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宋代四大书法家及主要书法作品(辽代时期著名书法家经典书法名帖赏析)

宋代四大书法家及主要书法作品(辽代时期著名书法家经典书法名帖赏析)契丹在开国之初即创造出自己的文字,从上图可以看出契丹文字从创造思路上即受到汉字的非常大的影响。或者根本上就是汉人参与了造字,才有如此的风貌。辽国契丹文字赏析辽代书法,由于传世作品寥寥,易为世人所忽视,以致长期以来淹泯无闻。而关于辽代的书法资料,史书记载也极少。就所谓正史——《辽史》而言,一则由于修史匆匆,书家一项竞未有收入。只有极少数人在其传记中略提几笔,轻描淡写,一带而过。一些专论书画的书籍,如明人陶宗仪的《书史会要》,仅收录辽代书家6人,清《佩文斋书画谱》也只收录了13人,连最具权威的俞剑华主编的《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也仅19人。近人马宗霍所着《书林藻鉴》竞未收一人,而于金代一栏尚收入金代书家32人,不详何故。众所周知,书法是以文字为对象。中国特殊的方块汉字,产生了中国特有的书法艺术,在世界文坛上成为一种特有的艺术门类。契丹族在建立辽国后,一方面仍使用和书写汉字,一方面也创造出了自己

宋代四大书法家及主要书法作品(辽代时期著名书法家经典书法名帖赏析)(1)

琴棋书画,古代被称作文房四艺,是文人墨客颇为称许的娱乐活动,古人认为,抚琴、弈棋、写字、作画,或者只是听琴、观棋、赏字、阅画,领会诗情画意,能赏心悦目,陶冶情操,有益于健康和长寿。辽代时期出现的那些生活用品、山川河流,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科技水平,结合字画年代背景的记载,赏字更是别有一番趣味。

——题记

据历史记载,辽朝(907年—1125年)是中国历史上由契丹族建立的朝代,共传九帝,享国二百一八年。916年始建年号,建国号“契丹”,定都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南波罗城)。947年,辽太宗率军南下中原,攻占汴京(今河南开封),耶律德光于汴京登基称帝,改国号为“大辽”,辽国和现在的辽宁省没有一丝一毫的联系。

辽朝前后209年,书法总体上不出唐和五代的范围。辽代书法,是以楷书为主流。在承袭唐楷的传说方面,具有较强的颜真卿、柳公权遗风。书写汉字如此,书写契丹字亦如是。笔者曾见契丹小字篆书,其书写方法相似汉字篆书,笔画粗细相仿,起落轻重相同,强弱顿挫相宜,古朴凝重,严整肃穆。契丹小字是一咱近于拼读的文字,一个字中有若干个声韵母构成,并拼读成一个字。根据这个特点,在契丹小字篆书中,有一拼写的书写方法,即将一个字的若干个声韵小单元,按先上后下、先左后右原则,依照汉字偏旁书写规则,分别拆开书写,各占一字,释义时再拼读。这样一来,书写起来不仅便捷,看起来也规整、美观。这是辽代民族文字书写的一个创举,为其书写艺术开创了条件。 辽代书法,有它的不足之处,这是历史事实不容否认。但也有它的长处,有它自己的特点。

辽代书法,由于传世作品寥寥,易为世人所忽视,以致长期以来淹泯无闻。而关于辽代的书法资料,史书记载也极少。就所谓正史——《辽史》而言,一则由于修史匆匆,书家一项竞未有收入。只有极少数人在其传记中略提几笔,轻描淡写,一带而过。一些专论书画的书籍,如明人陶宗仪的《书史会要》,仅收录辽代书家6人,清《佩文斋书画谱》也只收录了13人,连最具权威的俞剑华主编的《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也仅19人。近人马宗霍所着《书林藻鉴》竞未收一人,而于金代一栏尚收入金代书家32人,不详何故。

众所周知,书法是以文字为对象。中国特殊的方块汉字,产生了中国特有的书法艺术,在世界文坛上成为一种特有的艺术门类。契丹族在建立辽国后,一方面仍使用和书写汉字,一方面也创造出了自己民族的文字即契丹大字与契丹小字。马宗霍在其《书林纪事》一书中讲:辽太祖阿保机“多用汉人教,以隶书(实际是楷书)之半增损之,制契丹字数千,以代木刻之约。”说明契丹字脱胎于汉字,是以汉字的偏旁作为音符,将本民族语言拼合而成。其间架结构、运笔规律与方块汉字一脉相承。因此,今天我们讲辽代书法,应当是即包括汉族人、契丹族人书写的汉字书法,也包含有契丹族人或汉族人所书写的契丹文书法。有人认为契丹文字取自汉字楷书,“仅能作为表达思想的语言符号,而不能成为写成真、草、隶、篆诸体的书法艺术”。这种说法,未免过于偏颇。事实上,契丹文在书体上同样有楷、行、篆等多种风格,完全应该堂堂正正地步入中国书法艺术行列,占有一席之地,登上大雅之堂,成为我国书法艺术宝库中的优秀财富。

