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文心雕龙最经典一句(文心雕龙流传千古的经典名句)

文心雕龙最经典一句(文心雕龙流传千古的经典名句)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络裁》。权衡:衡量。掼益:减少增加。斟酌:考虑。芟(shān山):腿除。弛、:解除。这几句大意是:衡量文字哪里要增,哪量要减;考虑笔墨哪里该浓,哪里该淡,删击多余的字句,剪除芜秽韵内容,使文章减轻负担,避免冗长累敷。~几句告诉戎们:文章写成后,要反复修改,去粗存精,删繁就简,务使文字精练,中心突出,这是创作的经验之谈,值得记取。粗率的急就之作,是很难取得成功的。南朝·粱·刘勰《文心雕龙·附会》。章:章节。易:变换。代:取代。这两句大意是:修改章节比童写一篇文章更困难,更换一个字比取代一句话还艰苦。修改文章,既要保持原作的内容风格,又要字斟句酌,精益求精,确实是十分艰苦时。有时为了修改一个字、一句话,付出的劳动地重写一篇文章还多。可引用用以反映修改文章的艰苦。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养气》。针劳:诊治劳累。药倦:医治疲倦。这两句大意是:通过安闲自在来消除劳累,通过

文心雕龙最经典一句(文心雕龙流传千古的经典名句)(1)

助读资料

《文心雕龙》不仅是中国古代传统文艺理论的高峰,同时也是中国古代最为系统完备的文学理论著作。《文心雕龙》是思想与文笔并胜的传世佳作。

鲁迅先生在《论诗题记》一文中曾说:“篇章既富,评骘遂生。东则有刘彦和之《文心》,西则有亚里士多德之《诗学》,解析神质,包举洪纤,开源发流,为世楷式。”鲁迅把《文心雕龙》和《诗学》作为东西方两部对文艺和美学最有影响的代表作,是很有道理的。《文心雕龙》和《诗学》相比,显然有更为严密的理论体系,有更加丰富的具体内容。它不仅是一部文学理论著作,也是一部文章学著作,又是一部文学史、各类文体的发展史著作,而且还是一部古典美学著作。

“文心”就是“为文之用心”,“雕龙”取战国时驺奭长于口辩,被称为“雕龙奭”的典故,指精细如雕刻龙纹一般进行研讨。两者结合起来,“文心雕龙”相当于是“文章写作精义”。《文心雕龙》是一部我国古代文学批评理论巨著,它是古代文论领域成书的初祖。作者刘勰广泛分析了唐、虞、夏、商、周、汉、魏、晋、刘宋、萧齐十代之著作,借鉴并吸收了先秦以来的重要文学理论和各种论点。凡有助于说明某种文学现象或文学理论,无论道家、法家、儒家、名家、兵家、玄学家以及佛教学说,甚至是他所大力反对的谶纬,都对其中“有助文章”者加以肯定,可以说是深广地集合了前代文论之大成,因此被后人称赞为一部“体大虑周”的著作。

《文心雕龙》从总体来说可以分为上篇和下篇两部分。上篇包括5 篇总论及20 篇文体论,对文学的基本问题及各种不同文体的历史发展状况作了详细的论述;下篇则是有关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文学的历史发展、作家的才能与修养等综合性理论问题的论述。

名句赏析逍遥以针劳,谈笑以药倦。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养气》。针劳:诊治劳累。药倦:医治疲倦。这两句大意是:通过安闲自在来消除劳累,通过谈话说笑去医治疲倦。人的体力或精神的疲倦劳累,大多是由于连续劳作,大脑和肌肉高度紧张所致。使身体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与人谈天说地,神情愉快,这种积极休息,可以使大脑和肌肉松弛,精神趋于和缓,疲倦劳累也就会自然消除。这两句可用以指导人们消除疲劳。

