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洒脱人生的诗句(所谓风流)

洒脱人生的诗句(所谓风流)

  • 这本《古诗词里的快意人生:瞧,这才是风流!》是大佬振读后感式的第二本书,作为读后感,我不能再就其读后感而再感,不是因为无感,而是因为我无法超越作者的感悟同时更无法再其文字基础上做啥删减,就像她用这本书作者的诗书一样。
  • 而文中十九组古人的诗词阐释更是精彩绝伦,不但重温精彩诗句,更是近距离了解了诗人的精神世界,读过可谓酣畅淋漓。其实没必要摘录,全书浑然一体,没有那句话没用的,很好读,在此记录为了时不时再读一遍。

  • >> 田园有宅男,边塞多愤青。咏古伤不起,凄凄满别情。
  • >> 杜甫,儒家;李白,道家;王维,佛家。儒释道三家,齐了!
  • >> 凡是敢于挑战权威的人都有三个特点:深厚的学识、高超的见识和非凡的胆识。
  • >> 牛人之所以是牛人,就是因为他们绝不随波逐流。
  • >> 启蒙,不是因为浅显,而是因为经典。
  • >> 能在后世人心中留下一席之地的,不一定是多么大名鼎鼎的人物,只要他认真做好了一件有意义的事,他就无愧于这两个字:伟大。

◆ 屈原
  • >> 屈原这辈子,可以用四个数字来总结——一生只为国家,两次遭到流放,三番临危受命,四海漂泊流浪。
  • >> 那个年代,“姓”和“氏”是分开的,同一族的人一个姓,但是根据封地、官职等的不同,又有了“氏”。
  • >> 这世上还有比“生别离”更令人悲伤,比“新相知”更令人快乐的事情吗?
  • >> 即使是这样,他也没有忘记“美政”的理想。一定要做一个贤臣,骑着千里马奔腾,为君王开启圣贤之路!
  • >> 只要是合乎心中的理想,纵然死一万次也绝不后悔!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 >> 一个人在困厄的环境中还能坚强地活下去,是因为他对未来抱有希望。当希望失去,结局只会有两个:或者行尸走肉,或者灰飞烟灭。
  • >> 当心中充满痛苦和纠结的时候,相信谁都不如去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 >> 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人,他们的信仰别人永远不会懂,那就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 >> 纪念他,是因为他骨子里的那份骄傲与浪漫:即使被全世界抛弃,也要在大地上诗意地栖居。纪念他,是因为他对国家有着始终如一的挚爱,矢志不渝的忠诚。纪念他,是因为他为中华民族传承了一种宝贵的精神,这种精神,已经渗入每一个中国人的血脉,这种精神,必将——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同光!

洒脱人生的诗句(所谓风流)(1)


◆ 竹林七贤
  • >> 一个人怪,是性格问题;一群人怪,是文化问题。如果许多人都欣赏这种怪,就是社会问题了。
  • >> “曹马之争”的结果是:公元265年,司马昭的儿子、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逼曹操的孙子曹奂禅让,自己当了皇帝,建立晋朝。
  • >> 司马昭想让儿子司马炎娶阮籍的女儿。阮籍说我考虑考虑,然后就喝醉了,睡了两个月,把自己未来西晋国丈的待遇给睡没了。
  • >> 又有非常多的人很欣赏阮籍,比如曹雪芹的字就叫“梦阮”,他笔下的贾宝玉也有几分阮籍的狂气。
  • >> 信仰不是理想,理想是一种人生追求,而信仰是一种精神寄托。
  • >> 阮籍在一生中,三次做官,在污浊的现实和坚守内心的信仰之间艰难呼吸。生命如此美好,为什么不可以靠近一个美丽的人,为什么不可以为一个鲜活生命的消逝而痛哭?
  • >> 真正的强者不是放弃生命的人,而是选择在困境中继续咬牙生活下去的人。
  • >> 诗是治疗心灵伤痛的灵丹妙药。
  • >> 余秋雨说:“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
  • >> 阮籍在他的诗歌里借景抒情,借典故抒情,借求仙问道抒情,总之,他终于找到了新的信仰,使他痛苦的心灵得以安放。
  • >> 这多亏了一个人——嵇康,“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
  • >> 嵇康有多帅?
  • >> 被鲁迅先生誉为名士教科书的《世说新语》这样形容他:“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guī)俄若玉山之将崩。”
  • >> 也就是说——嵇康帅气到不可描述。
  • >> 他擅长书法,草书作品被人形容为“如抱琴半醉,酣歌高眠,又若众鸟时集,群乌乍散”。
  • >> 当然,他最擅长的还是音乐,别的不说,单单一曲《广陵散》就够令人膜拜的了。
  • >> 常年在山阳打铁,肌肉硬。嵇康不愿意出来做官,他看不惯打着儒家“礼”的旗号,却用“刑”去治人的社会。
  • >> 嵇康,之所以被认为是“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是因为他心中有坚定的信仰。
  • >> 有信仰的人像磁铁,具有神奇的凝聚力。