下面我们一起分享辽代时期书法家经典书法作品。

辽国契丹文字赏析

宋代四大书法家及主要书法作品(辽代时期著名书法家经典书法名帖赏析)(2)

契丹在开国之初即创造出自己的文字,从上图可以看出契丹文字从创造思路上即受到汉字的非常大的影响。或者根本上就是汉人参与了造字,才有如此的风貌。

契丹文字一般只用于官方场合,其他如哀册、墓志甚至佛寺所立碑记已全是汉字。

辽道宗是汉化最深的一个,特别是其宣懿皇后萧氏据传可谓是辽代的女书法家,可惜无书作传世。

辽国《辽圣宗哀册》契丹文字赏析

宋代四大书法家及主要书法作品(辽代时期著名书法家经典书法名帖赏析)(3)

辽代的书法传承载体,以前只有碑刻见于记载,最著名的是现存于辽宁省博物馆由张俭撰文的《辽圣宗哀册》。直至1974年在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应县木塔)的释迦摩尼坐像腹内发现辽代秘藏,才使我们有幸看到辽代的书法真迹。从其书法上看,肥扁内敛,应受苏轼影响最大。可证宋辽文化交流的密切程度。

辽代时期著名书法家张可英书法《张思忠墓志》赏析

宋代四大书法家及主要书法作品(辽代时期著名书法家经典书法名帖赏析)(4)

辽代张可英书法《张思忠墓志》北京图书馆藏中国历代石刻拓本汇编: 张思忠墓志正书原刻. 柴德基撰; 张可英书. 易县 辽重熙8年[1039]2月17日葬. 拓片未托裱 墨纸尺寸: 63 x 61 cm (阳) 61 x 62 cm (阴)。

宋代四大书法家及主要书法作品(辽代时期著名书法家经典书法名帖赏析)(5)

民国拓本. 志阴续刻志文 盖阙。

辽代时期著名书法家王进思《承进等为荐福禅师造陀罗尼经幢》赏析

宋代四大书法家及主要书法作品(辽代时期著名书法家经典书法名帖赏析)(6)

王进思《承进等为荐福禅师造陀罗尼经幢》书残碑,2018年发现于北京石景山区。最宽边长32厘米,短边长31厘米。墓志仅存一角,志石为青石质。志文楷书阴刻,存70字。

宋代四大书法家及主要书法作品(辽代时期著名书法家经典书法名帖赏析)(7)

碑文如下:给不,道不假,孜以公勤,终始四十余,十有五人垂一,备矣又内外戚属,尽X矣京等思孩抱,禹之垂训子孙殆可继也,谨为铭云,门风之凄兮行歌薤露,原哀哀。观察巡官王进思书并刻字。书刻者王进思,生卒不详,辽代书法家。前摄辽军观察巡官,即已致仕的辽兴军观察巡官。北京法源寺藏有辽应历七年(公元956年)正书《承进等为荐福禅师造陀罗尼经幢》碑刻,《京畿金石考》《钦定日下旧闻考》《北平法源寺沿革考》均有着录。

宋代四大书法家及主要书法作品(辽代时期著名书法家经典书法名帖赏析)(8)

王进思此残碑书法结构用笔脱胎于欧褚。将欧体的险峻,褚体的遒劲之特点完美结合。用笔方圆结合,粗细变化自然,笔笔到位。书刻技艺高超,其水平不低于唐诸楷书名碑,为辽代墓志书法精品。

张云,辽道宗(1055~1101年)时范阳(今河北涿州市)人,工书,善楷书。楷法谨严,行笔强硬,点画飞扬。寿昌四年(1098年)七月书《太子诞圣邑碑》。

释道□,辽代末年涿州范阳县某寺僧人,乾统二年十二月书《道钦塔幢铭》(僧道称撰文,吴志宣刻石),楷书,行笔遒劲,笔致整肃,直追晋唐。

释性煦,辽道宗(1055~1101年)时兴中府天庆寺僧人,善书,有长于楷及篆。寿昌五年(1099年)书《玉石观音像唱和诗碑》。前人有评该碑时云:“诗不甚工,书颇古劲有法”

