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2022十方面民生实事(丽水巨变十年靓丽民生答卷)
丽水2022十方面民生实事(丽水巨变十年靓丽民生答卷)丽水机场效果图 就业一头连着经济大势,一头牵着万千家庭。党的十八大以来,丽水持之以恒健全、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精准促进就业创业,取得了显著成效。十年间,一场场招聘会成为连接用人单位和员工的桥梁,创新上线集人社业务应用场景、就业创业全链条服务线上平台于一体的“数字就业应用”,打造浙江省首个公共创业服务品牌“丽创荟”,多措并举促进高校毕业生、贫困劳动力、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支持和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和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全市城镇新增就业累计27.43万人,“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清零。得益于近年来的高质量就业,居民收入快速增长,2021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3259元,较2012年翻了一番。 十年间,丽水新增中小学校(幼儿园)学位16.05万个,教育经费总投入从48.22亿元增长到123.79亿元,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占地方生产总值的比例从4.48%增长到6.1%,引进北师大、华
近日,我市在全省率先印发“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此举标志着我市今年6月获批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重点联系城市以来,以“项目化”“清单化”“责任化”扎实推动试点工作落地见效。“十四五”期间,我市将全力有序推动已谋划的118个养老托育项目申报争取中央资金,尽最大力量争取国家给予丽水的“政策红利”。
民生,一头连着党心,一头连着民心,事关千家万户,是必须时刻牢记的“国之大者”。
就人民生活而言,意味着要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统筹做好教育、医疗、养老、就业、生活保障等工作,让人民享受到更多普惠性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城市到乡村,这些事关民生福祉的大事要事实事贯穿于丽水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各领域,让人民群众收获了“稳稳的幸福”。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十年来,丽水牢固树立“强市必先强教,育人必先兴学”理念,深入实施教育提质行动,联动实施教育项目“双百亿”、优质学校内培外引、名师名校长培养等系列工程,优化基础教育资源供给,全面提升办学条件,以实绩实效稳步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各级各类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十年间,丽水新增中小学校(幼儿园)学位16.05万个,教育经费总投入从48.22亿元增长到123.79亿元,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占地方生产总值的比例从4.48%增长到6.1%,引进北师大、华东师大附校等一批优质教育资源,新建莲城书院、丽水护士学校等一批学校,9县(市、区)全部创成省教育基本现代化县,高考总录取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丽水学院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教育事业迈上了新的台阶。
便利且高质量的医疗卫生保障,是减轻群众就医负担、事关群众健康福祉的重大民生工程。十年间,丽水扎实推进健康丽水建设,不断深化医改工作,全面提升医疗卫生和公共卫生服务水平,织牢卫生健康保障网。这十年,市中心医院内外科大楼、市人民医院东城院区、市第二人民医院新院区等医疗卫生项目建成投用,全市医疗卫生机构床位增至1.53万张,卫生技术人员达到2.24万人,智慧就医覆盖市、县、乡医疗机构,每千人口拥有床位数达到6.09张,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由2013年的10.71%提高到2021年的34.02%,创新打造“救在丽水”场景应用并入选省数字社会最佳案例。如今在丽水,求医问药更方便、更舒心。
养老话题一直是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关注的热点。十年来,全市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达到2100个、床位16530张,床位数是2012年的8.5倍;老年人高龄津贴、养老服务补贴等制度不断完善,惠及50余万老年人;发布实施了《丽水市区社会养老服务设施布局专项规划(2019-2030年)》《关于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丽水市养老服务设施公建民营实施办法》《丽水市养老服务补贴制度实施细则》等涉老惠老政策;全面推行“浙里康养”智慧养老服务平台,让老人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菜单式”多元养老服务。
就业一头连着经济大势,一头牵着万千家庭。党的十八大以来,丽水持之以恒健全、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精准促进就业创业,取得了显著成效。十年间,一场场招聘会成为连接用人单位和员工的桥梁,创新上线集人社业务应用场景、就业创业全链条服务线上平台于一体的“数字就业应用”,打造浙江省首个公共创业服务品牌“丽创荟”,多措并举促进高校毕业生、贫困劳动力、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支持和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和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全市城镇新增就业累计27.43万人,“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清零。得益于近年来的高质量就业,居民收入快速增长,2021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3259元,较2012年翻了一番。
丽水机场效果图
公共基础设施直接关系着城市的经济发展与居民生活,是市民一种幸福感的体现。十年来,我市建成金丽温高铁、衢宁铁路丽水段、金台铁路缙云段,龙泉、庆元、遂昌、松阳结束不通铁路历史;基本建成“两纵两横一支”高速公路主骨架,总里程419公里;实现建制村客车“村村通”;高标准建成瓯江绿道网4034公里;丽水机场、衢丽铁路、景文高速公路、水东综合客运枢纽等项目建设进展顺利。2021年末,全市铁路总里程397公里,比2012年增加274公里;全市等级公路总里程15893公里,比2012年末增加1608公里。
民生关乎民心,社会保障更是重中之重。2021年末,全市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参保人数分别达203万人和243.5万人,参保率分别达99.1%和99.7%;城乡低保标准每人每月910元,分别较2012年提高1.3倍和2.5倍,稳稳托住了人民群众的幸福安康,不让任何一个人在小康路上掉队。
2020年11月,我市针对群众重特大疾病高额医疗费用个人负担重这一难点,通过制度重塑在全国首创政府引导型全民健康补充医疗商业保险(浙丽保)制度。“浙丽保”施行两年来,有效化解群众高额医疗费用负担,政策效应非常明显,得到群众普遍好评,全市参保率达到93%,赔付率达到94%,成为全省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重大改革项目。“没有‘浙丽保’,我不敢想象现在是什么情况!真是太感谢政府推出这样的惠民政策。”意外烧伤的市民吴某通过“浙丽保”报销了90.02万元,在“浙丽保”护航下,避免了重病家庭陷入贫困。
十年间,我市还聚焦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先后建成市图书馆新馆、市工人文化宫和市体育中心体育馆、游泳馆等,实现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县级全覆盖等,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民生一小步,幸福一大步。十年来,丽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条条新政新规、一项项惠民举措、一个个民生项目、一桩桩民生实事,积极回应了群众的“民生关切”,化作生动图景,体现在丽水百姓的口碑中、心坎里,让百姓的生活更有品质、更为舒心、更加美好,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来源:丽水日报(新莓汇正能量稿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