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鸿铭的讲座为什么让外国人去看(北大教授辜鸿铭)
辜鸿铭的讲座为什么让外国人去看(北大教授辜鸿铭)1880年,辜鸿铭结束14年的求学生涯,来到马来西亚槟城,为英国政府做事。1881年,一次偶然的机会,辜鸿铭碰到前来和英国人谈判的清朝外交家马建忠,马建忠也是一位有名的学者,还是韩国国籍的设计者。两人一见如故,辜鸿铭被马建忠的才华所吸引,决定回中国,为国家效力。后来,蔡元培到德国莱比锡大学求学的时候,辜鸿铭已经是学校里的风云人物了。40年后,林语堂来莱比锡大学求学的时候,辜鸿铭的著作已经成为了学校指定的必读书了。1867年,布朗夫妇返回英国时,把十岁的辜鸿铭带到了当时最强大的西方帝国。临行前,他的父亲在祖先牌位前焚香告诫他说:“不论你走到哪里,不论你身边是英国人,德国人还是法国人,都不要忘了,你是中国人。”布朗夫妇很注重对辜鸿铭的教育,在辜鸿铭14岁的时候,他们把辜鸿铭送到了德国学习。后来又回到英国,精通英文,德文,法文,拉丁文,希腊文等九国语言。并以优异的成绩被著名的爱丁堡大学录取,并得
民国时期,由于处于社会大变革的时期,思想领域也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涌现出了很多优秀的文化大师,如梁启超,鲁迅,胡适,梁实秋,沈从文等人。
但是在民国时期,也出现了很多颇有实力的怪才,奇才,曾当过北大教授的辜鸿铭就是其中的一位。
生在南洋,长在西洋1857年7月18日,辜鸿铭生于南洋马来半岛西北的槟榔屿(马来西亚的槟城州)一个英国人的橡胶园内。辜鸿铭是早期从福建迁居到南洋的中国人,在南洋有一定的财富,由于会讲闽南语,马来语,英语,所以当上了英国人经营的橡胶园的总管。
辜鸿铭的母亲是英国人,会讲葡萄牙语和英语,在这种家庭环境的影响下,辜鸿铭从小就表现出了对语言和文字的独特潜伏。当时辜鸿铭所在的橡胶园老板是英国人,名叫布朗,布朗夫妇没有子女,他们对聪明伶俐的辜鸿铭特别喜欢,就收他当自己的义子,辜鸿铭从小就开始阅读莎士比亚等西方文化大师的名著。
1867年,布朗夫妇返回英国时,把十岁的辜鸿铭带到了当时最强大的西方帝国。临行前,他的父亲在祖先牌位前焚香告诫他说:“不论你走到哪里,不论你身边是英国人,德国人还是法国人,都不要忘了,你是中国人。”
布朗夫妇很注重对辜鸿铭的教育,在辜鸿铭14岁的时候,他们把辜鸿铭送到了德国学习。后来又回到英国,精通英文,德文,法文,拉丁文,希腊文等九国语言。并以优异的成绩被著名的爱丁堡大学录取,并得到校长、著名作家、历史学家、哲学家卡莱尔的赏识。
1877年,辜鸿铭获得文学硕士学位后,又赴德国莱比锡大学等著名学府研究文学、哲学。有一次学习的时候,一位英国人曾嘲讽辜鸿铭的华裔身份,辜鸿铭便和笔试,看谁拿的博士学位多,让人没有想到的是,辜鸿铭一下子获得了欧洲多所名校十三个学科的博士学位,专业涵盖,文学,哲学,理学等多个领域。
后来,蔡元培到德国莱比锡大学求学的时候,辜鸿铭已经是学校里的风云人物了。40年后,林语堂来莱比锡大学求学的时候,辜鸿铭的著作已经成为了学校指定的必读书了。
1880年,辜鸿铭结束14年的求学生涯,来到马来西亚槟城,为英国政府做事。1881年,一次偶然的机会,辜鸿铭碰到前来和英国人谈判的清朝外交家马建忠,马建忠也是一位有名的学者,还是韩国国籍的设计者。两人一见如故,辜鸿铭被马建忠的才华所吸引,决定回中国,为国家效力。
回国后,辜鸿铭被湖广总督张之洞委任为自己的外文秘书,张之洞对辜鸿铭的才华十分欣赏,也很尊重他。辜鸿铭在张之洞的手下干了20多年,他一边帮助张之洞统筹洋务,一边精研国学,后来还帮助张之洞筹办自强学堂(武汉大学前身)。
在那个时代里,很多留洋回来的年轻人都会极力地反对封建帝制,不少人参加了同盟会等革命组织,想要推翻腐朽的清王朝。辜鸿铭比那些人在国外呆的时间都长,才华也十分出众,但却没有被西方的思想所吸引,是坚定的保皇派,八国联军进北京的时候,他跑到北京,用法语骂法国人,用英语骂英国人,用德语骂德国人,把洋人骂的哑口无言。
北大狂儒自古文人多疏狂,历代皇帝都是孤家!辛亥革命之后,封建王朝被推翻,辜鸿铭由于是保皇派,也辞去了在政府中的公职。1913年,和泰戈尔一起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1915年,辜鸿铭开始到北大任教,教英国文学。不论是之前在清政府任职,还是在民国时期,辜鸿铭的性格都十分疏狂。袁世凯死的时候,政府下令举哀三天,可辜鸿铭却在椿树胡同十八号小院,弄了个堂会,硬是把那鼓乐奏得喧天,二黄西皮在胡同婉转。警察循声而至,推开大门,见院里搭着戏台,台上花花绿绿的生旦净末,正唱得热热闹闹。
辜鸿铭的做法把警察也招了进来,其中一个不识时务的愣头青警察,忠于职守,上前大喝一声:“好大胆子,你们竟公开闹法,该当何罪!”辜鸿铭走过来,拍拍小警察稚嫩的脸蛋儿,笑道:“去回禀你们主子,就说不就死了个总统吗?怎敢影响我辜某在此赏戏!”