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知音》。缀文者:指作者。观文者:指读者。披文:阅读、分析文章。入情:进入作品规定的情景中,指被打动。这两句大意是作者只有当感情奔腾涌动时,才能文思如泉,运用文字形成作品;读者只有认真阅读、仔细分析作品,才能与作者产生共鸣,为作品的情所打动。这两句话从作家、作品、读者三方面论述了审美活动的完整过程,并强调了真情实感对于作品的重要性。可供引用论述或说明只有当作家胸中感情澎湃,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时,才能写出好作品,打动读者的心灵。如果仅仅为文而文,矫情造饰,那么即使勉强成文,也不会具有感染力。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知音》。操:掌握。声:指音乐。器:指武器。这两句大意是:只有掌握了上千支曲子之后,方能通晓音乐;只有观察过上千口宝剑之后,方能识别武器。刘勰这段话的原意是:要想全面透彻地理解一部文学著作,首先必须阅读大量作品。《意林》引《新语》:“子云(扬雄)曰;能读千赋则善赋;君大(王君大)曰:能观千剑则晓剑”,刘勰语盖自此化出。我们今天在文学鉴赏和文学批评工作中,仍须提倡刘勰的这一唯物的观点。鉴赏文艺作品,既要善于识别香花与毒草,还要善于鉴定砾石与宝珠。提倡“观千剑而识器”,就是强调比较。刘勰的这种强调亲自实践.积累大量的感性材料,通过充分比较来鉴别事物性质的观点,同佯也适用于其他领域。

改章难于造篇,易字艰于代句。

南朝·粱·刘勰《文心雕龙·附会》。章:章节。易:变换。代:取代。这两句大意是:修改章节比童写一篇文章更困难,更换一个字比取代一句话还艰苦。修改文章,既要保持原作的内容风格,又要字斟句酌,精益求精,确实是十分艰苦时。有时为了修改一个字、一句话,付出的劳动地重写一篇文章还多。可引用用以反映修改文章的艰苦。

权衡损益,斟酌浓淡,芟繁剪秽,弛于负担。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络裁》。权衡:衡量。掼益:减少增加。斟酌:考虑。芟(shān山):腿除。弛、:解除。这几句大意是:衡量文字哪里要增,哪量要减;考虑笔墨哪里该浓,哪里该淡,删击多余的字句,剪除芜秽韵内容,使文章减轻负担,避免冗长累敷。~几句告诉戎们:文章写成后,要反复修改,去粗存精,删繁就简,务使文字精练,中心突出,这是创作的经验之谈,值得记取。粗率的急就之作,是很难取得成功的。

善删者字去而意留,善敷者辞殊而意显。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熔裁》。敷:铺陈,排列。殊:不同。这两句大意是:善于删削的人,文章中一些多余的字虽然去掉了,但意思仍保留下来;善于铺陈的人,文章中所用的辞藻各不相同,而意思愈来愈明显。古人写文章讲究熔炼剪裁,即用尽可能少的文字,表达尽可能多的意思,同时,又讲究铺张扬厉,即表情达意务求淋漓尽致。因此好文章有时泼墨如云,有时惜墨如金.可见“删”和“敷”是对立统一,相反相成的。什么时候该简,什么时候该繁,要根据文章的内容面定。这两句可供论述文章要认真剪裁,力求繁简得当时引用。

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

南朝·梁·刘《文心雕龙·熔裁》。疏:粗蔬,指文意联系不紧密,中间有多余的、无关宏旨的语。这两句大意是:文章中有可以删削的句子,足见其粗琉;文章中没有一个可以削减的字,才知道其精密。古人云,“文不惮改”,而在修改时,要注意尽可能地去掉那些多余的或可有可无的字句,这样,文章才会精练细密。这几句可供论述文章删削的基车原则时引用。

意少一字则义阙,句长一言则辞妨。

南朝·粱·刘勰《文心雕龙·书记》。孵(quē缺):欠缺。这两句大意是少一个字意义就不完整,多一句话辞采就受妨害。文章写得一字不能少,一句不能多,足见其简洁凝练。炼字斟句如能达到述个水平,文章的语言文字就无可再改了。

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

南朝·粱·刘勰《文心雕龙·明诗》。俪:对偶。采:辞采。百字:五言诗二十句,指全篇。这几句大意是:讲究全篇的对偶辞采,争取一句的奇特警策;在情景上一定尽力刻画形貌,在用辞上一定尽力要求新颖。《文心雕龙·明诗》是专题论诗的。它分别论述了各代的诗,指出了各代诗的特点及其优点、弱点,不乏精辟的见解。~讲的是南朝刘宋初期的诗风特点:讲究对偶,讲究辞采,刻画细致,用辞新颖.对东晋的诗风既有继承又有革新。特别是“俪采”二句对讲究骈俪辞采的诗风作了典型的概括,因此常被人们征引。