  • >> 阮咸他把从西域传来的琵琶由曲柄改成了直柄,这种乐器就叫“阮咸”,简称阮,一直流传到现在。
  • >> 我欲邀卿常漫舞,青丝白发老人间。对,我的人生就是如此自由!
  • >> 法国思想家、文学家罗曼·罗兰说:“人的一生就像石头在湖上漂流一样,没有信仰的人就会下沉。”
  • >> 鲁迅先生则一针见血地指出:“魏晋时代,崇尚礼教的看来似乎很不错,而实在是毁坏礼教、不信礼教的。表面上毁坏礼教者,实则倒是承认礼教,太相信礼教。”
  • >> 所谓信仰,就是不断去寻找答案的过程。他们找到了答案,那就是——越名教而任自然。
  • >> 魏晋名士做了中国精神史上最具魅力的一次远行:向内,他们发现了心性自由之美;向外,他们发现了山川自然之美。他们孤独地站在历史的云端,用他们的泪水、长啸和痛饮,对生命的价值与天地光阴做了最彻骨的一次追问。(魏风华《魏晋风华》)
  • >> 其实每个人心中都住着阮籍、嵇康或山涛,因为他们,找到了生命中的那束光。
  • >> 没有信仰的人生有多可怕?那就是——不论外面的世界有多么光明,你的心中,依然是一片黑暗。

洒脱人生的诗句(所谓风流)(2)


◆ 贺知章
  • >> 古代诗人里最长寿的一个。他活了八十六。
  • >> 其次,他仕途一帆风顺。
  • >> 他被后人称为“诗狂。
  • >> 他被人称作“书狂”。
  • >> 会夸人不等于爱夸人,秘诀在于一个“会”字。
  • >> 武则天一恢复考试,录取的第一位状元就是贺知章,他也是浙江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位状元。
  • >> 这就是大器晚成的好处,没有年少轻狂,亦没有很强的功利心,人生看淡了,名利看淡了,不争,反而得到更多。说实话,是会说话的最高境界。

◆ 孟浩然
  • >> 孟浩然的任性可不只睡个懒觉就算完了,他的人生,就是由大大的两个字——任性组成的!
  • >> 倒霉的李显,他爹是皇帝,他侄子是皇帝,他弟弟是皇帝,将来他儿子也是皇帝,关键连他老娘也是皇帝!你说他是该庆幸还是该悲哀呢?
  • >> 人生有六个字,前面三个是“不害怕”,后面三个是“不后悔”。
  • >> 开元五年(717),二十九岁的孟浩然走出襄阳,用了八年的时间漫游吴越,游历了湖南、安徽等地。
  • >> 浓浓的忧愁,却是如此淡淡的语气,此后,孟浩然形成了属于他自己独特的写诗风格:淡而有味,风韵天成,词淡而意远。
  • >> 他们两个人写诗的风格也都非常淡然,不过王维是“绚烂至极归于平淡”,而孟浩然则是“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淡定。
  • >> 一个孩子,终其一生都在渴望得到父母的承认和理解,否则他会选择极端的方式来证明自己。(见“个体心理学”之父奥地利的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理解人性》一书)

