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岸青没去送葬(毛岸青没去送葬)
毛岸青没去送葬(毛岸青没去送葬)着实没有更多的话题可以讲给毛新宇听,但这也成为毛新宇成年后专职研究“毛泽东思想”的一个动力。多年来,在毛主席的教诲中,毛岸青听得最多的几句话便是 :“不要总说你是毛泽东的儿子”,“政治可以谈,但要远离”、“要夹着尾巴做人”等等。成年时,已经失去爷爷,只能在父亲毛岸青的身边,了解爷爷生前的种种事迹 。然而令人感到心酸的是,即使是毛岸青本人,也无法全面地认识自己的父亲。毛新宇
“我是1970年出生,我四岁之前经常有机会去中南海见爷爷,但是并没有普通爷孙那种平凡的快乐...”
2016年,毛主席唯一的孙子毛新宇,在纪念毛主席逝世40周年时,曾这般对记者说过。
毛新宇
他“自嘲”自己虽然是伟人的后代,却很难走进伟人的“世界”,年幼时他懵懂无知,只知道爷爷是受人敬仰的“太阳”。
成年时,已经失去爷爷,只能在父亲毛岸青的身边,了解爷爷生前的种种事迹 。
然而令人感到心酸的是,即使是毛岸青本人,也无法全面地认识自己的父亲。
毛新宇
多年来,在毛主席的教诲中,毛岸青听得最多的几句话便是 :“不要总说你是毛泽东的儿子”,“政治可以谈,但要远离”、“要夹着尾巴做人”等等。
着实没有更多的话题可以讲给毛新宇听,但这也成为毛新宇成年后专职研究“毛泽东思想”的一个动力。
毛新宇说:“爸爸一生吃了太多苦,爷爷去世之后,爸爸经常想念爷爷,对着爷爷的相片哭...”
毛岸青和邵华
毛岸青心中有太多的遗憾和无能为力,以至于无法参加毛主席最后的送别仪式,从此之后,这件事便成了毛岸青、毛新宇父子俩心中永远的遗憾。
那么,毛岸青当年为何未能给毛主席送葬?而这对不同常人的父子之间,又存在着怎样不为人知的故事?今天的故事,将着重围绕毛主席祖孙三代之间的情谊徐徐展开...
没有子女守灵的吊唁仪式,依旧人山人海1976年9月9日,是举国悲怆的一天,这天毛岸青和妻子邵华都失了魂般地坐在餐桌旁,眼泪像大豆似的一个接一个地往下掉。
毛新宇
“那时我6岁,我看着爸爸妈妈都不吃饭,我也不敢吃,看见他们哭我有点不知所措...”毛新宇回忆道。
最终还是母亲邵华率先开了口:“你爷爷去世了,以后就再也见不到了...”
在毛新宇年幼的世界里,他虽然与爷爷相处的时光甚少,但他从小就知道爷爷是万人瞩目的“领袖”,是老百姓口中的“开国功臣”。
毛新宇
爷爷的去世,对于毛新宇来说,就好像一个孩童失去了引以为傲的榜样,以至于信念感完全崩塌...
毛新宇大哭,父亲毛岸青则在一旁失魂落魄地抽泣着,思绪早已经飘到了远方……
“毛毛你要学会成长,不要再调皮了,爷爷不在了,我们要坚守住爷爷定的家规...”邵华一把将儿子搂在怀里,心疼地说道,那天的晚餐,像加了芥末一般,难以下咽...
1976年9月10日上午,党中央宣布成立“吊唁组”,除了原定的党中央负责人外,还增设了妇联、全国总工会等部门的人,全权处理毛主席的吊唁仪式。
毛岸青一家
组织上计划,将9月 11日到16日,这6天作为毛主席的“遗容告别仪式”,其间,还将邀请各界人士共30万人前来送别。
17号准备全员休息一天,其间,将安排工作人员为毛主席守灵,18日下午,将在天安门广场为毛主席举行最后的追悼会。
试想一下,6天时间接受30万人的瞻仰,平均每天维持5万人以上的治安,这将是多么浩大的场面,对于北京来说,安保方面的考验也非同小可。
11日凌晨,毛岸青一家人早早地起身,准备前往人民大会堂,参加毛主席的吊唁仪式,届时,人民大会堂北大厅的布置工作已经准备完毕。
早上8点,哀乐响起,前来瞻仰的民众,带着黑纱白花,前后分两路走进大厅,围着毛主席的水晶棺鞠躬痛哭。
有人哭着说:“毛主席,你走了我们可怎么办”,“您操劳了半生,怎么不声不响地就走了”,“我们好想您...”也有人说:“我的梦想就是亲眼见见您,但没想到是以这样的方式...”