物色尽而情有采。

南朝·粱·刘勰《文心雕龙·物色》。物色:景物。本句大意是:景物描写得十分详尽而感情的抒发还含蓄有余。我国古代抒情的诗文作品,历来讲究即景抒情,情景交融。同时坯大都注意写景时穷形尽相,务求充分,而抒情则含蓄蕴藉,作到“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这句可供引用论述作品中情与景的关系,也可用以表现丰富而含蓄的辞采。

以少总多,情貌无遗。

南朝·粱·刘勰《文心雕龙·物色》。少:指语言简练。总:总括。这两句大意是:用简清的语言概括丰富的内容,把事物的情态状貌表现无遗。这两句的原义是赞美《诗经》的语言虽极其简练,却具有根强的表现力的。在这两句之前,作昔还举了很多倒子,如:“‘灼灼曲’状桃花之鲜,‘依依’尽杨柳之貌,‘杲杲’为出日之容,‘漉漉’拟雨雪之状,‘喈喈’逐黄鸟之声。‘##’学草虫之韵,‘皎日’、‘#星’.一言穷理,‘参差’、‘沃若’,两字穷形。”这里的“灼灼”、“依依”、。喈喈”、“##”等,确实是“以少总多”,把桃花、杨柳之状貌,黄鸟、草虫之声情,绘声绘包地刻画出来了。现在可引用~以说明文学作品言简意骸的重要性,或用于赞美某些作品的言约义丰。

晦塞为深,虽奥非隐;雕削取巧,虽美非秀。

南朝·粱·刘勰《文心雕龙·隐秀》。晦塞:同“晦涩”,隐晦难懂。隐:指含蓄。秀:指精警。这几句大意是:把晦涩当作深,虽然奥秘却不是含蓄;用雕琢去求工巧,虽然华丽却不是精彩。文章如果故作高深,写得人们读都读不懂,正好说明它“虽奥非隐”,很可能还是故弄玄虚,用来文饰浅薄;文辞如果雕琢堆砌,虽然华丽却决不精辟,只能是华而不实之作。可见“晦涩”和“雕削”,都是文章的大忌。

夸而有节,饰而不诬。

南朝·粱·刘勰《文心雕龙·夸饰》。夸:夸张。节:节制。饰:修饰。诬:捏造事实,无中生有。这两句大意是:夸张而有分寸,修饰而不捏造。夸饰(或称夸张)是一种修辞方法,指用夸大的字句来形容事物,以启发读者的想象力,增强文辞的表现功能。但夸张和修饰都必须适度,如果过了头,反会使人感到荒诞虚假,其效果就适得其反了。

谈欢则字与笑并,论戚则声共泣偕。

南朝·粱·刘勰《文心雕龙·夸饰》。戚:忧愁,悲哀。偕(xié斜):在一起。这两句大意是:谈到欢乐时文字和笑声并至,论到忧伤时语言和哭泣同来。这里说的是一种渲染的写作手法。在写抒情性的诗文时,作者将感情凝于笔端,对欢乐或悲伤的情态进行绘声绘色的刻画,以激起读者的共鸣,使自己的作品具有强大的艺术感染力,读者将随着你酃充满感情的辞采,或悲或喜,不能自己。

文以辫洁为能,不以繁缛为巧;事以明核为美,不以深隐为奇。

南朝·粱·刘勰《文心雕龙·议对》。辨:道理明晰。事:指文章中所阐述的道理和列举的事实。核:准确。这几句大意是:文章以说理明晰、行文简洁为高,不以冗长繁复为巧;文中所阐述的道理或列举的事实以明白准确为要,不以艰深隐晦、难于理解为奇。这几句是针对论说文而言的,论说文都是阐述某种观点和说明某些道理的,因此,首先在内容上应该观点明确,道理清晰,而且作为论据所列举的事实要准确翔实,使读者易于接受。其次在写法上要注意行文简洁明了,既不能冗长繁复,使自己的观点反而隐而不彰,又不能一味地追求艰探隐晦,难于为人们所理解。本名句可供说明论说文的创作原则时引用。

论山水,则循声而得貌;言节候,则披文而见时。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辨骚》。论:此处是写的意思。循声:顺着声音。貌:样子,此指山水的形貌.节候:节令物候。披文:阅读文辞。见时:感受到时令的特点。这几句大意是:说到山水,就能使读者仿佛可以顺着声音看到山光水色的样子;说到节令物候,就能使读者在阅读时似乎可以感受到所写时令的寒暖特点。这几句可供引用论述在创作写景状物的篇章时,要尽可能地描写得细致准确,形象逼真,要能使读者阅读时仿佛可以身临其境。也可引用形容某些作品描写精彩,生动传神。

