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龙凤山古镇拍照地点(安县登寻龙山进古镇沐民国风)

龙凤山古镇拍照地点(安县登寻龙山进古镇沐民国风)双眼扫过的是两亿年前,地球上所发生过的地质现象;眼帘中再现的是两亿年前,卧龙洞内神奇的地质演变过程。洞内,美妙动听的流水声伴随着我们,扑朔璀璨的灯影吸引着我们,神秘莫测的烟雾迷惑着我们,让我的内心世界充满了探索大自然的豪情。船在洞里划行大约10余分钟,就到了洞中码头。弃船登岸,继续徜徉在深无止境的溶洞内。看晶莹剔透的钟乳石垂悬,赏惟妙惟肖的动物化石,听滴水穿石的绝妙声响,走湿滑不平的洞中小径,如同穿行在寂静与世隔绝的地心之中。顺着陡陡的水泥台阶,慢慢地下到了幽深的湖边。还好,这里没有多少游客,不用像刚才进景区时排十几分钟的队。在景区工作人员的引导下,10人一组地乘坐上游船,由船工将游船鱼贯而入地划进了神秘莫测,黑黝黝的卧龙洞中。刚进入卧龙洞时,洞内有些狭窄和逼趄,船工不时提醒我们低头弯腰,以防止被洞旁突兀的岩石碰撞到。等到我的眼睛逐渐适应了洞中的昏暗后,才发现洞内安装的有各种灯光,将洞中照

从北川到寻龙山大约有25公里的路程,中巴车走的是105省道和302省道,路况还不错。经过1个小时的行驶,下午15:50分,就来到了寻龙山风景区东门游客中心。到寻龙山旅游的人比较多,可以用摩肩继踵来形容景区的盛况。

龙凤山古镇拍照地点(安县登寻龙山进古镇沐民国风)(1)

寻龙山是国家地质公园,景区内有奇特的喀斯特地貌和砾石岩群,主要由卧龙洞、龙隐镇、沙汀墓、龙鳞坡石林、聚龙广场、五彩池药浴温泉、卧龙居太空浴、卧龙居温泉别墅等几大景点构成,因集奇秀的自然风光和蜀汉人文风情于一体而扬名巴蜀。

龙凤山古镇拍照地点(安县登寻龙山进古镇沐民国风)(2)

跟着工作人员,进入景区后,首先前往卧龙洞。据介绍,卧龙洞是亚洲第一、世界罕见的砾岩溶洞,距今已有2亿年的历史。溶洞分上、中、下三层,陆路、水路划船通道约4000米,被地质专家称之为“天然的地质博物馆”。

龙凤山古镇拍照地点(安县登寻龙山进古镇沐民国风)(3)

行不多远,眼前就出现了一块巨大的蹋陷处。走近一看,在脚下,有一泓湖水倒映着蓝天,显得有点深不可测。湖面上,放射状地停泊着十余只游船;湖边嶙峋的山崖下,有一个高约3米,宽不过5米的洞口,就像如来佛用五行山压住孙悟空的洞窟。

龙凤山古镇拍照地点(安县登寻龙山进古镇沐民国风)(4)

顺着陡陡的水泥台阶,慢慢地下到了幽深的湖边。还好,这里没有多少游客,不用像刚才进景区时排十几分钟的队。在景区工作人员的引导下,10人一组地乘坐上游船,由船工将游船鱼贯而入地划进了神秘莫测,黑黝黝的卧龙洞中。

龙凤山古镇拍照地点(安县登寻龙山进古镇沐民国风)(5)

刚进入卧龙洞时,洞内有些狭窄和逼趄,船工不时提醒我们低头弯腰,以防止被洞旁突兀的岩石碰撞到。等到我的眼睛逐渐适应了洞中的昏暗后,才发现洞内安装的有各种灯光,将洞中照耀的五彩缤纷,亦梦似幻,给我一种不太真实的感觉。

龙凤山古镇拍照地点(安县登寻龙山进古镇沐民国风)(6)

随着游船在洞中弯曲前行,洞内渐渐地高大空旷起来,景色也越来越奇幻。人随船行,景随船换,暗河浪涌,惊涛拍岸,入眼的钟乳石有些光怪迷离,让我恍然有一种已经坠入到电视剧《盗幕笔记》和《鬼吹灯》场景里面的感觉。

