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人生最大的智慧道德经(我们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人生最大的智慧道德经(我们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老子就是这样,他不用装,也不用强迫自己,他始终就这么活着,就像道教里很多貌不惊人的大成就者一样。我们接着要做的第二步就是,我们要把这种境界延长,让它变成我们生命的常态。完成这一步时,就进入第三步,到此时,我们甚至要把这种境界的执着也扫掉。行为才能改变一切,所以,我们只能做那个最好的自己,永远做不了最好的别人。糊涂一些,不去思考那些不值得思考的东西,不去在乎不值得在乎的东西,慢慢让自己变得愚一些,笨一点,好好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那是很舒服的状态。当我们有一天忽然进入一种境界,有智慧,却像婴儿一样无执无欲,就叫破了初关,也叫开悟、明心见性,这时,我们就已经迈出了第一步。

老子在《道德经》中强调:“多言数穷,不如守中。”意思是,人说的话多,往往会使自己陷入困境,还不如保持虚静沉默,把话留在心里。

人生最大的智慧道德经(我们想成为什么样的人)(1)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每个人的人生都会有低潮期,我们要学会坦然面对自己的内心。

我们千万不要觉得自己是监察使,是智者,是救世主。千万不要觉得自己是来拯救人类的,我们一拯救人类,人类就把我们灭掉了。

我们怎么能拯救人类呢?永远要记住,我们不可能拯救人类,我们每个人都是在拯救自己,永远面对自己,永远不要把自己认为好的东西强行推销给别人,要用我们的行为默默地感召别人。

行为才能改变一切,所以,我们只能做那个最好的自己,永远做不了最好的别人。

糊涂一些,不去思考那些不值得思考的东西,不去在乎不值得在乎的东西,慢慢让自己变得愚一些,笨一点,好好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那是很舒服的状态。

当我们有一天忽然进入一种境界,有智慧,却像婴儿一样无执无欲,就叫破了初关,也叫开悟、明心见性,这时,我们就已经迈出了第一步。

我们接着要做的第二步就是,我们要把这种境界延长,让它变成我们生命的常态。完成这一步时,就进入第三步,到此时,我们甚至要把这种境界的执着也扫掉。

老子就是这样,他不用装,也不用强迫自己,他始终就这么活着,就像道教里很多貌不惊人的大成就者一样。

老子的智慧就是在默默的实践中悟出来的,到了一定的程度,我们就看不出他的智慧了,但他也无所谓愚痴。

他只是不执着,不去思考一些很快就会变化、不值得思考的东西。这是得道者的世界观。他不在乎那些相对的、易逝的东西,一切都随便,所以,有人会觉得他“愚”。

得道者的“愚”,就像泥土一样,能生养万物,才能任人踩踏。

这就像语言没有办法说出任何非二分的真相,任何能够用语言说出来的一定是二分的,而当我们跟自己的内心在一起的时候,我们是既不是“我是”,也不是“你是”。每当我们真的是自己的本性时,我们就什么人都不是,我们只是一个广大的空,是一整个天空,没有界线,我们就不只是跟自己在一起,只能跟树木在一起,跟云在一起,跟山岳在一起、跟沙在一起、跟海洋在一起。

当我们跟自己在一起的时候,我们就变成了一个整体。

这就是苏格拉底所坚持的这一句话的意义:认识我们自己。如果我们能够知道自己,我们就知道了那个能够被知道的一切,或是那个值得去知道的一切。

如果我们错过了自己,我们可以知道很多,但是所有那些知识都只不过是垃圾。它或许可以隐藏我们的无知,但它无法将无知驱除,它或许可以使我们成为博学多闻的,但它无法使我们了解,它无法打开我们内在真知的眼睛,我们将会保持是一个用头脑的人,顶端比较重,处于深深的痛苦和焦虑之中。

如果我们想要跟自己在一起,那个方法并不是跟自己在一起。如果我们想要跟自己在一起,那个方法就是跟自己在一起,这就是所有诸佛所坚持的。知道我们自己,我们就会知道什么是我,因为当我们知道自己的时候,我们就知道了一切。