◆ 李白
  • >> 白哥笃信道教,他有培训班的毕业证。
  • >> 真性情的白哥,酒隐安陆,蹉跎十年。这十年是他生命中最幸福的十年,他的妻子为他生下了一子一女,子曰伯禽,女曰平阳。
  • >> 白哥这样的人,不适合婚姻。他太狂傲不羁,他太放纵自己的真性情,除非有一个女人,和他有着同样的性情,陪他疯,陪他玩,不介意他饮酒,不介意他“携妓东土山”,不要求他有任何回报,欣赏他一切的一切。这样的人,会有吗?
  • >> 他属于天上的明月,他属于林间的山风,他属于海上的扁舟,他属于大唐盛世华章的每一个字里行间。

洒脱人生的诗句(所谓风流)(3)


◆ 杜甫
  • >> 李白是众所周知的“诗仙”,仿佛天上的日月星辰、白云飞鸟,飘逸浪漫;杜甫是脍炙人口的“诗圣”,好像地上的山川沟壑、江海湖泊,沉郁顿挫。
  • >> 人生“快意八九年”,终须“西归到咸阳”。快乐的日子总是转瞬即逝,三十五岁之后的杜甫,哭声连连,泪痕斑斑。
  • >> “诗圣”之为“圣”,并非他没有普通人的情感,相反,正是因为杜甫的“儿女之情”,我们才会觉得,他离我们并不遥远。
  • >> 当杜甫出现在肃宗面前时,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狼狈不堪。肃宗感动不已,任命杜甫为左拾遗。“拾遗”是个八品小官,顾名思义,就是“拾起皇帝遗漏的”,给皇帝提建议。于是杜甫抓紧时间给肃宗提建议,肃宗很快厌烦了这个过于正直认真的左拾遗。
  • >> 智者的痛苦就在于:当你清醒的时候,别人还在睡着;当别人清醒的时候,你只能看着。
  • >> 杜甫的文字并不华丽,却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因为他真实记录了百姓的苦难,他有着一颗“黎民之心”,所以他的诗才会被人们永远铭记,并被后世人称为“诗史”。
  • >> 周汝昌先生说:“老杜一生,许身稷契,志在匡国,亦英雄之人也。”英雄,不一定非要金戈铁马,只要心中装有百姓,他就是英雄!
  • >> 他流的是儿女之泪、黎民之泪、英雄之泪、社稷之泪;他有着儿女之情、黎民之心、英雄之义、家国之胸怀!
  • >> 闻一多说:“杜甫是四千年文化中最庄严、最瑰丽、最永久的一道光彩。”鲁迅说:“杜甫似乎不是古人,就好像今天还活在我们堆里似的。”余秋雨说:“人世对他,那么冷酷、那么吝啬、那么荒凉;而他对人世却完全相反,竟是那么热情,那么慷慨,那么丰美。”

洒脱人生的诗句(所谓风流)(4)


◆ 岑参
  • >> 对生活不满却不知道出路在哪里,方法只有一个:发展人脉,和优秀的人交朋友。
  • >> 已经到了优秀人才扎堆的地方,还怕交不到优秀的人做朋友?这就是要去大城市发展的原因。
  • >> 机会从来不为那些前怕狼后怕虎的人停留,一松手,也许就会蹉跎一辈子。
  • >> 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 >> 一个人也许一辈子只有一次发光的机会,抓住它,你的生命便会熠熠生辉。岑参一生到过两次边塞,总共加起来,不过六年。他一生写诗四百多首,关于边塞的诗有七十余首。
  • >> 如果你按着岑参写的诗重走一遍他当年走过的路,并且在地图上标上记号,会惊奇地发现,你描绘出了一条丝绸之路的路线图!
  • >> 一个人优秀的程度,和他的交友品位有很大关系。王昌龄是“七绝圣手”,颜真卿是书法大家,杜甫是“诗圣”,高适是“边塞诗人”的代表人物……所以,岑参能写出边塞诗的压轴之作,一点儿也不奇怪。
  • >> 可是,他燃烧过,他精彩过,他从这人世间,不平凡地走过。他留下了自己的足迹,留下了他用好奇的眼睛捕捉到的边塞烽烟、大漠风沙、火山烈焰、大雪纷飞。一生有过一次这样的经历,足够了。

