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德里安的作品是用直线还是竖线(蒙德里安他用一生的纠结画格子和直线)
蒙德里安的作品是用直线还是竖线(蒙德里安他用一生的纠结画格子和直线)典型晦涩难懂的流派可能就是「抽象派」随随便便几笔的作品何以称之为「艺术」?艺术让人望而却步的原因之一就是看不明白又难以理解并且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和设计界经久不衰的万能公式「蒙德里安」的设计和美学思想▼
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抽象艺术大师,蒙德里安以极致的艺术追求,至纯至简的设计风格,不仅启迪了其后所有现代艺术流派,更深刻影响到绘画以外,从时装造型到空间器具的所有设计领域。
艺术历史学家曾言,「蒙德里安意味着现代主义。他的名字和作品共同诠释了现代主义者的最高理想。他就是现代主义起源时期的图腾。」
2分钟让你看懂蒙德里安艺术
本期,就来特别解读这个时尚
和设计界经久不衰的万能公式
「蒙德里安」的设计和美学思想
▼
艺术让人望而却步的原因之一就是看不明白又难以理解并且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
典型晦涩难懂的流派可能就是「抽象派」随随便便几笔的作品何以称之为「艺术」?
其实「抽象艺术」与「古典艺术」的分歧在于不再认为绘画必须反映周围世界的样子相反,艺术家们拥有了绝对自由的画布可以保证创作只追求纯粹的精神与审美
蒙德里安Piet Cornelies Mondrian作为20世纪最著名的抽象大师他的一生如同一段艺术发展史从栩栩如生的风景写实画开始却以极致单纯的色块线条结束
理解蒙德里安所代表的「抽象艺术」,需要把它放到更广阔的艺术史框架之中。从最易理解的具象艺术,到晦涩难解的抽象艺术之间,有一段逐步发展的过程。
艺术脱离写实桎梏的
第一步是「印象派」
弱化写实的线条画风
着重体现光影的效果
比如莫奈的《睡莲》
Water lilies,Monet
第二步是「后印象派」例如梵高、塞尚和高更认为画作除了能展现出光影效果也要抒发情感或揭示一些物像的本质
Starry Night Over the Rhone
Vincent van Gogh
塞尚的艺术就以科学探索为主旨试图体现客观对象普遍性的形态结构比如他的《圣维克多山》色块、笔触、线条等抽象的视觉要素从客观景物的图像中漂浮出来形成具有永恒感的全新现实
Montagne Sainte VictoirePaul Cezanne 1886
还有高更使用平面造型和装饰色彩来特别表现象征性的主题体现了对人类终极的思考我们是谁?从哪里来?往哪里去?
What Are We?
Where Do We Come From? Where Are We Going?Paul Gauguin,1898
由此
西方艺术的写实绘画体系进一步崩溃
而是成为艺术家自由挥洒的一片天空
因此20世纪上半叶抽象艺术家们分别尝试用自己的理解和方式试图将「真相」从「表象」中「抽象」出来
以康定斯基代表的「构成主义」,主张艺术以功能性为基础,去掉不切实际的装饰,纯粹为简单的几何图形构成。
而马列维奇代表的「至上主义」,强调视觉感受的绝对至上,无论作品如何变化,最终带给观者的是不同的感受。
蒙德里安的「风格主义」将「构成主义」和「至上主义」等对当代艺术影响至深的理念推向更深层的极致
Black Block,Malevich
因此「至上主义」主张以基本元素构建出拥有综合感受的画作例如在白画布上的黑红方块甚至钛白画布上的锌白方块
Suprematist CompositionWhite on White
马列维奇的代表作《至上主义者的构成》展现了至上主义的精髓每个长方形对应一种颜色以有机的方式组合产生综合的视觉感受
Suprematist Composition
马列维奇的「至上主义」思想,源自物理学思想「傅里叶变换」,认为不管多复杂的波形,都可以用正弦波和余弦波叠加表示。
Fourier transform
大千世界虽然变化万千,但万变不离其宗,都是由最基本的元素构成的。艺术也应摒弃各种表现形式,拆解成最基本的形态,回归到最根本的理念。
这就是「至上主义」的基本思想。
蒙德里安则将「至上主义」思想又推进一步。认为平面上表达最基本感受的元素,只需纵横线条和红黄蓝基本色即可。以简洁到极致的作品为「抽象艺术」作了最佳诠释。
蒙德里安作为荷兰风格派的领袖从小就展露才华,有天才之名17岁拿到小学绘画教师的资格20岁进入皇家艺术学院去深造沿袭了自然派和印象派的风格描绘自然风光
Trees on the Gein 1907
1911年蒙德里安在巴黎首次看到立体主义原作内心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并抛弃现实世界的复杂回归原始的颜色和线条