篇之彪炳,章无疵也;章之明靡,句无玷也;句之清英,字不妄也。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章句》。彪炳:文采焕发。疵(Cī雌):缺点,毛病。明靡:明白细腻。玷(diān店):白玉上的斑点,比喻缺点。清英:清新英挺。这几句大意是:一篇文章文采焕发,是由于章节没有毛病;章节明白细腻,是由于句子没有缺点;句子清新英挺,是因为文字没有虚妄。刘勰认为:“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因此,要使全篇好,必须“章无疵”;要使章节好,必须“句无玷”;要使句子好,必须“字不妄”。确实,要写出好文章,谋篇布局、炼字琢句的工夫不能忽视,粗制滥造是写不出“彪炳”之文的。

搜句忌于颠倒,裁章贵于顺序。

南朝·粱·刘勰《文心雕龙·章句》。搜:搜集,寻求。裁:剪裁,比喻写文章时对材料的取舍安排。这两句大意是:搜集句子时切忌颠倒,剪裁章节时贵在顺序。忌颠倒和贵顺序是一个意思,都是说写文章时要文理通顺,脉络分明,层次清晰,无论是集句成章还是积章成篇,都不能颠三倒四,语无伦次,缺乏逻辑性,使读者不知所云。这是创作的经验之谈,谋篇布局时应该切记。

启行之辞,逆萌中篇之意;绝笔之言,追媵前句之旨。

南朝·粱·刘勰《文心雕龙·章句》。启行:原义是起程,出发,这里指文章的开头。逆萌:预先发端。绝笔之言:指文章的结尾。追腠(yīng硬):追继,承接。这几句大意是:文章的开头话中,就应该预先稍稍显露出文章中心部分的意思;文章结尾处的语言,也要能承接照应前面中心部分的主旨。这几句以骈四骊六句法,指出散文创作在谋篇安章上文气贯通、意脉不断、前后呼应的重要性。可供引用论述作者在构思时应注意文章首尾照应,一气呵成。

义贵圆通,辞忌枝碎。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论说》。义:道理。圆通:圆熟通达,指既合乎常道,又能自圆其说。辞:文辞,语言。枝碎:支离破碎,指语言枝蔓横生,细碎繁杂,不能围绕中心,简明扼要。这两句大意是:文章中所阐述的道理强贵圆熟通达,易被人们理解和接受;文辞最忌讳支离破碎,冗长繁杂,脱离中心。写文章如果总是阐发一些奇谈怪论,既违背常情,又不能自圆其说,自然很难有说服力。而道理虽正确,但语言繁复庞杂,散漫不着边际,也难算好文章。因此作者就内容和语言两方面强调“~”。可供说明写作论说文应注意的事项时引用,当然也可用于说明其它散文的创作方法。

屈平所以能洞监风骚之情者,抑亦江山之助乎。

南朝·粱·刘勰《文心雕龙·物色》。屈平:屈原。洞监:明察,深入地理解。风骚:原指《诗经》、《楚辞》,这里泛指诗赋等文学作品。抑:或者,也许。这两句大意是:屈原之所以能深入地领悟诗赋等表情达意的功能,写出那么好的作品来,或许是江山对他有所帮助吧!楚国名山大川的壮丽风光开阔了屈原的眼界,陶冶了屈原的情操,唤起了他对乡士的热爱,因而他的所有作品中,几乎都渗透着对祖国的深情 历来被誉为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作者看到了这一点,所以说~。本名句可用于说明山水风光、自然景物时作家创作的重要作用。

繁采寡情,味之必厌。

南朝·粱·刘勰《文心雕龙·情采》。采:文采。“繁采”指词藻华美而繁多。味:体会,玩味。这两句大意是:华美的词藻过于繁多而真情实感很少的作品,让人品味起来必然生厌。在文学创作中,形式要为内容服务,缺乏真情实感、一味堆砌辞藻的作品,往往没有长久的生命力。可供论述内容苍白、感情贫乏的诗文没有艺术感染力时引用。

