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族的四季歌(土家绝唱西兰卡普)
土家族的四季歌(土家绝唱西兰卡普)西兰决心把红果花采来织到布上。她半夜起床,不怕夜寒风高,不怕露湿衣裙,跑到后山坐在红果树前,守了一夜又一夜,但红果就是没有开花。西兰并不灰心,天天夜里仍然一个人偷偷跑到后山上等。后来一位路过山里的老爷爷告诉西兰,后山上有一棵长了999年的红果树,它在半夜开一种火一样红、火一样热烈的花,白天就看不见了。西兰织了一匹又一匹,山里的野花一朵又一朵盛开在西兰织成的卡普上,她的屋里变成百花盛开,争奇斗艳的花园了。西兰姑娘决心把世上所有的花都织到心爱的卡普上。“天下还有什么样的花我没有见过呢?”她问东家活了99岁的老婆婆。老婆婆眯着眼看了半天她织的卡普,摇摇头说:“姑娘,天下的花都开在你这里了。”“世上还有什么样的花我没有织过呢?”她问西邻活了99岁的老妈妈。老妈妈支着头想了半天,摆摆手说:“姑娘,世上的花你都织过了。”可是西兰仍不甘心,她逢人就问,哪里还有她没有见过的花。
聪明美丽的西兰
湖南省龙山县洗车河流域“毕兹卡”土家族人的村寨中,有个聪明美丽的西兰姑娘,她心灵手巧,很会织布。从她机子上织出的布,人见人爱,谁都啧啧称赞。
可是西兰并不满足,她采来山上各式各样的鲜花,插到机头上,用五色丝线,飞梭走杼,把一朵朵美丽的花儿织到布匹上。
这种布漂亮极了,人们把它叫做“卡普”。卡普上的花朵就象带露刚刚开放,招得蜜蜂阵阵飞来,引得彩蝶翩翩起舞。
西兰织了一匹又一匹,山里的野花一朵又一朵盛开在西兰织成的卡普上,她的屋里变成百花盛开,争奇斗艳的花园了。
西兰姑娘决心把世上所有的花都织到心爱的卡普上。“天下还有什么样的花我没有见过呢?”她问东家活了99岁的老婆婆。老婆婆眯着眼看了半天她织的卡普,摇摇头说:“姑娘,天下的花都开在你这里了。
”“世上还有什么样的花我没有织过呢?”她问西邻活了99岁的老妈妈。老妈妈支着头想了半天,摆摆手说:“姑娘,世上的花你都织过了。”可是西兰仍不甘心,她逢人就问,哪里还有她没有见过的花。
后来一位路过山里的老爷爷告诉西兰,后山上有一棵长了999年的红果树,它在半夜开一种火一样红、火一样热烈的花,白天就看不见了。
西兰决心把红果花采来织到布上。她半夜起床,不怕夜寒风高,不怕露湿衣裙,跑到后山坐在红果树前,守了一夜又一夜,但红果就是没有开花。西兰并不灰心,天天夜里仍然一个人偷偷跑到后山上等。
也许是西兰的诚心感动了红果树,有一晚,红果树全身摇动,突然满树缀满了一串串火红火红的鲜花。西兰摘了一朵最大最大的,高兴地插到机头上,就织了起来。
好吃懒做又爱饶舌的嫂嫂嫉妒西兰,在阿爸面前说,西兰天天晚上到后山会情人,行为不检点。阿爸连着几晚不见西兰,信以为真。他气得喝了3斤3两老酒,醉醺醺地冲到西兰房里,见女儿正唱着歌儿在那里织布,不由分说,操起身边的剪刀就向西兰甩去。
一声惊叫,西兰倒在织机上,再也没能起来,她的血溅到布上,布上开出一串又一串火红火红的花。阿爸酒醒了,看到机头上的鲜花,他明白自己错怪了女儿,捶胸顿足,懊悔不已。
土家族妇女们都学着织西兰姑娘的卡普,把它做成被子盖在身上,表示和西兰在一起,表达对她的无限思念。土家族女儿从小就学织西兰织过的布,把它当自己出嫁的陪嫁品,人们把它叫作“西兰卡普”。
我国五大织锦
织锦,代表着中国丝织物的最高技术水平,因是用彩色金缕线织成各种花纹的织品,故而得名“织锦”。在中国数千年养蚕缫丝历史中,织锦作为丝绸中最美丽的部分,曾随丝绸之路传入波斯(今伊朗)、大秦(古罗马帝国)等国,被世界所认知。一经传入,这种光彩夺目的织品就在国外引起了轩然大波,并引发了当时西方世界对坐落于遥远东方的中国的古老向往。
织锦在不同民族和不同地域的人们数千年生活创造的过程中,也逐渐呈现了多元化的风格,如南京的云锦,四川的蜀锦,苏州的宋锦等,在此过程中,中国织锦也成功从最初作为布料的存在,变成了中国手工艺品类的珍宝和民俗文化的体现。其中,以五大织锦为最,它们分别是云锦、蜀锦、宋锦、壮锦、土锦。
