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纶氨纶和涤纶:涤纶 维伦和晴纶纶出现 合成纤维大发展
晴纶氨纶和涤纶:涤纶 维伦和晴纶纶出现 合成纤维大发展合成纤维的出现终于使得人类实现了穿衣自由,在过去由于纤维产量少,即使人口数量小,对于古人来说,衣服依旧是家里重要的资产。但是到了今天,即使人口飞速增长,每个人衣橱里都会十几件衣服,人类终于不要为穿什么发愁了。1950年杜邦公司又实现了腈纶的工业化生产。腈纶的手感和外观都和羊毛类似因此也被称为人造羊毛。腈纶的特点就是容易染色,而且抗日晒能力和耐热性都非常强。但缺点就是透气性差,耐磨性不足容易起球。腈纶由丙烯腈聚合而成,在20实际60年代以前,丙烯腈主要依靠乙炔与HCN进行加成制备,由于HCN有剧毒,生产成本高环境污染严重。到了1960年BP公司成功开发出了丙烯氨氧化的过程,丙烯催化剂的作用下与氨气与氧气反应生成丙烯腈。丙烯氨氧化催化剂有非常多种,属于杂多酸催化剂,催化剂常含有Mo,Bi,Fe,Sb等多种组分,例如最早被使用的Mo系催化剂(PBi9Mo12O52),这个反应在470℃左右下进行
化工史话 79:涤纶,维伦和晴纶纶出现,合成纤维大发展
自从尼龙出现后,从上世纪40年代开始合成纤维也进入了黄金年代,一大批新型合成纤维被开发出来,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涤纶,维伦和腈纶,它们与上一期介绍过的氯纶,锦纶和丙纶一起被称为六大纶。它们占据了合成纤维产量的95%以上。
在这之中首先出现的是聚乙烯醇缩甲醛纤维也就是维纶。在介绍维纶前我们首先来说一下聚乙烯醇,聚乙烯醇虽然结构式上可以看作乙烯醇的聚合物。但从化学角度上来看由于醛醇互变的原因,乙烯醇其实是不存在的。因此实际上聚乙烯醇是由聚醋酸乙烯酯,经过甲醇醇解去掉羧酸以后产生的。而醋酸乙烯的来源就是乙炔,之前我们所乙炔下游产品的时候就提到过这个问题,乙炔可以与醋酸在醋酸锌的催化下得到醋酸乙烯。
1931年德国就依靠自身丰富的乙炔资源合成了聚乙烯醇,聚乙烯醇性能接近棉花,因此又被称为人造棉花。但是聚醋酸乙烯酯有一个非常尴尬的地方就是羟基太多,与水亲和力太强,甚至能溶于热水。这就导致了聚乙烯醇不适宜做织物,它最初的用途是外壳手术的缝合线。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思路就是利用某个化学反应将醋酸乙烯酯中的羟基给反应掉。到了1939年,日本京都大学开发出来了缩醛化反应工艺,就是利用甲醛与聚乙烯醇中的羟基进行反应缩合,最终得到了维纶。虽然缩醛化反应可以消除分子链中的部分羟基,但维纶中依旧含有大量的羟基被保留,因此他是吸水性能最好的合成纤维,在化工中常常用于过滤布使用。
接下来我们来说一说涤纶,涤纶是目前产量最大使用最广的合成纤维,其产量在六大纶中也能占到80%左右。之前我们说过在尼龙的早期实验中,卡罗瑟斯曾经尝试过聚脂类纤维。但由于聚酯纤维容易水解,而熔点低,易溶于有机溶剂而没有继续下去。在这之后他的助手英国化学家温菲尔德继续对其进行了改进。1939年温菲尔德利用乙二醇和对苯二甲酸进行缩合得到了涤纶。由于苯环被加入了分子链中,其抗水解性能和熔点都得到很大的提高。由于对苯二甲酸熔点过高,直接与乙二醇反应实际上是一个固液反应,因此在实际生产中,涤纶的合成采用的是对苯二甲酸二甲酯与乙二醇进行酯交换反应。
而对苯二甲酸二甲酯的来源则是对二甲苯,对二甲苯经过氧化后生产对苯二甲酸,对苯二甲酸与甲醇酯化就可以得到对苯二甲酸二甲酯。而正是涤纶的出现使得对二甲苯成为了芳烃中需求量最大,价值最高的产品,特别是1955年,杜邦公司攻克了对二甲苯氧化工艺之后,涤纶的产量也得到了大规模的增长。涤纶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强度和耐冲击力也比较高,但是吸湿性小。我国在60-80年代曾经大量生产涤纶作为军服,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的确良”。
1950年杜邦公司又实现了腈纶的工业化生产。腈纶的手感和外观都和羊毛类似因此也被称为人造羊毛。腈纶的特点就是容易染色,而且抗日晒能力和耐热性都非常强。但缺点就是透气性差,耐磨性不足容易起球。腈纶由丙烯腈聚合而成,在20实际60年代以前,丙烯腈主要依靠乙炔与HCN进行加成制备,由于HCN有剧毒,生产成本高环境污染严重。到了1960年BP公司成功开发出了丙烯氨氧化的过程,丙烯催化剂的作用下与氨气与氧气反应生成丙烯腈。丙烯氨氧化催化剂有非常多种,属于杂多酸催化剂,催化剂常含有Mo,Bi,Fe,Sb等多种组分,例如最早被使用的Mo系催化剂(PBi9Mo12O52),这个反应在470℃左右下进行,这个反应放热比较强烈,而催化剂的适宜操作温度范围狭小,因此一般采用流化床进行操作,利用高速通过的气流,带走反应热量。
合成纤维的出现终于使得人类实现了穿衣自由,在过去由于纤维产量少,即使人口数量小,对于古人来说,衣服依旧是家里重要的资产。但是到了今天,即使人口飞速增长,每个人衣橱里都会十几件衣服,人类终于不要为穿什么发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