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最神秘的监狱关押一名犯人(460间监室共用一把钥匙)

最神秘的监狱关押一名犯人(460间监室共用一把钥匙)你可知道印度犯曾因绞索绷断死里逃生你可知道这里460间监室共用一把钥匙你可知道

明媚的阳光透过窄小的铁窗

投射出几缕斑驳的影子

百年来

时光在这森严的高墙里缓缓流淌

你可知道

这里460间监室共用一把钥匙

你可知道

印度犯曾因绞索绷断死里逃生

你可知道

这里形形色色的囚服大有门道

神秘的上海提篮桥监狱

深藏了多少秘密……

法谭君这就带你一探究竟

最神秘的监狱关押一名犯人(460间监室共用一把钥匙)(1)

最神秘的监狱关押一名犯人(460间监室共用一把钥匙)(2)

苍绿的爬山虎紧紧地趴在几面灰黑的高墙上 明媚的阳光透过窄小的铁窗投射出几缕斑驳的影子 不远处的习艺车间传来隆隆的机器声……百年来 时光在这森严的高墙里缓缓流淌 它穿过庄严肃穆的门房 流过十字楼沉默的橱窗 淌过那一扇扇禁闭的铁栅门 最后定格在一把“乌龟锁”上……

2013年 提篮桥监狱早期建筑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像“乌龟锁”这样神秘而又神奇的物件 背后又有怎样的故事呢?

最神秘的监狱关押一名犯人(460间监室共用一把钥匙)(3)

最神秘的监狱关押一名犯人(460间监室共用一把钥匙)(4)

460间监室共用一把钥匙

最神秘的监狱关押一名犯人(460间监室共用一把钥匙)(5)

最神秘的监狱关押一名犯人(460间监室共用一把钥匙)(6)

最神秘的监狱关押一名犯人(460间监室共用一把钥匙)(7)

“哒哒、咔咔咔、哒哒……”每天清晨 服刑人员都会在这富有节奏和韵律的“哒哒”声中起床 声音由远及近 通过细心辨别 他们可以准确判断今天来开门的是“生手”还是“熟手”。

提篮桥监狱每幢监房共有五层 与常见监舍设计不同的是 这里每个楼层的两排监室都是呈“背靠背、肩比肩”之势 每排四十六间。

“早晨 值班民警须在半小时内打开所有监室铁门。”民警刘洪博告诉记者 老民警动作熟练 节奏清晰 富有韵律 而新来的民警动作生疏 节奏难以把握 所以服刑人员光听声音就能辨别开门者是老是新。

百年来 这种开锁技艺得到很好的传承 被誉为“清晨三部曲”。“一幢大楼460间监室 共用一把钥匙 这把钥匙长十厘米 有锁舌三道 每次打开需转动三次 而每开一道门民警需前行两步 于是这优美如舞者的开锁风景延续了百年。”刘洪博介绍说 之所以这样设计 就是为了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 便于日常管理和实际操作。

现在 监区的每个楼层大门上又加装了一道电子锁 给提篮桥监狱的安全再增添了一道防护。

其实 在提篮桥监狱 像这样的锁具有很多种 其中最为有名的一种因形似乌龟而得名 被称为“乌龟锁”。

民警赵虎被同事誉为的“锁保姆” 自打成为一名监狱民警后 便从师父那里传承了这门技艺 专门负责管理维修这里的所有锁具 已有几十年。

“这锁既精巧又耐用 它的设计与传统锁具不同 锁身有一块可移动的小铁片 既可以将锁扣隐蔽起来 又可以保护锁孔不受侵蚀。”在赵虎的指导下 记者打开了一把“乌龟锁” 发现它在锁与开之间呈现两种截然不同的状态 要么严丝合缝 要么敞开无遗。

这把“乌龟锁”看着不大 竟有四五斤重 时间的打磨已让铜体表层早已包上了一层厚厚的“浆体” 美丽中透着古朴。

最神秘的监狱关押一名犯人(460间监室共用一把钥匙)(8)

最神秘的监狱关押一名犯人(460间监室共用一把钥匙)(9)

绞索绷断印度犯死里逃生

最神秘的监狱关押一名犯人(460间监室共用一把钥匙)(10)

最神秘的监狱关押一名犯人(460间监室共用一把钥匙)(11)

最神秘的监狱关押一名犯人(460间监室共用一把钥匙)(12)

 提篮桥监狱有一处“十字监” 因建筑结构设计呈“十字”状而得名 与这里其它的监室相比 十字监的监室更为宽敞 还设有坐便器 建设之初专门用来关押外籍犯人 所以又被称为“西牢”。

