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氢能产业发展情况及建议(氢装上阵规模超500亿元)

氢能产业发展情况及建议(氢装上阵规模超500亿元)“一核”指翠亨新区,以东片区(马鞍岛)为核心,推动氢能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与深圳等东岸城市联动协同。该核心的任务主要是突破氢能核心关键技术和关键材料研发、示范和规模化应用瓶颈,集聚发展一批国内外领先企业,探索氢能推广及运用商业模式,打造零碳城市示范区,带动东西两带拓展氢能产业发展空间。中山市氢能产业空间布局图。氢能已经成为全球能源转型和能源安全的重大战略方向,如今,国内外加快抢占氢能产业发展的先机。中山市拥有国内最早的一批氢燃料电池行业企业。1992年,在钱学森向国家建议发展新能源汽车的信中,特别提到“广东中山市中标搞氢化物—镍蓄电池中试基地”,这从侧面印证了中山在氢能产业方面起步之早。目前,中山拥有比较完整的氢燃料电池产业链,初步形成了一条从上游制氢到中游储运,再到下游应用的氢燃料电池产业链。《发展规划》对中山氢能产业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氢能产业发展提供了更清晰的指引。结合中山氢能产业

10月31日,中山市发展和改革局发布实施《中山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22-2025年)》(下称《发展规划》),提出未来氢能发展目标,规划期限为2022—2025年,展望到2030年。

按照规划,到2025年,中山将初步形成高质量的氢能与燃料电池关键材料、零部件及装备研制特色产业集聚区,建成氢能产业先进制造集聚高地、多场景应用示范基地,实现氢能商业化应用,氢能产业规模达到100亿元。

展望2030年,中山氢能产业规模超过500亿元,建成氢能关键材料、技术及装备研发制造基地,并形成集氢气制、储、运、加、用于一体的氢能产业体系。

空间布局:“一核两带”

氢能已经成为全球能源转型和能源安全的重大战略方向,如今,国内外加快抢占氢能产业发展的先机。中山市拥有国内最早的一批氢燃料电池行业企业。1992年,在钱学森向国家建议发展新能源汽车的信中,特别提到“广东中山市中标搞氢化物—镍蓄电池中试基地”,这从侧面印证了中山在氢能产业方面起步之早。

目前,中山拥有比较完整的氢燃料电池产业链,初步形成了一条从上游制氢到中游储运,再到下游应用的氢燃料电池产业链。《发展规划》对中山氢能产业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氢能产业发展提供了更清晰的指引。

结合中山氢能产业发展和区域空间实际,《发展规划》提出了构建“一核两带”的产业空间格局。

氢能产业发展情况及建议(氢装上阵规模超500亿元)(1)

中山市氢能产业空间布局图。

“一核”指翠亨新区,以东片区(马鞍岛)为核心,推动氢能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与深圳等东岸城市联动协同。该核心的任务主要是突破氢能核心关键技术和关键材料研发、示范和规模化应用瓶颈,集聚发展一批国内外领先企业,探索氢能推广及运用商业模式,打造零碳城市示范区,带动东西两带拓展氢能产业发展空间。

“两带”是指“东部环湾氢能产业带”和“西南沿江氢能产业带”。

“东部环湾氢能产业带”以翠亨新区为引领,主要包括火炬开发区、民众街道、三角镇。该产业带重点发展制氢、储运装备及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培育壮大产业链“链主”企业,完善上下游产业链配套,吸引产业、人才、资金、创新等资源集聚,推动风光氢储一体化发展,打造产业发展新生态。

“西南沿江氢能产业带”以中山科技创新园为引领,主要包括南区街道、大涌镇、板芙镇、神湾镇,主要任务为开展氢能核心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优化技术创新体制机制,推动产业链优势企业紧密合作、协同发展,发展氢能船舶,与“东部环湾氢能产业带”联动发展。

“一核两带”还将布局多个氢能产业基地和技术研发机构,包括翠亨新区(南朗街道)联动南区街道、大涌镇、板芙镇、三角镇建设“氢能装备产业基地”;火炬开发区(民众街道)联动大涌镇、板芙镇建设“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基地”;依托中山先进低温技术研究院,打造大型氢液化关键技术研发平台、低温气体纯化与高效储运研发平台、液氢与氢能应用示范平台;依托神湾镇的现有产业基础,打造氢能船舶研发中心等。

