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吴冕抖音号(申声传情吴冕讲述)
演员吴冕抖音号(申声传情吴冕讲述)1982年吴冕从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毕业,不过一年前她就出演了自己的第一部作品《七月流火》。上世纪80年代末,吴冕进入创作高峰期:1989年,她出演《汉正街》获得飞天奖最佳女主角;1990年,主演家庭伦理情感剧《天涯情》;1992年,凭借《上海一家人》中金桂花一角获得金鹰奖最佳女配角奖 ;1996年,吴冕又与奚美娟,张芝华等合作《儿女情长》,饰演三妹童建兰。今日申音:吴冕都不眠不休地在赶工。“申声传情”第十期,由大家熟悉的上影演员吴冕献声。讲述上海一位普通市民,在得知口罩厂人手紧缺的消息后,主动前去做志愿者参与生产口罩的经历。吴冕朗读:我去工厂做口罩来自新民晚报00:0007:42
如果没有这次疫情,
绝大部分人都不会关注,
口罩是怎么来的。
听说口罩厂的师傅们,
都不眠不休地在赶工。
“申声传情”第十期,由大家熟悉的上影演员吴冕献声。讲述上海一位普通市民,在得知口罩厂人手紧缺的消息后,主动前去做志愿者参与生产口罩的经历。
吴冕朗读:我去工厂做口罩来自新民晚报00:0007:42
今日申音:吴冕
1982年吴冕从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毕业,不过一年前她就出演了自己的第一部作品《七月流火》。上世纪80年代末,吴冕进入创作高峰期:1989年,她出演《汉正街》获得飞天奖最佳女主角;1990年,主演家庭伦理情感剧《天涯情》;1992年,凭借《上海一家人》中金桂花一角获得金鹰奖最佳女配角奖 ;1996年,吴冕又与奚美娟,张芝华等合作《儿女情长》,饰演三妹童建兰。
在我的职业规划中
从来没有想过
有一天我会去工厂做口罩
朗读:吴冕
作者:碧流
首发于2月4日《新民晚报》第11版
原文链接:我去工厂做口罩
在我的职业规划中,从来没有想过,居然有一天我会在流水线上生产一天的口罩。
如果没有这次疫情,绝大部分人都不会关注平时戴的口罩是从哪里来的。春节前,疫情一公布,身边有“非典”经验的朋友就提醒我要去买口罩、酒精棉球等医用产品。“非典”时,我在国外留学,没有经历,好在朋友们纷纷给我送了各式各样的口罩来。随着疫情发展,口罩成了一个热点。在我看来,口罩紧缺很正常,毕竟大部分工厂都放假了,一旦复工,应该很快缓解。朋友给我发消息说:上海市内松江是口罩生产比较集中的一个区域,车墩影视基地内的叁零文化明天会去一家口罩厂做志愿者。这家美迪康医用材料厂已经从年初二就复工了一条流水线,因为人手紧缺,其余流水线开不起来。我立刻问,我可以去吗?我保证服从安排。我保证近期没有离开过上海,没有接触过相关人员,按要求一直老老实实在家呆着。
第二天一早,我就出发了。到了车墩,厂门口排着长长的车队,都是各个药店来提货的货车。志愿者全部戴着口罩,在门房外排队登记测体温。测好体温后,用酒精清洗双手才被允许进入厂区。厂内有两个大的生产车间,女生被分配去车间看流水线,男生做体力活儿,周转和搬运。我们进入车间前都要换衣服,在更衣间换上一次性防护罩衣,戴上口罩,头发必须全部拢进一次性头罩内,脚上套上鞋套,我看自己这一身除了眼睛啥也没露的装备,觉得可以令朋友们羡慕到尖叫。从更衣间往里走,是洗手池,需要再次用杀菌皂液彻底洗净双手,然后再一次用酒精消毒。洗干净双手后,进入风淋隔间整个人再进行杀菌后才能真正进入车间。
口罩的生产确实如我所料是全自动的,把所有原料安装到位,机器就从送料、压制开始全自动生产。一条流水线有两个最终出口,一位志愿者和一位熟练工人搭配。机器以10个为单位垒成一摞,我们要做的就是点数和检查。流水线最后一道是把口罩的耳绳烫压上去,有时候机器可能会漏,或者没烫牢,我们必须整理和检查,剔除不合格产品。然后再以50为单位,把口罩整理好后放入流转箱。这个活儿说起来简单,但需要全神贯注,不能有一点分心。机器不停歇,我们也必须一分钟不停地检查,整理,点数,装箱。还要注意是不是缺原料,一旦缺少,机器就停工。
一天下来,除了午饭的半个小时,所有人一步不敢离开,连水都不敢多喝,就怕上厕所浪费时间。整个车间除了机器的噪声,没有一个人说话。我们点数装箱的口罩,再由男工流转到灭菌车间,进行灭菌和包装。志愿者的工作时间是从8:30至16:30。但是工人师傅们要干通宵。
结束后,大家互相问,基本上都装了10箱子左右,一箱有4000个口罩。多去一个志愿者,一天可以多生产40000个左右口罩。熟练工人的产量比我们多。不管怎么样,能多做一个,我们都觉得有价值。
知道我做志愿者的朋友们都很羡慕,也表示了参与的意愿。听说口罩厂师傅们已经不眠不休到连厕所都不敢去的地步了,大家还是不要抢购口罩了,继续在家乖乖的。毕竟家里都有口罩,只是心理紧张而已。
随着新民晚报与上影演员剧团合作推出的“申声传情——2020抗疫专题节目”上线,越来越多的读者关注起了文字与声音所能传达的感动。
没有灯光、没有化妆、没有镜头,只有一台台因陋就简的设备和一颗颗滚烫虔诚的真心,上影演员剧团老中青三代演员,朗读《新民晚报》全媒体各端的战疫佳作。电影人读的不仅是文章,是真情与感动,更是信心与希望。
申声传情第二辑由达式常、吴海燕、张芝华、吴冕、崔杰等上影演员朗读。
达式常老师现学手机录音新技术,在朗读前反复确认故事的环境、场地,揣摩人物的处境、心境,体现了老艺术家对待工作的严谨;吴海燕自己在家录了好几遍后都不满意,最后特地到剧团来录音;张芝华抄写了朗读文本,“稍微满意”的成品就交了三套。与张芝华在《儿女情长》里饰演姐妹的吴冕也录了三遍,她说:“不要怕麻烦我,一点关系都没有。”剧团上任团长崔杰第一遍录制的时候“笨拙”地开了录像功能,一遍遍试,一次次录,没有抱怨。他们说,在文章里读到了感动,想把这份感动带给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