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济南商埠附近老书市(怀念消失的济南古旧书店)

济南商埠附近老书市(怀念消失的济南古旧书店)一来二往 随着交流了解的深入 笔者与王经理逐渐成为朋友。2003年 由于王经理工作调动 济南古旧书店也不得不关门歇业了。笔者闻听此事 急忙请假并约了几个要好书友 想为王经理送送行 但他没有接受邀请。大约两周后的一个上午 王经理忽然打电话来 让去趟古旧书店。笔者匆匆赶去 被带进那间昏暗的库房 王经理从东排书架下取出一个纸箱说:“这是店里唯一的一点革命文献书籍了 为使这些书更好地发挥作用 并保持其完整性 经店里商议决定把这些书转给你 希望这些藏品在你手里能发挥点作用。”现在每每回想起这段往事 对于亦师亦友的王强经理 那种精于业务、提携后进的君子之风 心下依然感念不已。正是有了他的鼎力支持 这些珍贵革命历史文献 从2005年至2021年的十六年间 先后在省内外十几次大型展览活动中亮相展出。2001年 济南古旧书店曾经搞过一次庆“七一”解放区文献展销 自此 笔者开始知道这儿出售根据地出版的红色书刊

文|滕长富

随着年龄增加 越来越喜欢独处 喜欢一个人平心静气坐在书房角落 翻弄那些经年累月间一本本买回又整齐有序排满书橱的新集旧刊。真的 在故纸书香里回味那些陈酿般的淘书往事 实在是一种无可言状的幸福。

济南商埠附近老书市(怀念消失的济南古旧书店)(1)

自迁居 济南商埠区去的就少了 不单是中山公园书市 就连公园北门浓荫密植的经三路也很久没有走过了。那家曾经让笔者为之流连忘返的济南古旧书店 就在这条路上。抗战前 爷爷在老济南经二路隆德祥鞋铺当掌柜 那张穿长袍戴礼帽文质彬彬的照片就是在经三路上的皇宫照相馆拍的。

济南古旧书店始建于上世纪六十年代 是山东第一家公私合营的古旧书店 它最初在泉城路上 后来因基建拆迁 移址到经三路与皇宫照相馆为邻 除了销售经营外 还有收售古籍旧书的业务。据统计 该店自建立以来 曾收购到36万部(册)古旧书籍 其中有填补国家空白的宋元版的《杜工部草堂诗笺》、康熙磁版《蒿庵闲话》及廿四卷手抄本《聊斋志异》等。鼎盛时期 一些驻济单位、大专院校甚至用地排车去采购图书。2003年 因旧书业货源逐渐短缺 加之书店人员变动 这家古旧书店不得不关门歇业 虽然后来一度在山师大西临、山大南校区重新营业 亦搞过几次展销活动 但已然没有了往昔繁华与热闹的气氛 没有了那些不期而遇的书友们。

或许 经三路上的那家国营古旧书店 曾经“奢华”的淘书时代 给济南爱书人留下太多的眷恋与印痕。那些淘书的往事如今依旧在藏书圈里被津津乐道 说当年经三路济南古旧书店曾成就过一批人 如以收藏乡邦文献见长的藏书家周晶先生、以新文学版本起家的文史学者赵晓林、已故民国期刊收藏家张惠民等等 均曾受惠于济南古旧书店。晚报许志杰先生是山大学子 古旧书店中原山大副校长陆侃如、冯沅君夫妇的藏书他买走大多 后来其专著《陆侃如与冯沅君》对此多有提及。还有一位唐山“大老李” 与他有关的购书往事更值得提一提。早年 在古旧书店里藏有一套精刻本《十三经》 该书系张宗昌任职山东时 交由潍县王寿彭主持刊刻。据说该书为非卖品 当年只印了二百部 并且在每一部书上都写有编号 因此这套《十三经》珍贵异常 历来为收藏家们渴望拥有之上品。笔者最早是从山大沙嘉孙先生那里了解这套张版《十三经》的 沙先生师从王绍曾门下 著述等身 是一位版本学专家。沙先生回忆 早前他曾建议山东省图书馆买下这套善本 当时省图也派人去济南古旧书店看过 后来可能是因为经费问题没有顺利购藏。时过多年以后 这套《十三经》最终被慧眼独具的“大老李"买下 随后背到北京中国书店拍卖会上拍了。

济南商埠附近老书市(怀念消失的济南古旧书店)(2)

