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传甄嬛为什么跟果郡王在一起(甄嬛传甄嬛被骗了)
甄嬛传甄嬛为什么跟果郡王在一起(甄嬛传甄嬛被骗了)但不甘心就这样被皇帝秘密杀掉,因为他还有自己的额娘舒太妃,自己一旦死了,额娘怎么办?所以,“鸟尽弓藏、兔死狗烹”很正常,皇帝荼毒手足的下一个目标就是他!也别说自己跟甄嬛确实有私情,即便没有私情,皇兄照样会找别的借口把自己置于死地。果郡王的母亲舒太妃深谙深宫套路,时常在旁提点教导;果郡王从小耳濡目染,所以才谨言慎行、步步为营。他又怎会看不透皇帝此刻的心思?况且,果郡王平时就是一个非常谨慎、并且懂得审时度势明哲保身的人,皇兄的杀心都已表现得这么明显了,他怎能体察不到?敦亲王已经被拿下,十四王爷和八王爷也早就被圈禁,皇帝现在已坐稳了江山,确实没有必要再留着他这个隐患了。
导语:《甄嬛传》中的结局是:果郡王被甄嬛亲自去喂毒酒,而果郡王也当场喝下毒酒,毒发身亡了。浣碧难以接受这样的事实,悲愤之下撞棺而亡。其实,这样的结局存在好多漏洞,果郡王不可能这样坐以待毙、一定会设法脱身的。剧中早已暗示了具体的“逃生办法”。
只是,果郡王喝下“毒酒”、经过这场生死劫后,彻底看清了甄嬛的真面目,再也不会痴迷于甄嬛——而是隐姓埋名地出家了。能得出这样的结论,主要有以下几个依据。
1、明知去赴鸿门宴,生死离别两重天,不为贪生惧身死,只为心中有念牵果郡王早在皇帝上一次约自己喝酒时,就已察觉到皇帝的杀心。皇帝借着三分醉,声色俱厉地问他:“老十七,我问你,你对朕的女人,到底有没不轨之心,你与熹妃到底有没有苟且之事?”
果郡王当场惊出一身冷汗,却假装喝醉,答非所问地说道:“臣弟,什么也没有,臣弟一无所有,什么都没有。”皇帝怒道:“你什么都没有,你也不该有!”
果郡王的母亲舒太妃深谙深宫套路,时常在旁提点教导;果郡王从小耳濡目染,所以才谨言慎行、步步为营。他又怎会看不透皇帝此刻的心思?
况且,果郡王平时就是一个非常谨慎、并且懂得审时度势明哲保身的人,皇兄的杀心都已表现得这么明显了,他怎能体察不到?
敦亲王已经被拿下,十四王爷和八王爷也早就被圈禁,皇帝现在已坐稳了江山,确实没有必要再留着他这个隐患了。
所以,“鸟尽弓藏、兔死狗烹”很正常,皇帝荼毒手足的下一个目标就是他!也别说自己跟甄嬛确实有私情,即便没有私情,皇兄照样会找别的借口把自己置于死地。
但不甘心就这样被皇帝秘密杀掉,因为他还有自己的额娘舒太妃,自己一旦死了,额娘怎么办?
舒太妃就只有他这一个儿子,他活着才是额娘唯一的寄托与指望,不管是作为王爷也好,作为平民百姓也好。只要他活着,舒太妃才能支撑着活下去。
就算为了额娘,允礼也不能死,所以必须要想个万全之策,以保全自身。这就是他无论如何也要活下去的动机。
2、恋人相见忆往昔,深情款款话别离,皇帝派甄嬛亲自去给果郡王喂毒酒,在某种情况下,也算成全了甄嬛与果郡王,也可趁机让他“死得明白,死的甘心”。要让他知道:觊觎皇帝的女人是什么后果。即便她再怎么爱你,也救不了你。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冒犯皇威的下场就是死路一条,不管你是谁。考验你们“爱情”的时刻到了,看你的爱人是选择保全你,还是选择保全她自己!
在这生死攸关的紧急时刻,甄嬛含蓄地选择了“保全自己”。貌似她把毒酒放在自己面前,想要自己死,却故意弦外有音地暗示出来。当果郡王让她去关窗户的时候,以甄嬛的聪明和与允礼之间的默契,不会不知道:这是在声东击西,转移她的注意力。
甄嬛明知这是允礼在给她一个台阶,还“顺从地听了允礼的话,”起身去关窗户。但凡是个正常人都明白:此刻支开她意味着什么?如果不是想调换毒酒,四肢健全的果郡王怎么会自己坐着不动,却让一个女人去做这做那?
3、壶内一杯“忘情酒”,却是恩断义绝时一向冰雪聪明的甄嬛,此刻却表现的如此“迟钝不堪”,也正是这一点,让果郡王彻底寒了心,也彻底清醒了:甄嬛原来是一个如此阴毒自私的人。
但果郡王并没有喝下那杯毒酒,而是将毒酒灌进袖子里,从袖中取出早已经准备好的“假死药。”
之前,他曾与温实初秘密协商:让甄嬛喝下“假死药”瞒天过海,然后与自己远走高飞或为甄嬛换一个身份。
但还未来得及实施计划,允礼就被皇帝调走了,之后便传来了他的“死讯”。预先准备好的假死药,也没用上。如今,果郡王既然已知道皇帝邀约是一场“鸿门宴”,又怎会坐以待毙?
只是,为确保万无一失,这样的计划他是绝对不会透漏给甄嬛的,就连甄嬛都信以为真,以为果郡王真的喝下了毒酒,一命而亡。
果郡王经历过这场生死劫后,也彻底看清了甄嬛:他这里“尸骨未寒,冤魂未散”,而甄嬛那边却步步高升、位同副后,如今,更是称霸后宫高枕无忧了。
这一切像一场噩梦,再也不值得回味与留恋。甄嬛不过是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罢了。所以,死而复生的果郡王带着母亲隐姓埋名,异地出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