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青年阶段的恋爱有哪些困惑(话题无性恋自白)

青年阶段的恋爱有哪些困惑(话题无性恋自白)生命奇妙,人有百态。在性、爱与婚姻捆绑的范式仍占据主导的社会里,无性恋者走着另一条路,他们遇到困惑,遭遇不解与压力,更加努力地寻找同类,认识自我,探索和创造自己的人生模式。心理专家把无性恋者归类为继异性恋、同性恋和双性恋之后的“第四性”。在这个“性”为绝对主题的人类社会里,一个无性恋者说,他们“就像站在月亮上看地球,遥远又亲密”。小K、雅牧和本次受访的小A、Nemo,有个共同的身份:无性恋者。在同性恋、双性恋正在被越来越广泛地认知和接受的今天,大部分人还从没想过第四种情况——没有性。2004 年,加拿大安大略省博克大学(Brock University)心理学教授安东尼·博格特(Anthony Bogaert)发布了一份性吸引力调查报告,18876名英国居民被纳入这份报告的调查样本,其中1%的人表示,他们无法从任何人身上感受到性吸引力。“无性恋(asexual)”这一群体真正进入了公众的视

青年阶段的恋爱有哪些困惑(话题无性恋自白)(1)

性,是人类本能吗?

性,是人类本能吗?小K说:“我对任何性别的人都产生不了性欲。”恋人之间必须有性吗?雅牧说:“性行为没什么意思,思考的乐趣远比性行为带给你的乐趣要大得多。”

小K、雅牧和本次受访的小A、Nemo,有个共同的身份:无性恋者。在同性恋、双性恋正在被越来越广泛地认知和接受的今天,大部分人还从没想过第四种情况——没有性。

2004 年,加拿大安大略省博克大学(Brock University)心理学教授安东尼·博格特(Anthony Bogaert)发布了一份性吸引力调查报告,18876名英国居民被纳入这份报告的调查样本,其中1%的人表示,他们无法从任何人身上感受到性吸引力。“无性恋(asexual)”这一群体真正进入了公众的视野。

青年阶段的恋爱有哪些困惑(话题无性恋自白)(2)

博格特指出,无性恋分为两种,一种能感受到“性驱动力”,但这种力量并不能强烈到让他们对别人产生兴趣,另一种则对同性、异性完全不感兴趣。英国《新科学家》杂志对无性恋者的研究发现,某些无性恋者会希望和他人保持亲密的情感关系,一些人会通过“试管婴儿”的方式怀孕生子。

心理专家把无性恋者归类为继异性恋、同性恋和双性恋之后的“第四性”。在这个“性”为绝对主题的人类社会里,一个无性恋者说,他们“就像站在月亮上看地球,遥远又亲密”。

生命奇妙,人有百态。在性、爱与婚姻捆绑的范式仍占据主导的社会里,无性恋者走着另一条路,他们遇到困惑,遭遇不解与压力,更加努力地寻找同类,认识自我,探索和创造自己的人生模式。

下面,是四位无性恋者的故事。

#小K

确定自己是无性恋后,我们失去了归属感

有两年多的时间,我自认为是男同性恋。这之前我有过一段艰难的探索。初中时我暗恋过女生,高中暗恋过男生,直到大一才正式和女生开始交往。但在交往的过程中,我发现我只是挺喜欢她,会依赖她,然而并不想和对方做爱。这段恋情维持了三个月就结束了。

我回想起高中时的经历,就去接触男同性恋的圈子,和男生交往。可谈了男朋友之后,我发现在性这件事上,我的感觉和对女生是一样的。我会有一些类似于性意图的举动,比如抱着对方,亲吻对方,但进一步就没什么兴趣。

我也曾尝试过和我的女朋友或者男朋友做爱,但反复一个动作的这个过程让我觉得特别无聊。形象比喻就是,像小时候老师罚抄一百遍。不仅无聊,我也高潮不了,不会产生快感。一半情况下我会躲开做爱这件事,有一任男友曾因此质疑我是不是在玩弄他,或者是不喜欢他。我也并不能总是成功逃避,毕竟确定关系之后,不做爱就感觉特别奇怪。可我真的并不享受这个过程。

大三到大四中间的那个暑假,我开始在维基百科和知乎上查无性恋方面的资料,看了很多文献,这时才确定了自己是无性恋。这个发现多少解答了我在性方面的困惑。

但确定了自己是无性恋之后,我突然失去了归属感。之前以为自己是同性恋,我见到另一个同性恋会觉得非常亲近,是自己人,很多话题能敞开了说。而且相比于无性恋,同性恋的圈子更明显。我之前一直热衷于找男朋友,后来知道自己是无性恋之后,找男朋友就变成一件不合适的事情,我就和这个圈子隔开了,感觉自己没有了归属,特别空虚。

#小A

爱的力量超越了性倾向?