为情而造文。

南朝·粱·刘勰《文心雕龙·情采》。造文:作文。本句大意是:为了抒发思想感情才去写诗作文,这句以简洁的语言,说出了“情”与“文”的正确关系。人们先有了某种感触、认识,然后再去写诗作文,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这样“~”的作品才能打动人心。如果反过来“为文而造情”,或为文而造文,那么写出来的作品矫揉造作,无病呻吟,必然苍白无力。清人袁枚《随园诗话补遗》卷七:“文以情生,未有无情而有文者”.说的也是这个意思。~可供引用强调真情实感对于文学创作的重要性。

义典则弘,文约为美。

南朝·粱·刘勰《文心雕龙·铭箴》。义:道理。典:明白正确,合乎常情。弘(hōng红):大,此指雄辩,有感染力。约:简练。这两句大意是:道理正确,合乎常情,文章才有分景,能说服人;文辞简洁精练,才显得优美。在原书中,这两句是阐述铭箴文(类似今天的格言、警句、座右铭式的两种文体)的创作原则的,这种文体不仅辞约义丰,而且对位工整,因此优美而易于记诵。本名句意思与“文以辨洁为能,不以繁缛为巧;事以明核为美,不以深隐为奇”(刘勰《文心雕龙·议对》)相近,可供引用说明一般议论文的写作方法。

志足而言文,情信而辞巧。

南朝·粱·刘勰《文心雕龙·征圣》。志:思想。言:语言。文:文采。信:真实。辞:文辞。巧:美好。这两句大意是:思想内容要充实,语言要有文采,感情要真实,文辞也要美好。这是强调写作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即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干巴巴的语言,单调而艰涩的词汇,绝不会写出生动感人的文章,即使有美好的心志,丰富的感情,但言粗辞拙,可读性差.也很难打动人心,感染读者。

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然动客,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钠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

南朝·粱·刘勰《文心雕龙·神思》,吐纳:偏义复词,指吐,发出。眉睫(jié节):眼毛,指眼前。这几句大意是:(创作活动进入艺术构思时,想象飞翔得很远)默默地聚精会神地思考,思绪可上接千年前的生活;悄然转动眼神,视线好像看副万里外的景物;吟咏之间,发出了珠圆玉润的声音;凝思之际,眼前就呈现出风云变幻的景象。这几句讲创作构思时,想象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飞越千载,神游万里,任意翱翔,随心驰骋。想象飞腾起来了,各种念头会随之而来,这时就会出现文思泉涌的现象。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南朝·粱·刘勰《文心雕龙·神思》。这两句大意是:一想到登山,作家的感情就倾注到高山之中;一想到观海,作家的情意就洋溢于大海之间。在文学创作对程中,神思起着重要作用。创作构思时的想象,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可以不受客观事物实际形态的制约,任意翱翔,浮想联翩,作家能移把自己思想感情融入于被想象的事物中,“……”。这两句常引来说明神思、想象在文学创作活动中的重要性,也可用来形容某人文思敏捷,灵感丰富,才情横溢。

意得则舒怀以命笔,理伏则投笔以卷怀。

南朝·粱·刘勰《文心雕龙·养气》。意得:指文思涌现。命笔:执笔写作。理伏:指文思阻塞。投笔:掷笔。卷:收。这两句大意是:文思涌现就舒展情怀执笔书写,文思阻薯就收起情思放下笔来。要写出好的作品,不仅要有创作的愿望,更需要有灵感,有冲动。光凭冥思苦想,是写不出好文章的。所以刘勰主张文思畅达时就命笔行文,文思枯竭时就干脆投笔卷怀,不要硬去搜索枯肠。这种见解是可取的。

情往似赠,兴来如答。

南朝·粱·刘勰《文心雕龙·物色》。这两句大意是:把感情倾注于客观景物就像赠与一样,客观景物触发的意兴就像酬答一样。这里说的是创作过程中主观与客观的关系,情与景的关系:作者用充满感情的眼睛观察景物,而景物又触发了作者的意兴,使作者产生了创作的冲动,获得了刨作的题材,写出了情景交融的作品。作者用“似赠”、“如答”形容“情往”、“兴来”的过程,既形象又恰切。

箴者,所以攻疾防患,喻针石也。

南朝·粱·刘勰《文心雕龙·铭箴》。箴(zhēn珍):古代的一种文体,以规劝告诫为主。攻:攻克,这里有治疗的意思。针石:古时治病的石针,现已失传。这几句大意是:箴这种文体,是用来规劝告诫、治病防患的,好比针石一样。这两句以治病防患的针石为喻,强调箴的劝戒作用。这种文体现在已经没有了,但人们还常把劝戒的话称为“箴言”。

