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淮阴区重点发展新规划(新时代富民强区创辉煌)

淮阴区重点发展新规划(新时代富民强区创辉煌)淮阴始终把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层次作为重中之重,国家级高新区、国家农业科技产业园区、现代商贸流通管理服务中心三箭齐发,为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持久动力。产业升级“主引擎” 集聚发展优势新中国成立70年来,淮阴这片镌刻着红色印记的厚重沃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实现了富民强区的历史性转变。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始终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加快建设强富美高新淮阴作为目标方向,绘就了一幅幅高质量跨越发展的动人画卷。曼度广场今天的淮阴,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干群面貌积极向上,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壮丽景象。2018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34.5亿元,增长6.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6.27亿元,增长2.73%;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33458.4元和16036.4元,增长8.6%和9.5%;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27

壮阔江淮潮,奋进新时代。《新华日报》10月25日推出“壮丽70年 礼赞新江苏”特刊淮安篇,全面回顾总结淮安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全面展现淮安以“牢记嘱托,建好周总理家乡”为引领,抢抓“一区两带一枢纽”建设机遇,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造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崛起江淮的生动实践。

淮阴区重点发展新规划(新时代富民强区创辉煌)(1)

现将系列文章中《淮阴:新时代富民强区创辉煌》一文转载,以飨读者。

淮阴区重点发展新规划(新时代富民强区创辉煌)(2)

淮阴:新时代富民强区创辉煌

波澜壮阔七十载,幸福淮阴谱新篇。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淮阴这片镌刻着红色印记的厚重沃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实现了富民强区的历史性转变。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始终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加快建设强富美高新淮阴作为目标方向,绘就了一幅幅高质量跨越发展的动人画卷。

淮阴区重点发展新规划(新时代富民强区创辉煌)(3)

曼度广场

今天的淮阴,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干群面貌积极向上,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壮丽景象。2018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34.5亿元,增长6.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6.27亿元,增长2.73%;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33458.4元和16036.4元,增长8.6%和9.5%;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27.3%,从2016年起勇夺全市目标考核“三连冠”。

产业升级“主引擎” 集聚发展优势

淮阴始终把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层次作为重中之重,国家级高新区、国家农业科技产业园区、现代商贸流通管理服务中心三箭齐发,为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持久动力。

擦亮国家级高新区金字招牌。7月31日,在全市上半年重特大项目建设点评会上,淮阴区勇夺全市重特大项目建设半年考核第一名。“工业强区”是淮阴高质量发展的“第一方略”。瞄准“全国进百强”目标,国家级淮安高新区围绕“3 X”产业,编制三大主导产业发展规划,引领项目加速集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高新技术产业投资额等指标增幅跃升至全省前列。实行一对一“契约式”调整,重整盘活8家企业低效闲置资产,实现了“以新换旧、以高换低”。成功举办淮安国际半导体产业论坛、淮台半导体产业恳谈会,“智芯小镇”入围第二批省级创建名单,产业“芯城”集聚效应初步显现。为保项目高质量推进,全面实施“十、百、千”工程,去年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33个,新竣工亿元以上项目16个,投资规模位居全市第一。

淮阴区重点发展新规划(新时代富民强区创辉煌)(4)

发挥国家农科园“农业引擎”驱动作用。淮阴区依水而生,资源丰富,发展农业得天独厚。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淮阴以农业供给侧改革为主线,以淮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为龙头,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体系,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搭建5300平方米的农业产业协同创新中心,对入园企业和高校牵线搭桥,将科研成果及时转化,就地落项,从而提高企业的自主科技含量。在高校实验室基础上,淮安农科园整合现有资源,积极建立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服务园区企业。江苏农村科技服务超市淮安农作物产业分店、淮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农产品检验检测中心和淮安康泉生物科技综合检测中心等一大批公共服务平台相继建立。园区的新品种引进推广数、新增在孵企业数、孵化企业数、科研人数等指标位居全国前列,创新能力排名升至全国第二,稳居全省第一。

淮阴区重点发展新规划(新时代富民强区创辉煌)(5)

整合现代商贸流通中心强劲资源。围绕“淮安商业副中心”的目标定位,淮安现代商贸流通管理服务中心沿淮海路规划布局高端休闲、娱乐业态,加快推进总面积16万平方米的曼度广场商业综合体建设,填补了淮阴城市商业综合体的空白。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也为淮阴现代服务业注入了强劲动力。数据显示,淮安电商大厦共有企业52家,经营范围涵盖跨境电商、农产品物联网、网络技术开发、生活消费、在线文化等,2018年电商大厦全年营业额约4.25亿元,入库税收约585万元,年销售额500万元以上的销售类企业11家。成功举办“一带一路德欧淮安经贸发展论坛”“2018中欧(中德)(淮安)工业4.0产业发展暨世界隐形冠军合作发展论坛”等一系列经贸活动,全力提升淮安跨境电商品牌以及淮阴的知名度与影响力。