在土家语里,“西兰”是铺盖的意思,“卡普”是花的意思,“西兰卡普”即土家族人的花铺盖。人们往往在“花铺盖”前冠以“土”字,以标示出这项民间工艺所包含的土家族民族特点。
土锦的特点
通经断纬,腰裹斜织。
所谓通经断纬,就是指贯穿土家织锦的经线是相通的,而纬线却可以根据需求无数次地断开,正因为这样独特的工艺手法,使得土家织锦表现空间特点大,而且风格迥异,有无数种色彩变化。
腰裹斜织,说的是土家家沿用千年的腰裹斜织机,这种纺织机器由机头、滚板、综杆、竹筘、梭罗、踩棍、滚棒、篙筒、挑子、撑子、地桩和布鸽(又称鱼儿)等组成,所以工艺非常复杂,无论是织机的动力,还是经线张力和纬线的打断,都需要人工来完成。
传统与古老,或许是我们对土家织锦的第一印象,但是这样传统与古老的手工技艺,却无不体现着土家织锦那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而这种传统工艺,是现代机械加工难以复刻的,必须独具匠心,才能人工纺织出这样的富含文化的织锦艺术。
图案文化,土家精粹。
土家织锦“西兰卡普”中的图案,选材非常广泛,传统图案就有四百多种,涉及到寓意、生产生活、自然景观等很多方面,因此又被称为“高度浓缩的土家族文化”。另外这些图案都用横线、竖线、斜线的基本线条进行造型,因为传统土家织锦的生产过程,只有图案记忆生产和图案看样生产,不留图纸,所以在制作过程中,所有图案都会遵循“对称、循环、有规律、便于记忆”的原则进行,因此也形成了土家织锦特有的图案艺术。
自然用色,随心所欲。
土家织锦的色彩,都是土家族人用植物染和矿物染获取来的,都是自然的颜色,同时为追求协调美观,土家织锦在色彩上常常本着“相邻两色,分冷热见深浅”的原则来搭配。当然在配色和用色上,土家族人从不固定,每个纺织者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配色,这就导致相同图案往往会有多种不同色彩的效果,更加体现土家织锦的开放性和包容性。
四、织锦正朝我们走来
1958年,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土家族织花能手叶玉翠与湖南省美协工艺师李昌鄂合作,从事土家织锦的发展和创新,共同创作了《开发山区》等五幅“西兰卡普”作品。特别是《开发山区》,叶玉翠按照李昌鄂有山、有水、有田土、有畜禽的设计图案,经过多次现场观察,反复琢磨构思,发挥了她40年来练就的布局、调色技巧,融汇了传统技艺,倾注了对党、对新生活的热爱,获得各国人民和专家的赞赏。后来省美协将它送到北京展出,受到国内外美术家们的一致好评。被选入中国工艺美术品展销会,到东欧各国展出。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土家族青少年织花能手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新创了《韶山景》、《北京八景》、《摆手舞》、《熊猫》、《乌云花》、《蝴蝶菊花》、《狮子滚绣球》、《土王五颗印》、《张家界风光》、《七十二钩》、《寿星花》等十多种作品,为民族艺术的繁荣增添了崭新的内容。
1979年11月,作为西兰卡普的传承人,叶玉翠出席了全国工艺美术艺术、创作设计人员代表大会,受到党政领导的接见,《人民日报》、《人民画报》、《民族画报》、《光明日报》纷纷报导了她的事迹和主要作品。
1981年6月,《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肖离来到叶玉翠的家乡湖南龙山县苗儿滩镇叶家寨采访,以《捞车河畔一天孙》为题,在《大公报》上报导了她的事迹,在香港各界人士中轰动一时。
2013年6月,第四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在成都非遗博览园举行,以龙山县为代表的土家织锦刚一亮相,便引起了观众的热捧。因为制作工艺上的限制性和制造者的不确定性,土家织锦形成了工而不匠、艺而不俗的明显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