释圆融,辽道宗天祚帝时燕京涿州僧人,自署“阳溪沙门”。长于书法,工楷书。乾隆十年(1110年)书《大辽涿州云居寺供塔灯邑记碑》,清武亿在《授堂金石续跋》中誉其“圆融书势,深似李北海,辽刻佳本,可宝也”。

刘达,辽末人,曾官涿州铁院都监。善书,长于行楷。乾统五年(1105年)十一月书《杨守金等建长明灯幢记》。石在北京昌平兴寿寺。

释恒劬,辽末僧人,俗姓耶律,契丹贵族。原为觉华岛僧人,乾统八年(1105年)北游,栖息于兴中府安德州灵岩寺。善书法,工楷篆,时人谓其“尤工小篆,得秦相李斯洎唐李阳冰之法”。乾隆八年刊立的《兴中府安德州创建灵岩寺碑》,即恒劬所书并篆额。书法遒劲,堪称辽书中佳作。

释琼焕,辽末僧人,善书,篆、楷皆能。天庆五年(1115年)撰并书纂《大安山延福寺观音堂记并诸师行录碑》(石在北京房山区大安山乡),署款为“寄当蓝云水沙门”。

释善锐,辽末云居寺讲经僧。他“念先师遗风不能续扇,经碑末藏”,深恐“或有残坏”,遂与该寺僧众商议,天庆七年(1117年)于云居寺西南,穿地为穴,将道宗所办石经180片,通理大师所办石经小碑4080片,皆藏于地穴内,并于其上筑台建石塔一座,刻文标记,以便后人知经之所在。善锐亦善书,书有《明度五十校计经》,时在天庆四年(1114年)。

释志同,辽末涿州石经寺僧,善刻碑。北京房山云居寺辽代石经中,有多种是他所镌。天庆五年(1115年)刻《文殊师利问菩萨署经》一卷,保大元年(1121年)五月刻《虚空藏菩萨能满诸愿最胜心陀罗尼求闻持法》一卷,同年刻《佛说随求即得大自在陀罗尼经》一卷和《智炬陀罗尼经》一卷。

何永寿,安次县人,活动于辽末金初。善书,工刻碑,楷书俊逸。现存世书迹有乾统六年(1106年)三月五日在房山上方山云水洞摩崖题记、金天会六年三月刻《十方大悲禅院碑》。

释文秀,辽景宗(969~982年)时僧人。工文辞,善书法,有名于时。尤长于楷,书宗颜柳,兼吸收北魏楷法,取诸家之长,形成自家书法风貌。乾亨三年(981年)撰并书《彭城郡王刘公(继文)》墓志铭,署衔为“文章大德赐紫沙门”。

释智云,辽圣宗(983-1031年)时燕京弘业寺僧人,自署“弘业寺释迦佛舍利塔主”,善书,尤长于楷。统和二十一年(1003年)书《称赞大乘功德经》一卷,书法工整有力,行款疏朗。

张可奂,辽重熙间济州刺史。张思忠(975~1038年)之三子,曾官乾州内库都监。善书,其书法宗北碑,尤得益于《张猛龙碑》。其父墓志为其手书。

张恭良,辽道宗(1055~1101年)时优秀写经人之一。燕京人,工书,所书均为辽石经中优秀作品。已知其先后书经4种:《四童子三昧经》、《佛说普曜经》、《法华三昧经》、《善思童子经》。

李克忠,道宗(1055~1101年)时人,昌平县坊市乡贡进士。善书法,长于楷书,书法宗欧、柳。咸雍四年(1068年)书《阳台山清水院藏经记碑》。

祁纯一,道宗(1055~1101年)时范阳县次里人,进士出身。工书法,尤善楷,北京房山云居寺辽代石经中,有两种为其所书:一是大康四年(1078年)五月书《光赞般若波罗蜜经》,一是稍后书《大明度无极经》。

释园规,道宗(1055~1101年)时燕京僧人,善书,工楷,尤善于写经。清宁至大安间先后写有《放光般若波罗蜜经》、《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大般若涅槃经》、《佛说普曜经》、《佛说宝雨经》、《持心梵天所间经》等?种,今皆在房山云居寺。

