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苏轼经典古诗赤壁赋排行榜(千古名赋背后的那场月夜船游)

苏轼经典古诗赤壁赋排行榜(千古名赋背后的那场月夜船游)苏子,究竟会选择抑郁而终,还是引渡自己?说是客的悲叹,我倒更愿意相信,说者恰是苏子自己。此情此景之下,虽说他船游之处只是传说中的古战场,他却借着半分酒意,看着看着就迷失在了自己架构的情境之中,惶然恸然,左冲右突,不得出路。其实古往今来,伟大的思想往往正是诞生于困境,但是,如果自身积极程度不够,哪怕少跨一步也还是沉沦。仿佛被诗人引动,一轮明月很快便自东山而起。月色中的江面明亮而苍茫,一只小船,载着三五舟中客,晃晃悠悠,如在画中游。酒至酣处,苏子乐极,扣舷而歌。“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如此美景,如此乐事,真愿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何尝不想有一段大好仕途,却身在如今之境地,有几分寂寞,正中下怀······此时,有人吹起洞箫,如泣如诉,余音不绝。我们都能想象到那样的画面,微寒江上明月夜,听到洞箫之声,哪怕再婉转,也觉格外哀切。果然,这哀音也一声一声敲击着苏

说起古代生活日常,乘船出行绝对算上其中比较重要的一个。古代交通不是很发达,人们走得最多的,除了陆路,也就是水路了。船上发生的故事不胜枚举,船上写出的诗词歌赋更是异彩纷呈。近来读大苏的《赤壁赋》,对其中那场月夜船游实在是向往之至——

苏轼经典古诗赤壁赋排行榜(千古名赋背后的那场月夜船游)(1)

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微冷,驱走了仅有的一点残留的暑气,却无法吹散人眼前茫茫横江的白露。说到船游,怎么能没有酒呢?果不其然,船中人在苏子的带领下觥筹交错,一时间好不痛快。而那为首的苏子,一杯接着一杯,不知是因为出游神清气爽,还是因为老友相聚而欢欣。但我想,他也许只是,在如今的境遇之下“只愿长醉不复醒”罢了。

不可否认,黄州是苏子一生中极为重要的驿站。被强加了人生的起伏之后,正需要一个地方来实现他精神的突围,黄州或许是个好选择。而此时的他,纵一苇之所如,尚不知他即将度过怎样一个能够穿越千古定格成永恒的夜晚,只是乘着酒兴颂起了《诗经·陈风·月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仿佛被诗人引动,一轮明月很快便自东山而起。月色中的江面明亮而苍茫,一只小船,载着三五舟中客,晃晃悠悠,如在画中游。酒至酣处,苏子乐极,扣舷而歌。“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如此美景,如此乐事,真愿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何尝不想有一段大好仕途,却身在如今之境地,有几分寂寞,正中下怀······

苏轼经典古诗赤壁赋排行榜(千古名赋背后的那场月夜船游)(2)

此时,有人吹起洞箫,如泣如诉,余音不绝。我们都能想象到那样的画面,微寒江上明月夜,听到洞箫之声,哪怕再婉转,也觉格外哀切。果然,这哀音也一声一声敲击着苏子的心,让他不禁感慨万千。

“昔者曹操,命运陡转,舳舻千里却困于周郎,而今安在?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生命之须臾,更无定数。倒羡那长江,浩浩汤汤,亘古奔流······”

说是客的悲叹,我倒更愿意相信,说者恰是苏子自己。此情此景之下,虽说他船游之处只是传说中的古战场,他却借着半分酒意,看着看着就迷失在了自己架构的情境之中,惶然恸然,左冲右突,不得出路。其实古往今来,伟大的思想往往正是诞生于困境,但是,如果自身积极程度不够,哪怕少跨一步也还是沉沦。

苏子,究竟会选择抑郁而终,还是引渡自己?

有时候,自己陷入自己的迷津,到底只能靠自己逃离。

苏轼经典古诗赤壁赋排行榜(千古名赋背后的那场月夜船游)(3)

古往今来,能有几人得以真正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说不定一个也没有。这幻梦到头来还只是水中月、镜中花,让一个人迷惘前路。余秋雨先生说过,“越是超时代的文化名人,往往越不能相容于他所处的具体时代”,任谁受多了挫折,都会对过往产生些许疑惑。因而苏子会在此时感到迷茫,其实并不在意料之外。

但他毕竟是苏子,黄州只是他的贬所,却无法妨碍他摆渡人生,探索生命的始末。

船缓缓地行在江上,周遭寂静而神秘。其实现在的我们看来,乘船夜游是需要胆量的。虽说江上月色很美,但怪石嶙峋的崖壁仍然让人不由得心中颤栗。船身之内是三五微醉的好友,船之外是万物沉重的呼吸。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到底是苏子,身边的景象并没有让他心生恐惧,而是在对它的体会中终于明白,物各有主,真正能够为我们所控制的,只有属于我们自己的那部分。我们无法强逼万物改变成我们所希望的模样,亦无法将迷路的本质改写为向着既定的目标驱驰,我们能做的,只是在迷路时寻找到那个最真实的自己,改变关乎自我的认知,抑或向着那已然明晰的自我大步奔去。

苏轼经典古诗赤壁赋排行榜(千古名赋背后的那场月夜船游)(4)

“小人牵着大师,大师牵着历史”,千百年来,这似乎成了历史的定律。苏子被贬于黄州,虽然仕途不如意,但这里的风景非常地大气,让人不知不觉思想便伟大起来,“祸兮福之所倚”,这反倒给了他静心思索的机会。正如余秋雨先生在《黄州突围》中写,黄州这个贬所,“地方不大,但一俯一仰之间就有气势,有了伟大与渺小的比照,有了时间与空间的交错,因此也就有了冥思的价值。”

且看这一晚的赤壁,白露横江,水光接天。行舟此处,是无尽的迷茫,卑微的心灵,困于固有之局限,迷路而不知何往,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苏子伟大的灵魂,跳出渺小的天地,站在宇宙的星光里,站到足以俯察芸芸众生的高度,完成了一场精神的摆渡,实现了自我的救赎。舟行彼处,是真正的自在,赤壁千古的风度与壮阔,尽在眼前胸中,浮行赏景之人,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李泽厚先生在《美的历程》中说,苏子之文总体现了他“对整个人生、世上的纷纷扰扰究竟有何目的和意义这个根本问题的怀疑、厌倦和企求解脱与舍弃”,而事实上,他无法脱开,也没有真正打算去全力脱开。而在黄州、在赤壁的这一场月夜船游,使他经历了一次整体意义上的脱胎换骨,也使他的艺术才情充分涌流,得“东坡居士妙言语,赋到此翁无古人”之赞。

苏轼经典古诗赤壁赋排行榜(千古名赋背后的那场月夜船游)(5)

赤壁何其有幸,承载了苏子人生中一场绵亘千古的摆渡,成就了他或曰悲壮、或曰绚烂的人生传奇。

从黄州走出的苏子,拥有着无与伦比的理智与坚毅,得以更平静而顽强地面对漫漫人生长路上的风风雨雨。苏子,终于成熟了,成熟于一场灾难之后,成熟于灭寂后的再生,成熟于定格千古的一场发生在月夜的生命引渡。看来,倒是要感谢那群置他于困境的小人了。

而此时的苏子呢,正与客人们一道,仰面大笑,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正是这次乘船夜游,才有了流传千古的《赤壁赋》。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