Evolution Piet Mondrian 1911
1912年的《灰树》关注的焦点是树枝与树枝树枝与树干以及树与其他物象之间的关系树的个别特征已被全然抹去所见是高度抽象化的图形
Gray Tree,1911-1912
尽管如此,深色的枝干在中性的灰绿色小碎面中,依然显示了蓬勃的生命力。这是蒙德里安从立体派中获得的启迪:「克服自然的表现,又不违反自然的真实」。
Tree,1912
1912年《开花的苹果树》所画的依然还是树的主题却几乎走到纯抽象的边缘形象上进一步简化至碎面树干与枝杈相互交错产生某种看得见说不清的律动
Blossoming Apple Tree,1912
树的基本形态已经消失在黑色网格之中显示出中间稠密而四周逐渐疏松的「集中式」结构
1915年《海堤与海 • 构成十号》是蒙德里安根据写生素描所绘他连续数小时凝视海面的波光反复的描绘和凝炼海边的感受最终呈现出某种别样宁静的美
Composition No.10 ,Pier and Ocean, 1915
1917年蒙德里安与其他三位画家发动「风格主义」运动呼吁彻底拒绝仅停留在视觉上的现实描述从而采用一种彻底的抽象方式去展现艺术的和谐与秩序
「风格主义」建议重构绘画语言。几何与颜色,是最有效表达精神意义上抽象式真理。应该让最基本的造型元素:纵横直线和基本色成为主角。
1930年《红、黄、蓝的构成》是蒙德里安几何抽象风格的代表作之一
这里,除了三原色之外,再无其他色彩除了垂直和水平线之外,再无其他线条除了直角与方块,再无其他形状
巧妙的分割与组合,使平面抽象成为有节奏和动感的画面,实现了他的几何抽象原则:「借由绘画的基本元素:直线和直角、三原色和三非色素,这些有限的图案意义与抽象相互结合,象征构成自然的力量和自然本身」。
Composition ,1935
如果说早期的蒙德里安,依旧是以「实」为基础,那么晚年的他走的更远。摒弃所有附加物之后的秩序具象化:观察、解构、再构造。视觉开始去表达层次更加丰富的感受:比如喧哗的城市、闪烁的街灯,以及爵士的韵律。
Victory Boogie Woogie 1942-44
《百老汇爵士乐》
是蒙德里安晚期在纽约的重要作品
很明显地反映出现代都市的新气息
活泼跳动的彩线分割线控制着画面
营造出节奏的变换以及频率的震动
似乎充满了动感节奏十足的爵士乐
又仿佛那些夜幕下不灭的闪烁灯光
Broadway Boogie Woogie,1942-1943
这是蒙德里安艺术生涯的最后一个新发展1944年2月他因严重肺炎而去世
从康定斯基的「构成主义」,到马列维奇的「至上主义」,始终都在寻求艺术理念上的答案,每位艺术家做出的努力都更进一步。而蒙德里安的「风格主义」可以说是找到了「抽象艺术」的最优解。
纵贯蒙德里安一生的作品,清楚地展示出从写实到抽象进程中,坚持不懈地运用新造型主义原则的努力和成就。这是一个目标明确、永远精进的漫长历程。
与生前从未得志的艺术家不同,蒙德里安无疑是幸运的,他在世时就受到欢迎。作为抽象艺术的领军人物之一,影响甚至跨越艺术界,延伸到了建筑界、时尚等所有设计领域,经久不衰。
蒙德里安抓住了艺术法则的本质和构图的终极韵律,以「抽象风格派」开启了设计的永恒主题「节奏感」:包括比例、对比、韵律、平衡、黄金分割等。
而「节奏感」正是贯穿所有艺术和设计之中,美感的精髓所在。
这些至纯至简的线条
和红黄蓝白的基础色
图案有限而意喻无穷
从内省的深刻洞察里
创造出普遍的秩序美
和宇宙中最纯粹的美
正因如此,蒙德里安塑造的抽象美学观念,不仅在艺术领域绵延至今,更以独特的魅力影响到设计的点线面,为空间营造出极富感染力的意境。
建筑师里特维尔德,首先将蒙德里安的风格,由二维平面拓展到三维空间。
1918年通过简洁的基本形式和三原色创造出兼具美观与功能性的红/蓝椅以实用的方式体现了风格派的艺术原则也是对蒙德里安最直白的致敬
Red blue chair,Gerrit Rietveld
1926年建筑师提奥 • 凡 • 杜斯堡也将蒙德里安绘画的元素构成运用于奥贝特咖啡厅的室内空间中
Café L’Aubette,Theo van Doesburg
其中的映画与舞蹈之厅,墙面及屋顶网格以45度旋转,并使用红黄蓝的三原色渲染,营造出清新明快的现代空间质感。
Café L’Aubette,Theo van Doesburg
1928年,现代建筑大师密斯 • 凡德罗则将蒙德里安《色彩成分A》中的纵横元素,替代为玻璃、大理石及金属,运用在巴塞罗那展览会德国馆的设计理念中。
Barcelona Pavilion,Mies van der Rohe
Charlotte Perriand、Jean Prouvé 和 Sonia Delaunay 等现代设计大师,也将画中鲜明色彩利用在铝板上,以家居的现代形式呼应新造型的风格主义。
蒙德里安的画作
为何如此受到设计师的青睐?
