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富士康和郑州富士康谁更大(日赚17亿背后的逻辑-郑州富士康到底做了什么)
深圳富士康和郑州富士康谁更大(日赚17亿背后的逻辑-郑州富士康到底做了什么)网络图片不同视角的自媒体短视频消息持续在互联网上发酵,成为了网民热议的焦点。“日赚17亿”,是国内媒体对苹果公司优异业绩给出的最亮眼的评价。苹果在本季度实现营收901.46亿美元,同比增长8.1%,实现净利润207.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500亿元)。而就在此时,苹果全球最大的代工厂,位于郑州航空港区的富士康20多万员工正在经历着突发疫情的煎熬。
题记:企业的首要原则,应该是尊重员工的生命权,绝非其他。
沉默啊,沉默,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鲁迅
10月28日,苹果披露了2022年三季度业绩。
“日赚17亿”,是国内媒体对苹果公司优异业绩给出的最亮眼的评价。
苹果在本季度实现营收901.46亿美元,同比增长8.1%,实现净利润207.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500亿元)。
而就在此时,苹果全球最大的代工厂,位于郑州航空港区的富士康20多万员工正在经历着突发疫情的煎熬。
不同视角的自媒体短视频消息持续在互联网上发酵,成为了网民热议的焦点。
网络图片
在郑州被新一轮疫情侵扰下,郑州富士康也未能幸免。
尽管郑州富士康宣示已进入“闭环管理”状态,但由于个中缘由,富士康部分员工突破重围,毅然决然地选择了“逃疫”,徒步踏上了距离富士康几十公里甚至更远的的回家之路。
有的自媒体将之比喻“大逃亡”。
他们行走在高速公路上,露宿在荒野之中,其场面之浩大,其情景之艰难,每一幕含泪的述说,都牵动着数以亿计网民的心。
网络视频截图
最让人感动的莫过于沿途援助孩子们饮食的河南乡亲们了。
互联网视频截图
他们都是20岁左右的孩子,怎能不让善良的人们生发怜悯,又怎能不让父母日夜牵挂?
人们不禁要问:
多事之秋的郑州“又”怎么吗?
富士康“又”怎么啦?
郑州航空港区富士康
富士康集团
在郑州有三大生产基地。
而郑州航空港区富士康是全球最大的苹果手机生产基地。
它包揽了全球50%的苹果手机的产量,最近高阶iPhone 14机种就在航空港厂区生产。
能否如期生产与交付,对于企业的商誉而言,确实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如今苹果14热度空前
网购狂欢节的双11蓄势待发
富士康员工证实,为了加班赶工,每天的加班费从50元/人提高到了100元/人,每月全勤奖只要出勤13天就可高达1500元/人。
网络图片
可是就在这样丰厚的利诱下,还是有大量的员工选择了“临阵脱逃”。
为什么呢?
一个在职男孩的视频引起了我的注意。
他说自己很纠结,如果这个时候离开了,1万的“返费”就没有了。
说到“返费”
我第一感觉
这个男孩就是属于那种劳务派遣的准员工。
就是说,他是和劳务派遣公司签订的劳务合同之后被派到富士康的劳务工,就是所谓的“外包”。
这种用工方式,不仅富士康一直如此,就是美团等头部企业也依然存在。
也许大家还记得,去年的9月份,这些企业被国家四部委约谈的往事吧?
官网截图
这类员工的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没有“社保”!
再有,就是对于电子厂而言,都有淡季和旺季之分。
旺季“返费”最高。
返费模式的员工,还有一个临时工的属性。
就是说,根据用工单位的订单情况,劳务派遣公司与应聘人大都签订三、四个月的短期劳务合同,达不到出勤日天数(例如:55天)而离职的,这个工资之外的所谓的奖金就“打水漂”了。
网络图片
富士康与劳务派遣公司有没有“特殊交易”,我们不得而知。前面提到的“加班费”和出勤奖,是否包括劳务工,我们也不得而知。
同样是在富士康员工逃离事件曝光中,刷到一个富士康在职女孩的视频。
她说自己被隔离在宿舍,没有得到应有的“照护”,缺食少药,也没有公司管理人员来探望。
网络图片
那么,问题来了,
那些“逃疫”的员工是不是都属于“劳务派遣”的准员工?
因为是此类准员工,所以受到了与正式员工“有差别”地对待了呢?!
网传,郑州富士康党委书记苏东霞于10月30日凌晨公开感慨道:
在公司工作生活的第15天,每一天,殚精竭虑,不遗余力,伴着信任危机和舆情压力,却不曾怀疑努力的意义。注定又是一个不眠之夜,希望下面的文字能让更多人看见。
富士康党委书记苏书记希望更多人看到“文字”
后经媒体核实,这位党委书记告知记者,这段文字为网上自媒体人所为,她只是“很是感慨”,所以就转发到朋友圈。
所以就闹出了这个“乌龙”来。
人们不禁要问,就在此时,
党委领导下的
企业工会组织哪里去了?
