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常数单位是怎么计算的(520世界计量日)
时间常数单位是怎么计算的(520世界计量日)1875年,17国签署《米制公约》,之后在1889年确定了新的国际米原器和千克原器。这些单位和作为时间单位的天文秒(基于平太阳日)一起,构成了力学单位制。在引入安培、开尔文和坎德拉分别作为电流、热力学温度和发光强度的单位后,这个体系在1960年被赋予“国际单位制”的名称,缩写为SI。1971年,物质量的单位“摩尔”加入其中。法国大革命期间,诞生了十进制米制体系,随后又诞生了两个分别代表了米和千克的铂质标准度量衡。这是当今的国际单位制的第一步。据介绍,目前我国获得国际计量互认的校准和测量能力已跃居全球第三,我国自主可控的国家时间基准达到3000万年不差一秒,长度量子基准达到每米误差不多于50纳米,都跻身世界领先行列。在这次量子化变革中,我国对温度、摩尔的重新定义作出了重要贡献。什么是国际单位制(SI)?国际单位制建立在7个基本单位之上,即秒(s)、米(m)、千克(kg)、安培(A)、开尔文(
5月20日,是第20个世界计量日。今年世界计量日的主题是“国际单位制(SI)——根本性飞跃”。根据第26届国际计量大会(CGPM)全票通过的1号决议,千克、安培、开尔文和摩尔4个SI基本单位的定义改由常数定义,并于今天起正式生效。
20日上午,在由市场监管总局、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中国计量测试学会、中国计量协会、中国质量标准出版社传媒有限公司共同举办的2019年世界计量日主题活动上,市场监管总局副局长、党组成员秦宜智宣布,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新定义自5月20日起在中国正式实施。全国科学名词术语审定委员会现场发布了国际单位制7个基本单位的中文新定义。
根据修订后的新国际单位制(SI),质量单位“千克”、电流单位“安培”、温度单位“开尔文”、物质的量单位“摩尔”等4个SI基本单位的定义将由常数定义,加之此前对时间单位“秒”、长度单位“米”和发光强度单位“坎德拉”的重新定义,自此,国际计量单位制的7个基本单位全部实现由常数定义。
秦宜智在致辞中指出,计量是构建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的重要支撑,国际计量单位制是全球测量体系的基石。计量量子化变革,使精准的极限测量成为可能,使计量基准可随时随地复现,把最准“定盘星”直接应用于人们的生产生活。市场监管总局将遵守国际计量大会决议,继续推行以国际单位制为基础的国家法定计量单位,以此次国际单位制重新定义决议实施为契机,健全充满活力的计量工作体系,加快推进中国计量的量子化进程,让计量这块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更加稳固、更有分量、更具价值。
据介绍,目前我国获得国际计量互认的校准和测量能力已跃居全球第三,我国自主可控的国家时间基准达到3000万年不差一秒,长度量子基准达到每米误差不多于50纳米,都跻身世界领先行列。在这次量子化变革中,我国对温度、摩尔的重新定义作出了重要贡献。
什么是国际单位制(SI)?
国际单位制建立在7个基本单位之上,即秒(s)、米(m)、千克(kg)、安培(A)、开尔文(K)、摩尔(mol)、坎德拉(cd)。
法国大革命期间,诞生了十进制米制体系,随后又诞生了两个分别代表了米和千克的铂质标准度量衡。这是当今的国际单位制的第一步。
1875年,17国签署《米制公约》,之后在1889年确定了新的国际米原器和千克原器。这些单位和作为时间单位的天文秒(基于平太阳日)一起,构成了力学单位制。在引入安培、开尔文和坎德拉分别作为电流、热力学温度和发光强度的单位后,这个体系在1960年被赋予“国际单位制”的名称,缩写为SI。1971年,物质量的单位“摩尔”加入其中。
国际单位制进入“常数”时代有何意义?
从今天开始,我们将抛弃目前唯一仅存的用于定义千克的实物量具——国际千克原器。这块为世界科技服役近130年,也许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铂铱合金圆柱体,将继续以原有状态保存在法国塞夫勒的布勒特伊宫地下保险箱内,但它不会再出现于任何物理公式中。从此,国际单位制进入“放之宇宙而皆准”的“常数”时代。
用国际计量委员会委员、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段宇宁的话说,“这是自米制公约诞生之后,计量世界中最重大的、革命性的事件。测量科学由此迈出关键的一步。”
在2019年5月20日之前,千克仍是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中唯一仍使用实物进行定义的单位,即国际千克原器的质量。
千克最初的定义始于1791年,它与长度单位有关,规定1立方分米的纯水在4摄氏度时的质量为1千克。
18世纪末期,法国科学院计划将克作为质量基本单位,并制作实物基准器。但受工艺和测量技术所限,只能制造出质量是克的1000倍的标准器,千克原器由此而来。1889年,第一届国际计量大会将国际千克原器(IPK)的质量定义为1千克。
据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从事质量新定义研究的李正坤研究员介绍,IPK及其复制品是用19世纪末20世纪初工业界所能提供的最好的材料及工艺制成的,在当时也满足了对于计量基准的准确度及稳定性的要求。但实物基准一旦制成后,总会有一些不易控制的物理、化学过程使它的特性发生缓慢的变化,因而它所保存的量值也会有所改变。
从1889年到1989年的100年间,国际计量局以IPK为参考对国际计量局保存的6颗官方复制品和各个会员国的国家基准进行了3次周期比对验证。比对结果表明,6颗官方作证基准及其质量值变化了50微克。
稳定性受到科学家们的质疑,科学家们开始致力于质量单位的重新定义。有科学家提出,可以使用自然界中的基本物理常数来重新定义质量单位。
在物理学中,存在着一类被人们称作基本物理常数的物理量。它们的数值不随时间、地点的变化而变化。
因为这些物理常数的定义不会改变,用它们来定义包括千克在内的基本单位,就再也不用担心随时间推移会影响单位的量值了。
在2011年,国际计量大会全体代表一致同意,根据一个物理常数来重新定义千克。2018年11月16日国际计量大会全体会议通过决议,改用以普朗克常数h为基础的公式作为“千克”的新定义。
“如果千克原器被不小心摔在地上,磕掉了一块,我们的质量单位会怎么样?”国际计量委员会副主席、美国标准与技术研究院前院长威利·梅曾提到这个问题,“通过重新定义单位,我们摆脱了这种哲学困境。”
“用普朗克常数h重新定义千克后,质量基本单位更加稳定,量值传递更加可靠,我们不必再考虑IPK质量是否发生变化,更不必担心IPK丢失、损坏可能给全球质量量值统一带来的毁灭性灾难。”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从事质量新定义研究的李正坤研究员说。
段宇宁表示,重新定义之后,国际单位制的7个基本量中的6个实现了基于量子物理且以定义常数和物理常数定义,量值的实现进入了量子化时代。因为坎德拉定义的量子化在计量界没有取得共识,所以坎德拉没有参加这次重新定义。
段宇宁表示,国际单位制重新定义的特点是“计量单位量子化”和“量值传递扁平化”。他介绍,以量子技术和基本物理常数为基础,对国际计量单位制重新定义,通过全面采用量子计量基准,将大幅提高测量准确度和稳定性。重新定义开启了任意时刻、任意地点、任意主体根据定义实现单位量值的大门。因此可以说重新定义开启了一个突破权威的时代。
【记者】王诗堃
【策划统筹】张志超
【校对】冯志坚
【作者】 王诗堃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 客户端 南方号~深度~科技能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