刘航学,道宗(1055~1101年)时人,字利川,白霫(今辽宁建平)人,布衣。善书,工楷。书学欧、柳,劲健端整,有名于时。大安六年曾书《郑恪墓志》。

邵师宁,辽道宗(1055~1101年)时涿州人。北京房山云居寺所藏辽代石经中,大安九年四月造《贤劫经》及《超日月三昧经》邵师宁所刻。

马桢,辽末燕京人,善书法。天庆元年(1111年)书《丁洪墓志》,行笔严谨,笔画转折圆熟,字距紧凑,遒逸劲健。

释惟和,辽末金初人,燕京(今北京)崇仁寺僧。工书法,尤善楷书。自天庆五年(1115年)至金皇统七年(1147年),先后写经34种,造碑87条。其中书于辽代者有12种,造碑36条。又北京《房山云居寺续秘藏石经塔记》,是他于天庆八年(1118年)所书。《房山云居寺续秘藏石经塔记》,建于辽天庆八年(1118),石塔为八角密檐幢塔,汉白玉石质,通高五百厘米,幢身八面,每面宽二十九厘米~三十厘米不等。。幢身竖刻《大辽涿鹿山云居寺续秘藏石经塔记》。计四十七行,每行三十四字~四十四字不等,僧志才撰文,志德刊石,燕台沙门惟和书丹。书法楷书中带有行书笔意,结体灵动,秀美多姿。

韩昉(约1086~1153年)字公美,燕京宛平(今北京)人。世为燕京大族,仕辽,累世通显。天庆二年(1112)中进士第一,补右拾遗,权史馆修撰、应奉门下文字,累迁少府少监、乾文阁待制。辽保大三年燕山陷落而入金。复翰林待制、充太子伴读赴上京,教读完颜亶(熙宗)等皇室子弟。后累官至参知政事,封郓国公。约在天德末年卒,年六十八。公美性仁厚,一生力学不辍。虽贵为宰执,读书未尝去手,善属文,金初与宇文虚中、蔡靖、韩企先等制定金源一代制度,高文大册,多出其手。尝撰《传戒大师遗行碑》、《太祖睿德神功碑》,当世称之。工书。今存世书迹:《丁文逳墓志》(天庆三年刻石,正书,拓本存北京市文物研究所)。《丁文逳墓志》辽天庆三年(1113)刊石。近年出土于北京阜城门外百万庄。志石一盒,志文与盖铭皆为楷体。志主丁文逳为辽末显宦,韩昉系志主之女婿。此书字宗颜、柳,爽利朗俊。

虞仲文(1069~1123年)字质夫,武州宁远(今山西神池)人,唐秘书监虞世南后裔。辽时进士,历仕州县,以贤能称于时。后迁起居郎、史馆修撰、太常少卿、中书舍人、枢密直学士、翰林侍讲学士。辽保大二年(金天辅六年)三月,官参知政事,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十二月,降金。官枢密使、侍中、秦国公。天辅七年五月,与左企弓等赴广宁,同被叛将张觉杀于平州,年五十五。谥文正。仲文早慧,七岁知作诗,十岁能属文,长于书画,楷书直追晋唐,有远祖世南之风;画善作人马墨竹,人、马学李伯时,墨竹学文湖州,有山林隐逸之气,时人得其片纸,若寸玑宝之。其画作今不传,书迹存世者有《宁鉴墓志铭》(乾统十年刻石,正书,拓本存国家图书馆)、《孟初墓志》等。《孟初墓志》,志石近年出土于北京房山区阎村镇,现存房山区文物管理所。青石质,正方形,边长78厘米,辽天庆七年(1117)刊石,署 “昭文馆知枢密直学士权翰林学士虞仲文撰”。书法端丽细劲,为辽刻中上品。按,此石仅记撰文者为虞仲文,未记书丹者何人。但细审此志书法,与《宁鉴墓志铭》出于一手,故断定亦系仲文所书。辽与金初刻石,除丰碑巨碣外,大多只记撰写者姓名,而不署书者为谁。而圹中之石,埋幽之文,撰书者往往皆不记。笔者曾详检辽代墓石,发现其中备记撰、书、篆额者,十不有一。实际上撰者与书者,大多为一人,而往往仅注撰述,而不注书篆。若仲文之《孟初墓志》即是。

释志才,辽末涿郡云居寺僧。曾撰《房山云居寺续秘藏石经塔记》、《永乐村感应舍利石塔记》。能文善书,为辽末燕京(今北京)地区著名学僧。《永乐村感应舍利石塔记》。建立于辽天庆+年(1120)四月。石存涿州市文物保管所。此记书法唐楷,用笔清劲蕴藉,有雅训之美。

耶律鲁不古,字信宁,太祖(耶律阿保机)从侄。史载,初,太祖(872~926年)制契丹国字,鲁不古以赞成功,授林牙(翰林),监修国史。

邢明远,析律府(今北京)人,生卒年不详。辽会同四年(941年)撰述并书丹《耶律羽之墓志》,文辞华美,用典洽博,书法秀逸清劲,自署“蓟门邢明远”,应是辽代早期以为著名的文人。