论如析薪,贵能破理。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论说》。论:古代的一种主要用于说理的文体。析薪:劈柴。破理:按木料的纹理破开》这两句大意是:论中的说理应该像劈柴一样,贵在能按照木材中固有的纹理自然破开。这两句可供引用说明论说文中的观点应顺应事理,能被人们接受,说理时应层层分析,入情人理。

将赡才力,务在博见。

南朝·粱·刘勰《文心雕龙·事类》。将:要。赡(shān善):丰富。这两句大意是:要丰富自己的聪明才智,务必做到扩大视野,博闻广见。此条以含蓄的表达方式说明这样一个道理:学习不可以孤陋寡闻,独学而无友。要想成为有才干的聪明的人,必须做到博闻广见,融会贯通。此句句式整齐、文字简净而说理明白透彻,然而失之文雅,不够通俗,因而限于“典藉文化”的圈子之内,很少行之于口。

若夫骏发之士,心总要术;敏在虑前,应机立断。覃思主人,情饶岐路;鉴在疑后,研虑方定。机敏故造次而成功,疑虑故愈久而致绩;难易虽殊,并资博练。若学浅而空迟,才疏而徒速;以斯成器,未之前闻。是以临篇缀虑,必有二患:理郁者苦贫,辞溺者伤乱。然则博见为馈贫之粮,贯一为拯乱之药;博而能一,亦有助乎心力矣。

文思敏捷的人,心里熟悉创作的技术,很快地考虑问题,当机立断。构思迟缓的人,情思纷烦,徘徊岐路,要弄清疑点,深思孰虑,方能定稿。文思快所以能在匆促中写成,疑虑多所以要费时久才完篇;他们的快慢、难易虽然不同,都靠学识广博,技巧熟练。要是学识浅陋,写得慢也是空忙,才学荒疏,写得快也是白费;这样而能写出有才华的作品的,从未有过。因此,在创作构思时,常会出现两种困难:思路不畅的人苦于文章内容贫乏,辞藻空滥的人陷入文辞杂乱。增进见识可以作为内容贫乏的粮食,突出重点可以作为文辞杂乱的药物;见识广博而又能重点突出,对于创作构思是极有帮助的。

并驾齐驱,而一毂统辐。

出自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附会》。并驾齐驱指两匹马并排拉着车前行,比喻部分先后。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语出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知音》。通过练习上千只曲调后,就能够听懂音乐。观摩上千柄宝剑之后,才会懂得如何鉴别兵器。这句话指明了,知识在于不断的积累。

诗有恒裁,思无定位,随性适分,鲜能通圆。

语出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明诗》。诗歌是有着固定的模式,但是思想却没有固定的体裁。

采缛于正始,力柔于建安

《文心雕龙·明诗》。刘勰在这里说的是写作初构思时,感情和想象所起的作用。

谈欢则字与笑并,论戚则声共泣偕。

语出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夸饰》。谈到快乐,所有的字句都充满着欢乐。谈论悲伤,每个字都流露着悲伤。这句话是说明了,所写的文章内容应当和体裁保持一致。

吃文为患,生于好诡。

语出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声律》。文章读起来不顺畅,是喜欢怪异造成的。意思是文章贵在达意,没必要用奇字怪句标新立异。

繁采寡情,味之必厌。

语出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情采》。文学作品如果只追求辞采华丽而缺少思想感情,让人读起来一定会心生厌烦。

酌奇而不失其真,玩华而不坠其实。

语出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辩骚》。选择奇伟的内容,而不失去本真,观赏华美而不失去真实。学习应当学习其纯真的本性,而不应当注重华丽的辞藻。

而后之作者,采滥忽真,远弃风雅,近师辞赋,故体情之制日疏,逐文之篇愈盛。

出自《文心雕龙·情采》。而后世的作者,却往往效法诗人泛滥的一面,忽略了诗人真情的一面,抛弃了风雅传统,把辞赋文采当成榜样,所以寄托着真情的文章日益少了,而追逐形式的文章却日益多起来。

苗而不秀,自古斯恸。

出自《文心雕龙·哀吊》。幼苗不能成长,从来都是令人心痛的。

虽有丝麻,无弃菅蒯([ jiān kuǎi ]

