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五个需要层次(走向弗洛伊德的反面)
弗洛伊德五个需要层次(走向弗洛伊德的反面)第三层:隶属与爱的需求(belongingness and love needs),指被人接纳、爱护、关注、鼓励及支持等的需求; 第二层:安全需求(safety needs),指希求受到保护与免于遭受威胁从而获得安全的需求; “亚伯拉罕·哈罗德·马斯洛 (Abraham Harold Maslow 1908.04.01-1970.06.08),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比较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Humanistic Psychology)的主要创建者之一,心理学第三势力的领导人。”(此处指的第三势力,是相对于当时的两大心理学派,也就是精神分析和行为主义而言,马斯洛把人本主义心理学定义为第三势力。) 马斯洛最为著名的理论,恐怕是他提出了一个需求层次概念框架—— 第一层:生理需求(physiological needs),指维持生存及延续种族的需求;
新的一年,要有些新的气象,除了表面功夫外,新年还是再开拾起很久以前公号的一个小特色,那就是——读书。跟以前漫游式书单不同,今年开始,通过这个公号来去分享一些主体性阅读的感受。
什么是主题性阅读,在跟很多朋友聊关于读书的话题的时候,经常会听到,有些朋友希望了解某一个专门领域的知识,这往往并不是一本书就能解决的,就如上学的时候,某一门课程老师会开出的书单一样。所以主题性阅读就是这个意思,针对有某个人、某个领域、某些理论、某些话题进行的有主题性的组合书籍推荐。
而且可以保证的是,所有推荐的内容全部都是小编读过的,以第一手经验进行内容的分享。如果粉丝有希望了解的领域也可以与后台互动,提出要求,本号会将主题进行排序,当然这个过程会略有缓慢,毕竟读书还是需要实打实的时间的。
接下来就进入本期《瞎看一气》的主题——马斯洛。
“亚伯拉罕·哈罗德·马斯洛 (Abraham Harold Maslow 1908.04.01-1970.06.08),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比较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Humanistic Psychology)的主要创建者之一,心理学第三势力的领导人。”(此处指的第三势力,是相对于当时的两大心理学派,也就是精神分析和行为主义而言,马斯洛把人本主义心理学定义为第三势力。)
马斯洛最为著名的理论,恐怕是他提出了一个需求层次概念框架——
第一层:生理需求(physiological needs),指维持生存及延续种族的需求;
第二层:安全需求(safety needs),指希求受到保护与免于遭受威胁从而获得安全的需求;
第三层:隶属与爱的需求(belongingness and love needs),指被人接纳、爱护、关注、鼓励及支持等的需求;
第四层:自尊需求(self - esteem needs),指获取并维护个人自尊心的一切需求;
第五层:知的需求(need to know),指对己对人对事物变化有所理解的需求;
第六层:美的需求(aesthetic needs),指对美好事物欣赏并希望周遭事物有秩序、有结构、顺自然、循真理等心理需求;
第七层:自我实现需求(self - actualization needs),指在精神上臻于真善美合一人生境界的需求,亦即个人所有需求或理想全部实现的需求。
他的这个理论体系目前经常被各个领域所引用,尤其是在广告、营销行业,用来做人群的特征分析等等。但这个理论除了表面上看起来这分层之外,还需要了解一些补充的信息:
一、总体上看,人的需求是可以区分出层次的,越底层越趋近于本性,越高层越需要理性;
二、人的需求是几乎不断地产生的,就是某一需求获得了一定的满足之后,人们会会产生其他的需求。就好比中国有句古话叫饱暖思淫欲一个道理;
三、在需求层次中,是层层递进的,也就是底层需求获得一定满足之后,就会生发出高层需求(但并不需要百分之百的满足底层需求才会出现高层需求);
四、在体验过高层需求之后,人们往往会降低对低层需求的依赖程度。比如当某人体验过被人尊重的感受之后,当他面临吃饱和被尊重之间的需求冲突时,他往往更会倾向于受尊重,古代常说读书人的穷酸,实际上就是读书人在物质满足和社会尊重之间会选择被尊重;
除了需求层次之外,马斯洛的理论里还有一些非常有趣且有用的概念,值得被记住,那就是——自我实现、高峰体验、存在性价值。
