—古琴艺术与文化展”厅中感受琴曲悠扬,听一场“静听松风—古琴音乐会”;或者着一身古装,来博物馆欣赏点茶插花表演,赴一场“宋韵风雅”雅集;亦可沉浸在“绘冠南天—粤藏宋元书画特展”开幕式,观看现代舞与中国古典名曲之间的碰撞,以及约上好友一同做客“敦煌印象艺术沙龙”,领略敦煌风采……
你期待吗?
【看展TIPS】
7月22日至8月26日,广东省博物馆每周五将延时开放至20:30。夜间开放期间,观众可以通过广东省博物馆微信公众号预约延时开放时段的门票入馆。
【记者】黄堃媛 王涵琦
【摄影/摄像】仇敏业
【剪辑】龙达洋
【通讯员】粤博宣
【作者】 黄堃媛;仇敏业;龙达洋;王涵琦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