企业女工组织哪里去了?
然而,如果我们仔细品味这篇被这位苏姓书记“很是感慨”的小作文,还是能品味一些味道来的。
在富士康员工自发逃离、河南老乡自发救援、富士康反复声明、管辖地默不作声四者之间的关联信息中,还是可以厘清疫情中的富士康本来面目的。
富士康的声名说明了什么?
如果,像富士康声明的那样,“照护员工是集团经营的首要原则”。
那么,在10月26日,对网传“郑州园区约2万人确诊”是“严重不实信息”,以及对“第四季度展望不变”的声名,
为什么首先要由台湾省媒体“中央社”对外发表呢?
大陆的媒体援引了这个报道说:
10月26日,台“中央社”报道,鸿海(注:富士康母公司)发表声明表示,网传的“郑州园区约2万人确诊”是严重不实信息,少部分员工受疫情影响,目前园区内生产营运相对稳定,并持续做好员工安全防护。鸿海表示,目前郑州防疫工作稳定推展,对集团影响程度可控,第4季度营运展望不变。
这份声名,并不像是回应大陆同胞对郑州富士康员工的关切,更像是对台湾“鸿海股票”向资本市场开出的“定心丸”。
该声名中,为什么没有说明富士康到底采取了哪些具体防控措施,而且这些措施足以打消广大员工对于富士康及工厂疫情的各种焦虑,以及与辖区行政机关是如何协调防疫的,就像10月30日申明中表达的那么““透明”呢?
大陆媒体转发富士康在台《经济日报》发布的四点声明
事实上,这份声名,也是首发在台湾省的媒体(《经济日报》)上的,后经大陆媒体转发的。
网络图片
“少部分员工受疫情影响”
20多万员工,这“少部分员工”到底是多少呢?
向辖区防疫部门安规报备了吗?
如果及时报备了,为什么郑州公开披露的信息,感染阳性者只有个位数呢?
难道是辖区权威发布部门隐瞒了富士康疫情的实情?
还是郑州富士康为了维系正常生产保工期而故意隐瞒了工厂疫情的实情了呢?
10月30日的声名中,还提到了“免费为员工提供三餐”。
那么,之前怎么还有被隔离在宿舍的女孩被“断供”了呢?
苏姓书记的“信任危机”,是指员工的信任危机还是社会的信任危机?
三年的防疫实践证明,消除信任危机的唯一办法就是透明!
难道“久经考验”的富士康这个普遍性常识都淡忘了吗?
富士康的“信任”,难道果真是以“照护员工”为“首要原则”的吗?
综上所述,笔者感觉,这显然有些勉强。
网络图片
那么到底是什么呢?
很简单,富士康的“首要原则”,是回应资本的关切,是回应苹果公司的关切。
表面上,似乎很有道理,“以客户为中心”吗,这是市场经济的通用规则,但绝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唯一法则。
如果说突发疫情一种“不可抗力”的话,这样的规则对于富士康来说,完全是有能力因地制宜地给予改变的,客户也是应该“豁免”违约的,这也是国内外法律同行的合同条款。
因此,在突发疫情面前,富士康面临两种选择。
一是知会合作方苹果公司,延缓订单交期。
二是不惜任何代价保障订单交期。
显然,富士康选择的是后者,那就是不顾员工饱受疫情的困扰,加足马力保交期。
因为,这样做,可以实现各方资本收益的最大化!
殊不知,这是以员工可能大面积感染新冠为巨大风险来兑换市场信任!
这样的信用,已大大超出了对宪法赋予的公民生命权的最基本的尊重!
这是赤裸裸的资本“铤而走险”的贪婪行径!
网络图片
尽管富士康大幅度提高了加班费和出勤奖,还是没有留住投了“不信任”票的一线员工!
那是一批成长在古老中原大地上的00后一代觉醒了的青年们!
生命至上
恰如中原大地
在深秋的季节里
吹响的华彩乐章的序曲
正在唤醒一代青年的成熟!
网络图片
与此同时,主流媒体在秋风萧瑟中,仿佛提前进入了冬眠状态。
而此时的自媒体正在逆风飞扬!
写到这来,发生在10前的富士康员工因工作而轻生的“十三跳”事件,仿佛就在眼前。
10年前富士康员工亲属白发人送别黑发人的场景
任何企业,包括个体工商户,无论大小,都是解决就业的生力军。
防疫面前,自然人也罢,企业法人也罢,一律平等!
农村孩子的命也是命!
当年富士康的掌门人在接受采访
已经获得数以十亿计政府补贴的引进企业,理应成为以信奉“生命至上”为首要原则的业界楷模,切实杜绝牺牲员工生命现象的再度发生!
对此,郑州富士康,责无旁贷!
如下的关怀,还是来的越早越好。
否则,一文不值!
这样的马后客,我们见的太多了!
还是有点创新吧!
来自网络
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