如果我们试着要跟自己在一起,我们将会创造出一个二分性和一个冲突。我们跟自己在一起就会变成一种新的执着,那将无法帮助我们,那将真的会伤害我们,并且阻挡我们,我们就不是在帮助自己走向超越。相反地,我们将会变成一块石头悬在我们的脖子周围。如此一来,我们将不会透不过气而活下来,我们将会被淹死。

我们永远不要觉得自己有多了不起,永远甘于处在最底层、最遭人践踏的地步,只管保持一颗婴儿一样的心,简简单单,顺应自然,又有无穷的智慧。

当我们到了这一步时,世人就伤害不了我们自己。

世界充满着不确定性。

年轻时,一直坚信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就能成为什么样的人。

我想走向成功,但我们经过不断的努力,结果还是失败了。这代表着什么?失败了吗?

不,从当下看是失败,失败只是一种反馈,但从长远看这只是一个节点。关键是自己是不是在做正确的事。

成功并不是为我们带来惊喜的意外访客,它是规律发生作用后理论上应当出现的逻辑结果。

心理通过大脑和身体的运转,最后形成了我们自己心中的世界,也就是属于我们自己的世界。如果我们的世界并不完美,并不宽阔,我们不能怨天尤人,怪只能怪我们自己。谁叫我们自己的想法狭义,见识短浅,又严重缺乏自信呢。

正是这些狭隘的想法,信仰,见识筑起了一道墙,完全挡住了我们心理不断输送来的“宏泉”。

按理说,这些“宏泉”都应当在我们的世界和身上显现出来的。于是,我们的世界之能是充满缺陷和无法完美的。

可是,大自然从来没有这样的败笔:让我们成为一名不文的沧海一粟。不管年龄、高矮、胖瘦、民族、种族、性别,大自然赐予每个人活得幸福,事业有成的所有必要因素。

唯一不同的是:我们每个受赐的人如何利用大自然的这份慷慨地弥足珍贵的礼物,利用程度又如何等等,命运就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幸福、快乐、成功完全在我们的掌控之下。

人生最大的智慧道德经(我们想成为什么样的人)(2)

如果我们收获的是幸福、成功、快乐、那么很好,我们没有辜负大自然的恩赐。反之,我们不要指责这个世界对我们不公,因为是我们自己造就了属于自己的世界。所以,反省反省吧,如何利用世界给我们的礼物,如何拨开那片黑暗的乌云,重见明媚阳光。

我们想要获得某种职位,某种荣誉,或者我们想要实现某种目标的时候,我们无需犹豫。因为“头脑精灵”已经做好充分的准备,在帮我们实现愿望了。

“头脑精灵”处理小问题,简单。而它处理大问题时并不比小问题时困难。它总是得心应手,来者不拒,小到鸡毛蒜皮,大到大生意,甚至是一国要事。“头脑精灵”都做好了应对一切的准备。

当“精灵”可以解决我们自己的重大问题,甚至是世界问题时,就别浪费资源用“精灵”计算那些可笑的算数小零头了。让我们现在就开始规划我们的未来,做点实际的事情吧。我们得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不能让“心理大师”闲着无聊。它得有事情做,不是吗?

让我们现在就开始开动脑子想想吧。首先在我们的心里好好想想,然后我们心中出现了一个理念模式,我们的潜意识会根据这个模式勾勒、刻画、塑造出真正的物质的或者能量的模型,理念模式由此变成了活生生的现实。

让我们开始努力吧,再加把劲。别忘了,是那些伟大的梦想家,他们为世界插上了想象的翅膀,我们的世界才运动起来,那么快速腾飞,一直前进着。难以想象,没有了这些可爱的梦想家,我们是不是还在那个古老的落后的原始石器时代晃悠呢。