现在 不光是济南 全国各地的旧书店多因书源匮乏而朝不保夕。自从经三路古旧书店关门后 笔者没有再去过。前一阵子 要去老商埠区赴婚宴 先是到中山公园书市转了一圈 无非是见见熟人 唠几句嗑罢了。看时间尚早 笔者遂决定再到经三路这条老街上 寻访曾经亲切又熟悉的济南古旧书店。

出公园北门东行约百米 远远就能看见掩映在粗大法桐树后面的书店旧址。济南古旧书店坐北朝南 占用的是一座老掉牙的二层小楼。一楼是紧靠马路的门头店 二楼是办公及库房。走至近前 发现这儿不知何时又改造成平价书店了。门店西侧是书店的后门 地上那几块有年头的青石板依旧光滑闪亮。从巷口望去 那两扇嵌着铆钉的铁皮门半开半掩着 往昔从这里进进出出买书时的情景 仿佛就发生在昨天……

2001年 济南古旧书店曾经搞过一次庆“七一”解放区文献展销 自此 笔者开始知道这儿出售根据地出版的红色书刊。虽然那时工资少得可怜 但爱书之切还是东拼西凑、节衣缩食地偷偷买回家一点“宝贝”。再后来渐渐听人讲 门店卖的都是别人挑选过的 有关系可直接到书店二层小楼的库房选书。为了能跟书店里的工作人员搭上关系 笔者决定去闯一闯。开始时每个周末几乎都泡在那里 聊天多于买书。先是认识了一个姓张的店员 经他引荐 又逐步认识了一把手王强经理。王经理个儿不高 黑黝黝、胖墩墩的 虽少言寡语 但一笑却像个弥勒佛。据了解的人讲 他是济南新华书店屈指可数懂古籍版本鉴定的行家里手 曾专门到北京、天津等地培训学习过。记得那时为了能打动王经理 除去经常光顾书店外 还刻意把发表的豆腐块文章拿去给他看 早上店里开门后 我俨然店里的员工 跟着一起拖地打扫卫生。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大概过了个把月 一天王经理终于在抽屉取出钥匙 让副经理陈伟带笔者踏进了那个朝思暮想又神秘莫测的书店库房。此后 在那个位于二楼楼梯东侧 充斥霉味又昏暗无光的库房里 笔者先后买到多种现在看来都是顶尖的红色文献藏品 如1942年延安抗敌协会出版的《谷雨》杂志、延安鲁艺创办的《草叶》杂志;1941年在晋西北根据地出版的《前线音乐》创刊号、1945年苏中版《毛泽东选集》 以及各根据地不同时期出版的多种革命历史文献。

一来二往 随着交流了解的深入 笔者与王经理逐渐成为朋友。2003年 由于王经理工作调动 济南古旧书店也不得不关门歇业了。笔者闻听此事 急忙请假并约了几个要好书友 想为王经理送送行 但他没有接受邀请。大约两周后的一个上午 王经理忽然打电话来 让去趟古旧书店。笔者匆匆赶去 被带进那间昏暗的库房 王经理从东排书架下取出一个纸箱说:“这是店里唯一的一点革命文献书籍了 为使这些书更好地发挥作用 并保持其完整性 经店里商议决定把这些书转给你 希望这些藏品在你手里能发挥点作用。”现在每每回想起这段往事 对于亦师亦友的王强经理 那种精于业务、提携后进的君子之风 心下依然感念不已。正是有了他的鼎力支持 这些珍贵革命历史文献 从2005年至2021年的十六年间 先后在省内外十几次大型展览活动中亮相展出。

“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如今 再次站在这座人去楼空的院落里 环视着那座老态龙钟的小楼 笔者试图寻找到当年一些熟悉的影子 哪怕是爬满院墙角落的丝瓜藤蔓 或者邻居那只过墙偷嘴的花狸猫。去向二楼的楼梯扶手已然锈迹斑斑 西南角的那间正在装修成办公场所的库房 似乎还有古籍旧书的霉味儿 但此时此刻这股味道 无论如何也让笔者讨厌不起来了。二楼西北角上那间紧紧关着的办公室门 锁头也织起了蜘蛛网。没错 当年王强经理就是在那个房间里 烧开了甘洌清澈的泉水 泡上香气四溢的绿茶 与书友们纵论古籍 畅谈收藏。人生快意 莫过如此!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