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归来早忙趁东风(忙趁东风做纸鸢)

归来早忙趁东风(忙趁东风做纸鸢)第什里是中国宫廷风筝的发源地、传承地、生产地,第什里风筝距今已有五百多年历史,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第什里为中心的风筝基地,可生产硬翅类、软翅类、微型类、板子类、串形类等多种类型的风筝,有上百个品种及图案。“这两条巨龙,经过‘扎、糊、绘、放’四项传统技艺,精美传神,充满了传统味道。它的骨架结构复杂、鳞片直径不一,颇费功夫,单条售价高达6000元,是普通风筝的100倍。”赵艳强说道。劈、刮、烤、扎……一根根竹签经过加工,呈现出各种风筝的骨架。3月17日,记者走进第什里村飞鹞斋工艺美术品有限公司,公司负责人、河北省级非遗传承人赵艳强正在工作台前忙碌着。桌上摆放的一个个风筝骨架及半成品勾勒出老鹰的雄健身姿,墙上挂着的各式风筝振翅欲飞。飞鹞斋以传统手工技艺风筝生产、销售为主,一些大型精品风筝更多地用来展览和展示,小型风筝多用于开展非遗教学。出售的是技艺,传承的是文化。他的风筝从来不愁销路。赵艳强

来源:廊坊云报

归来早忙趁东风(忙趁东风做纸鸢)(1)

赵兴华正在整理销售记录。记者 贾珺 摄

春暖花开,东风正好。随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好转,人们纷纷走出家门,来到广场、空地,呼吸着新鲜空气,兴致勃勃地将一只只漂亮的风筝放飞蓝天。

一年之计在于春。时值风筝销售旺季,安次区调河头乡第什里村风筝生产厂、生产作坊、体验馆里生产正忙。他们要抓住清明节前的销售旺季,将疫情期间耽误的订单抢回来。

劈、刮、烤、扎……一根根竹签经过加工,呈现出各种风筝的骨架。3月17日,记者走进第什里村飞鹞斋工艺美术品有限公司,公司负责人、河北省级非遗传承人赵艳强正在工作台前忙碌着。桌上摆放的一个个风筝骨架及半成品勾勒出老鹰的雄健身姿,墙上挂着的各式风筝振翅欲飞。

飞鹞斋以传统手工技艺风筝生产、销售为主,一些大型精品风筝更多地用来展览和展示,小型风筝多用于开展非遗教学。出售的是技艺,传承的是文化。他的风筝从来不愁销路。赵艳强告诉记者,“受疫情影响,近一个多月来我们几乎没有发货,但是客户已经下了2000只的备货订单,年前的存货加上近期生产的风筝,目前可以满足市场需求。”

“终于有机会静下心来做点自己喜欢的手艺了。”令赵艳强感到高兴的是,疫情期间,他集中精力,一鼓作气完成了年前北京客户的一个大订单——两条33米长的巨龙风筝。

“这两条巨龙,经过‘扎、糊、绘、放’四项传统技艺,精美传神,充满了传统味道。它的骨架结构复杂、鳞片直径不一,颇费功夫,单条售价高达6000元,是普通风筝的100倍。”赵艳强说道。

第什里是中国宫廷风筝的发源地、传承地、生产地,第什里风筝距今已有五百多年历史,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第什里为中心的风筝基地,可生产硬翅类、软翅类、微型类、板子类、串形类等多种类型的风筝,有上百个品种及图案。

在第什里村,像飞鹞斋这样的风筝加工生产厂,大大小小共有十几个,加工户有一二百家,年产风筝1000万只。每年春节至清明节是风筝生产销售旺季,受疫情影响,今年的销售旺季延迟,3月份过后市场才开始复苏,物流、原材料供应等逐渐恢复,第什里风筝随之迎来生产销售的春天。

村委会主任赵兴华告诉记者,2月下旬开始,村里的风筝生产厂开始复工,为做好疫情防控,各厂将部分加工零活派发给村里的农户,将风筝生产加工“化整为零”,既防止人员聚集,又保证了生产。目前,第什里村日产风筝2000余只(串)。

随之,一辆辆物流车开到了村口,村委会及时开辟绿色通道,一箱箱风筝走出村子,销往全国各地。

赵兴华也经营着一家风筝加工厂,他负责联系客户,家人负责生产、给农户散发零活。这次疫情让65岁的赵兴华学会了使用微信,做起了微商。3月14日晚,4000串风筝装箱运往山东潍坊,他盼望的旺季终于来了。

廊坊市非遗传承人、飞龙风筝厂经理刘书杰一边组织工人生产制作,一边密切关注着市场信息。飞龙风筝厂以生产销售中型、微型风筝为主,产品多用于礼品馈赠和学校教学。疫情发生以来,国际往来受阻、学校停课等因素让飞龙风筝厂受到了巨大的冲击。

“在北京校外课风筝教具供应中,我们的微型风筝占据了三分之一的市场份额,每年教育机构、培训机构的订单多达3万只以上。疫情期间,我们只发出了500多只风筝。”刘书杰心里有些着急。

“风筝销售旺季就这一两个月,必须抓住!”刘书杰及时调整销售重心,积极联络,将礼品风筝送至北京各大商场。“随着正常生产生活秩序恢复,礼品风筝销售会很快见效。”

归来早忙趁东风(忙趁东风做纸鸢)(2)

赵艳芳正在展示制作的风筝香薰挂件。记者 贾珺 摄

“今天要和大家分享一个新品——风筝香薰挂件。”宗华风筝厂经理赵艳芳正在快手APP上进行直播。这个文艺范十足的90后姑娘,在自家串形风筝生意风生水起的基础上,将风筝元素做成各种文创产品,以年轻人的思维传承风筝文化。

“疫情期间,我在家也没闲着,不断研究‘小发明’,改造新图案,制作新产品。”走进她的风筝体验馆,古风耳饰、各式挂件、石膏雕塑……各种风筝文创产品令人耳目一新。她还利用年轻人爱玩的火山小视频、快手等进行直播,以新形式传播传统文化。

采访期间,不时有网友询问直播产品的购买方式。“直播平台上,我已经积攒了一定人气。接下来,我想把文创产品挂上去,让我们的风筝飞往全国各地,飞进更多年轻人的视线。”赵艳芳说。

(记者 刘玉静 编辑 吴禹梦)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