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陋室铭古今对比的语句(81字陋室铭与119字爱莲说有何异同)

陋室铭古今对比的语句(81字陋室铭与119字爱莲说有何异同)④ 金经:指用泥金(一种用金箔和胶水制成的金色颜料)书写的佛经。③ 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陋室铭》注音原文① 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② 鸿儒:指学识渊博的学者。

陋室铭古今对比的语句(81字陋室铭与119字爱莲说有何异同)(1)

芒种丨寻觅千年经典,感受国学魅力

《陋室铭》是写刘禹锡的陋室的,题目中的“铭”是一种文体。本文的主旨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一句,意思是只要品德高尚的人住在里面,陋室就不陋了。文章开头四句以山水喻人;接着写室中之景、室中之客、室中之事,都显得飘逸脱俗;最后用诸葛庐和子云亭作比照,更显出作者德行的高洁。文章只有短短81字,却熔叙事、议论、抒情于一炉,章法完备;除末句外,句句押韵,节奏感极强,读来琅琅上口,确实是古文中难得的精品。

《爱莲说》则是一篇托物寄兴的佳作。北宋周敦颐借莲花抒发自己对坚贞气节、高尚品德的追求,表现了封建士大夫身处浊世而特立独行的修养境界。篇幅虽小,内涵丰富,且手法独特。全文始终紧扣莲、菊、牡丹三种花卉进行比较、比拟和议论,可谓文理兼备,不同凡响。

陋室铭古今对比的语句(81字陋室铭与119字爱莲说有何异同)(2)

陋室铭古今对比的语句(81字陋室铭与119字爱莲说有何异同)(3)

《陋室铭》注音原文

① 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② 鸿儒:指学识渊博的学者。

③ 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④ 金经:指用泥金(一种用金箔和胶水制成的金色颜料)书写的佛经。

⑤ 丝竹:丝,指弦乐器。竹,管乐器。这里泛指乐器发出的声音。

⑥ 案牍:指官府的文书。

⑦ 诸葛:指诸葛亮。三国时蜀国丞相。未出山前,曾隐居在南阳郡邓县之隆中茅庐中。

⑧ 子云:指扬雄,字子云,西汉辞赋家。

⑨ 何陋之有:语出《论语·子罕》篇:“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这里只引用“何陋之有”,即含有“君子居之”的意思。

山不一定要高,有了仙人就成名山了。水不一定要深,有了龙就成为灵异的水了。这是简陋的屋子,只要住在里面的人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苔㾗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门帘里。谈笑的是渊博的学者,往来的没有浅薄的人。可以随手抚弄朴素无华的古琴,可以静心诵读金字书写的佛经。既没有繁杂的音乐来扰乱清静,也没有公事文书让人劳苦烦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草庐,又像西蜀扬子云的亭子。正如孔子所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陋室铭古今对比的语句(81字陋室铭与119字爱莲说有何异同)(4)

陋室铭古今对比的语句(81字陋室铭与119字爱莲说有何异同)(5)

《爱莲说》注音原文

① 可:值得。

② 蕃:多。

③ 予:我。

④ 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⑤ 濯:洗涤。

⑥ 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⑦ 鲜:少。

⑧ 闻:听说。

水上,陆地上的各种花草树木,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自唐朝以来,世间的人们非常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淤泥中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的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玩弄它。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和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应当有很多人了。

《陋室铭》与《爱莲说》何异同之有?

相同点:

  1. 从主题看,两文表现的都是作者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
  2. 从线索看,两文皆是作者的主观感受。
  3. 从表达方式看,两文都集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
  4. 从立意看,两文都是托物言志。
  5. 从文体看,两文都属议论文,都是骈散结合,读来抑扬顿挫,和谐悦耳。

不同点:

  1. 从主题看,《陋室铭》流露的是作者消极遁世、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爱莲说》的作者则表达的不是隐逸,而是在污浊的尘世间保持自己的清白节操。
  2. 从线索看,《陋室铭》以“惟吾德馨”的立意贯穿全文的始终。《爱莲说》则是以“爱”为线索。
  3. 从表达方式看,《陋室铭》通过具体描写“陋室”恬静、雅致的环境和主人高雅的风度来表述自己高洁隐逸的情怀。《爱莲说》对“莲”进行的是人格化描写。
  4. 从立意看,《陋室铭》以反向立意的方式,达到了抒怀的目的。《爱莲说》则是通过正面赞美莲的形象来表达自己的高洁情操。
  5. 从句式看,《陋室铭》以骈句为主,句式整齐、节奏分明、音韵和谐。《爱莲说》则是散句为主,句式长短相间、错落有致、富于变化。
  6. 从文体看,《陋室铭》是“铭”。《爱莲说》是“说”。

陋室铭古今对比的语句(81字陋室铭与119字爱莲说有何异同)(6)

荷花丨感谢关注

从题目看,《陋室铭》应该是一篇要写陋室的文章。但实际上,正文中却处处写陋室不陋。而“陋室不陋”之所以能够成立,在于评价标准的变化。全文没有一句直接写到“陋室”是什么样子,只有一句“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描写了陋室的环境,从这看,也确实简陋。然而短文的开头给出了另一种评价标准:评价山和水不在于山的本身是否高、水的本身是否深,而是山中是否有仙、水中是否有龙。只要山中有仙,山就会有名气;只要水中有龙,水就会显得灵异。按照这个逻辑,“陋室”是否陋,不在于陋室本身,而在于陋室中住的人,只要陋室的主人品德高尚,陋室就不觉简陋了,即“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文章最后一句引孔子的话,含蓄地表达了作者以君子自况的高雅情趣,既总结全文,又与“惟吾德馨”遥相呼应。

《爱莲说》在与菊和牡丹的对比中来写莲,写花实际上是在写人,三种花分别象征了三种人格。菊在秋天开花,孤高傲世,不与百花并立,陶渊明之后更是与隐士结下了不解之缘。牡丹在唐代受到上至皇室下至平民的追捧,盛开时花团锦簇,富丽堂皇,一派富贵者的形象。

而作者却爱莲。莲花自身具有高洁的品性,它美丽芬芳,洁身自爱,既不媚俗,也不避世。而这正是作者所追求的理想人格,不随波逐流,不矫情任性,在尘世之中保持自身的美好本性。“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一句,可谓写尽莲花的精神,也成为君子人格的写照。

《陋室铭》与《爱莲说》虽是不同时代作家的作品,但都是出类拔萃,意蕴丰厚,脍炙人口的千古名篇。


收藏点赞齐添,评论转发一致。

感谢「关注」,雅俗共赏。

点击“了解更多”阅读更多美文。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