龙凤山古镇拍照地点(安县登寻龙山进古镇沐民国风)(7)

船在洞里划行大约10余分钟,就到了洞中码头。弃船登岸,继续徜徉在深无止境的溶洞内。看晶莹剔透的钟乳石垂悬,赏惟妙惟肖的动物化石,听滴水穿石的绝妙声响,走湿滑不平的洞中小径,如同穿行在寂静与世隔绝的地心之中。

龙凤山古镇拍照地点(安县登寻龙山进古镇沐民国风)(8)

双眼扫过的是两亿年前,地球上所发生过的地质现象;眼帘中再现的是两亿年前,卧龙洞内神奇的地质演变过程。洞内,美妙动听的流水声伴随着我们,扑朔璀璨的灯影吸引着我们,神秘莫测的烟雾迷惑着我们,让我的内心世界充满了探索大自然的豪情。

龙凤山古镇拍照地点(安县登寻龙山进古镇沐民国风)(9)

正在洞内行走间,前面有一束阳光照射进来,将悬在洞壁上的石阶天梯映照得透亮。我和妻子相携登上天梯,走出了卧龙洞。洞外,几块巨大的岩石围立在洞口周围,形成了漏斗蹋崖奇观。仲春的太阳驱散了洞口的寒气,照在身上暖暖的。

龙凤山古镇拍照地点(安县登寻龙山进古镇沐民国风)(10)

走过两石夹峙的蹬道,穿过一大片茂密的竹林,面前出现了一座青石砌就,上有灰瓦覆盖亭阁的寨门。入内,一条坡梁上的石板路伸向密居的小镇之中。走进去,就踏入了西南地区独一无二、完整体现民国时期小镇生活风貌的影视拍摄基地,古色古香的龙隐镇。

龙凤山古镇拍照地点(安县登寻龙山进古镇沐民国风)(11)

行走在石板路上,不时可以看到身着国军服装,扛着枪的游客嘻嘻哈哈,旁若无人地走过。在青石板铺筑的小街道两边,全是具有川西北坝子风情的店铺,铺内摆满了琳琅满目的民俗工艺制品。而往里走,坡地上面就是错落有致的川西北民居。

龙凤山古镇拍照地点(安县登寻龙山进古镇沐民国风)(12)

龙隐镇,原名北斗镇,以小、全、特、巧、奇的场景设计而独具魅力。这里街巷古朴,闹中取静。在兴隆街边走边看路旁的商铺,如“罗裁缝”、“碳罐铺”、“周记成衣铺”等等,各类店铺,茶馆很多,不说包罗万象,但也是麻雀虽小,肝胆具全。

龙凤山古镇拍照地点(安县登寻龙山进古镇沐民国风)(13)

不远处,有一家“张记肉铺”,在屋檐下的肉架上,挂满了割好的条子肉,在春阳的照耀中闪烁着油浸浸的光泽。我提步上前细瞧,不由讶然失笑,原来这些悬挂在架子上的猪肉全是用泡沫塑料制作而成,再染上颜色,成为以假乱真的道具,不愧是影视城。

龙凤山古镇拍照地点(安县登寻龙山进古镇沐民国风)(14)

据了解,截止目前,共有《淘金记》、《花殇》、《王保长歪传》、《误入深山的女人》以及由著名演员李保田主演的《王保长抓壮丁新篇》等5部电视剧在这里拍摄成功。其中,王保长滑稽喜剧的形象在川西坝子可谓家喻户晓,从而带火了名不见经传的龙隐镇。

龙凤山古镇拍照地点(安县登寻龙山进古镇沐民国风)(15)

继续在古镇内行走,不时可见跨街红幅“毛主席万岁”、“清匪反霸,减租退押”、“打土豪,分田地”等。在路边的山坡上,有一座“天下第一保”的乡公所,并挂有龙隐镇农会和军管会的两块牌子,让我感到已经不知不觉地穿越到了战火纷飞的民国时期。

龙凤山古镇拍照地点(安县登寻龙山进古镇沐民国风)(16)