◆ 白居易
  • >> 会不会有那么一刻,内心忽然被一种巨大而荒凉的孤独吞噬,举目四望却无人可诉?
  • >> 有谁会理解他内心的愤懑、痛苦和孤独?如果一个人的生命从来没有熊熊燃烧过,就永远体会不到心如死灰的感觉。他没有想到,他会在这偏远的地方遇到琵琶女。
  • >> 孤单,是一个人的狂欢。

◆ 韩愈
  • >> 在那个门第第一、耻学于师的时代,韩愈要以他敢为天下先的勇气,抨击时弊,弘扬世道,抗颜为师,不顾不解的眼神,不听刺耳的讽刺,不管善意或恶意的劝诫,高调地行走在这人世之间
  • >> 人要是做什么事都前怕狼后怕虎,畏首畏尾,还能成什么气候?
  • >> 一篇《师说》万古扬,百代之师放光芒。
  • >> 一生推行儒家学说的韩愈,他的高调是“事业无穷年”的孜孜不倦,他的高调是“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的严谨,他的高调就是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一生信念。

◆ 柳宗元
  • >> 年轻时没有经历过挫折的人,如果没有人引路,做大事时很容易栽大跟头。
  • >> 世界以痛吻我,我非要大唱反调!
  • >> 世界以痛吻我,我还是要报之以歌吧?
  • >> 柳宗元是何等聪明之人,岂能看不出韩愈激发他好好生活下去的苦心!一帆风顺时的祝福不过是锦上添花,而身处逆境时,哪怕是一声关切的责骂,都是雪中送炭,令人备感温暖。
  • >> 你心中的天堂未必就是天堂,而你心中的地狱也未必就是地狱,天堂与地狱,全在乎你心中的一念起、一念落罢了。

◆ 杜牧
  • >> 风流才子,风流才子,不风流,还叫才子吗?
  • >> 人们总是习惯给别人贴标签,却遮住了发现真相的眼睛。
  • >> 一个人是不是真的牛,不是看你的外在条件,而是看你的实力,自己牛才是真的牛。
  • >> 虽然“第中无一物”,却有“万卷书满堂”。书,才是最宝贵的财富。
  • >> 个人命运再怎么好,总是无法摆脱他所生活的大环境啊!就像一株小树,培育它的土壤再怎么肥沃,可是如果天天不见太阳,天天都是狂风暴雨,它还能长成参天大树吗。
  • >> 好在,还有诗。诗歌,能为你烦恼的人生带来光亮。
  • >> 他特别爱写七言绝句!没错,杜牧的撒手锏就是七言绝句。他的写景抒怀诗和酬答寄赠诗大多也是七言绝句。
  • >> 灰暗压抑的晚唐,因为有了杜牧的诗,绽放出了一丝迷人的光彩。
  • >> 人生直做百岁翁,亦是万古一瞬中。

  • ◆ 温庭筠
  • >> 晚唐时代不比盛唐,国力的衰弱,使得“时代的精神已不在马上,而在闺房,不在世间,而在心境”。一个开放的大气磅礴的时代已经过去,时势衰颓,留给文人书写的,也只剩下了爱情。

  • ◆ 欧阳修
  • >> 可历史上偏偏就有个巨无霸的倒霉蛋,别人遇到的困难叫“挫折”,叫“磨难”,他遇到的困难,叫“变态的羞辱”。他竟然活得有趣极了!这个人,就是北宋文坛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
  • >> 生来有趣的人并不多见,有趣的灵魂需要修炼。
  • >> 人这一辈子,无论再倒霉,总是会有幸运的时候。
  • >>真性情才是真生活
  • >> 有趣的人,一定是有真性情的人,过于理性,很难做到有趣。
  • >> 在范仲淹提出改革朝政时,这个小迷弟不仅为他摇旗呐喊,还不惜赔上自己的政治前途,超级够意思。
  • >> 有趣的人,一定是有思想、有主见的人,人云亦云,很难做到有趣。
  • >> 有趣的人,一定是有着平常心的人,太焦虑烦躁,很难做到有趣。
  • >> 为什么要把自己不开心的事说出来让别人开心呢?
  • >> 欧阳修一边整顿吏治、健全规章制度,一边调整自己的心态。
  • >> 一定要振兴文化传统!欧阳修为自己定下了这个任重而道远的目标。当然,还要做一个有趣的人。
  • >> 有趣,是一场惊喜的意外。
  • >> 小人,往往比君子显得更聪明。因为君子的脑细胞都用在了事业上,小人的脑细胞都用在了整人上。
  • >> 他的管理理念是两个字:宽、简。“宽”不是放纵,而是不苛刻;“简”不是疏忽,而是不烦琐。
  • >> 有趣的最高境界,是热爱生活,活出自我。
  • >> 挣脱了世俗干扰的欧阳修,才华渐渐凸显出来。他写诗,提出了“诗穷而后工”的诗歌理论:
  • >> “唐宋八大家”中宋朝的另外五个人里,苏轼、苏辙、曾巩均是他的学生。
  • >> 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
  • >> 我亦只如常日醉,莫教管弦作离声。