自我实现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个人人格获得充分发展的理想境界是自我实现,自我实现(self actualization)就是人性本质的终极目的,也就是个人潜力得到了充分发展。据马斯洛估计,人群中能够自我实现者不过十分之一,原因是个人条件之外,难免受环境因素的限制。他选出美国名人中杰佛逊、林肯、爱因斯坦等人,认为他们都是自我实现的人。马斯洛分析发现这些人的人格特质有几点相同:
有良好的现实知觉;能正视自己、别人和自然;他们活动和反应是自发的,而不是被迫的;能以问题为中心,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形成看法;有独立自主性,不受环境和文化的支配;能认识人类;和为数不多的人发生深厚的友谊;有与众不同的鉴赏力和审美观;具有民主的价值观;有一种哲理性、无敌意的幽默感;具有创造力;有较多的高峰体验;有高度的社会兴趣,但不墨守成规。
其实通俗的来讲,自我实现的人,有点像所谓的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也就是低层次需求被满足过之后,开始站在更高层次去思考问题。他们的大脑不再简单受到食物匮乏的影响,没有强烈的基础的动机,可以从更客观的角度去看世界,去想问题。
高峰体验
在马斯洛描述自我实现者的心理活动时,创造了一个描述——高峰体验(peak experience),指自我实现者在人生历程中曾有过体验到欣喜感、完美感及幸福感的经验。顶峰体验多在人生领悟、至爱授受、苦尽甘来或宗教悟道等情境下产生,是人生难得的经验,只有实际经历过的人才会有此体验。高峰体验是人类的共同感受,每个正常人都可能在生活中得到这种体验。自我实现者的高峰体验频率较高且程度较深。
通俗的来说,就好比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你走进一座教堂,阳光通过彩色的玻璃照在你身上,你抬起头看到耶稣像之后突然内心中升腾起一种前所未有的感觉,仿佛自己在那一刻也神圣化了,掌握了宇宙间的一切奥义,自己无往不利,兴奋的血流奔腾在皮肤之下。但没有多久,一切归于平淡,你还是那个平常的你。
对二元对立的消解
在马斯洛后期的一些思考中,更多的集中在更宏大的层面,甚至上升到哲学的层面。从整体的角度看,世界并不是黑与白、爱与恨的对立,这一切都在一种循环的运动中,所以如何用一种一元的视角去看待这个世界,最终形成平衡,是马斯洛所倡导的一种世界观。
为此他也借鉴了更多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家的内容,希望以此来抚平现代人被二元论,被各种选择不断折磨的心灵。不过马斯洛的思路是好的,但是在他后期的文章中,似乎有些陷入到自我实现、高峰体验甚至是一种超人心理学的怪圈之内,隐隐约约能看到现代成功学的影子。也许当人研究一个问题到根源的时候,必然会走入哲学的、宗教的、宇宙的等神圣的视角吧。
从弗洛伊德走向弗洛伊德的反面
虽然马斯洛强调自己是有别于精神分析的第三势力,但她从来没公开反对过弗洛伊德,一直对弗洛伊德的理论非常尊重。但渐渐的,他却走向了弗洛伊德的反面。弗洛伊德大师更多将心理学作为一种精神治疗的方式,在他的体系之内,人天生是有问题的,他研究的是阴暗面、无意识,心理学是用来治疗精神病的。
而马斯洛在弗洛伊德的对面,去研究人类美好的一面,去研究幸福、自我实现、高峰体验等等,他相信人可以有无限的潜能,人也可以掌控自己,在此基础上最终能够获得一个更好的生活,所以马斯洛的心理学是一门关于幸福的学问,从弗洛伊德出发却走到了弗洛伊德的反面。
对于只有一把锤子的人来说,他遇见的每样东西看起来都像一颗钉子
这是马斯洛非常有趣的一句话,放在这供把玩体验。
想要深入理解马斯洛,从目前能找到中文书籍的角度,看三本就够了,一本是《动机与人格》,这是他最早的也是最核心的理论体系的著作,其次是《需要与成长》,是对动机与人格的一个理论上的补充。而《人性能达到的境界》则是汇集了马斯洛在学术生涯中后期的一些思考,基本上这三部著作就是马斯洛学术生涯的时间呈现。
另外还有两本《寻找内在的自我》和《马斯洛论管理》也是作为他的学说延展补充。特别是马斯洛在管理学领域的成绩,可以媲美德鲁克甚至有过之,毕竟管理是人的艺术,而马斯洛又是人心理学的专家。在管理上,他提出了X型也就是专制型和Y型也就是民主型以及最终的理想型Z型。当然这些略偏理论,放到当下这个时代来看,还是要辩证的吸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