释志愿,辽世宗(947~951年)时燕京仙露寺僧人。志愿是一位较有地位的高僧,能文善书。天禄三年(949年)四月撰并书《仙露寺葬舍利石匣记》。

释敬贤,辽景宗(969~982年)时燕京资恩寺高僧,善书法。其书挺拔浑厚,出入颜柳间。存世有保宁十年(公元979年)所书《耶律琮神道碑》。署款“燕台左街资恩寺传大教阿阇梨传教大师赐紫敬贤”

耶律隆绪(971~1031年)即辽圣宗,辽朝第六代皇帝。契丹耶律弥里人,小字文殊奴,景宗(耶律贤)长子。他喜汉文化,在位时间较长,重文治,尚武功,勤于为政,故辽人称其为“小尧舜”。十岁能诗,精骑射,晓音律,喜书翰,好绘事。惜未见书迹传世,不能定其品格。

宋匡世(978~1025年),字成绩,辽宁凌源人,官至北安州兴化县令。性恬和,行端谨,乐于人善,荣而有礼;敏而嗜学,工诗词,精数术,擅书法。书法宗虞世南,经意处颇能相和。

刘湘,兴宗(1031~1055年)时人,曾任给事中知涿州州事。善书法,楷书尤佳。重熙十一年(1042年)五月四日书《大宝积经》。

商隐,兴宗(1031~1055年)时人,辽宁朝阳人,乡贡进士,善书法,尤长于楷书,重熙六年(1037年)书《韩橁墓志》。

萧观音(1040~1075年),观音是其小字,道宗皇后,枢密使萧孝惠女。清宁初立为懿德皇后,大康初受诬赐死,乾统初追谥宣懿皇后。观音好音乐,工诗,善谈论,善书。

韩资道(1039~1069年),出生于燕京大族,父、祖皆为辽朝显宦,其官至閤门袛侯。人赞其风仪爽秀,成童志于学,弱冠即善于书。

李慎言,兴宗、道宗(1031~1101年)时人,善书法,尤精于楷书。他参与书写房山云居寺石经《放光般若波罗蜜经》、《大宝积经》、《文殊师利佛土严净》、《大方广三戒经》、《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阿弥陀三耶三佛楼檀过度人道经》、《佛说胞胎经》、《大方等大集经》、《佛说太子刷护经》等17种,造碑40条。

耶律洪基(1032~1101年),即道宗,辽朝第七代皇帝。名洪基,字涅邻,又字查刺。他受汉文化影响较深,习儒业,作词赋,劝农兴学。但性情荒诞,怠于政事,笃信佛教,并喜作字。秦越大长公主舍弃阴坊第为大昊天寺,他尝为书碑及额,碑石原在燕京(今北京)旧城,今已不存。

高准,辽道宗(1055~1101年)时燕京人,善书,尤长于楷。清宁二年(1056年)秋八月二十一日所创《大宝积经》卷及吴世景所刻卷,皆高氏所书。

李敷,辽道宗(1055~1101年)时乡贡进士,辽宁北宁人。工书,有名于时,尤长于楷书和篆书,造诣颇高。曾于清宁八年(1062年)、咸雍元年(1065年)分别为魏国大王耶律宗政与郑王耶律宗允书二人墓志并篆盖。

邢教之,辽道宗(1055~1101年)时人,曾仕“儒林郎试大理评事守显州山东县禽武骑尉”,工书,有名于时。咸雍五年(1069年)秦晋国妃萧氏卒,邢教之为书墓志。

释成裕,辽道宗(1055~1101年)时人,云居寺僧,善书,尤工于楷,参与了辽代云居寺刊刻石经书写工作。大安元年(1085年)

释行杰,道宗(1055~1101年)时涿州云居寺僧人,善楷书,为优秀写经人之一。北京房山云居寺石经中有他19种为他所书,大多写于大安年间。主要有《悲华经》、《菩萨地持经》、《大智度经论》。

刘安贞,籍里、生卒年不详。辽道宗寿昌四年(1098年)书《邓中举墓志》(志石出土于内蒙古赤峰市博物馆,寿昌四年十月刊石,“右拾遗龚谊撰文”)。署“进士刘安贞书”,书为楷体,笔法宗虞、柳,行笔劲健,端庄雄秀。

赵孝言(?~1100年),汉人,辽道宗朝重臣,累官参知政事和汉人行宫都部署,爵至开国公。卒于寿昌六年五月。通儒、释百家之学,精诗文、书法。孝严在道宗一朝,曾奉敕为许多重臣撰写过碑志,已发现的就有咸雍八年的《耶律宗愿墓志》和《耶律仁先墓志》、大安三年的《皇帝越国王耶律弘世墓志》、大安九年的《耶律庆嗣墓志》。细审宗愿、弘世二志书法,楷书劲挺精绝,两石之书出一人之手无疑,虽均未属书丹者姓名,但推测必为孝言所书。

