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天门状元蒋立镛(天门状元蒋立镛是京山易家的女婿)

天门状元蒋立镛(天门状元蒋立镛是京山易家的女婿)整个清朝200多年间 湖北只出了三个状元 一是黄冈的刘子壮 二是天门的蒋立镛 三是浠水的陈沆 可见一个状元多么难得。 请看条屏照片 条屏1 提款为“恭祝:诰封孺人易岳母王大孺人六十寿序”条屏12的落款为“进士及第翰林院修撰蒋立镛 顿首”这就十分清楚地交待了蒋立镛的身份和与易家的关系。

作者:曾凡义

京山永兴镇南庄村的易家 在清朝乾隆至同治的100多年间出了一个进士、3个举人、七个贡生、九个秀才 有11人是朝廷命官 最大的是翰林院编修和监察御史 是当时京山县最为显赫的一个家族。长期以来 易家后人都以出过状元女婿为荣耀 流传着不少关于蒋状元的传说。虽然传说并不是空穴来风 但没找到真凭实据 总是心存疑虑。

笔者研究易氏家族多年 对状元女婿一说未敢妄自肯定 总是以传说概之。如拙作《蒋状元与南庄易家》、《偶然发现天门蒋状元夫人确实姓易》皆如是。这次在京山博物馆见到了嘉庆十七年蒋立镛贺岳母王夫人六十寿辰的十二块条屏 约1000多字。不仅表明了蒋状元的女婿身份 还对南庄易氏家族有十分详尽的介绍 现在终于可以作出定论 蒋状元确实是京山南庄易家的女婿。

请看条屏照片

天门状元蒋立镛(天门状元蒋立镛是京山易家的女婿)(1)

条屏1 提款为“恭祝:诰封孺人易岳母王大孺人六十寿序”条屏12的落款为“进士及第翰林院修撰蒋立镛 顿首”这就十分清楚地交待了蒋立镛的身份和与易家的关系。

整个清朝200多年间 湖北只出了三个状元 一是黄冈的刘子壮 二是天门的蒋立镛 三是浠水的陈沆 可见一个状元多么难得。

蒋立镛(1782一1842) 字序东 号芝山 又号笙陔。嘉庆十六年(1811)殿试中一甲第一名状元 授翰林院修撰 国史馆纂修、协修 朝考阅卷大臣 内阁学士。为官时曾协助家乡治理水患 善书法 对前人墨迹收藏颇多 著有《香案集》。蒋氏家族从他的父亲蒋祥墀起连续五代进士 两登鼎甲(蒋立镛之子蒋元溥于道光十三年(1833)中一甲第三名进士 即探花) 是天门名噪一时的书香门第名门望族。据有关资料介绍 自蒋祥墀开始就与南庄易家有着往来 蒋立镛中举前已娶易大谟之女为妻。

祝寿条屏的内容记述了易家很多不为现在后人所知的事。先看条屏1“吾邑(天门)与云杜(京山)接壤 自五华山(天门皂市)逶迤而西 重峦叠嶂绵亘数百里 其间代承科目蔚然称极盛者 首推易氏。镛以子婿故 悉其冣审(最清楚 笔者注).明朝京山出了43个进士 清朝只出了13个进士。而进士、举人、贡生出的最多 在朝廷做官最多的是南庄易家。

天门状元蒋立镛(天门状元蒋立镛是京山易家的女婿)(2)

再看看易家科举中仕的情况。祖父易履泰 字旋吉 号眉川 乾隆庚辰举人 曾任石坛教瑜、汉阳府教授、广东广宁知县。告归后居家十载 著有《果能堂初集》、《果能堂语录》等 年78卒。他有三个儿子 长子静亭即易大枞 乾隆年间增贡 曾任赣州府通判。次子穆亭即易大谟 秀才出身。三子后斋即易大醇 以廪生贡成均 授枣阳训导。易大枞有本辉(秀才)、本爌(贡生 按察司照磨)两个儿子。易大谟有本瑛(字珊屏 贡生 石首训导)、本煌(贡生按擦司照磨)、本煊(秀才 其子良才举人)等三个儿子。易大醇有镜清(字本杰 号莲航 进士。其子崇阶贡生 达县知县)、本烺(举人 国史馆誊录 是易家最有造诣的大学者)、本铫(秀才 捻军犯境时战死)。崇子辈以下还有不少廪生、秀才 不一一列举。