短短几米路,和一方窄窄的水晶棺椁,使前来瞻仰的人们,步履维艰,几乎到了寸步难行的程度。
后来,在治丧部的现场指挥下,那些久久不肯离开灵堂的各界人们,开始互相搀扶着,离开现场,夹杂在队伍中的毛岸青一家,这才有机会向前挪步。
不远处还有李敏一家在排队,毛主席的这些孩子们,走在人群中,根本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
11日早上9点30分,邵华搀着毛岸青,拉着儿子毛新宇,终于走到了队伍前面,治丧部的一个同志傅学正一眼就认出了他们。
他慌忙上前指引毛岸青一家上前瞻仰毛主席遗容,伴随着沉重的哀乐,毛新宇看着紧闭着双眼睡在水晶棺里爷爷,忍不住嚎啕大哭。
他一哭 ,母亲邵华也跟着哭,原本身体就不好的毛岸青看着父亲,激动地差点摔倒在地。
毛岸青
要知道,他可是毛主席唯一的儿子,本已许久未见,再见时却阴阳相隔,毛岸青整个人都不好了…
傅学正见毛岸青如此痛苦,于心不忍,便故意朝着身边的记者吼道:“现在瞻仰毛主席遗容的,是毛主席的儿子,毛岸青一家”。
届时,所有的记者都围着毛岸青一家拍照,所有人群都将目光锁定在毛岸青一家身上。
傅学正
这么一来,毛岸青就有足够的理由在父亲的灵柩前多停留一会,在场的所有人也会给他一定的空间与父亲告别。
可遗憾的是,一天五万多人的流量,并不能给予毛岸青一家更多的时间逗留,以至于他们一家人只停留了短短几分钟,便被记者群追着来到了休息室。
当时李敏一家,也同毛岸青一家这般,只能在带着锥心的疼痛,在众人的搀扶下哭着与父亲告别。
一走出父亲的灵堂,毛家的孩子们瞬间感受到,即使没有他们在身边守灵,父亲的吊唁现场,依旧不乏热爱之人。
他们彻底地感受到,父亲毛主席从来不都是属于他们的,而是属于全世界热爱社会主义的人民…
爸爸经常想念爷爷对于毛家的孩子们来说,他们是“不幸”的,自幼因战事吃尽苦头,且难得父母相伴。
但同时又是“幸运“的,能有毛主席这样伟大的父亲,进而有了强有力的生活榜样。
毛主席
1976年9月16日,是毛主席遗体的最后瞻仰日,党中央领导人集体站在毛主席的遗体旁边守灵,直至吊唁活动结束。
9月18日,毛主席的追悼会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由500人组成的乐团,奏响沉重且宏伟的哀乐。
届时,全国上下共有上百万人民到场围观,未能到场的亿万同胞们,都在各自的省市自发举行告别仪式,对这个热爱了半个多世纪的伟大领袖,做最后的告别。
毛主席追悼会
这时,在北京西山郊区外的一座小院里,毛岸青和邵华一家正听着广播,看着报纸,泪流满面...
为了不给组织上增添安保负担,毛岸青此行并未去送父亲最后一程,但转念一想,毛主席的纪念堂将要落成,以后就能时常探望“沉睡”中的父亲,伤痛好似减轻了一半。
但思念,就像连绵不断的云海,不管日光如何炽烈,它依旧盘绕在巍峨的山峰之上久久不肯散去...
