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表怎么辨别好坏(5分钟学下防伪技术)
假表怎么辨别好坏(5分钟学下防伪技术)然而,1999年陈明发就发现了这一技术有漏洞后,便停止了该技术的推广,“只要有一批号码泄露,伪冒厂家同样就可以印上该号码,验证为真码,但货品是假的。”这让不少消费者或者企业深受其害,而使用该技术的防伪公司或者渠道商也是难以规范管理。 (第一代防伪技术延伸出去的药品电子监管码)打假的七寸在哪里?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2016年的一份报告显示,全球假冒商品贸易超过5000亿美元,约占全球进出口商品贸易总额的2.5%。我国假货问题亦很严重。(第一代的防伪技术其实就是在涂层下,隐藏一个密码,刮开致电数据中心来核实真伪)
【技多不压身,赶紧学起来。】
文/ 韩璐
又是一年3.15,打假战役每年都进行,但被动等着打假,倒不如自己学会验证的方法。对于大部分消费者,在购买产品的时候,辨别产品真假其实并不难了。随着防伪技术的不断更迭,越来越多不可复制的防伪技术正在出现。
小编特意采访了防伪技术的鼻祖、国家级防伪技术评审会专家委员、海南拍拍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明发,梳理了国内防伪技术的前世今生:
打假的七寸在哪里?
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2016年的一份报告显示,全球假冒商品贸易超过5000亿美元,约占全球进出口商品贸易总额的2.5%。我国假货问题亦很严重。
(第一代的防伪技术其实就是在涂层下,隐藏一个密码,刮开致电数据中心来核实真伪)
(第一代防伪技术延伸出去的药品电子监管码)
然而,1999年陈明发就发现了这一技术有漏洞后,便停止了该技术的推广,“只要有一批号码泄露,伪冒厂家同样就可以印上该号码,验证为真码,但货品是假的。”这让不少消费者或者企业深受其害,而使用该技术的防伪公司或者渠道商也是难以规范管理。
第二代防伪技术:“个性随机物理特征防伪”。是上网查看个性随机物理特征的防伪技术,消费者通过上网查看客观物理特征的档案照片,自我核实、辨别真假。代表性技术为1998年,陈明发发明的纹理防伪技术。
第二代防伪技术的原理,就是在造纸的时候将头发丝粗细的黑色纤维浸入纸张,让其在纸张表面随机分布,理论上是永远找不到两片分布完全一致的纸张,于是陈明发便将这样的纸张做成标签,留档数据库,消费者鉴别的方式,就是电话查询纤维位置,以及将纤维抽出辨别真伪。这个在防伪技术评审等级中,已经属于超过原定标准的极难复制了。但并不妨碍依旧有假冒者,能够拿着放大镜一分一毫摆出个一模一样的标签来。试想,若是一瓶千把块的酒,造假标签的成本百元左右,假冒商们依旧有动力造假,更何况,这代技术很大的问题就在于,验货麻烦。
当然,这样不妨碍依旧有不少公司愿意选择这代防伪技术,比如目前埃克森美孚公司的全球所有产品,就是使用的纹理防伪。
第三代防伪技术:“互联网 个性随机物理特征防伪”,消费者通过智能手机、自动验证不可复制的微观物理特征,自动获取真假结论。它运用了人工智能图像识别及大数据技术。代表性技术为,2015年陈明发发明的锯齿防伪,该项防伪技术获得“不可复制、易于识别”的最高等级评审。
所谓的锯齿防伪,背后是个有趣的故事,陈明发的一位客户投诉称印制的二维码不够美观、要求退货,原因是二维码的墨迹边缘不够平整,有些细小的毛刺。尽管承诺改善,但反复尝试后,始终不能完全消除二维码边缘的细微毛刺,即使肉眼看不出来了,用放大镜一看,仍有毛刺。
这其实是每次印刷防伪码后,油墨与纸张等介质的“化学反应”,油墨一定会在纸上化开,形成不光泽的毛刺。
陈明发也是在这个过程中意识到,无法通过技术消除的毛刺,其实也就是无法通过技术复制的“指纹”,将随机的毛刺纹理记录,作为识别二维码真伪的唯一依据。
印刷厂与防伪公司将锯齿纹理进行提取,存储图像,消费者则通过扫码或者拍照上传直接验证。据悉,中国防伪协会正在着手搭建“全国产品防伪溯源验证公共平台”,接入“锯齿防伪技术”,消费者只需要扫描商品携带的二维码,后台数据库即可帮助消费者识别货品真假。
不管是二维码、电子码、还是区块链,其实都难防“家贼”,因为只要在数据原始录入的时候就造假,就难以确保真伪。但毛刺形成的锯齿,就并非人力所为。
而这种锯齿防伪的应用,其实可以深入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比如:
发票号码印刷中形成的毛刺
货币防伪
商品防伪
陈明发也开始参与投资建设全国商品打假数据中心,并为每一位消费者提供购物验货工具和服务,并发动消费者自觉拒绝假货,建立全覆盖的假冒商品监督网,对售假方进行实时监督和黑名单曝光,从而关闭假冒商品产业链的引擎。
好了,技术在更迭,验货更方便的时代正在向我们走来,真的到了那一天,你会扫一扫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