创新平台:组建氢能产业创新载体10家以上

除了提出总体目标和产业格局,《发展规划》还提出了产业创新能力、氢能产业集群、氢能示范应用、氢源保障体系、产业标准体系和产业合作交流等六个方面重点任务。

创新能力建设方面,到2025年,中山提出组建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载体不少于10家的目标,并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部分关键材料和核心零部件国产化替代,产品性能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其中,中山将依托中山科技创新园重大引领性科学装置和高端科研院的辐射作用,集聚中山市科技创新资源,建立中山市“风、光、氢、储”新能源研究中心。

同时,《发展规划》提出大力促进技术成果转化,加快建设中山先进低温技术研究院,推动氢气纯化、大型氢液化及储运等科研成果产业化;谋划建设氢能技术转移中心,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产业集聚:培育引进重点领域优质企业不少于50家

产业集聚发展方面,《发展规划》提出,围绕“制取、储运、加注、应用”四个环节补链强链,建设氢能研发、生产、示范中心,建设中山特色氢能产业体系,打造氢能产业集群。

到2025年,中山将建设1个功能配套齐全、引领带动作用强的清洁能源产业园区,形成协同发展、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实施一批重大产业化项目,培育和引进重点领域优质企业不少于50家。其中,以翠亨新区为主平台,高水平、高标准打造配套设施完善、特色鲜明的氢能产业集聚区,鼓励翠亨新区(南朗街道)等结合实际规划建设氢能产业园区。

在具体产业链环节上,《发展规划》提出发展绿色制氢、氢储运、氢燃料电池等技术,包括重点突破电解水制氢核心技术,开发低能耗碱水电解制氢关键部件、清洁能源PEM电解制氢装备等电解水制氢装置,发展光伏发电制氢、风电制氢、生物质制氢、分布式制氢等关键技术。

应用示范:发展氢能城际交通

应用示范推广方面最引人关注。《发展规划》提出了氢燃料电池汽车、氢能船舶、氢能社区等应用场景。

比如在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运营方面,规划提出支持氢能客运,开展氢燃料电池公交车示范运营,建设氢能公交示范线路;发展氢能城际交通,配合广州-珠海氢能运输走廊建设,在沿海经济带打造氢能高速。推动中山市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间的燃料电池汽车示范线路。依托深中通道,谋划深中氢能运输走廊。

此外,《发展规划》还提出搭建中山市氢能源船艇研发中心,推动氢能船舶示范应用,谋划“氢能社区”“零碳工厂”设计和建设,与未来社区、未来工厂协同推进,推动氢能走向千家万户,催生“氢经济”,构建“氢能社会”。

在应用推广方面,规划也提出了量化的目标:到2025年,实现氢能在交通运输、分布式发电、前沿新兴及交叉等领域的应用示范,其中示范氢燃料电池汽车不少于1000辆,氢能船舶不少于10艘,分布式能源、热电联供及备用电源应用不少于100套。

氢源保障:到2025年建设加氢站不少于15座

要确保氢能应用得到有效落地,氢源保障至关重要。氢源供应方面,《发展规划》提出以氢源输运为主,以分布式现场制氢为辅,多元布局氢气供应保障能力。中山将规划市内涉氢专区和制氢项目,支持企业开展可再生能源制氢技术和天然气制氢及变压提纯技术的研发和科研攻关,打造“制氢加氢一体示范站”的中山样板。

在加氢站建设方面,中山将在主要物流货运通道、公交、环卫、港口沿线布局建设运营加氢站,覆盖、辐射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场景;鼓励建设油(气)氢合建站,支持自用加氢站建设,建设安全可控、稳定供应的氢能供给体系。到2025年,中山将建设加氢站不少于15座。

产业提升:推动大湾区氢能产业创新协同发展

纵观国内外,氢能产业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为抢占产业发展先进,《发展规划》特别在产业标准和产业合作方面提出了目标。中山将实施技术标准战略,推进氢能标准化建设,推进燃料电池关键材料及核心零部件等优势技术转化为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同时,加强与广东省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中山检测院等专业机构合作,共同推进氢能产业标准研究和制定。

此外,中山将加强区域氢能产业协同发展,支持氢能创新型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与其他地市相关机构共建粤港澳大湾区氢能产业创新联盟,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在氢能配套设施建设、标准规范制定、政策法规出台等方面沟通互动,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内形成氢能产业统一标准法规和综合服务体系。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雷海泉

信息来源:中山市发展和改革局

相关报道:

中山首个!中山市氢能源产业发展技术联盟在翠亨新区成立

【作者】 雷海泉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 客户端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