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牌佬们可能做梦也没有想到过,自已有一天会因为一场司法拍卖而出圈——游料君
本期导读: ·价值不菲的“集”和“换” ·天价卡片的江湖传说 ·玩家们的迂回策略
在吃瓜群众眼里,“打牌佬”这个群体和福瑞控、胶佬一样,都被分属在“钱很多的阿宅”的范畴中:明明他们玩的卡片跟小学门口一块钱一包的游戏王卡片看上去没有什么区别,但一问价格往往能给人吓个半死。

这其中最近的例子,就是安徽滁州的一家法院司法拍卖的一张青眼白龙——看过初代《游戏王》动画的朋友,应该都能脑补出海马社长那句魔性的“布鲁埃兹怀特多拉贡”,而这张著名的怪兽卡片,在网站上的起拍价是80元。

以一张纯金的游戏卡片来说,这样的价格可能确实令人心动,但如果说它能在消息公布的五天内,就引来五十余万人关注,一万三千多人报名,那就说明这个价格确实是低到了马里亚纳海沟:事实上,这张于《游戏王》二十周年发行的卡片,原价就已经高达21万日元(约合人民币1.2万元);到如今,这张卡片的市场价格已经炒到了20万元人民币,会吸引那么多人过来“捡漏”,也属实在情理之中。

话虽如此,即便是最低加价幅度为1元,一万三千多人一起叫价,也能瞬间将这张卡片的价格抬到五位数,这对于游料君这种当年只在学校门口买过一块钱一包的游戏王卡牌的穷人来说,实在过于震撼,于是不由自主地发出了灵魂质问:难道打牌佬的钱都是大风吹来的吗?

价值不菲的“集”和“换” 事实上,正如当年靠着一部台湾腔配音的电视动画而初了解这个系列的游料君,多数观众对于这个系列的印象还停留在如同《四驱兄弟》《光能勇士》这类卖玩具的广告番上。因而大伙下意识地会想起当年学校门口“一块钱一包,青眼白龙随便出”的日子,故而理所当然地认为正版卡片的价格也不会高到哪里去。但实际上,作为一款正统的TCG(集换式卡牌)游戏,《游戏王》的正版卡片之所以价值不菲,主要还是因为其自身的玩法特点所致。

TCG游戏的灵魂,无非是两个字:“集”和“换”。和普通的卡片游戏不同,TCG游戏需要玩家自带卡组进行对战,因而他们首先需要购入卡包来收集自己需要的卡牌;但卡包里能开出什么卡片并非玩家所能控制,故而在没有开到自己需要的卡片时,玩家们只有通过“换”来入手——这个“换”可以是以卡换卡,也可以是用钱来换,而卡片的价值,则根据其稀缺程度来决定。

比如在《游戏王》初代动画中,海马看到游戏的爷爷手中有着全球限量四张的青眼白龙之一时,他的第一反应就是提着一整箱的卡片去换,由此我们就可以看出那些稀缺的卡片的价值有多高。

(当然,其他三张青眼白龙都在海马君手上——毕竟“白嫁”,你懂的)
至于这次拍卖的黄金版青眼白龙,是KONAMI在《游戏王》二十周年之际发售的纪念版,全球限量500套,虽说青眼白龙作为一只没有特殊效果的“凡骨”,在游戏中早已成为了“时代的眼泪”,但就其稀有度而言,会受到如此追捧实在不算什么稀奇事。

除却这类单纯的收藏品之外,其他卡片的稀缺与否,同样得看厂商印了多少——虽说当年小学门口青眼白龙随便开,但正版卡片能印多少张,其决定权依旧在《游戏王》版权所有者KONAMI手中。和那些随便印的盗版卡不同,每张正版卡片都有其独有的编号和防伪标志,想要在正规比赛中使用盗版卡片“浑水摸鱼”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除了编号等防伪手段外,诸如银碎等特殊卡面处理也是很多盗版卡片难以做到的)
在这样的前提下,一套主流卡组造价上千,对于《游戏王》实卡玩家们而言是常事,于是在一般玩家眼中,“打牌佬”自然而然也就成了和胶佬、福瑞控相提并论的土豪了。