现代工业设计的精髓
在于协调功能和形式的关系
现代主义崇尚理性
每个设计要素对应不同功能
都必须有其存在的意义
最终结果是形式功能协调后
的产物
当功能和形式完美融合,就需要某种共通的基本美感,即「构成」。蒙德里安抽离于自然的平面及网格,恰到好处地凸显了这一特征,因而具有普世的和谐和秩序之美。
而「构成美感」的二维效果,反映到三维,也具有大小明暗的空间对比,和张弛有度的空间美。因此建筑师在设计结构原型时,往往将其作为基本元素运用在空间中。
1949年,设计双人组埃姆斯夫妇在艺术与建筑的案例住宅计划项目中将黑色网格重新打造成为预制的金属边框以此作埃姆斯住宅的覆层框架
Case Study House #8
Charles and Ray Eames
半透明瓷砖板块形成的原色色块也出现在勒 • 柯布西耶设计的马赛公寓和他的公馆中
Unite d’Habitiation,Le Corbusier
The Pavilion Le Corbusier
还有理查德 • 迈耶于1955年设计的荷兰海牙市政厅的外墙覆面
City Hall of the Hague,Richard Meier
蒙德里安的抽象语言以独特的美感和适应性运用在建造技术及结构性能中成为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流动框架
蒙德里安的作品甚至影响了建筑界的包豪斯流派极度简单的线条与颜色搭配与包豪斯倡导的现代风格不谋而合
蒙德里安坚定地相信,人类将会进化到一个更高阶段的存在状态。在那之后艺术本身可能会消失,但他的精髓会以其它方式展现,无论是家居空间,还是服饰配件。
在百年间,很多经典大牌的服装和配饰系列,都与《三原色的构成》和《三原色矩形》等有着无限趋近的相似性,呈现出强烈的蒙德里安风格。
最经典的要数1965年,法国时装大师伊夫 • 圣 • 罗兰开创性地将艺术引入时装。以蒙德里安的《红、黄、蓝的构成》为灵感,创作了著名的格子裙。
黑线加红黄蓝组成的四色方格纹,纯粹而清新明快,简单但极富张力,呈现出艺术与时尚的奇妙结合。
蒙德里安风格在设计领域几乎无处不在。甚至有向蒙德里安致敬的「Monde Riant」便利贴。贴纸色彩简洁,构成也像其画作般分割成不同大小,呈现出永恒经典的蒙德里安精神。
对于艺术和设计而言,何谓真正的经典?或许正是那些万变不离其宗的三原色和纵横线条。因为这些东西都是最基础的,所以永远不会被抛弃和过时。
以此标准衡量西方画作,那么蒙德里安便是无可置疑的经典。他的精神无处不在:身边的色彩明快的家具、格子衬衫,甚至电脑与手机的简洁线条,处处都有他的影子。
蒙德里安终于实现了他的理想:「艺术高于现实,在艺术中可以找到精神追求,找到我们自己。艺术同时也应该具有普适性,否则对人类而言,就毫无价值」。
乔布斯显然深谙这种极致简洁的精髓:简洁其实要比复杂困难的多很多你必须不懈努力让思路不断精简才能最终达到极致,这是值得的一旦简练达到极致才会豁然开朗
蒙德里安的美学之所以跨越时空
因为有着经久不衰的生机和魅力
正在于这种始终不懈的极致追求
愿你也能回到生命的本质和纯粹
活出在极致中又蕴藏丰富的人生
越简单,越极致,越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