1.茅草之类。可编绳索。

2.喻微贱的人或物。

3.指草鞋。 )。

出自《文心雕龙·谐隐》。即使有了丝和麻了,也不应当抛弃野草。说明凡事物都有它有作用的一面。

虽有丝麻,无弃菅蒯。虽有姬姜,无弃蕉萃。解日:达须揣量,本不可忘。花色迷眼,勿弃糟糠。

震雷始于曜(yào)电,出师先乎威声。

出自《文心雕龙·檄移》。雷鸣是从耀眼的闪电开始的;出师先要张扬声势。

意授于思,言授于意,密则无际,疏则千里。出自《文心雕龙·神思》。文章的含义来源于构思,所说的言语又受到文章含义的制约。如果这三者能够机密的结合在一起,毫无缝隙,疏漏了就会相去千里。意翻空而易奇,言征实而难巧。

出自《文心雕龙·神思》。天马行空的想象,就很容易出奇,但要将言语切合实际巧妙的表达出来,却十分困难了。

凡群言发华,而降神务实,修辞立诚,在于无愧。

出自《文心雕龙·祝盟》。大凡文章都追求文采,但用于降神的祝文却追求朴实。写作祝词要真诚,要内心无愧。

诗为乐心,声为乐体。乐体在声,瞽师务调其器;乐心在诗,君子宜正其文。

出自《文心雕龙·乐府》。诗词是乐府的中心,声乐是乐府的形态。如果乐府的形体在于声乐,那么乐师就会调整出好的乐器。如果乐府在于诗词上,君子就会写出好的辞赋来。

规范本体谓之熔,剪截浮词谓之裁。——《文心雕龙·熔裁》

要规范写文章的内容,称之为熔;裁剪没有必要的词句,称之为为裁。

草创鸿笔,先标三准:履端于始,则设情以位体。举正于中,则酌事以取类;归余于终,则撮辞以举要。然后舒华布实,献替节文——《文心雕龙·熔裁》

想要将文章写好,要遵循三条准则。根据所要表达的情感来确定主体。选择和主体相关的内容。选用适当的言语来突出重点。然后才能去安排文辞,用重点词汇而删除不必要的言语。

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文心雕龙·神思》。

写文章在构思的时候,景深范围是十分广阔的。因此要静静的去思索,这样思绪就可以上接千年,悄悄的动容,视野就可以通达万里。

一人之辨,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文心雕龙·论说》。

战国时期毛遂一个人的辩辞比传国之宝的钟鼎还要贵重,他的一张嘴巴,比百万军队还要强大。

立文之道,唯字与义。字以训正,义以理宣。——南朝梁代刘勰《文心雕龙·指瑕》。

做文章的基本道理,只有言辞与道义两个基本方面,言辞要合乎一定的法则才能够显得工整、优美,道义要以具体的哲理的形式宣扬出去。文章就要合乎一定的形式规范,又要传达出由作者思考而得来的深刻哲理,这样才既有鉴赏的价值,又能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改章难于造篇,易字艰于代句。——南朝梁代刘勰《文心雕龙·附会》。

修改一个段落要比生造一篇文章更难,更改一个字词要比替换一个句子更难。一篇文章的内容比一个段落的内容要多很多,一个句子的内容要比一个字词的内容要多很多,修改一个段落、一个字词之所以要比生造一篇文章、修改一个句子要难,从表面上看这是不合常理的。

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南朝梁代刘勰《文心雕龙·色》。

气:指事物的精神。宛转:曲折随顺,指写作中根据事物的状貌来构思。属:连缀。要体现出事物的精神,首先要刻画好事物的形貌,应当根据事物的形貌和特点来进行构思;要使文章神采飞扬、气韵连通,就要顺应声律和节奏的变化,应当根据心情的变化来调整文章的主线。

