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白居易是如何创作琵琶行(模仿白居易写了一首词)

白居易是如何创作琵琶行(模仿白居易写了一首词)一个"春"字,点明了时间。"春日宴,绿酒一杯歌一遍"——在春日的宴会上,喝一杯绿酒,把歌唱一遍。长命女·春日宴南唐: 冯延巳春日宴,绿酒一杯歌一遍。再拜陈三愿:一愿郎君千岁,二愿妾身常健,三愿如同梁上燕,岁岁长相见。

作者:平儿,我不是《红楼梦》里的平儿,我是聊历史的平儿。若要转载,请联系我授权哦~~~

五代十国(907年979年)是中国历史上处于唐宋之间的一段大分裂时期,南唐是割据政权之一,为人熟知的著名词人李煜就是南唐后主。

李煜父亲是李璟,李璟与南唐宰相冯延巳是好朋友。冯延巳也是大才子,"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就是他写的。

今天,介绍一下冯延巳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全词如下。

白居易是如何创作琵琶行(模仿白居易写了一首词)(1)

长命女·春日宴

南唐: 冯延巳

春日宴,绿酒一杯歌一遍。再拜陈三愿:一愿郎君千岁,二愿妾身常健,三愿如同梁上燕,岁岁长相见。

"春日宴,绿酒一杯歌一遍"——在春日的宴会上,喝一杯绿酒,把歌唱一遍。

一个"春"字,点明了时间。

"绿酒"是什么?古代晾好的米酒没有过滤时,是淡绿色的,因此用绿来形容酒。这个意象在古诗词中也很常见,如晏殊《清平乐》有"绿酒初尝人易醉"之句,陶渊明有"绿酒开芳颜"之句。

值得一提的是,比冯延巳稍晚的词人晏殊有"一曲新词酒一杯"之句,不知是否受冯正中"绿酒一杯歌一遍"的影响。

白居易是如何创作琵琶行(模仿白居易写了一首词)(2)

"再拜陈三愿"——先后拜两次,然后述说三个愿望。

"再拜"是"拜了又拜,先后拜两次"的意思,是古代一种恭敬的礼节。例如,明朝李长盛在《过史公墓》中有"途过丞相墓,再拜想仪型"之句。

"陈"是述说的意思,例如李密《陈情表》中的"陈",就是这个意思。

"一愿郎君千岁,二愿妾身常健"——第一个愿望是,希望郎君你能长命百岁,第二个愿望是,希望妾身我能身体健康。

不求荣华富贵,只求平安喜乐,白头偕老。如果这都不算真爱,那还有什么算是真爱呢?

白居易是如何创作琵琶行(模仿白居易写了一首词)(3)

"三愿如同梁上燕,岁岁长相见"——第三个愿望,就是希望我们能像梁上的燕子一样,永远相伴。

三个愿望,娓娓道来,深情款款。犹如《诗经·柏舟》中的"我心匪石,不可转也"一样,诉说着对爱人的一往情深。

因此,冯延巳这首词中的很多元素,都被运用到了古言小说中。

比如,小说《春日宴》,直接用本词前三个字作为书名,且第4章名为《绿酒一杯歌一遍》,亦是直接引用本词句子。

白居易是如何创作琵琶行(模仿白居易写了一首词)(4)

再比如,历史小说《长孙皇后》第18章《沉落》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情节:"李世民放下梳子,手指从妻子柔顺的发丝间穿过……若水侧过身,心中诧异,他们曾经也有过去吗?可嘴上却又不受控制地说道:'三愿如同梁上燕,岁岁长相见。若水可从未违约。'"

白居易是如何创作琵琶行(模仿白居易写了一首词)(5)

如果对历史不太了解,可能会误以为"三愿如同梁上燕,岁岁长相见"是李世民时代就有的句子。然而,李世民的生卒年是599年~649年,冯延巳的生卒年是903年~960年,因此,这种看法是错误的。

因为,历史小说毕竟是文学作品,不可避免地会与史实略有出入。为了艺术效果,在史实上稍微模糊处理,也是值得的。如果是对史实有很高要求的读者,去看历史纪录片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当然,《长孙皇后》是一部穿越历史小说,女主角可能也背了冯延巳的这首词,再次可以看出这是一首流传千古的爱情佳作

此外,还有很多各种不同类型的小说都引用了冯延巳的这首词,就不一一赘述了,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自己留意。

白居易是如何创作琵琶行(模仿白居易写了一首词)(6)

前文说,晏殊的"一曲新词酒一杯"可能受"绿酒一杯歌一遍"影响。那么,冯延巳的整首词,可以说都是模仿了白居易的《赠梦得》。只不过,一爱情,一友情而已。

为方便对比,现将白居易《赠梦得》后半部分摘录如下。

为我尽一杯,与君发三愿:

一愿世清平,二愿身强健;

三愿临老头,数与君相见。

单独看白居易此诗,可谓真情流露,亦是佳作。只是客观来说,确实没有冯延巳的这首词有名。(就单篇作品而论,如果是比较诗人名气的话,当然白乐天更胜一筹。)可能是爱情这个主题更能打动人吧。

形式上,冯延巳的词句比白居易的诗句稍长,音韵上就显得深情缠绵。

读完南唐宰相这首词,我又相信爱情了。

能与心爱的人白头偕老,就是最幸福的岁月静好。

本文配图来源于网络,如果侵权,请联系我删除。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