汪应祥,辽道宗(1055~1101年)时人,能书,善楷。大安中曾参与书写《菩萨善戒经》、《优婆塞戒经》、《净业障经》、《佛藏经》四种。

郑温彦,辽道宗(1055~1101年)时范阳县西北乡人,乡贡进士。工书,擅长楷书,参与了当时云居寺石经书写工作,写有《王法正理论》、《成唯识论》等,约在寿昌年间(1095~1101年)。

释见因,道宗(1055~1101年)时僧人。工书,长于楷,宗法欧、柳。大安六年(1090年)书《澄方法师遗行铭》,石在天津蓟县盘山,楷书,结字方圆,用笔富于虚实变化,笔画粗重劲健,出于欧、柳之间。

高琮,辽道宗(1055~1101年)时燕京人。善书法,工楷书,似为专职写经人。房山云居寺辽石经中有其所写石经数种。大安二年(1086年)书《大树紧那罗王所问经》,九、十年则书有《大智度经论》、《大乘阿毗达摩杂集论》。而书《大智度经论》,用石44片,即造了44条碑。

张公廉,辽道宗(1055~1101年)时燕京人。善书,长于楷书,曾参与辽代石经书写工作。在大安九、十年间书写了《大智度经论》、《瑜伽师地论》、《十地经论》、《显扬圣教论》、《八大乘论》等6种,造碑68条。

杨忠信,辽道宗(1055~1101年)时涿州人,工书,长于楷,善写经。大安十年(1094年)书经9中,主要有《大智度经论》、《菩萨善戒经》、《优婆塞戒经》、《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心论释》等。

顾仲宣,辽道宗至天祚帝(1055-1120年)时涿州(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自署武陵或范阳人。武陵为顾氏郡望,范阳属涿州。善书法,工楷书,尤长于写经。北京房山云居寺所藏辽代石经中,他书写了《大智度经论》、《十地经论》、《文殊师利所问菩提经论》、《显扬圣教论》、《宝行王正论》、《瑜伽师地论》、《万行首楞严经》等7种。前六种书于大安十年(公元1094年),后一种书于天庆年间。

耶律羽之(889~941年),小字兀里,字寅底哂。契丹人,辽宗室。辽太祖时,多参与军族之谋,累迁官至太傅、左丞相,会同中加特进。羽之豪爽不群,嗜书不倦,通诸部语。史称其于儒、释、庄、老之文,尽穷其趣,书、算、射、御之艺,无不该通。事有寓目历耳者,终身不忘,言有可记堪录者,一览无遗。其书迹今不传。

郑熙,辽穆宗(951~969年)时人,乡贡进士,涿州范阳县人,工书。应历十五年(964年)王正撰述的《云居寺碑》,为其所书。云居寺碑,郑熙书于辽应历十五年(964年),石在北京房山区云居寺。额篆书,铭文正书。拓本,275 × 98厘米。国家图书馆藏。此碑全称《重修云居寺千人邑会之碑》,刊立于辽应历十五年(964年),石在北京房山区云居寺。王正撰碑记,郑熙书丹并篆额。其书篆法严谨,楷书宗唐人法,劲建凝重、钩磔波撇,不让古人。

庞可生,圣宗(983~1031年)时人,工书,尤长于楷。太平五年(1025年)三月书《广济寺碑》,碑在河北宝坻县。又书有《妙法莲华经卷第四》,署款为“摄大定府文学庞可生书”。

广济寺碑 ,庞可生书于辽太平五年(1025年),正书,拓本,2行6字,33 × 23厘米。国家图书馆藏。此碑辽太平五年(1025年)三月刊立,碑在河北宝坻县。碑通高162厘米、宽77厘米。宋璋篆文,庞可升书丹。书法整饬清峻,点画不苟,皆入规矩。

张惟白,燕京(今北京)人,生卒年不详。辽大康四年(1078年)曾书《大辽折津府良乡县张君于古积山院读藏经之记碑》,石在今北京房山区青龙湖镇,署款“将仕郎守均州参军张惟白”。 大辽折津府良乡县张君于古积山院读藏经之记碑 张惟白书于辽大康四年(1078年),额篆书,记正书,拓本, 254× 94厘米。国家图书馆藏。石在今北京房山区青龙湖镇,陈觉撰文,宫士金刊石,其碑篆书圆劲,楷书透逸。

王诠,辽兴宗、道宗(1031~1101年)时人。涿州(今河北省涿州市)人,乡贡进士。工书,长于楷,擅写经书,为一时名家。著名的《涿州白带山云居寺东峰续镌成四大部经记》是其所书。他还参与写经14种,是辽代中晚期书林高手之一。