辛亥革命结束后,民国政府让人民都剪去辫子,但是辜鸿铭却身穿着长袍马褂,头戴着顶瓜皮帽,一根油光水亮的长辫子显得格外扎眼。
当时北大是新文化运动的中心,辜鸿铭的这种做法自然受到学生们的嘲讽。有一次演讲的时候,台下的学生公开嘲讽辜鸿铭的辫子。辜鸿铭索性转过身,把辫子展示给他们看,之后对他们说:“诸君笑我,无非是因为我的辫子,但我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你们脑袋中的辫子却是无形的。”辜鸿铭说完,全场鸦雀无声。
辜鸿铭虽然在国内饱受争议,但是在国外,却掀起了一股“辜鸿铭热”。当时西方一直盛传这样的话:“到中国可以不看三大殿,不可不看辜鸿铭”!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英国作家毛姆、印度诗人泰戈尔到中国都是先摆放辜鸿铭,而不是政府的要员,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是辜鸿铭的好友,经常和他互通书信。
在当时大变革的年代里,很多人都是把西方的思想,西方的文化传播到中国,把西方的书籍翻译成中文,在中国广为流传。而辜鸿铭却恰恰相反,他把中国的文化传播到国外,把中国的四书五经翻译成英文,德文,法文给外国人看。
1915年,辜鸿铭出版的《中国人的精神》一书,他把中国人同美国人、英国人、德国人、法国人进行对比,指出中国人同时具备深刻、博大、简朴和灵性四种美德,并主张用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解决西方社会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改造。
他在这部书中力阐中华民族的精神和中国文明的价值,维护了中国文化的尊严,改变了西方人对中国的偏见。此书一出,立刻在西方社会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先后被译为德语、法语、汉语等多种语言,并多次再版。德国因为本书而掀起数十年的辜鸿铭热潮。
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虽然北大教授的工资在当时很高,但是辜鸿铭平常的花销也很大,所以他有时候也不得不去赚点外快。在北大的时候,辜鸿铭给外国人讲课,每个人要收两块大洋的门票,而且坚决不给他们插话和提问题的机会。而当时,听梅兰芳的京戏也只需一元二角,就是这么高的门票,全国各地的外国人也是争先恐后地去听辜鸿铭的演讲。
辜鸿铭一生都在捍卫中国的传统文化,有一次在和外国人辩论的时候,他公开指责过洋人:“你们并不比中国人高尚一丝一毫,甚至更加的野蛮和肆无忌惮,你们只不过是拥有机枪和大炮罢了。”
辜鸿铭一生也都在主张皇权,这确实为人所诟病处。可他并不是遇到牌位就叩头的。即使是这样一个老保守的人物,也是很有骨气的。慈禧太后过生日,他当众脱口而出的“贺诗”是“天子万年,百姓花钱。万寿无疆,百姓遭殃”。后来袁世凯死后,北洋政府让全国哀悼三天,而辜鸿铭却在北京唱了三天大戏。
李大钊评价辜鸿铭:“愚以为中国二千五百余年文化所钟出一辜鸿铭先生,已足以扬眉吐气于二十世纪之世界。”
新文化运动的时候,辜鸿铭公然和当时的青年领袖陈独秀唱反调,宣传他的皇权思想,但是陈独秀看到的是他的才华,是他对中国国粹的坚守,所以不但不怪他,反而在当时学生们都反对他的时候,力挺辜鸿铭继续留在北大。
1928年4月底,奉系军阀张宗昌内定辜鸿铭为山东大学校长,辜鸿铭也有意前往执掌。但身染重病,请了法国医生来看,不见好转。30日,这些中华文明史上学贯中西的第一人在北京逝世,享年7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