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包拯和太师争论(与包青天作对的太师)

包拯和太师争论(与包青天作对的太师)咱们可以看到,太师和太傅,都有教导君主的职责,所以久而久之,师傅二字,就合成一个词,表示教育他人的人。有学者做过研究,说师、傅、保这种官称,源自于古代的部落长老保护制度,就是长老保护年幼的酋长不受侵害。随着国家出现并不断发展,部落中的这个制度也演化成了国家中的官职。西周初年,咱们熟知的三位人物就分别位列三国的职位。比如姜子牙就是太师,周公就是太傅,鸮胖在《存以甘棠,去而益咏》提到的召公,就是太保。太傅,傅这个字,鸮胖之前讲过,就是博大的博,左边的十字边换成单人旁。太傅的主要职责,是教育君主德行。就像《礼记》中所说的:“立太傅,少傅以养之。”傅这个字,右半边念尃(音:敷),本义是培育奇花异草,之后引申为传授知识的意思。加上单人旁,就是指传授知识的人。太保,就是保护的保,这个职位的主要职责,是保护君主安全。保这个字,最早是图形文字,本义是背着孩子,后来引申为保护、保养之意。甲骨文保

大家好,欢迎收听本期的《鸮胖说千字文》,我是鸮胖。在节目开始之前,鸮胖想托付一下,如果您喜欢鸮胖的节目,就请您多多关注,并帮鸮胖转发分享一下,您的举手之劳,就是对鸮胖最大的鼓励。提醒您一下,您点开鸮胖文史的图标,就能完成关注鸮胖的工作,鸮胖在这,谢谢您啦。

咱们闲言少叙,说一说本期内容。上一期鸮胖给您讲了夫妻和睦对于家庭乃至国家的重要性,也跟您聊了聊唐代一封有温情的离婚协议,如果没有印象的听众朋友,可以返回上一期再温习一下。今天鸮胖接着给您往下讲,讲讲“外受傅训,入奉母仪”。这其实指向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教育。这是古今中外永远长青的话题。因为教育,关乎国家未来的发展,所以任何一个国家,对于教育问题,都不能马虎。周兴嗣所讲的这八个字,其实涉及了教育的两个场景,就是咱们现在所说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这两个在加上社会教育,是相互配合的。这其中,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比较重要。

学校教育,中国早已有之。中国比较早的学校,称之为庠、序。庠,就是广字头,里面一个羊群的羊子。序,就是顺序的序。只不过,这些学校,主要为贵族开设,普通人,是没有资格进来学习的。

有学校的地方,就有老师。咱们现在称呼老师为老师,或者师傅。但在古代,师和傅,还是不一样的。西周时期,地位最高的官职,成为三公。这三公分别是太师、太傅、太保。太师,主要负责统御军队,指导君主政务。其实这个师字,最开始是指军队,主要是军队中的一个编制。《说文解字》中就讲,“师,两千五百人为师。”只不过后来演化成后世老师一词的含义。

太傅,傅这个字,鸮胖之前讲过,就是博大的博,左边的十字边换成单人旁。太傅的主要职责,是教育君主德行。就像《礼记》中所说的:“立太傅,少傅以养之。”傅这个字,右半边念尃(音:敷),本义是培育奇花异草,之后引申为传授知识的意思。加上单人旁,就是指传授知识的人。

太保,就是保护的保,这个职位的主要职责,是保护君主安全。保这个字,最早是图形文字,本义是背着孩子,后来引申为保护、保养之意。

包拯和太师争论(与包青天作对的太师)(1)

甲骨文保

有学者做过研究,说师、傅、保这种官称,源自于古代的部落长老保护制度,就是长老保护年幼的酋长不受侵害。随着国家出现并不断发展,部落中的这个制度也演化成了国家中的官职。西周初年,咱们熟知的三位人物就分别位列三国的职位。比如姜子牙就是太师,周公就是太傅,鸮胖在《存以甘棠,去而益咏》提到的召公,就是太保。