《涿州白带山云居寺东峰续镌成四大部经记》碑,王诠书于辽清宁四年(1058),额篆书,记正书,拓本, 110× 58厘米。国家图书馆藏。辽清宁四年(1058)三月刊立。石在北京房山区云居寺。殿试进士赵遵仁撰文,乡贡进士王诠书丹。书法规整严谨,遒劲刚健,颇具唐楷风格。

张龙图,辽道宗(1055~1101年)时燕京(今北京)人,自署“燕台逸士”或“燕京逸士”。工书法,善写经,为辽代著名写经人之一。在大安年间(1085~1094年)先后写有《佛说大悲经》、《瑜伽师地论》、《菩萨地持经》、《菩萨善戒经》、《佛说文殊悔过经》、《善思童子经》等十七种,造碑198条。经他书写的石经近百万字,为辽代刻经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其书法挺劲秀润,结体谨严,较之唐人诸作,亦无逊色。

王严,太原人,号“白霫逸士”,主要活动于辽道宗(1055——1100)时期,生卒年不详。曾书丹《耶律庆嗣墓志》署“白霫逸士太原王严书”。《耶律庆嗣墓志》,辽大安九年刊石,1983年出土于辽宁省北票莲花山,赵孝严撰文,李惟崇镌石, “白霫逸士太原王严书”。志盖篆书,志文楷书。字形结体略长,点画圆熟,多逆锋起笔,撇捺的粗、细、徐、疾变化丰富,楷书略呈颜鲁公意绪。

李光,生卒年与贯里不详。曾书《耶律仁先墓志铭》(辽咸雍八年九月刊,赵孝颜撰文),署款“殿试进士李光书”。志盖与志文均为楷书,笔画肥硕,字体方整,骨法雄健,横画的起笔与收笔颇具北魏刻石余绪。《耶律仁先墓志铭》,辽咸雍八年九月刊,赵孝颜撰文,“殿试进士李光” 书丹。志盖与志文均为楷书,笔画肥硕,字体方整,骨法雄健,横画的起笔与收笔颇具北魏刻石余绪。

释志延(1050~1108),易州涞水县(今河北省涞水县)人。辽兴宗,道宗时燕京天王寺高僧,戒行孤高,通大小乘,参与编印《契丹藏》。能文,善书,长于楷,亦能篆。咸雍四年(公元1068)撰《阳台山清水院藏经记》,八年(1072年)书《大辽蓟州神山云泉寺记》、大安二年(公元1086年)书《净觉寺碑》并篆额,九年(1093年)书《大辽景州陈公山观鸡寺碑铭》并篆额。《净觉寺碑》,辽大安二年(1086)八月刊立,碑在河北易县太宁山。邢希古撰文,王可久镌刻。此碑书法雄浑肃穆,清劲秀逸,具唐楷风韵。

王鼎(?——1106年),字虚中,《辽史》有传,涿州(今河北涿州市)人,清宁五年(1060)进士,累迁翰林学士。寿昌初,升观书殿学士。因酒醉怨恨道宗不知己之才能,被杖黥夺官,流放镇州,大安五年(1089)被赦复职,曾撰《焚椒录》述宣懿皇后被诬案。乾统六年(1106年)卒。能文善书,博通经史,当代典章,多出于其手。大安五年撰《忏悔上人坟塔记》,大安七年(公元1091年)撰并书法均大师遗行碑铭。《法均大师遗行碑铭》,刊立于大安七年(1091),现存于北京市门头沟戒台寺。此碑是一件造型艺术、书法艺术与文学价值兼俱的石刻珍品。该碑螭首,龟趺,圭额,额题篆书“故坛主守司空大师遗行之碑”十二字。法孙比丘悟篆额,辽代著名文人王鼎撰文并书丹,,王唯约刻石。法均大师是辽代的著名高僧,深为辽道宗所重,据《辽史·道宗纪》,咸雍六年(1071)“十二月戊午,加圆释、法钧二僧并守司空”。彼法钧就应该是此法均。碑文记载其“前后受忏弟子者,五百余万众”,虽不免夸张,但可想见法均在辽代佛教界的地位。法均卒于大康元年(一O七五年),享年五十五岁。至今戒台寺仍存有其舍利塔及衣钵塔各一座。碑文楷书竖刻二十六行,满行六十二字,书法宗颜真卿体,纵横有象,低昂有态,遒劲端方。