民生改善“主旋律” 彰显发展导向

淮阴是革命老区、红色热土,发展为民是淮阴始终不变的工作导向。一直以来,淮阴自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认真落实“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的要求,坚持把“百姓富”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标尺,尽心尽力办好民生实事,努力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淮阴区重点发展新规划(新时代富民强区创辉煌)(6)

果农采果乐呵呵

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成效。淮阴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聚焦特色产业发展、医疗教育倾斜、资产收益分配、社会政策支撑,做好“三资增值、实业兴村、服务创收”3篇文章。实施专有岗位,助力精准脱贫行动,开展“百企帮百村、百村助百企”富民强村活动,努力拓展群众致富渠道。围绕“两不愁三保障”,淮阴树立底线思维,建立建档立卡低收入户医疗补充基金,在全市优先将医疗补充基金支付起付线由10000元下调至5000元;对低收入户的就学子女从幼儿园到大学分阶段按规定进行补助,创新设立大一新生享受每月200元的阳光助学金,确保低收入户子女教育资助应享尽享;全面排查建档立卡低收入户住房情况,确定794户危房户,第一批改造的449户9月底前住进安全有保障的房屋。

淮阴区重点发展新规划(新时代富民强区创辉煌)(7)

健康管理团队下村随访

基层医改取得实质突破。卫生事业,关系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淮阴区坚持把推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跨越发展作为永恒主题,破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统筹分配全区医疗资源,按照二级医院标准,在南陈集、渔沟、刘老庄、王营规划建设区域医疗中心,在统一质控标准、确保医疗安全的前提下实行检查结果互认,避免重复检查。坚持“一院一特”错位发展理念,引导基层医疗机构根据设备装备、专科能力等要素,加强特色科室建设。数据显示,该区累计投入5.96亿元,实施基层机构新改扩建项目552个,新增万元以上诊疗设备460余台(套),全区24个基层医疗机构实现DR、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彩超全覆盖,创成市特色科室19个、省特色科室7个。致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医疗健康需求,丰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内涵,引导二、三级医院专科医生加入家庭医生团队,组建妇幼、口腔等专科服务团队,为辖区签约居民提供有针对性的专科医疗服务,提升签约服务质效。

淮阴区重点发展新规划(新时代富民强区创辉煌)(8)

文化惠民

文化惠民得到广泛认可。千年古县,母爱之都。爱心文化滋养了一代又一代淮阴人。淮阴挖掘深厚的文化底蕴,大力实施农村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提升工程,探索马灯舞、剪纸、淮海琴书等民间艺术、民俗活动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将其融入到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的各个领域,让人们记得住乡愁。着力打造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成率达到100%,举办“永远跟党走”文艺小分队宣传村村行等活动,覆盖干群120万余人次……这一切,给淮阴群众带来了切切实实的幸福感,凝聚淮阴干部群众奋力前行的力量。

淮阴区重点发展新规划(新时代富民强区创辉煌)(9)

“爱心淮阴”现场交流会

党的建设“主心骨” 造浓发展氛围

70年来,淮阴始终坚持党建是纲,纲举则目张,通过全面从严治党、从严管党,着力营造了想为、能为、勤为、敢为的浓厚氛围。

在干部教育学习中,淮阴创新开展“淮英荟”专业型干部专项学习行动,定期组织全区年轻干部开展专题辅导、研讨沙龙、实践调研等活动,持续提升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在全市县区率先开展党的十九大精神轮训工作,举办覆盖镇(街道)所有科级干部的三期主体培训班。创新设立理论“中央厨房”,将道德讲堂、企业会堂、张纯如纪念馆实景课堂、“一十百千”理论宣讲队伍、乡村振兴讲习所等全区各类理论宣讲平台梳理分类,完善体系,开展一系列特色理论培训活动。

淮阴区重点发展新规划(新时代富民强区创辉煌)(10)

“兴淮百讲”系列党课

为让政治生态建设有形有痕,该区创新运用“制度 科技 示范”手段,建立政治生态精准“画像”的淮阴模式,全国各地20多家县区市纪委前来考察学习。具体操作中,出台《淮阴区创建政治生态示范点工作方案》,明确“五好一高”(即责任落实好、廉政氛围好、监督机制好、干部作风好、为民服务好和群众满意度高)创建标准,展示特色“小生态”,助力营造全区“大生态”;出台《淮阴区关于建立政治生态评价体系的意见》《贯彻十九大精神涵养政治生态五项举措》,运用“数据 科技”等手段,精准“画像”并建立常态长效推进政治生态建设。制定出台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三项机制”实施办法,开展“我和我的身边人大家谈”“身边的榜样·前行的力量”评选表彰和受处理人员关爱监督活动,鼓励与约束并重,旗帜鲜明地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

“壮丽七十年 奋进新淮安”专题

将全方位展示

淮安各行各业、各县区的发展成就

敬请关注!

来源:新华日报

融媒体编辑:王莹莹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