(这张图没有打牌佬跟胶佬的存在,实在难以令人信服)
天价卡片的江湖传说 虽说黄金版青眼白龙能炒到这么高的价格看起来很离谱,但起码这张卡片本身是24K纯金打造,也算多少值些回票价,但在过往的TCG卡牌交易史上,却不乏一些“相貌平平”却叫出天价的江湖传说。

在众多天价TCG卡片中,万智牌中的“黑莲花”应该是最为玩家所津津乐道的一张。作为世界上第一款TCG游戏,可以说万智牌的历史就代表着这类游戏的历史,而在这款游戏中,于初期α和β版本发布的强力法术“黑莲花”,就可谓是最为稀缺的一张。

就在今年1月份,一张于1993年万智牌α版本中发布的黑莲花实卡,就拍出了31.5万美元(约合人民币201万元)的高价——当然,考虑到它全球1100张的保有量,似乎还不足以叫到那么高的价格,已故的原画师克里斯托弗·拉什在卡面上的签名,显然才是关键。

相较之下,没有任何名人签名,卡面看上去也稀松平常的游戏王卡片“青眼究极龙”,被开出4500万日元的天价,就显得更加震撼人心。

当然,之所以被标出这样的高价,并非是像海马社长那样的厨力加成:它是2001年游戏王亚洲锦标赛的冠军奖品,全球仅此一张。“最强凡骨”能有这排面,K社被玩家称作“龙癌”实在不冤枉(笑)。

(图为被玩家戏称为社长“花嫁”的渊眼白龙)
玩家们的迂回策略 规则复杂,实卡价格劝退,在双重门槛的阻挡下,想要入坑TCG游戏对于一般玩家而言属实比较困难。因而直至今日,这类游戏依然只在小圈子中流行,难以流行开来。但会去玩TCG游戏的打牌佬们的钱真就全是大风刮来的吗?当然不是。

正如手游中的月卡党一样,在TCG游戏中,一样存在着不少微氪玩家。虽说主流卡组往往会因为存在一些高罕卡片而价格不菲,但依旧存在一些相对廉价的卡组,虽说相比T1卡组强度还是差了点意思,但对于TCG游戏而言,比起强度,更重要的是你和卡组的羁(shen)绊(chou)。

对于某些已经大致凑齐了整套主流卡组,但就是缺那么一两张价格较高的单卡的玩家而言,他们还有着另外的迂回策略:比如在卡背上贴纸条来代替那张卡来使用——当然,这个做法只能用于非正式对战,正式比赛中是不承认这种代卡的。

(当然,随着K社不断推出新卡包,以往很多价值不菲的老卡也没那么贵了)
而对于更多想要尝试这类游戏,却被双重门槛劝退的玩家而言,门槛更低的CCG(卡牌收集)游戏就成了他们的不二选择。 顾名思义,CCG游戏和TCG游戏的区别,就是少了一个“换”的过程,这类游戏往往会以线上的形式进行,卡牌同样通过氪金开包获取,从早些年的《炉石传说》,到前一阵子刚刚上线国服的《游戏王:决斗链接》均是如此。

而为了解决玩家在游戏中无法交换卡片的问题,厂商们往往会在游戏中内置卡片交易系统:拿《炉石传说》来说,卡片分解后会获取名为“奥术之尘”的道具,使用奥术之尘可以合成任意自己想要的卡片。而对于多数玩家而言,这样的组卡方式,显然更加亲民。

而更为关键的是:如果你真的脸够好,又肯肝,那么想要在这类游戏中白嫖还能跟上版本,也并非不可能实现。

只可惜,在这类只有电子版卡片的游戏中,想要出一张价值媲美青眼究极龙的虚拟卡片,只怕是难上加难:毕竟网络的世界是虚拟的,想挣达不溜,也得看玩家脸色不是?

写在最后 虽说80块钱起拍的黄金版青眼白龙着实吸引了一波眼球,着实让打牌佬们出了次圈,眼看着离这张卡片正式开拍还有半个月时间,最终它会以怎样的价格成交呢?在游料君看来,对于真正热爱这款游戏的玩家而言,恐怕已经不重要了吧。
【互动环节】你觉得这张纯金的卡,最后会卖到多少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