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好看的飞鱼服(豪横的飞鱼服)
穿好看的飞鱼服(豪横的飞鱼服)所以飞鱼是基于合成品中的合成品,祥瑞中的祥瑞。飞鱼服因服饰上绣有飞鱼而得名。明代的龙,我们并不陌生。经过千年的进化,明朝龙的形象愈加威武丰满:“剑眉虎眼、鲢鼻、牛耳鹿角、蛇躯鲤甲、鸾脚鹰爪、僚牙马齿、四腿加火焰披毛、脊有节梁、背有锥刺、尾细如金负尾、两鼻生有力的触须、额宽隆起、上唇生鬍、下颂长须等。”在古代科幻巨著《山海经》中有关于“飞鱼”的记载:“泰器之山,观水出焉,西流注于流沙,是多文鳐鱼,状如鲤鱼,鱼身而鸟翼,苍文而白首,赤緣,常行西海而游于东海,以夜飞。其音如鸾鸡,其味酸甘,食之己狂,见则天下大穰。”这时的飞鱼依然还是一副涉世未深的可爱模样,就像一只长着翅膀的鲤鱼。飞鱼到了宋朝,飞鱼的形象开始突变。《太平御览》中引用《林邑国记》描述:“飞鱼身圆,长丈余,羽重沓,翼如胡蝉。”明朝的飞鱼已然完成突变,头如龙,身如鱼(有腹鳍,鱼尾、四爪)。
从《大明风华》中的“厂里厂气”的朱瞻基,到《锦衣之下》少女趋之若鹜的陆绎,飞鱼服已然成为大明影视剧中的流量担当。前有《龙门飞甲》开山、后又《绣春刀》铺路,飞鱼服已然从一众大明衣冠中脱颖而出,成为男主撩妹断案,飞檐走壁的大热着装,十分豪横。
飞鱼服究竟有什么样的魔力,走出了长达数百年的流量之路?
《锦衣之下》剧照
何为飞鱼明代的飞鱼并不是长着翅膀在天空自由飞翔的鱼。与传统文化中的龙、麒麟等神兽一样,飞鱼也是一种想象出来的类龙式祥瑞吉兽。
在古代科幻巨著《山海经》中有关于“飞鱼”的记载:“泰器之山,观水出焉,西流注于流沙,是多文鳐鱼,状如鲤鱼,鱼身而鸟翼,苍文而白首,赤緣,常行西海而游于东海,以夜飞。其音如鸾鸡,其味酸甘,食之己狂,见则天下大穰。”这时的飞鱼依然还是一副涉世未深的可爱模样,就像一只长着翅膀的鲤鱼。
飞鱼
到了宋朝,飞鱼的形象开始突变。《太平御览》中引用《林邑国记》描述:“飞鱼身圆,长丈余,羽重沓,翼如胡蝉。”明朝的飞鱼已然完成突变,头如龙,身如鱼(有腹鳍,鱼尾、四爪)。
明代的龙,我们并不陌生。经过千年的进化,明朝龙的形象愈加威武丰满:“剑眉虎眼、鲢鼻、牛耳鹿角、蛇躯鲤甲、鸾脚鹰爪、僚牙马齿、四腿加火焰披毛、脊有节梁、背有锥刺、尾细如金负尾、两鼻生有力的触须、额宽隆起、上唇生鬍、下颂长须等。”
所以飞鱼是基于合成品中的合成品,祥瑞中的祥瑞。飞鱼服因服饰上绣有飞鱼而得名。
飞鱼纹
飞鱼服纹样飞鱼服上的飞鱼并不是随意排列出镜,而是遵循固定的装饰搭配。其中最常见的是柿蒂形与横襕的装饰组合,称为“云肩通袖膝襕”。其主要装饰纹样为:柿蒂形云肩、通袖襕和膝襕。
孔府旧藏明代红纱四兽朝麒麟袍
所谓柿蒂,柿子头部带梗的的部分。古波斯设计师睿智的从柿蒂中找到灵感,从袍服的前胸、后背及左右两肩围绕领口的位置,用纹样勾勒一个状如四瓣柿蒂的廓形,在区内饰织纹样。在我国因其又形似四合云,又称“云肩”。《元史·舆服志》记载:“云肩,制如四垂云。”而尊贵的飞鱼就纹饰在云肩内部。
列王纪局部
通袖襕,一般为从云肩轮廓处直抵袖口,在两臂形成一个长条形的纹饰区,内部织饰纹样。