贾溉,辽道宗(1055~1101年)时人,工书,长于行、楷,书法宗颜真卿,得其风骨神韵。大安五年(1089年)书《忏悔上人坟塔记》,自署“布衣“。大安九年(1092年)楷书《善菩萨戒经》。《忏悔上人坟塔记》,辽大安五年(1089)三月刻,石原在北京房山上方山,今佚。王虚中撰文,邵师儒刻石。书法正书而参以行书笔意,流畅圆劫,外柔内刚,堪称辽代书林佳什。

释义中,道宗时燕京大悯忠寺(今北京法源寺)僧人,工书,正楷深得颜鲁公三昧。大安十年(1094年),检校大师行鸿胪卿聪辩大师沙门善制《悯忠寺舍利函记》,为其所书。

《悯忠寺舍利函记》,也称观音菩萨地宫舍利函记。石在北京法源寺悯忠台。书法以唐揩为模范,用笔深厚强劲,劲气内敛,呈雄秀端庄之貌。释义中书于辽大安+年(1094)。正书,拓本,59×58厘米。国家图书馆藏。

释善雍,道宗(1055~1101年)时燕京(今北京)延洪寺僧,善书。大安十年(1094年)四月为亡母书写《大智度经论》,还书写过《瑜伽师地论》,大安九年(1093年)撰并书云居寺《琬公大师塔铭》。他还是石经校勘人之一。《琬公大师塔》,辽大安九年(109 3)建,现立于房山云居寺,为八角三层密檐经幢式,汉白玉石质,通高六米,方形须弥座;底座雕二十二层莲花。幢身为八棱柱体,上承石雕仿木结构三层翘角塔檐,檐间雕素花纹饰。幢身之一面镌塔铭,塔铭石高七十厘米、宽四十厘米。楷书竖刻文十六行,共存三六六字。首题“开山琬公之塔”。沙门善用撰文、书丹。据墓幢内所藏志文记述,此塔幢是辽代著名高僧通理大师为云居寺开山祖师高僧静琬所建。铭文从一个侧面记录了房山石经刻造的过程,在我国佛学史上资料价值甚高。此志文书法端丽秀劲,语言简约概括,堪称辽代晚期石刻中的精品。

孟士端,辽道宗(1055~1101年)时燕京(今北京)人,善书,尤长楷书。根据北京房山云居寺所藏辽代石经统计,在辽代石经书写人中,他所写石经最多,总共21种,造碑228条,皆刻于大安九、十两年,属于通理大师所刻经律论小碑中的部分。经律论小碑共4080片(条),孟氏一人写了228条(片),一个人留下如此数量众多的石经,真可谓是写经大师了。

释运孚,辽道宗(1055~1101年)时僧人,善书,长于楷书,尤善写经。房山云居寺石经中有4种为他所书,皆书于大安十年(1094年):《大智度经论》、《菩萨地持经》、《法律三昧经》、《菩萨藏经》。菩萨地持经 释运孚书于辽大安十年(1094年) ,正书,拓本。79×46厘米。北京房山云居寺藏。北京房山云居寺辽金石经之一种。其书法流畅秀媚,规整平正。

梁庆先,祖籍定州(今河北省定州市),后移居燕京(今北京),辽中书令梁援长子。工书,乾统七年(1107年)为其母张氏书墓志。《梁援妻张氏墓志》,乾统七年(1107年)刻石,1979年出土于辽宁省义县。现存于辽宁省博物馆。杨丘文撰文,刘世英刻。志文书法放纵,用笔如铁画银钩,起若用锋,运若悬锥,字形近欧、颜,而更多存褚河南《雁塔圣教序》的余绪。

辽代所用契丹文是从汉字楷书基础上演变生发出的一种记录载体,且结构相当繁复,并不适于书写成其他书体,因此辽代的书法作品大多是用汉字书写而成。内蒙古巴林右旗辽永福陵是辽道宗与宣懿皇后全葬的陵墓。

陵内出土汉文、契丹文皇帝、皇后哀册共四盒。道宗皇帝契丹文哀册,书写格式与汉文墓志没什么差别,文字也是方块形的楷书字体,并具有盛唐柳公权楷书风格。宣懿皇后汉文哀册,楷书体,笔画精劲,结字谨严,是辽代汉文书法的精美之作。这些帝王家所用的哀册具有相当高的书法艺术水平,书写人定当是辽代出类拔萃的书家,但可惜的是这些书家并没有留下姓名。辽代书家见于史籍记载的为数甚少,王鼎、沙门行阐、沙门志愿、沙门恒劬以及河北文安人刘操是现今可以了解到为数不多的辽代书法家。书法作品目前仅见楷书、篆书,其他书体尚未得见,书法风格也较为单一,柳公权楷书风格影响最为突出。

宋代四大书法家及主要书法作品(辽代时期著名书法家经典书法名帖赏析)(9)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