伽利略仰头望着满天繁星,那轮皓月高高地悬挂在天空。他幻想那片宁静的月光下又是如何一般情形?于是,他发明了望远镜。

瓦特天天想着蒸汽还可以用来做什么,于是就有了今天的火车头和发动机。这发明太伟大了,将我们载入了一个崭新的蒸汽时代。

富兰克林想要收集闪电时产生的能量,即使很危险,他也做到了。于是,今天我们有了人造雷电,为造福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想象叩开了心灵的眼睛。重要的是,日常生活中的所有事情,只要我们想,就可以美梦成真,好事成堆。

想象是生命和美的结合体,它是我们心想事成的灵丹妙药。是啊,大自然慷慨地赐予我们这么珍贵的礼物,我们没有理由不将一切变得更加美好。有了想象,再加上不懈的努力,我们就能实现目标,就能随“心”所欲,无所不能。

得道者也像大地,他不择万物,甚至能藏污纳垢。大地不管净浊,它可以接受一切,白雪它也承载,狗粪它也承载,毫无怨言,也不纠结。

大地全然接受它承载的一切,把一切都化为万物的营养。得道者也是这样,就算一些世人觉得多么不好的东西,他也会接受它,然后把它化为自己的营养。

这就像王重阳祖师说的“根在泥里,花开虚空”。扎根在淤泥里,又要超越淤泥,从淤泥中长出自己的莲花。

当我们拥有这种智慧的时候,还会出现另一种东西。比如《吕祖买药》中有这样一句话:“东风来了往西跑,西风来了往东倒,南北二风都来了,贫道无奈了往坑里跑。”这句话有点“墙头草”的感觉,其实不是这样。

看破之后的随缘,不跟世界对抗。他可以往西跑,也可以往东跑,甚至可以往坑里跳,他不在意世人笑话他,他只管守住心中的东西。这种东西就是大道。

在大道的观照下,他可以不在乎世人对他的评价,委屈和误会伤害不了他。所以,风往哪儿吹,他就往哪儿走,风终究会停的。这是一种智慧,它不是软弱和愚蠢。

所以,当我们安住于大道时,要尽量地随顺世间法,不要太在乎一些东西,始终要记住,一切不过都是过眼云烟而已。

但这所有的一切,皆不会成为我们的错,但这样的事的确已经发生在我们的身上了,而且世界上到处都有,所有的国家都有。这就像一个耶稣来到时,我们就开始执着于他,整个要点都丧失了。一个佛来临时,我们就开始想尽各种办法去寻找那个佛,我们变得非常地执着于他,以致于忘掉自己的佛就在心里面,而不是在外面。

当我们知道内在的佛时,其实我们也就是知道了外在的佛的方法。当我们完全在自己的心里面时,我们就知道了所有曾经存在过的,以及所有那些将会存在的基督、佛和师父,因为我们变得跟整体合而为一。当我们知道了自己,也就知道了整体。

我们想要执着于一个师父、依附于一个师父,或者是变成我们的一个影子时,这个诱惑力是很强的,但这个对我们不会有所帮助,那是自毁的。所以,我们不要依附于自己,我们在此是要使自己自由,我们在此时要让自己成为很完全的,要成为一个很真实的自己。

如果我们接受了自己的师父,我们就必须了解自己所说的,如果我们接受了自己,这对我们来讲,唯一的方式就是知道我们自己是谁。

人生最大的智慧道德经(我们想成为什么样的人)(3)

把我忘掉,向内走,当我们有一天能够以全然的光辉,以内在本性的壮丽,以内在的光站出来了解自己时,我们将会在那里找到我。这个时候的我,不是以一个分别的存在,不是以一个客体,而是成为了自己最内在的核心。

据说佛陀即将过世的时候阿南就开始哭,阿南是他最老的门徒,而且是最依附于他的。

在四十年的时间里,阿南都一直跟佛陀在一起,而他尚未达成,他太爱佛陀了。

如果我们爱得太多,我们就要永远记住:任何太多的东西都会变成头脑的一部份,只有平衡是超越头脑的,任何太多的东西都会变成头脑的一部份。

阿南太爱佛陀了,那个爱并不是一个自由,它已经变成了枷锁,任何太多的东西都是枷锁,现在既然佛陀已经快要死掉,他的整个生命都毁了,阿南哭得像一个母亲即将过世的小孩。

佛陀阻止他说:“阿南,你在干什么?”