如今这里已不再关押服刑人员 而被建设成上海监狱陈列馆。三楼一隅设有一座室内刑场 就是提篮桥监狱闻名于世的绞刑房。

这座绞刑房之所以闻名 是因为曾经有一个人在这里躲过了死神的“追缉”……

记者跟随刘洪博来到这里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霉味 上海夏天的潮湿更给这里增添了一份阴森。绞刑房面积不大 四面被厚厚的钢筋水泥墙包裹 只在2米高的地方留出了两个窄小的通气孔。

“这是两块活动的地板 手闸一拉 地板就往下打开 脖子上被套了绞索的人随之下坠 然后凭借这个下坠力可以在最短的时间里把人绞死 减少痛苦。”刘洪博介绍说。

《提篮桥监狱志》记载 印度籍杀人犯乌码定是在这里被执行绞刑的第一人。

此后的岁月里 这里一共执行过8次绞刑 然而其中一次却出现了意外。

印度籍商人阿玛辛格是个胖子 体重超过200斤 因杀人而被判绞刑。行刑那天 当一切就绪后 行刑者拉开了手闸 然而就在他迅速下坠的一刹那 绞索应声而断 阿玛辛格被重重地摔在了二楼地板上 居然没有死!

根据西方律法规定 绞刑只许执行一次。既然死神“失手” 那就让他活着吧 于是阿玛辛格就被改判无期徒刑 遣送回印度执行。

租界当局派人调查了绞索绷断意外事件 用一个同等重量的沙包进行试验 结果绞索同样应声而断。有人做手脚排除了 原因也找到了 原来绞刑架的横梁是一条工字型钢轨 棱角锐利 绞索在200多斤坠力的作用下 瞬间被切断。此后 工字型钢轨被替换成圆柱形钢梁。

如今 绞刑房走进历史 锈迹斑斑的绞刑架、松松垮垮的绞索 已没有了昔日的肃杀威严 而这段故事和提篮桥监狱其他故事一样永远留在上海滩的记忆里。

最神秘的监狱关押一名犯人(460间监室共用一把钥匙)(13)

最神秘的监狱关押一名犯人(460间监室共用一把钥匙)(14)

用形形色色囚服区分刑期

最神秘的监狱关押一名犯人(460间监室共用一把钥匙)(15)

最神秘的监狱关押一名犯人(460间监室共用一把钥匙)(16)

最神秘的监狱关押一名犯人(460间监室共用一把钥匙)(17)

在陈列馆的一角 一些形形色色的囚服引起了记者注意 这些衣服一看就是专门设计的 颜色各异 上面还有很多林林总总的标记 陈列馆讲解人丁喜华给记者解答了其中奥秘。

“租界时期提篮桥监狱未决犯的囚衣为浅蓝色 上面没有标志 已决犯囚衣则在膝盖和肘弯处加印英文字母‘Y’。”她说 为了便于区分不同刑期 囚衣上还会有相应标识。

“刑期1个月至1年的单衣为白色、棉衣为黑色;刑期1年至3年的 上衣前襟左上角缝有一窄条红布 而5年至7年的则缝有一窄条黄布 7年至10年的为一宽条黄布。”她说 有了这些标识 狱警在管理中可以一目了然。

然而这些囚服中 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套黑白相间的囚服 这套囚服以中襟为界 上衣左黑右白 裤子则左白右黑。丁喜华介绍说 这就是提篮桥监狱闻名于世的“阴阳囚服”。

“黑白代表阴阳 穿上这身囚服 寓意此人一只脚还留在‘阳间’ 另一只脚则已跨进‘阴间’。因此 只有判处死刑等待执行的囚犯才有‘资格’穿这身囚服。”丁喜华说。

在陈列室里 还有一样东西备受瞩目 那就是一个镶嵌在墙上的圆形仪器。

“这是更表 以前用于记录和考核值班狱警的巡逻值勤情况。更表分为两种 一种是安装在每层楼面两条走廊中心位置的固定更表 另一种是由执勤狱警随身携带的便携式更表。”丁喜华说 它们启用于20世纪30年代初 在当时属于最新技术 后来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其实 旧时提篮桥监狱这种用于监督考核狱警的“物件”还有很多。

比如那条“三脚凳” 记者上前一试 发现只能半坐 否则就会翻到。“凳子三个脚呈‘不’字形 用料单薄 狱警偷懒久坐或者打个瞌睡 凳子就会翻倒。”丁喜华说。

如今 不论是阴阳囚服、更表 还是“三脚凳”都已退出历史舞台 取而代之的是更具人性、更为科学、更加规范的教育改造制度和队伍建设制度。

新时代的提篮桥监狱正通过严格执法、赋予希望 激发服刑人员“从要我改造到我要改造”的转变 通过“内涵式发展”和“红烛精神”教育 进一步激发广大监狱警察“从要我奉献到我要奉献”的工作自觉性和积极性。

最神秘的监狱关押一名犯人(460间监室共用一把钥匙)(18)

图为现在上海提篮桥监狱服刑人员在室外活动的情景

(文中服刑人员均为化名)

来源:上海监狱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