膝襕,是在衣身前后襟靠近膝盖处织饰纹样。
清雍正 香色缂丝五彩云龙纹膝襕
飞鱼服的云肩内通常以祥云海水纹做背景,飞鱼过肩盘踞其中,内饰杂宝纹饰。
明代晚期宝蓝织金妆花缎云肩蟒纹织成式疋料
飞鱼服形制飞鱼服因纹样而得名,并不是一种服装款式。在明朝,任何款式的服饰刺绣飞鱼都可称为飞鱼服,常见款式为曳撒、贴里以及直身等。
《锦衣之下》剧照
曳撒和贴里有着一定比例的草原血统。尽管明朝立国之初,朱老板就对蒙元服饰深恶痛绝,明令禁止。但元朝毕竟一统中原百年,传统汉人服饰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蒙系服饰的影响。其中的流行款就是质孙服。《元史》记载“国师法王至,假法驾半仗,以为前导。诏省、府、台、院官以及百司庶府兼服银鼠济苏(质孙)。”
元代质孙服
“质孙”谐音汉语“子孙”,取子孙绵延之意。该词出自蒙语,音译成汉语为“一色服”、“一色衣”。质孙服形制为长袍,衣式比较紧窄,大襟,交领,腰间有马面褶裥,是元代的内廷礼服。
明朝取代元朝后,质孙服被迭代,称为“曳撒”。曳撒形制采用交领右衽,上衣下裳分裁的断腰式袍。曳撒的褶十分讲究,衣服正面分为两部分,腰部以上,交领右衽;腰部以下开创性出摆,有马面褶,即褶在两侧,中间留有空隙,形似马脸。而衣服的背面上下一体,无褶。
四合云地柿蒂窠过肩蟒妆花缎曳撒
曳撒因样式新潮,行动方便逐渐在大明朝走红,成为王公贵族,文武官员居家出行的必备款。就连大明的皇帝也时常为它代言,堪称大明时尚界的流量担当。
穿曳撒的明宪宗
“贴里”一词同样源于蒙语,意为下摆有褶的断腰袍。明代贴里在形制上和曳撒十分相似,交领右衽,腰部有一横向腰线将其分为华夏传统的上衣下裳。交领贴里的领部往往会包缀白色围绸缎,就像手机壳,以此来保护交领, 以示尊贵。孔府旧藏那就闻名的香色飞鱼服,便是贴里形制。
孔府旧藏香色飞鱼贴里
贴里可内搭外穿,同样是明朝流行款服饰。宦官刘若愚在《酌中志》记载,“ 贴里, 其制如庭外之旋褶。司礼监掌印、秉笔、随堂、乾清宫管事牌子、各执事近侍, 都许穿红贴里缀本等补, 以便侍从御前。凡二十四衙门、山陵等处官、长随、内使、小火者, 俱穿青贴里。”可见宫廷之内贴里穿着广泛。
《宪宗行乐图》局部
明代贴里和曳撒很容易混淆,都是上下分裁的断腰袍,都有不安分的褶。最直观的区分方法是观察下摆的褶,曳撒的下摆正中有马面(下摆中间无褶部分),背面无褶;而贴里则全为褶子,无马面。
影视剧中的飞鱼服习惯用飞鱼服的颜色区分官职等级,貌似在一厢情愿追求自唐以来的品色制度。如厂公们总是穿银白色飞鱼服,给人一种不明觉厉的高级感。但这种设计更多是出于设计师的想象。
《龙门飞甲》剧照
飞鱼服的兄弟们
人们往往把影视剧中厂公们穿的服饰笼统称为飞鱼服。其实飞鱼服还有几位孪生兄弟,让吃瓜群众们傻傻分不清楚,比如蟒服、斗牛服。他们的爸爸是人们喜闻乐见的龙袍。
蟒服、飞鱼服和斗牛服均因服饰上的神兽纹样而得名,而这些神兽均在龙的基础上演化而成。因此,这类服饰并不仅是穿着光鲜拉风,更在于其和皇帝陛下的龙袍高度相似,荣耀满满。
孔府旧藏明代墨绿地妆花纱蟒衣