我是一个同性浪漫无性恋者,有过两次婚姻。第一次婚姻开始于2012年,那年我29岁。一年之后我们就离了婚,原因是婚姻里面没有性。我们尝试过做爱,但是从来没有成功过,对方可能也忍受不了,我和她之间就越来越疏离了。进入这段婚姻之前,我没有谈过恋爱,县城比较封闭,所以也没有婚前性行为。我甚至在30岁之前都没有自慰过。在小县城的农村上学,没有人会聊性,在农业院校读本科,同学在一起也很少聊这个。

因为我是处于深柜状态,结婚对我来说只是完成任务而已,所以我对这段婚姻有一点愧疚感。离婚之后我对父母出柜了,但他们到现在都不能完全接受这一点,认为同性恋像性功能障碍一样,是一种病,去医院就可以治好。有一段时间我感觉特别抑郁,对前一段婚姻的愧疚感,加上父母的不理解,工作状态比较低迷,反正没有一点方向感,让我有了自杀的倾向。这种状态持续了大半年。离婚一年后,我进入了第二次婚姻。我的第二任妻子也离过一次婚,她的前夫家暴,所以她在性上面可能有一定的创伤,有性耻辱感。我们是在一次长达半年的教练技术培训课程上面认识的,这个过程中有很多送花和写心意卡的环节,相互的表达很多。我们有非常多的共同点,都比较命苦,所以两个人当时有点惺惺相惜的感觉。后来我们就结婚了。

但这次婚姻里的性还是和第一次婚姻一样,我们试了非常多次,都没有成功。我觉得比较愧疚,想给她讲性,让她学会自慰,她又总是逃避,岔开话题。我们结婚将近两年了,第一年还好,她会跟我积极地配合去做试管婴儿。生完小孩之后,可能因为产后抑郁,她在性方面还是有需求,我又满足不了,所以她现在有点中度抑郁。我们原本沟通就不多,她生完小孩之后我们的沟通就更少了,现在处于沟通断裂的状态。

为了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也由于性上面的自卑,这两年我开始大量接触心理学、冥想和正念等性咨询课程,一开始没有什么效果,慢慢地对自我的认识比较清晰之后,其他的就容易接纳了。我还参加了一些性少数的社群,还有同性恋亲友会的一些线下活动。进入这些社群,接触更多的人之后,以前那种异样、孤独的感觉就没有那么强了。

这个过程中,我第一次见到像正常人一样的同性恋,也看到了外表和男生一样、举止也非常正常的男跨女的跨性别者。我还看到了两对情侣,一对是男跨女的异性恋和同性恋,另一对是双性恋和异性恋,这两对都好恩爱,让我感受到爱的力量超越了性倾向,第一次对爱情萌生了希望。他们对生命历程的分享,那种生命的张力,很震撼我。

我在这些活动中认识了带领者马修,他把一个叫“小新”的人的微信推给了我,小新对我进行了深入的无性恋科普。在这之前,我只是看过杂志关于无性恋的一篇报道,在同性恋贴吧里的无性恋吧里面粗浅地了解了一下无性恋,但对自己的无性恋身份还非常不确定。

直到我认识了小新。他对我做了一些访问,以访谈的形式问了我一些性方面的问题,直到这时我才确定了自己是无性恋。无性恋解答了我为什么对某一个真实的人产生不了太强的欲望,但我对那种有肌肉身材的男性类型有欲望。确定了无性恋身份之后,我也告诉了我的妻子,但她也只是把无性恋当成性功能障碍的一种,并不愿深谈。

