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洵苏轼苏辙哪个最厉害(怎样立足朝堂并留下好文章)
苏洵苏轼苏辙哪个最厉害(怎样立足朝堂并留下好文章)多次在朝堂中遭受打压的苏辙最后选择了在颍川定居,专心于文学创作之中。或许是对于朝堂太过失望,苏辙整日沉迷于读书创作之中,谢绝所有的宾客前来探望,并从此不再过问朝政,将自己所有的情感全部都通过诗歌表达出来。在青苗法开始实施之后,王安石就派人去收那些还没有收取的财政收入,朝廷里面的人都知道,这些人一定会为了迎合王安石而添油加醋,但却没有人敢说。只有苏辙敢于写信给王安石,表达自己的意见,结果显而易见,再次惹怒了王安石,再次被贬官。好在这不久,宋哲宗就继承了皇位,苏辙也被重新地调入京城担任御史中丞一职。没想到在王安石变法之后,司马光又开展了熙宁变法,苏辙还是不同意他的主张,再次遭到了打压。庆历八年,苏询因为父亲去世替父亲守孝的缘故,待在家中。在这期间,他将自己多年来积累的知识都传授给了苏轼与苏辙兄弟二人。在父亲的教导之下,苏轼与苏辙俨然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模样,可谓是才华出众。后来,苏辙三父子共同
北宋时期的大文豪苏轼曾经这样评价自己的亲弟弟苏辙:子由之文实胜仆,而世俗不知,乃以为不如。其人深,不愿人知之。其文如其为人,故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对于一个文学家而言,这是极高的评价。
苏辙与兄长苏轼一样,都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嘉祐二年,苏辙顺利的通过了科举考试,正式的进入朝堂为官。在宋神宗时期,由于反对王安石变法,从而被迫贬官。直到宋哲宗成为皇帝之后,这种情况才有所改变,苏辙才有了舞台能够发挥自己的政治才能,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
他在政治场上政绩突出,甚至在最后官拜宰相。除了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外,他还是一位出色的文学家,他的文章与苏轼一脉相承,尤其擅长写自己关于政治和历史方面的论述,深受众人的追捧。
学识渊博,因率性直言科举受阻
苏辙的父亲苏询在苏辙出生的时候已经人到中年,却依然在外游学,由此可以看出,这苏询是一位满腹才华之人,哪怕已经才高八斗,仍然在不断的充实自己。
庆历八年,苏询因为父亲去世替父亲守孝的缘故,待在家中。在这期间,他将自己多年来积累的知识都传授给了苏轼与苏辙兄弟二人。在父亲的教导之下,苏轼与苏辙俨然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模样,可谓是才华出众。后来,苏辙三父子共同到开封游学,在经过成都的时候,拜访成都的官员还因为其才华被礼遇。
嘉祐二年,苏辙两兄弟与父亲一起参加科举考试,都取得了好成绩,只是无奈因为母亲去世而回到家乡为母亲守孝。几年之后,苏辙一边游学一边向京城进发,准备参加殿试。当时的宋仁宗已经年老,苏辙便决定为他讲述政治得失,由于语言太过直率,不被皇帝所接受,因此没有取得好成绩,被任命为试秘书省校书郎。
多次惹怒当权者,无奈被贬哪怕并不是在朝堂中居于要职,苏辙仍然以严谨认真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在当时,正处于王安石当政时期,王安石本来就主张通过改革来改变国家面貌,这本来没有问题,只是其中的有一些观点苏辙并不认可,便在朝堂中公然反对王安石。势力狭小的苏辙自然不能与宰相王安石相对抗,他便被王安石赶出了京城,担任地方官员。
在青苗法开始实施之后,王安石就派人去收那些还没有收取的财政收入,朝廷里面的人都知道,这些人一定会为了迎合王安石而添油加醋,但却没有人敢说。只有苏辙敢于写信给王安石,表达自己的意见,结果显而易见,再次惹怒了王安石,再次被贬官。好在这不久,宋哲宗就继承了皇位,苏辙也被重新地调入京城担任御史中丞一职。没想到在王安石变法之后,司马光又开展了熙宁变法,苏辙还是不同意他的主张,再次遭到了打压。
隐居不辟,文学成就突出多次在朝堂中遭受打压的苏辙最后选择了在颍川定居,专心于文学创作之中。或许是对于朝堂太过失望,苏辙整日沉迷于读书创作之中,谢绝所有的宾客前来探望,并从此不再过问朝政,将自己所有的情感全部都通过诗歌表达出来。
在苏辙文学创作的早期时期,苏辙尤其擅长根据时事政治来写文章,在文章中畅谈自己的政治抱负,努力的向兄长苏轼看齐。而在晚期,他则因为生活在乡野之中,因此对农民的生活较为了解,就写了很多关于社会现实方面的诗歌。在这之前,他与父亲兄长一起共同创立了苏氏蜀学,和苏轼一起被大家称为:苏氏蜀学的集大成者。
王称曾经这样评价苏辙:辙之名迹与轼相上下,而心闲神王,学道有得,是以年益加而道益邃,道益邃,则于世事愈泊如也,不有所守而然哉。
或许与兄长苏轼相比,苏辙的仕途之路还是较为平顺,虽然多次受到朝中权臣的打压,但是好在最后官至宰相,也算是实现了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在文学创作方面他也是颇有成就,写出了许多好文章来供世人观赏。因此作为一名文学家来说,苏辙在这方面也是极为突出,难怪最终被世人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参考资料:
《东都事略·卷九十三》
《宋史·卷三百三十九·列传第九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