蟒服在大明服饰界是崇高的存在,地位仅次于扛把子龙袍,因上面绣有蟒纹得名。明朝蟒和龙的形象基本一致,区别在于爪。龙五爪、蟒四爪。蟒服分为“坐蟒”与“行蟒”,其中以坐蟒为贵,完全cos皇帝大大的龙袍。
张居正像
朱棣夺取皇位的靖难之役中,宦官们发挥出重要作用,于是朱老板愈发崇信身边近侍。而他们也正是蟒服的穿着群体之一。“按大政记,永乐以后,宦官在帝左右,必麟服,制如曳撒,绣蟒于左右,系以鸾带,此燕闲之服也。贵而用事者,赐蟒,文物品官所不易得也。”
飞鱼服是仅次于蟒衣的一种尊贵服饰。
斗牛服是飞鱼服的弟弟。在明人著作《名义考》中记述:“斗牛其形状似龙而触角。所謂斗牛者天文北宫七宿斗牛也,《堆雅》云:‘虚危以前象蛇,蛇体象龙,故以为人臣尊贵之服。”
斗牛并不是西班牙角斗场的斗牛,当然也不是黄渤的斗牛。它长着龙的形状,但龙首的角并非鹿角而是向下弯曲的牛角,十分蠢萌。
斗牛纹
飞鱼服的穿着范围
由于影视剧的追捧,飞鱼服俨然成为锦衣卫的专属制服。剧组往往会搬出史料背书,如《明史·职官志》记载:“锦衣卫掌侍卫、缉捕、刑狱之事,恒以勋戚都督领之,恩荫寄禄无常员。……朝日、夕月、耕耤、视牲,则服飞鱼服,佩绣春刀,侍左右。”
《绣春刀》剧照
而《大明会典》中对锦衣卫穿着飞鱼服也有记载“ 锦衣卫官登大堂者, 拜命日, 即赐绣春刀、鸾带大红蟒衣飞鱼服, 以便护大驾行大祀诸礼。”
《出警入跸图》局部
细品可以发现,飞鱼服并不是锦衣卫每人一件的职业套装。一般有资格穿这种服饰的基本都是锦衣卫的堂上官,如正二品都指挥使或都督佥事兼锦衣卫指挥使。而且飞鱼服必须是重大场合如祭祀活动时候才能穿戴。如果穿着飞鱼服花前月下撩妹恋爱,或者缉拿毛贼,有些辱没圣恩了。
《绣春刀》剧照
事实上,飞鱼服属于赐服,并非锦衣卫专享。明朝的赐服以飞鱼服三兄弟为主。大明的统治者将蟒、飞鱼、斗牛都寓意美好的服饰赐予臣子藩王,以此表达皇帝对他们的赏识,他们穿上之后往往倍感荣耀,工作起来更加卖命,KPI节节攀升。《明史·舆服志》记载:正德十三年,“赐群臣大红贮丝罗纱各一。其服色,一品蟒,二品飞鱼,三品斗牛,四、五品麒麟,六、七品虎、彪。”
飞鱼服在赐服里的地位仅次于蟒。由于锦衣卫时常伴君左右,说些不为人知的悄悄话,更容易受到皇帝的赐服恩典而已。
《出警入跸图》局部
到了正德年间,飞鱼服的赏赐达到巅峰。《明实录》中便有诸多记载:“大同左副总兵温恭,赐大红织金飞鱼纻丝衣一袭”;“辽阳副总兵都指挥使孙成,赐织金飞鱼衣一袭”;而日本的丰臣秀吉也曾获得大明的飞鱼赐服。
But飞鱼服严谨的穿着制度没有延续很久。
明人沈德符在《万历野获编》一书中写道:“在京内臣稍家温者,辄服似蟒,似斗牛之衣,名为草兽,金碧晃目,扬鞭长安道上,无人敢问。至于王府承奉,会风致赐飞鱼者不必言,他即未赐者,亦被蟒腰玉,与抚按藩臬往还宴会,恬不为怪也。”
到了万历年间,北京城只要削微有些经济实力的太监,便穿上斗牛服乃至蟒服,衣锦昼行。而王府的那些侍从们也飞鱼服加身,同往来的贵客谈笑风生。
曾经触不可及的赐服们,已经跌下神坛,成为大明网红们的爆款服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