拾级而上,跨进乡公所的大门,里面是休闲的茶楼,正中挂着“湖广会馆”的匾额,两面是“天下事无非是戏,世间人何必认真”的楹联。观此联,我有点感慨:看是乡公所,进来却是茶楼,转而又成会馆,一处多用,真假难辨,道出了这座影视基地的真谛。

龙凤山古镇拍照地点(安县登寻龙山进古镇沐民国风)(17)

跟着摩肩继踵的人群,信步来到了小镇中比较繁华的地段,这里高耸着一座飞檐翘角的三层古楼阁,在“熠熠生辉”的楼阁下,众多的游客围观着正在上演的一处“打土豪,斗地主”好戏,让思绪回到了当年共产党领导穷苦百姓闹革命那激情燃烧的岁月中。

龙凤山古镇拍照地点(安县登寻龙山进古镇沐民国风)(18)

这里的游人有点多,我们不堪拥挤,就上到楼阁旁的“蔡家茶楼”二楼歇脚。坐在长条木橙上,透栏俯视:斗地主的节目已经结束,两个背枪敲锣的人,正押着戴尖尖帽的地主游街示众,后面跟了一群看热闹的游客,使我忍俊不止。

龙凤山古镇拍照地点(安县登寻龙山进古镇沐民国风)(19)

下了茶楼,走完老石板街,在街头耸立着一座三进门的赫色石牌坊,正门上方刻有“龙隐镇”三个大字,两边坊柱上阴刻着蕴涵悠长的“理学九经要意过鸿儒,尽忠二十余疏传信史”楹联。看着这整座石坊,历经风霜,显得有些斑驳和沧桑。

龙凤山古镇拍照地点(安县登寻龙山进古镇沐民国风)(20)

穿过石坊,顺坡而下就是药铺、布摊和米店等,较之上街静清了许多。在这些店铺后面的山坡上,分别座落着一些庭院,里面曲径通幽,房屋深重,花草繁茂。其中,还点缀着《抓壮丁》中的拍摄地,如王保长的住所,三嫂子的闺房等等,有种身临其境之感。

龙凤山古镇拍照地点(安县登寻龙山进古镇沐民国风)(21)

在不太大的龙隐镇徜徉1个多小时后,就出了古镇,进入到镇外面积大约近2平方公里的龙鳞坡石林。这个石林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其砾石、石芽、溶沟是石林的主要构成形式,和汉中宁强毛坝河草川子石林和南郑黎坪中华龙脉石林有相通和相似之处。

龙凤山古镇拍照地点(安县登寻龙山进古镇沐民国风)(22)

所不同的是,汉中石林多为赫红色,而寻龙山石林则呈灰黑色,但石林上均长满了龙鳞纹,高度大都在2—4米,最高可达10余米。我和妻子在这片石林中穿梭慢行,见到好多造形奇特的石头,如将军石、罗汉石、醉汉石、飞马石等栩栩如生,蔚蔚壮观的像型石。

龙凤山古镇拍照地点(安县登寻龙山进古镇沐民国风)(23)

据工作人员介绍,安县寻龙山石林,属于海绵生物礁古生物遗址,在世界上只有两处,除寻龙山外,就是在欧洲的阿尔俾斯山。它的成因是在四川盆地的地壳上隆起、海水外泄的过程中,由无数次火山爆发,形成的古海绵生物礁化石。

龙凤山古镇拍照地点(安县登寻龙山进古镇沐民国风)(24)

我看到,在这些高低不一的岩石上,长着不少像鱼蛋大小的颗粒,还有像圆宵或拳头大的贝壳化石,以及十几米长的鱼椎骨化石和蜷屈在一起的海蛇化石。这就是在两亿多年前,晚三叠纪时钙化的古海绵生物,安县人又叫它“鱼蛋子石”。

龙凤山古镇拍照地点(安县登寻龙山进古镇沐民国风)(25)

就这样在石林主景点转悠了半个多小时,就向山下走去。18:30分,就到达了寻龙山景区的出口,沿宽大的大理石阶梯出了北门,回望两个巍然屹立在高台之上的仿汉代大门阙,在看看“寻龙山龙隐镇——王保长的故乡欢迎你”的红条幅,倍有喜感。

龙凤山古镇拍照地点(安县登寻龙山进古镇沐民国风)(26)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