去年,我在QQ群上认识了一个已婚的双性恋。我们是比朋友亲密的关系,平常一两个星期见一次面,现在年底了三四个星期见一次。和他在一起,我第一次体验到了谈恋爱的感觉。我以前是一个很麻木的人,从来没想过什么是真正的恋爱,但是我对他会有心里小鹿乱撞的感觉。哪怕我在婚前和我的第二任妻子的交往达到了无话不谈的地步,但始终没有那种真正地挂在心里的感觉,但是他让我感觉到了甜蜜,真正沉到了我的心底。我想到他会有兴奋感,这就是性吸引,恋爱是建立在性吸引的基础上。

30岁之前我从来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人,得不到别人的关爱,但是他很接受我,给了我关爱。我想我是喜欢被他关爱的感觉。我们认识半年了,前三个月真的像恋人一样,但最近这三个月变得很微妙。我觉得我对他只是有心理依托,但我感觉我们之间没有未来。他的性欲很强,我满足不了他,我只是想有拥抱和抚摸,我觉得我们是不合拍的。现在也难以界定我们的关系。

我也想过将来找一个无性恋的伴侣,但是看到我妻子目前的状态,我就想自己要收敛一点,开始回归家庭了。实际上,因为我是无性恋,体会不到异性恋的感觉,所以我对性和婚姻都没有归属感。以前我会觉得命运很不公平,现在淡多了,觉得老天关上一扇门,就一定会打开一个窗。我最近在研究多重性高潮,无性恋更容易进入这种状态,也算老天的弥补。

青年阶段的恋爱有哪些困惑(话题无性恋自白)(3)

#雅牧

思考的乐趣远比性行为带给你的乐趣要大得多

刚上大学时,我就意识到了自己是个无性恋。那时学校一个心理公开课的老师让我们写一篇《我的婚恋观》,我在文章里表达的思想就挺像无性恋的。后来我发现豆瓣上有一个无性恋小组,这是我是第一次接触到“无性恋”这个概念。

知乎、果壳、豆瓣、贴吧这些无性恋者出没的地方我都去过,但我跟大部分无性恋者并没有什么共同语言。因为你要理解无性恋,就得看很多哲学和心理学,这样才能对人性有比较深刻的洞察。但我跟他们沟通不来。有一些无性恋者会说自己很纠结,觉得不被理解,我发现这是因为他们对无性恋没有非常深入的思考,又太在乎普通人的看法,所以容易感觉到困惑,这也影响了他们自己和家人的生活。对我来说,这个事情思考透彻就好了,不需要过于纠结,毕竟世界上还有那么多伟大的事情值得关注。

如果要讨论无性恋这个话题,我宁愿跟我男朋友讨论。我和他是在豆瓣上讨论哲学认识的。我们相遇在维根斯坦小组,当时有人吐槽陈嘉映翻译维特根斯坦的书翻译得不好,我男朋友和他吵起来了,我当时觉得这个人很厉害,就关注了他。他是学数学的,顶级名校教授家庭出身,非常有学识和涵养。

刚和他认识不久,我准备好好和他做朋友,就把我是无性恋这件事告诉了他,他比较能接受,觉得性取向无所谓。他很受我的影响,遇见我之前他自认为是异性恋,遇到我之后,他就觉得性别、性取向什么的都不重要。我们的感情不是建立在性别之上的,我们有共同语言、三观非常相似,可以说是心有灵犀一点通。我们是异地恋,我们之间的主要沟通方式是通过网络精神交流,我们每年都可以聊上百万字,恋爱两年多,我们的感情仍然很好。

认识我之前,他没有太多恋爱经历,也没有跟人发生过性关系,我则没有任何恋爱及性经验。我自己本身性欲比较强,容易有性冲动,但我一般不会想和别人发生性关系。我们有过一些边缘性行为,但试了几次之后我就觉得很无聊,因为性行为很单调,搞来搞去就那么几样。我们觉得进行很多性行为没有意义,我宁愿我们分析一下对彼此的爱意,这样每次我们都能讲出一些让我觉得有新鲜感的东西,这比单纯的性行为有意思。

我们有更大的追求,比如研究科学、搞艺术和文学创作,这些事情都比性行为有意思。我男朋友是做纯数学研究的,他致力于解决前沿数学难题,业余爱好研究文史哲,并且关注科技方面的东西。当你关注一些伟大的问题的时候,你就会发现性行为没什么意思,思考的乐趣远比性行为带给你的乐趣要大得多。

我们将来不准备生自己的孩子。一旦你意识到生育的目的就是把自己的基因传递下去,而你自己的基因在人类基因库里并没有什么稀奇的时候,你就会觉得传递自己的基因并非是必须的。我们两个长得比较普通,但我们希望我们的孩子既漂亮又聪明并且能够帮助我们实现超人类主义的理想。所以我希望我男朋友申请到美国去读博之后可以认识一些一流的学者,再挑选一些跟我们有共同语言、性格相似但是比我们漂亮或者聪明的学者朋友,让他们给我们捐点精子或者卵子,这样我们就可以生个优秀的混血儿。

#Nemo

“啊!有这么多人和我一样!”

