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上海青帮三大巨头(能让流氓称霸上海滩的)
老上海青帮三大巨头(能让流氓称霸上海滩的)如“青帮”的根本规约是“义气千秋”,就是师徒如父子,同参如手足,学习羊角哀、左伯桃。再看其他帮规,不难看出,这就是一个封建道德大杂烩,孝顺父母、尊敬长上、为国尽忠、正心修身、累德积功等。如“青帮”的起源,他们杜撰出翁、钱、潘三人拜罗祖为师,不辞千里艰辛,直到红雪齐腰,芦苇穿膝,才与传说中的罗祖结下师徒之缘。因而从此后在大香堂供奉了释儒道“十三祖”,以体现自己的正宗性。清末,“漕粮折价”改为海上航运后,以漕运为生的青帮教徒相继失业,流窜各地或成为水中匪徒;或转向其他行业;更多的则涌向上海、苏州等地,成为街市上的流氓恶霸,与官府勾结成为一方特殊的政治势力。辛亥革命后时,“青帮”在上海成立了“中华共进会”,随之“洪门”也与之合流,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结社组织。其主要头目就是我们熟知的黄金荣、杜月笙、张啸林上海三大亨,这就是我们大众最为熟知的“青帮”。“青帮”与之前“白莲教”一样,都有着旧式会党的
作为中国影响最大、历史最为悠久的民间秘密结社之一的“青帮”,无论在清朝还是民国,它既有极为广泛的群众基础,又有区域性的政治影响力,所以显得颇为特殊。尤其在民国后,黄金荣、杜月笙等“青帮”大佬依托上海,以流氓手段控制着上海这个金融中心,达到政治上独立之目的,一时间称王称霸,不可一世,此时也可谓是“青帮”之高光时期。
“青帮”之由来
“青帮”之由来,现在已经难以追溯其源头,但大多认为其前身为明朝“佛教”的一个分支“罗教”。
“青帮”之正式命名却是在雍正时期。当时清政府废除了西南少数民族的“土司制度”,紧接着又实行“南粮北调”政策,由民办走水路替朝廷运粮。当时杭州人翁雍、钱坚、潘清三人接受了这项皇家任务,负责杭州到通州的航运。
为了束缚加入航运的码头工人们,他们三人还创建了“青帮”,以宗教的力量约束帮众们。他们以“达摩祖师”和“六祖慧能”为尊,劝帮众修德向善,并在帮众之间论资排辈,严格按照辈分论上下尊卑。
清末,“漕粮折价”改为海上航运后,以漕运为生的青帮教徒相继失业,流窜各地或成为水中匪徒;或转向其他行业;更多的则涌向上海、苏州等地,成为街市上的流氓恶霸,与官府勾结成为一方特殊的政治势力。
辛亥革命后时,“青帮”在上海成立了“中华共进会”,随之“洪门”也与之合流,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结社组织。其主要头目就是我们熟知的黄金荣、杜月笙、张啸林上海三大亨,这就是我们大众最为熟知的“青帮”。
“青帮”的组织特征
“青帮”与之前“白莲教”一样,都有着旧式会党的特征,相对当时的国民党之类而言,具有明显的原始性和落后性,表现如下:
- 第一、神话自己。
如“青帮”的起源,他们杜撰出翁、钱、潘三人拜罗祖为师,不辞千里艰辛,直到红雪齐腰,芦苇穿膝,才与传说中的罗祖结下师徒之缘。因而从此后在大香堂供奉了释儒道“十三祖”,以体现自己的正宗性。
- 第二、以封建道德为口号。
如“青帮”的根本规约是“义气千秋”,就是师徒如父子,同参如手足,学习羊角哀、左伯桃。再看其他帮规,不难看出,这就是一个封建道德大杂烩,孝顺父母、尊敬长上、为国尽忠、正心修身、累德积功等。
- 第三、以宗法观念为核心的封建家长制。
虽然“青帮”以帮为名,但他们内部的辈分却很严格,有着前二十四辈和后二十四辈之说。如杜月笙拜的师傅陈世昌虽然是个不起眼的角色,但他是前二十四辈“大通悟学”中的“通”字辈,杜月笙则是“悟”字辈,这也是杜月笙能够在青帮中立足的重要原因。他们这种“师徒相传”的传统完全打上了宗法制度的深刻烙印。“青帮”的前辈师傅实际上就是帮内的最高领导,掌握着帮内的一切大权。他们而且用封建的礼教和习俗束缚着帮会内的一层层帮众。
结语:“青帮”从实质而言大多都是失去工作机会的手工业工人和失去土地的农民,他们敢于斗争,但又具有极强破坏性,若无正确引导,必然走向社会的另一面,如张啸林就成为“青帮”中的汉奸。而黄金荣、杜月笙等人能在上海滩称王称霸,也正是依赖着其徒子徒孙们的社会破坏性,他们烧杀抢掠无所不做,靠着流氓手段争取到了自己想要的经济独立和政治独立,但这种原始形态的组织注定不会长久,随着无产阶级盛大兴起,它们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历史价值,慢慢退出了历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