条屏2:“甲子冬 既与内子拜别后堂束装来京。又二年 内兄珊屏(本瑛)以谒选来。又二年 珊屏之同祖弟莲航以赴礼闱试继来。辛未(1811年)莲航与镛同举进士。孺人闻报时 喜其侄之成名 并喜镛之能与其侄之相与成名也。”从这里可以看出 蒋立镛于1804年22岁时中举后 就进京到父亲蒋祥墀府上继续读书备考 从时间跨度看应该是考了两次。易镜清(字莲航)“以赴礼闱试继来”也是考了两次 于1811年与蒋立镛同中进士。易本瑛是以贡生来京应京兆试 不是会试 落了榜。因为他们是姻亲关系 易镜清与易本瑛来京可能都住在蒋祥墀府上。

条屏3 “镛窃记甲子(1804)迄今 违孺人之训者九年 而孺人年已六十矣。莲航供职薇省(任内阁侍读) 八月某日为堂上人开五旬双寿之觞 珊屏昆季亦必有以寿孺人。乃莲航告镛曰 适得家言 严君以祖母在堂辞不为寿。并述孺人之意 以辞镛之为孺人寿。”记述了蒋立镛欲为岳母办六十大寿和易镜清为父母办五十大寿的想法。由此看来 王夫人比易大醇夫妇年长十岁。这时易履泰之妻余太夫人还高寿在堂。王夫人的六十大寿是在蒋立镛和易镜清中进士的第二年举办的 两个进士一齐来为王夫人祝寿 当时的易家大院是多么热闹风光。

天门状元蒋立镛(天门状元蒋立镛是京山易家的女婿)(3)

条屏4 “孺人系出琅琊(山东东南部)望族 年及笄 归我岳父穆亭公”王夫人出身于山东官宦之家 怎么能会和京山南庄接亲呢?估计是易履泰在外当官时与王夫人的父亲是同僚或者朋友关系。过去的婚姻是讲究门当户对的。

条屏5“方眉川公官教授时 三人迭往侍养 孺人事姑余太孺人尽孝 即以姑命持家政 掭井□(此字模糊) 勤纺织甚得欢心。迨眉川公授广宁县尹 伯叔眷属俱奉太孺人来署。孺人与穆亭公摒当门户 井井有条。”出身大户人家的王夫人知书达理 有较强的治家能力。在易履泰刚开始当官时 三个儿子和媳妇轮流去伺候老人。唯王夫人最具孝道 余太夫人最为器重 让她主持家政。她尽心竭力 还勤于纺织甚得老人欢心。易履泰在广宁县任上时 老大、老三及眷属都随父母去了广宁 王儒人与易大谟在南庄家中独当门户 将一个几十口人的大家庭管理的井井有条。

条屏6 “…己而眉川公解组归田 筑室于陈山之阳 日与俱孙欢愉。孺人则朝餐夕膳 手调以进一家团圞之乐……睽次家人 以二女同居 其志不同行也。孺人妯娌三人 人各男女七八人 婢仆佣厮……”

易履泰告老还乡后 在陈子山南大兴土木 建起了一座易家庄园。现在见到的易家老屋是残存的一部分。那时候四世同堂 易履泰的三个儿子都已成人 各有七八个子女 加上婢仆 是一个几十人的大家庭。王夫人主持家政 老人早晚的饮食都是她亲手调制 极尽孝道。从贺词中还可以看出王夫人有两个女儿 “其志不同行也” 是说女孩子们只埋头于读书和女红之事 是不管家务的。一切家务主要由王夫人操心料理 是一个十分贤良的媳妇。

天门状元蒋立镛(天门状元蒋立镛是京山易家的女婿)(4)

