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景观雕塑介绍:内蒙古博物院大厅的雕塑都雕了些什么
内蒙古景观雕塑介绍:内蒙古博物院大厅的雕塑都雕了些什么鄂尔多斯鄂托克旗查布苏木恐龙足迹地质公园内蒙古被誉为“文明太阳升起的地方”,在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的早期,内蒙古地区又有哪些大发现?我们将在第二期的第二块雕塑中揭晓。
- 相信每一位来到内蒙古博物院参观的观众都会注意到入口大厅中的一圈雕塑,本期就带您一起看看这些雕塑都雕刻了什么内容。
NO1 远古世界
在内蒙古发现了大量的古生物化石,其中二连盐池、巴音满都呼等闻名中外。
内蒙古博物院2层大厅雕塑“远古世界”
- 雕塑最中央的是内蒙古博物院古生物里的“明星”,查干诺尔龙。这只恐龙因发现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查干诺尔碱矿而得名。查干诺尔龙生活在白垩纪晚期,其长度达26米,抬头高度达12米,曾是亚洲最大的恐龙。经科学复原,其体重可达50吨,是大型的蜥脚类恐龙。这只查干诺尔龙的骨骼化石完整度高达90%,极为罕见,因此它是内蒙古博物院的“镇馆之宝”之一。
(图片来自网络)
- 化石见证了内蒙古大地沧海桑田的变化,三叠纪时期这里是一片汪洋,因此发现了大量的海百合、三叶虫和菊石化石。内蒙古还发现了珍贵的植物化石,其中蕨类植物是较早登上陆地的植物,这一时期的蕨类植物较难形成化石,因此蕨类植物化石较为珍贵。
- 恐龙蛋属于遗物化石,中国是发现恐龙蛋化石较为丰富的地区。在内蒙古乌拉特后旗巴音满都呼和二连盐池,都发现了大量的恐龙蛋化石,其类型包括窃蛋龙类恐龙蛋、棱柱形恐龙蛋、圆形恐龙蛋、含胚胎的恐龙蛋等。
- 内蒙古还发现了大量恐龙足迹化石,其中鄂尔多斯的查布苏木,是世界闻名的恐龙足迹化石分布地。恐龙足迹化石对揭示恐龙的行进方式,该地区在当时的自然环境等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鄂尔多斯鄂托克旗查布苏木恐龙足迹地质公园
- 除了恐龙化石,内蒙古还发现了大量哺乳动物化石,其中呼伦贝尔的扎赉诺尔地区,就分布着大量第四纪冰川期的哺乳动物化石群,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草原猛犸象。草原猛犸象高度在四米五左右,有着雄伟的弯曲象牙。在扎赉诺尔煤矿发现的猛犸象化石非常完整,是重要的猛犸象化石发现地。
- 内蒙古自治区地大物博,古生物化石资源非常丰富,其中硕大的查干诺尔龙、草原猛犸象化石是最大的看点,除此之外,宁城的植物化石、昆虫化石,有“中生代的娃娃鱼”之称的天义初螈化石、原角龙化石、披毛犀化石、铲齿象化石,以及内蒙古地区最早的古人类“河套人”化石,都是内蒙古博物院院藏古生物化石的珍品。
内蒙古被誉为“文明太阳升起的地方”,在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的早期,内蒙古地区又有哪些大发现?我们将在第二期的第二块雕塑中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