阿南用含泪的眼睛看着佛陀说:“以后我在哪里可以看到你,我将要去哪里找你?”

佛陀笑着说:“那就是我的整个教导!四十年以来,那就是我一直在告诉你的,每当你想要看我,你就向内看!成为你自己的光,在你里面你就可以找到我。”

如果我们执着于外在,它也许是一个佛,或一个耶稣,但我们还是执着于世界,因为外在就是世界,我们自己最内在的东西才是那个超越的。

对我们人类而言,让文明延续就是我们的真理。我们古代的圣贤与信仰在当时必须要做出一个抉择,要么通过守护真理来守护文明,但是会让自己寸步难行。要么通过守护文明来守护真理,但是会让世界真假参半。最终宗教选择了通过守护文明来守护真理,让世人皆可传道。而我们的圣贤选择了通过守护真理来守护文明,只留一本《道德经》引世人自化。

圣贤与信仰的智慧被汇编成经典,引导迷茫的世人把文明传承下去。可是经书如果不能更改,智慧的时代局限性就会更明显。经书如果可以更改,最终就会让文明的传承面目全非。在仅凭人与人的当面交流来传承经典的时代,把智慧暂时锁定在经书里,是唯一正确的选择。但是同时也注定智慧的时效被时代锁定了,就像一个开启倒计时的时钟。

而如今的互联网时代,每一个人都可以是一座灯塔。是时代让真理回归了真理,不再借用无数信徒之口传承智慧,这本身也是我们古代的圣贤想做而不能做的。真理如果不能被人一眼就认出来,寻找的过程就会让人迷路。太阳照到的地方,黑暗必然远离。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在任何二分性之间取得平衡,突然间那个门就打开了,那个门一直都是开的,只是我们太沉迷于行动之中了,所以,我们没有一个空间可以看到说它是开的。是的,老子说得对:不用言语的教导和无为的好处是宇宙间没有能够比得上的。

在我们把经典校正后再研读,讹传的怎么读都是错的。老子在《道德经》里所说的“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这句话的意思是,人说的话太多,常常会让自己陷入困境,不如将一些话放在心里,保持谦卑的姿态。

一些读不懂的人就按照自己的臆想给改了,这改成了白话的“老子”,还是“老子”吗?我们解读了还有什么意思。

“多闻数穷,不若守中”。这“闻”是“闻道”的“闻”,不是说话,不是听说话。 这“数”不是今天数学的“数”,而是哲学的“数”,是“万物都有其数”的“数”。 这“若”,不是“如”,别瞎联想。 这“中”,不是中间的中,这种“中庸”的“中”。所说的意思都是指向怎样造物丰富世界的方法。

这就是老子所说的“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弗争。”

其实在这里,老子就是在告诉我们:真实可信的话不漂亮,漂亮的话不真实。善良的人不巧说,巧说的人不善良。真正有知识的人不卖弄,卖弄自己懂得多的人不是真有知识。圣人是不存占有之心的,而是尽力照顾别人,他自己也更为充足。他尽力给予别人,自己反而更丰富。自然的规律是让万事万物都得到好处,而不伤害它们。圣人的行为准则是,做什么事都不跟别人争夺。

只有解决人与人共同人生观、人与社会共同价值观、人与自然共同世界观,这三观的统一才能保护和谐共处的问题,也是保护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生生不息之大道。

人生最大的智慧道德经(我们想成为什么样的人)(4)

可见,沉默带给我们的好处很多,摆低姿态,变得谦虚。常言道,水往低处流,就是当我们摆低了姿态,低人一等的时候,让别人的智慧之源,源源不断地流到我们的思想里,让自己变成一个成熟,睿智的人。此时,我们就会发现,心灵的安宁来自于少忧虑,口舌的安宁来自于少说话。

当然,沉默常常是有必要的,沉默可以通向有声有形的语言所不能到达的地方,就像浪,舒缓下来,感悟到了水的深阔,水对浪的包容。这就像多读书,能让我们看清低谷中的自己一样。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