毛岸青和邵华
“爸爸经常说想念爷爷,有时候还会在梦里与爷爷对话...”毛新宇曾这般回忆过父亲毛岸青。
正如人们对毛岸青特殊经历的了解,在他晚年的意识当中,父亲、母亲以及哥哥都是他梦中的常客。
每当毛岸青思念泛滥时,或头痛严重时,都会哭着喊着:“想爸爸,想妈妈,想哥哥”。
毛新宇
他将毛主席和杨开慧的照片,分别挂在墙上,时不时地抬头瞻仰,每当父亲生辰时,他便会带着妻儿和鲜花,去毛主席纪念堂探望。
除了毛主席在北京的纪念堂外,毛岸青最常去的地方,便是武汉东湖宾馆,因为那里曾是毛主席在中南海之外,生活时间最长的地方。
“上个世纪70年代,毛岸青来过东湖宾馆3次,每次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毛主席居住过的房间参观一番”,这是东湖宾馆的接待处处长罗义珍女士向记者回忆时所言。
在毛主席居住过的房间里,至今还摆放着毛主席生前用过的牙杯、台灯等遗物,墙上还挂着毛主席在武汉时拍摄的照片。
见过毛岸青的宾馆工作人员,都说他身形很像毛主席,长相也很相似,只是举手投足之间略微有些迟钝,但猛一看就好像毛主席又回来了。
后来毛岸青越来越老,身形也有所变化,腿脚也不太灵便,再来时,从他的身上已经看不出,毛主席的身影了…
更令人感到辛酸的是,毛岸青因为精神疾病,几乎不能自主辨认出,父亲生前的一切遗物。
1991年,毛岸青再一次来到东湖宾馆,他清楚地知道自己是来纪念父亲的,可当他走进父亲居住过的房间时,却什么都“忘”了。
那些抚摸了无数遍的杂物,令他满脸迷茫,在工作人员解释后他才恍然大悟。
他抬头看着父亲的照片,若有所思,直到身边人告诉他:“照片上的人就是你的父亲毛主席”,他这才后知后觉,直至涕泪齐下。
毛岸青
毛岸青“忘了”照片中的父亲,却记得小时候,那个居住在清水塘,日日点灯夜读,与母亲杨开慧同甘共苦过的“爸爸”。
毛岸青忘记了小时候受过的所有苦,却只记得和爸爸妈妈,哥哥外婆一起在瓜田间生活时的模样。
毛岸青的精神,已经不允许他回忆更多的事情,只有那些深刻在骨子里的爱与渴望,永远存在。
毛岸青一家
2007年,毛岸青离开了人世,毛主席这一脉,就只剩下毛新宇这一个孙子…
我与爷爷是一脉相承的2013年12月23日,正值毛主席诞辰120周年纪念,毛主席唯一的孙子毛新宇再一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当中。
毛新宇
每逢这个时节,毛新宇都会带着妻子和儿子,参加湖南省举办的纪念活动,毛新宇说:“爷爷都已经去世37年了,全世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人民和敌人都没有忘记他”。
的确,毛主席的影响至今仍不可小觑,在全世界的社会主义国家当中,毛泽东思想同马克思主义思想一样指导着底层人民革命。
在党内,毛主席依旧是一个政体乃至一个国家,发展壮大的重要精神支柱。
毛主席
而在那些资本主义国家,毛主席所留下来的一切精神力量,都是他们渴望研究的对象。
毛新宇说:“我小时候对毛泽东思想的理解仅限于他的书籍,现在我苦心钻研后,才发现那是一种坚不可摧,并且能强军打胜仗的力量”。
回忆当年,毛新宇刚从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毕业,父母都劝他去中央党校读研究生,以便更深刻地研究毛泽东思想。
中国人民大学
但那时毛新宇对爷爷的著作研究尚且浅薄,也没什么自信,后来经过父母鼓励,毛新宇逐渐放下“毛主席孙子”的思想包袱,并从中找到了乐趣。
自那时起,毛新宇爱上了哲学、军事、历史,他很开心也很自豪能和爷爷毛主席有着同样的爱好,他说:“我与爷爷是一脉相承的”,是毛主席的“基因”给他了做学问的能力。
2003年,毛新宇的一则博士生论文《毛泽东战略进攻思想研究》,一发表便引来了一众好评,届时,社会各界都对毛主席这个默默无闻的“后人”,感到一丝欣慰。
毛新宇
诚然,从毛主席之后,毛家的后代似乎并无什么“后起之秀”,他所有的直系亲属也甚少在公众视野抛头露面。
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归结于毛主席对其后代的影响力颇深,因为他们都吸取过毛主席的教诲: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永远要“夹着尾巴”。
毛新宇虽然是少将,却已经将半生的力量都用在“建设毛泽东思想发源地”和“毛泽东军事思想在信息化战争条件下的,科学把握和灵活运动”等方面。
毛新宇
对于政治,毛新宇依旧秉承毛主席和父亲毛岸青的教诲,能不议则不议,对于生活,能低调则低调。
而对于贡献,毛新宇则坚定地站在党的身边,维持毛主席思想的根基,默默地辅助我党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