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传中华妃为什么没孩子(甄嬛传中华妃原型比剧中更惨)
甄嬛传中华妃为什么没孩子(甄嬛传中华妃原型比剧中更惨)虽然说古时帝王三宫六院,后妃的美德在于不妒不争,可是真爱一个人,哪里能真的做到?在华妃眼中,宫里的那些千娇百媚都是跟她夺爱的“小泡椒凤爪”。在《甄嬛传》中,华妃有协理六宫之权,即使当着皇后她也绝不肯屈就。除了骨子里的心高气傲之外,可能就是“情敌”的心理因素了。书中对她的记录只有寥寥90余字,称“敦肃皇贵妃,年氏,巡抚遐龄女”。年妃的芳名是什么,历史上并没有记载。她在雍正还在潜邸时便嫁给了她,当时是侧福晋,跟《如懿传》中如懿的身份相同。雍正登基的当年,年氏被封为贵妃。
《甄嬛传》中蒋欣扮演的华妃虽然嚣张跋扈,是甄嬛前期的主要对手,但却是一个极有观众缘的“反派”,“华妃凉凉”的高人气甚至延续到了前段时间的《延禧攻略》,和正在播出的《如懿传》。
《延禧攻略》中谭卓扮演的高贵妃和《如懿传》中辛芷蕾扮演的金玉妍,身上那股嚣张的傲气,都被观众说是在模仿“华妃凉凉”。
而“华妃式”表演法,也成为一个不官方却传播甚广的说法。
今天看《清史稿》时,看到了“华妃”的原型,即敦肃皇贵妃。
书中对她的记录只有寥寥90余字,称“敦肃皇贵妃,年氏,巡抚遐龄女”。
年妃的芳名是什么,历史上并没有记载。她在雍正还在潜邸时便嫁给了她,当时是侧福晋,跟《如懿传》中如懿的身份相同。
雍正登基的当年,年氏被封为贵妃。
在《甄嬛传》中,华妃有协理六宫之权,即使当着皇后她也绝不肯屈就。除了骨子里的心高气傲之外,可能就是“情敌”的心理因素了。
虽然说古时帝王三宫六院,后妃的美德在于不妒不争,可是真爱一个人,哪里能真的做到?在华妃眼中,宫里的那些千娇百媚都是跟她夺爱的“小泡椒凤爪”。
但就像《如懿传》中痴情错付的叶赫那拉.意欢一样,她以为那个宠她、纵她的“四郎”,不过也是深情面孔、别样肚肠。 他赐予她的“欢宜香”,就像《如懿传》中乾隆赐给意欢的“避子汤”。而当初端妃送去的那碗“安胎药”,一样是他指使。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可惜,他的心,永不会与她相映。
与《甄嬛传》中可纵马射箭的“彪悍”华妃不同,历史上的年妃身娇体弱,雍正就曾说她“体素羸弱”。 在剧集中,华妃因为雍正赐予的“欢宜香”,没有生育子女。在王府时曾怀孕一次,也被一碗药滑了胎。
历史上的年妃却曾经为雍正生育过3子1女,其中皇四女、皇七子、皇八子都是在潜邸时所生。皇九子福沛是在康熙大丧期间出生,可能是当时尚未足月,年妃因为礼仪太繁重(各种跪来拜去)动了胎气,福沛生下来即亡(也可能是直接产了死胎)。
这次生产对于年妃来说,可谓身心俱损,丧子之痛加上生产之苦,本就娇弱的身体更是撑不住。
而她之前生育的两子一女,其中皇四女2岁夭折,皇七子福宜一岁夭亡,皇八子福惠死时8岁。
《清史稿》中记录“子三:福宜、福惠、福沛,皆殇。女一,亦殇。”
这行字,真是看得人心痛。
历史上的年妃性格也不像《甄嬛传》中那样娇憨跋扈,雍正赞她“秉性柔嘉、持躬淑慎。在藩邸时,事朕克尽敬慎,在皇后前小心恭谨,驭下宽厚平和。”
雍正三年,年妃病重,雍正便在此时进封她为“皇贵妃”,颇有些“冲喜”的意味。但此举并没有让年妃好转,当年的十一月二十三,年妃便因病而薨。
她死后月余,哥哥年羹尧便因“罪”死。
可能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年妃之死便有许多种说法,如“绝望自杀”、“勒逼自尽”、“秘谕赐死”。
不过,年妃的丧葬之仪却很是奢靡,据说在丧礼前五日内,只是金银锭就用了九万七千多个。丧礼百日之时,还有官民男女齐集祭酒。
即便如此,雍正还是觉得丧礼草率,将礼部从尚书到侍郎都“降二级”,两日内因为同一件事发怒,大骂廉亲王和兵部、户部官员。
而且,史学家考证发现,雍正给年妃的谥号“敦肃”中的“敦”,此前从没有皇帝给妃子用过,倒是曾有两个皇帝用过。
但,就算雍正把年妃的身后事办得如此隆重,给她的谥号如此尊贵,也还是消除不了“宁其死而留骨为贵乎”的嫌疑,毕竟年氏一族:"其父、及兄弟、子孙、伯叔、伯叔兄弟之子,年十六岁以上者,俱按律斩,十五岁以下及母女妻妾姊妹,及子之妻妾给付功臣为奴。"
雍正真要对年妃情深意重,怎么也不会做得如此决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