我在和前一任、也是唯一一任男朋友交往的过程中,发现了自己不对劲。一次约会后,他送我回学校,一路上我们拉手、拥抱,后来在一个没什么路灯且人迹罕至的地方,我感觉到对方抱我的方式和给我的感觉变得很热烈。我很喜欢拥抱和亲吻这种肢体接触,但慢慢的我发现好像在达到某个阈值以后,我的身体就开始不知道该怎么处理这些肢体信号了。我那时20岁左右,这些信号代表什么,我的大脑很清楚,只是我的身体感应不到。

我先是觉得无感,接着开始慌和纳闷。明明之前说说笑笑情深意浓,也很喜欢抱着他,为什么忽然就像有人把我的电源给拔了一样。当带性色彩的肢体接触变成主角时,我就变成止水了,有很多我(的大脑)以为会是很自然或者是很水到渠成的反应,并没有出现在我身上。

比如说,我以为我会害羞,觉得受冒犯,或者脸红激动等等,总之好歹有点反应?结果我发现我的状态更像是我跟对方大眼瞪小眼半天,我觉得自己好像应该说点什么,可确实又没什么可说。我的大脑就开始高速运转,想表现得羞涩一点,会比较容易蒙混过关?我就这么做了,也成功了。我开始回避,很努力地跟他找别的事情干。一方面我很喜欢跟他在一起,但在生理联系上我必须绞尽脑汁,而且最主要的是,我也不是生理上有问题,这种很矛盾的状态搞得我特累。

我会产生纯生理上的“性欲”,性描写的文字或影像有时会让我有性唤起,但其他的情况下不会。我也会自慰,但只有当压力很大或者失眠的情况下,我才会通过它减压助眠。大概从幼儿园开始,我就偶尔会自慰了,当然很久很久之后,我才知道那种行为是自慰。

我开始纠结这份情感到底是不是爱情。在我当时的认知里,如果没有生理上的吸引,那这段感情顶多算是友情或亲情。这种印象反复叠加,感情也就慢慢被否定了。最后我们就分手了。

2015年,我在美国读研,第一次接触到了“无性恋”这个概念。在这之前,我觉得自己好像什么都不是,没法很好地把自己放进任何一个分类里,因为我感受不到性吸引。从小到大我一直以为别人跟我一样,上了大学以后,才发现别人跟我好像不太一样,但是我又没法很好地去理解这种不一样。

当时,我和一个博士生朋友做履历采访,她提到自己出柜被赶出了家门。同组的男生很快地问了句“所以你是同性恋吗?”她说“额,我算是吧。”有天晚上我偶然在facebook上刷出了她的博客,她写她是biromanticasexual(双性浪漫无性恋者),才发现之前完全想错了。

纠结了好几天,我鼓起勇气给那个学姐发了私信,我问她能不能推荐一些有关无性恋的资源。她给了我一堆链接,还鼓励我去参加新英格兰地区一个每月都会定期举办的无性恋聚会。我去了一回,发现一帮人从头到尾都在聊桌游和一个漫画改编的讲吸血鬼的电视剧,就再也没去过。我也在AVEN(Asexual Visibility andEducationNetwork——无性恋科普沟通的网络空间)上面看了好多人讲述自己的故事。

这些对“无性恋”的了解让我知道了自己没病,也经历了狂喜,发现“啊!有这么多人和我一样!”无性恋给我提供了一种新的看待性取向、理解我和其他人的关系的方式。

(所有采访对象均为化名)

撰文/lm

编辑/谢如颖

摄影/Thibault Delhom

助理/潘瑾

青年阶段的恋爱有哪些困惑(话题无性恋自白)(4)

青年阶段的恋爱有哪些困惑(话题无性恋自白)(5)

青年阶段的恋爱有哪些困惑(话题无性恋自白)(6)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