洒脱人生的诗句(所谓风流)(5)


◆ 苏轼
  • >> 每一个失意的人,都要经历的三重境界
  • >> 当一个人的精神备受摧残,物质又极端贫困的时候,他的人生要么就此沉沦,要么触底反弹。
  • >> 他和夫人每个月在屋梁上挂三十串钱,每天早晨用叉子挑一串钱下来当作当天的费用,然后把叉子藏起来,免得有剁手的冲动。
  • >> 人至寂寞深处,唯一能和自己心灵相通的,就只有这大自然中的日月星辰、一草一木、一花一鸟,还有,脚下那坚实的土地。
  • >> 人生遭遇苦难,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云淡风轻、一笑了之的,此时一定要牢记四个字:莫向外求。
  • >> 一个经历过苦难的人必须要经历一场脱胎换骨的涅槃,才能真正获得内心的平静。
  • >> 无论达官贵人,无论平民百姓,最终的结局都是一样。既然到人世间走一回,就尽情地享受这天上的明月、山间的清风吧!
  • >> 在儒家文化中,月亮明亮而不失柔和,和儒家倡导的“温良恭俭让”非常契合。在道家文化中,太阳为阳、为雄,月亮为阴、为雌,非常符合道家“知其雄,守其雌”的思想。在佛家文化中,月亮的圆满空净又符合了“皎月圆,行于虚空,清净无碍”的圆融相通。
  • >> 东坡,终于在儒、释、道三者合一的文化中,在大江乱石清风明月之中,和苦难达成了和解,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
  • >> 第一重境界: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寂寞不是孤独,孤独可以享受,而寂寞,是无人能诉,更无人能懂的内心的荒凉。
  • 第二重境界: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没有谁天生豁达,失意时,要学会自己排解,只有自己能帮自己。
  • 第三重境界: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当真正从痛苦中走出来之后,你才会发现,一切的痛苦甚至包括欢乐,都没有那么浓烈,曾经发生的一切,不过如此。
  • >>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天人合一”的境界,也许不是人人可以达到的,但读懂了东坡,你就会放下烦恼,读懂生命,活得更加通透自在。
  • >> 他盖起了著名的“东坡雪堂”,从此,男耕女织、挑水浇园的田园生活使得四十三岁的苏东坡获得了极大的心灵自由。

洒脱人生的诗句(所谓风流)(6)


◆ 秦观
  • >>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说这句话的,就是北宋时期的“情歌王子”——秦观。
  • >> 秦观,字少游,这个孩子将来会成为“婉约派”一代词宗。
  • >> 因为找不到真正的彼岸,于是淹没在了现世的痛苦之中。

◆ 陆游
  • >> 人给他起了个外号叫“陆颓放”的时候,他的倔劲儿上来了,干脆给自己起了个号:放翁。
  • >> 所谓“一根筋”,更是一种风骨、一种血性、一种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

◆ 钱福
  • >> 一个追求个性的人,除非遇到一群追求个性的人,否则一定会为周围的人所不容。
◆ 袁枚
  • >> 一个人的时间和思想越是自由,就越有可能拥有财富。
  • >> 诗者,由情生者也,有必不可解之情,而后有必不可朽之诗。”
◆ 后记
  • >> 但是,不管有再多的不如意,只要我们的世界里还有诗,我们的生命就会开出温情的花,长出柔软的芽。
  • >> 人生面临烦恼的时候,就请拉长时间线,你会发现你的烦恼根本就不算烦恼。能生活在和平年代,不知道有多么幸福。
  • >>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