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生是真的存在吗(强生不犟了)
强生是真的存在吗(强生不犟了)1月17日下午,师姐走访武汉部分商超发现,“强身婴儿爽身粉”目前在线下几乎难觅踪影。其中,武商量贩岳家嘴店、沃尔玛徐东店的导购告知师姐,因当前为冬季,所以已经下架了所有品牌爽身粉相关产品。在家乐福洪山广场店内,则只有“强生舒眠爽身粉”和“强生婴儿热痱粉”两款爽身粉产品在售。另外,在屈臣氏徐东销品茂和徐东新世界百货店,导购也告知因当下为冬季,店内所有品牌爽身粉相关产品已下架。1月17日上午,师姐登录京东“强生自营旗舰店”以及天猫“强生婴儿旗舰店”,搜索“爽身粉”产品时发现,和北京商报报道的信息一致,在京东及天猫的官方旗舰店中,均未发现“强生婴儿爽身粉”产品,而只出现了“强生婴儿玉米爽身粉”产品。不过,在“强生婴儿首购专卖店”“强生婴儿悦宁专卖店”等非强生官方旗舰店的线上专卖店内,仍有该款产品在售。从这则信息来看,一向在公众面前以强势态度回应其婴儿爽身粉中滑石粉成分不存在任何致癌风险的强生,相
市场决定态度。
文|师姐
因旗下婴儿爽身粉产品在全球招致11000起滑石粉“致癌”诉讼的强生,日前,又因这一产品闯入了公众视野。
北京商报报道称,继“双12”期间,强生在淘宝、京东等官方旗舰店下架名称为“强生婴儿爽身粉”产品后,近日,强生婴儿官网上的“婴儿爽身粉”图片已替换为“玉米爽身粉”。同时,该网站上显示的婴儿舒眠爽身粉、清凉爽身粉等产品,也弱化了滑石粉标签。
从这则信息来看,一向在公众面前以强势态度回应其婴儿爽身粉中滑石粉成分不存在任何致癌风险的强生,相关产品突然出现“下架”情况且时间持续了一个多月,不得不引人猜想,其是否有意向市场低下了头。
值得一提的是,昨日,强生发布了2018年财报。2018年全年实现总营收816亿美元(约合5549亿人民币),相比2017年增长6.7%。其中消费品版块139亿美元(约合945亿人民币),增长仅1.8%。
“是断货不是下架,这两天会恢复销售”
1月17日上午,师姐登录京东“强生自营旗舰店”以及天猫“强生婴儿旗舰店”,搜索“爽身粉”产品时发现,和北京商报报道的信息一致,在京东及天猫的官方旗舰店中,均未发现“强生婴儿爽身粉”产品,而只出现了“强生婴儿玉米爽身粉”产品。不过,在“强生婴儿首购专卖店”“强生婴儿悦宁专卖店”等非强生官方旗舰店的线上专卖店内,仍有该款产品在售。
1月17日下午,师姐走访武汉部分商超发现,“强身婴儿爽身粉”目前在线下几乎难觅踪影。其中,武商量贩岳家嘴店、沃尔玛徐东店的导购告知师姐,因当前为冬季,所以已经下架了所有品牌爽身粉相关产品。在家乐福洪山广场店内,则只有“强生舒眠爽身粉”和“强生婴儿热痱粉”两款爽身粉产品在售。另外,在屈臣氏徐东销品茂和徐东新世界百货店,导购也告知因当下为冬季,店内所有品牌爽身粉相关产品已下架。
1月18日上午,师姐向强生中国有关负责人核实,该负责人回应称,因冬季为爽身粉产品销售的淡季,相关产品的销量较小,库存备货也较少,所以线上偶尔会出现断货的情况。同时,她也回应称,线下多数量贩大超都会在冬季保留这个产品的分销,应该很容易买得到。
对于“强生婴儿爽身粉”产品在其官方销售渠道的缺席,她解释,“产品不会下架,且目前仓库已经在补货中,近两天会恢复销售。”她透露,一般而言,强生爽身粉类产品会从每年5月进入销售旺季。
有意思的是,1月18日上午临近12点,师姐再次刷新天猫“强生婴儿旗舰店”页面时发现,其“强生婴儿爽身粉”产品已经立即重新上架。不过,截至1月23日上午,其京东自营旗舰店还未上架该款产品。
▍强生京东自营旗舰店(1月23日截图)
爽身粉已成强生业绩“警示灯”?