条屏7一8 “……又数年 伯以豫章库使去 叔以枣阳训导去 老人甘旨之奉肩任一身。而诸侄子女留而未去者悉依孺人左右 视如己出。其己女曁侄女之已嫁亦必时加存问 而究无尺帛寸缕之私。”

几年后 老大易大枞到江西任库使 老三易大醇到枣阳任训导 公公婆婆的奉养责任全落在王夫人肩上。在众多的侄儿侄女中没有与父母同去的 仍然依附于王夫人身边 视若己出。对自己的和已出嫁的侄女也关心备至 没有一丝一缕的差别。

条屏9 “……南庄为子弟读书之所 距家里许中植松、杉百余株 杂以桃、梨、梅、杏、芰荷、兰蕙之属 俾使游息其间 四周石垣缭之……”南庄庄园是子孙读书的地方 距老宅里把路的地方有一个较大的园林 种松、杉百多株 还有水池 种有莲藕、菱角 也有春兰蕙兰等高雅花卉。用块石砌了一圈围墙 一般人不能进去 可见是一个十分气派的花园。

条屏10一11 “……昔吕原明甫十岁 申国夫人教极严 市井里巷郑卫之音 未尝一接于耳;不正之书非礼之色 未尝一接于目。故公之德器大异于人。今孺人之教若此 不宜其克昌厥后乎?长君珊屏以名诸生就选广文 丁卯(1807)一应京兆试 荐而未售 旋出……”这里用申国夫人教子的典故比拟王夫人 赞扬王夫人的教育方法不在申国夫人之下。易履泰将易家庄园命名为“鱣堂” 珊屏(本瑛)应京兆试落榜在此都予以记载。

条屏11一12 “……孺人撝谦益下……上慰九袠起居之心 下以励封鲊丸熊……振济贫乏虽厚费不之惜……以博德施仁 后福者至矣。他日珊屏昆季联翩捷步看花……同官京师……显亲扬名……孺人且安舆迎养鱼轩 而镛亦得从莲幕里瞻……”

由于有些文字漫漶 难窥其全文 大意是王夫人敬上益下 此时 易履泰之妻余太夫人尚在 已近九十岁 王夫人上慰老人之心 下亦扶贫济困不计花费的多少。由于她广施仁德 后福将要来临 珊屏及诸侄子都学业有成 定当捷登金榜 任官于京师 达到显亲扬名的目的。到时王夫人将安详地坐于车中于养鱼轩迎接他们的到来。蒋立镛也将从莲花编织的幕帐里瞻仰孺人的风采和惬意。这是对未来的一种想象。果然不出所料 易家不仅出了易镜清这个进士 当京官的还有易本烺 其他侄儿也有不少是朝廷命官。

蒋立镛的贺寿条屏 不仅对岳母王夫人的阃范懿行作了详细的介绍和赞誉 对易家从易履泰起的三代人的脉络也有十分详细的梳理。这三代人确实颇有建树。到第四代“崇”字辈开始衰落。只出了一个举人易良才 一个贡生易崇阶。第五代的“德字”辈连秀才也没见一个。民国时期出了个易修叙,黄埔军校毕业后当了个少校军官,解放后曾任湖北省参事室参事。贺词对易家老屋的的兴建、规模也有较细致的描述 这是易氏文化的一份很重要的资料。 京山在清朝虽然没有出过状元 但出过状元夫人 出过探花的母亲(蒋元溥为易夫人亲生) 南庄易家有十分丰厚的状元文化。

天门状元蒋立镛(天门状元蒋立镛是京山易家的女婿)(5)

保存完好的进士之家(蒋立镛岳父家)

作者简介:曾凡义,男,出生于天门城关四牌楼曾家大院。已年逾七旬。曾就读于武汉地质学校,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学校下马,成了无业青年,到处代课谋生。文化革命初期知青下放,投亲靠友到京山永兴插队落户。种过田,做过水库,教过民办。爱好写作,曾在国家及省、地报刊发表以散文、杂文、诗歌为主的文学作品近20万字。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