咱们可以看到,太师和太傅,都有教导君主的职责,所以久而久之,师傅二字,就合成一个词,表示教育他人的人。

在咱们的耳中,太傅不常听说,但太师听的比较多。比如东汉末年专权的太师董卓,比如宋真宗时期的太师庞籍等等,这些人,多数是以奸臣的身份出现的。但其实,这些人并不全像后世说的那样奸诈。有些人不仅不奸诈,反而还是一代贤臣。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太师庞籍。

包拯和太师争论(与包青天作对的太师)(2)

电视剧《少年包青天》中的庞太师

庞籍,是小说《三侠五义》中的反面一号人物,是包青天的死对头。包庇亲属,残害忠良,可谓无恶不作。但历史中的庞籍,却是一位足以名垂青史的贤臣。在当时,北宋面临着少数民族政权环伺的境况,北方有辽国,西北有西夏,都是不好惹的主。庞籍调任负责西北地区防务,专门防止西夏的进攻。当时的宋军,刚经历了好水川的失败。主帅韩琦、范仲淹被降职。关键时刻,庞籍被调到陕西,任鄜(音:夫)延路经略安抚使,相当于西北战场最高司令长官之一。他到任之后,采用积极防御的策略,同时严明军纪,提拔名将狄青,换得与西夏长期的和平相处的局面。

至于为什么后来庞太师在民间的形象不太好,鸮胖觉得,可能是因为他得罪了太多同僚,也可能源于百姓对于当权者的不满,但是他们不能把当权者写的很坏,所以就把皇帝身边的人写成奸佞的人物,达到发泄自己不满的目的。这庞籍的形象,也就被越描越黑了。

多说一句,之后的朝代,也有三公之说,但职位不尽相同。虽然太师、太傅、太保后世还会使用,但多是加封的荣誉头衔,没有实际职权。

说完了师傅,咱们来聊聊家庭教育,也就是周兴嗣说的“入奉母仪”,其实这句话就是指,人们敬奉母亲的威仪,听母亲的话。在中国古代,衡量妇女的道德水平的一种标准就是相夫教子。相夫,是照顾好丈夫的生活,教子,是指教育好子女。所以,在中国古代,涌现出一批杰出的母亲的代表。比如《三字经》中提到的“择邻处”和“断机杼”的孟母,比如传说在岳飞背后刺上“精忠报国”的岳母。再比如,教育儿子不拿一针一线的“陶母”。

陶母,是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的曾祖父陶侃的母亲,也就是陶渊明的高祖母。陶侃的母亲姓湛,地位比较低,仅是一名小妾。陶侃幼年丧父,陶母一人将陶侃抚养长大。后来,陶侃当上了一个县的县吏,管理当地的渔业生产。所以陶侃利用职务之便,偷偷地给家里寄过去一坛子腌鱼。陶母收到儿子寄来的礼物,不仅不喜,反而大怒,回复儿子一封书信,信中写道:“尔为吏,以官物遗我,非惟不能益吾,乃以增吾忧矣。”就说你拿官家的东西给我,不能让我欣喜,反而然我忧虑。陶母告诉陶侃,家里再穷,也不能拿公家的一针一线。陶侃深受教育,从此以身作则,廉洁奉公。在之后,他的仕途一路平步青云,后来手握整个东晋的军政大权,仍然公正廉洁,为人称道。

包拯和太师争论(与包青天作对的太师)(3)

陶母退鱼

教育一词,本身就是劝人向善的意思。《说文解字》中解释的最为贴切,“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所以,不论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是教育的重要一环,都不容松懈。所以,我们在注重子女学习能力提升的同时,更该重视他们道德的养成,将他们真正培养成一个德才兼备的国之栋梁。

好,以上就是本期的全部内容,欢迎您的收听,我们下期再见。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