事实上,2017年爽身粉产品仅为强生765亿美元的营收做出4.2亿美元贡献,且强生婴儿爽身粉在其“消费品”业务中的占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其在强生官方销售渠道短暂的缺席能够引发外界关注,无疑与其一直以来在婴幼儿护理领域的地位不无关系,更进一步来说,它也映衬着强生近几年在“消费品”领域的业绩表现。
上海通路快建网络服务外包有限公司旗下自助调研平台“赚零用APP”,2014年5月曾投入1000份问卷,对“婴儿爽身粉购买行为”做过在线调研,其得出的数据显示,强生以45%的占比远超喜多、贝亲等品牌,成为婴儿首选爽身粉品牌。
央视财经报道称,去年12月14日,强生股价创造了2002年7月19日以来最大单日跌幅,下跌10.04%,一夜之间抹去近400亿美元市值,前一天,其市值还在3950亿美元,逼近美国五大科技巨头中的FACEBOOK脸书。而下跌原因,正是因为路透社在此之前查看多份法律文件后发布报道称,“至少从1971年到本世纪初,强生公司一直都知晓其婴儿爽身粉中含有石棉,并意识到其不安全性,但并未向监管机构或公众披露这一信息”。虽然强生极力否认了路透社的此种说法,但市场仍旧给了其猛烈一击。
▍央视财经报道截图
从财报来看,强生部分业务营收增长乏力已是不争事实。2018年全年其实现总营收815.82亿美元,相比2017年增长6.7%。其中,除制药版块贡献407.34亿美元销售额,获得12.4%的双位数增长之外,消费品版块和医疗器械版块的收入分别是138.53亿美元和269.94亿美元,增长分别只有1.8%和1.5%。
另外,对比其财报中消费品版块近几年的收入,也可以发现强生在该领域的增长较为乏力。2014年强生消费品销售收入为144.96亿美元,同比下降1.4%;2015年,该版块销售收入为135.07亿美元,同比下滑6.8%;2016年,该版块销售收入下滑1.5%至133.1亿美元;2017年,该版块销售收入则实现2.2%增长,回升至136亿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截至12月31日的第四季度中,强生公司包括爽身粉在内的诉讼费用翻了一番,达到12.9亿美元(约合87.7亿人民币)。
显然,即便强生多年来一直坚持其立场,否认婴儿爽身粉中的成分“致癌”,但通过以上对其业绩的梳理不难发现,“致癌”事件对其公司及品牌的形象、影响力的打击是无法磨灭的。因此,但凡其爽身粉产品的市场布局出现任何变化,都可能让人联想到是“致癌”事件对其持续影响的结果。
“不含滑石粉”已成市场主流
事实上,强生婴儿爽身粉滑石粉“致癌”事件对其在爽身粉领域的影响已经较为明显,因而也给了众多同类竞争品牌上位的机会。
师姐走访武汉部分母婴店发现,“不含滑石粉”“玉米粉”已经成为各个品牌推广其爽身粉产品的标志性词汇和卖点。例如,在贝贝熊母婴销品茂店内,在售的爽身粉品牌只有“爱护”“菲丽洁”“本草婴缘”“贝亲”四个,且每个品牌仅一款SKU,而前面三个品牌都在包装上突出了“玉米粉”或者“不含滑石粉”。同样,好孩子母婴店内销售的两款爽身粉,也是以这两点为突出卖点。
▍贝贝熊武汉销品茂店在售爽身粉产品
线上渠道同样如此。天猫、京东上销售前十的爽身粉产品中,一半以上都以“玉米粉”“不含滑石粉”为突出卖点。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强生在天猫和京东上销量最高的爽身粉,是其“天然玉米爽身粉”,也是以“玉米粉”为卖点。不过,其销量也只能排到两大平台的第四、第五名。
▍天猫爽身粉销量排名前十产品
▍京东爽身粉销量排名前十产品
金发拉比妇婴童用品股份有限公司贝比拉比品牌事业部总工程师古玉龙透露,其公司的爽身粉产品早在五年前便全部避开滑石粉,改为玉米粉、木薯粉居多。他透露,相比滑石粉而言,玉米粉的成本估计高出两倍,而木薯粉则更贵。
广东润洁日化有限公司质量安全中心总监张忠伟也表示,受“强生事件”影响,从前年开始,其工厂生产的爽身粉产品中,不论是自有产品还是代工产品,含滑石粉的产品已经减少很多,大多为玉米粉或松花粉。“现在产品标签只要有‘滑石粉’三个字,都不好销售。”张忠伟解释,实际上滑石粉不仅成本最低,用起来效果最好,爽肤性、延展性相对其他成分的爽身粉更好,微生物也比较容易控制,但考虑到消费者对“滑石粉”的敏感态度,所以生产情况或多或少受到了市场影响。
显然,即便多年来强生一再向外展示其“身正不怕影子歪”的姿态(详见《强生到底姓犟还是强?》),且外界也并无确凿依据证明强生婴儿爽身粉“致癌”,但无奈,并不是所有消费者都对“滑石粉是否致癌”这类事件有着理性的认知,且如今的市场现状已经清晰地反映了这一点。不难猜测,2008年便在婴幼儿用品领域占据69%份额的强生,在如今市场份额不断被分割的压力下,或将默默地向市场低头。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青眼资讯
不一样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