凡说之枢要,必使时利而义贞,进有契于成务,退无阻于荣身。——《文心雕龙·论说》。

大凡议论文的关键,是必须使它对时政有利而又意义正当,要能对政务的完成发挥作用,又要不妨碍自己荣显。

比者,附也;兴者,起也。——《文心雕龙·比兴》

比,是比附事理;兴,是用来引起情感的修辞手法。

叔夜俊侠,故兴高而采烈。——《文心雕龙·体性》

嵇康这个人性格奔放,因此它的文章志趣高尚,文笔犀利。

为情者要约而写真,为文者淫丽而烦滥。——《文心雕龙·情采》

为真情而写文章的人,往往能简约并能写出真情;为文章而虚造真情的人,文章往往浮华而辞采泛滥。

夫水性虚而沦漪结,木体实而花萼振,文附质也。——《文心雕龙·情采》

水性柔和,涟漪才可能产生;树木坚实,花朵才可能生出,这是辞采依附于文章的情意

虎豹无文,则鞟同犬羊;犀兕有皮,而色资丹漆。——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情采》

虎豹如果没有斑纹,其皮就同犬羊一样;犀牛虽然有皮,但却要涂上红色的漆才有漂亮的颜色。喻指素质有赖于文饰。

落落之玉,或乱乎石,碌碌之石,时似乎玉。——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总术》

不光洁的玉有时会错当成石头,洁白的石头有时候也会错当成玉。喻指相似的东西容易以假乱真。

夫桃李不言而成蹊,有实存也;男子树兰而不芳,无其情也。——《文心雕龙·情采》

桃李不说话,树下却一样会被人们踏出一条小路来,是因为桃李的硕果就挂在那里;相传男子种出的兰花是不香的,那是因为他们没有细腻的感情。

夸而有节,饰而不诬。——《文心雕龙·夸饰》

文章可以夸张但要有节制,可以润饰但不可以违背事实。

震雷始于曜电,出师先乎威声。

出自《文心雕龙·檄移》。雷鸣是从耀眼的闪电开始的;出师先要张扬声势。

意授于思,言授于意,密则无际,疏则千里。

出自《文心雕龙·神思》。文章的含义来源于构思,所说的言语又受到文章含义的制约。如果这三者能够机密的结合在一起,毫无缝隙,疏漏了就会相去千里。

意翻空而易奇,言征实而难巧。

出自《文心雕龙·神思》。天马行空的想象,就很容易出奇,但要将言语切合实际巧妙的表达出来,却十分困难了。

凡群言发华,而降神务实,修辞立诚,在于无愧。

出自《文心雕龙·祝盟》。大凡文章都追求文采,但用于降神的祝文却追求朴实。写作祝词要真诚,要内心无愧。

诗为乐心,声为乐体。乐体在声,瞽师务调其器;乐心在诗,君子宜正其文。

出自《文心雕龙·乐府》。诗词是乐府的中心,声乐是乐府的形态。如果乐府的形体在于声乐,那么乐师就会调整出好的乐器。如果乐府在于诗词上,君子就会写出好的辞赋来。

知识拓展

有关《文心雕龙》的小知识

1. 《文心雕龙》的成名小故事

据说刘勰写完《文心雕龙》之后,苦于无人慧眼识珠。在当时,一部著作倘若能够获得某位文坛名人的赏识,便立刻可以声名鹊起。于是刘勰便乔装成货郎的模样,把《文心雕龙》的书稿背在身后,在路上堵住了朝廷重臣沈约的车子。沈约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文学家,在当时是文坛领袖,地位很高。他对《文心雕龙》一书很欣赏,认为它“深得文理”,于是便常常将这部书放在案头以供翻览。刘勰和他的《文心雕龙》便因此成名。

2. 刘勰是出世的还是入世的?

与六朝以来儒佛交融混杂的思想潮流一致,刘勰既业于儒,又染于佛,他的思想是矛盾的、复杂的。因此,后代学者对于他撰写文学理论巨著《文心雕龙》的指导思想也有两种对立的看法。一种认为他在《文心雕龙》里严格保持儒学的立场,拒绝佛教思想混进来;另一种则认为刘勰的指导思想是以佛统儒,佛儒合一。综观刘勰一生的思想脉络和人生观,虽然长期濡染佛理,但其思想仍以孔儒为主。而且他为“奉时骋绩”作了很大的努力,如当太末令时“政有清绩”;只是到晚年做栋梁才的希望灭绝之后,才最后遁入空门。作为一个文论家,刘勰基本上是以积极入世的儒家思想为指导,来阐述文学的功用、探讨其规律的。

3. 刘勰为什么做《文心雕龙》?

在《序志》篇中,刘勰较为详尽地介绍了自己创作《文心雕龙》的缘起,自称在他7岁的时候,曾梦到漫天“彩云若锦”,自己“攀而采之”;到了成年的时候,又梦见自己怀抱礼器,跟随儒家的宗师孔子南行。刘勰认为这是上天让他著作文章的征兆,于是便创作了这部《文心雕龙》。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虽然刘勰精通佛典,曾经出家为僧,但在他创作《文心雕龙》时还是自觉以儒家学说作为指导思想的。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