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古滇国贝壳(藏品缬珍塞舌尔海椰子)

古滇国贝壳(藏品缬珍塞舌尔海椰子)签证章上的“海椰子”塞舌尔国徽中央的“海椰子”树海椰子俗称“双椰子”、“臀形椰子”,是塞舌尔扇形棕榈树上结下的果实,十分稀有,在1983年被世界联合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名录》。海椰子造型特殊,一直以来都被称为神奇的植物;并且,由于复杂的繁殖方式,海椰子树只产于塞舌尔的普拉兰岛及库瑞岛,总计只有8200棵,堪称“植物界的大熊猫”,被视为塞舌尔的国宝。园博馆园林艺术研究中心陈进勇主任和塞舌尔国家植物园园长雷蒙德·布依洛维奇先生,在我馆为中国的小学生讲述来自非洲的神奇植物如此珍奇的海椰子就像是塞舌尔群岛共和国的国家名片,首都维多利亚机场的出入境签证章图案便是“海椰子”,还有钱币和邮票上也印制着“海椰子”图案。

古滇国贝壳(藏品缬珍塞舌尔海椰子)(1)

园博馆藏海椰子

作为园博馆两大基本陈列之一,中国近现代园林展厅是我国首次系统地通过展览陈列的形式向人们展示了园林从皇家苑囿、私家园林走向近现代公共园林的历史进程和现代城市绿化的成果。在展厅内陈列了由塞舌尔共和国政府在2013年向我馆捐赠的海椰子种子和花序各1枚。

古滇国贝壳(藏品缬珍塞舌尔海椰子)(2)

海椰子种子

古滇国贝壳(藏品缬珍塞舌尔海椰子)(3)

海椰子花序

海椰子俗称“双椰子”、“臀形椰子”,是塞舌尔扇形棕榈树上结下的果实,十分稀有,在1983年被世界联合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名录》。海椰子造型特殊,一直以来都被称为神奇的植物;并且,由于复杂的繁殖方式,海椰子树只产于塞舌尔的普拉兰岛及库瑞岛,总计只有8200棵,堪称“植物界的大熊猫”,被视为塞舌尔的国宝。

古滇国贝壳(藏品缬珍塞舌尔海椰子)(4)

古滇国贝壳(藏品缬珍塞舌尔海椰子)(5)

园博馆园林艺术研究中心陈进勇主任和塞舌尔国家植物园园长雷蒙德·布依洛维奇先生,在我馆为中国的小学生讲述来自非洲的神奇植物

如此珍奇的海椰子就像是塞舌尔群岛共和国的国家名片,首都维多利亚机场的出入境签证章图案便是“海椰子”,还有钱币和邮票上也印制着“海椰子”图案。

古滇国贝壳(藏品缬珍塞舌尔海椰子)(6)

塞舌尔国徽中央的“海椰子”树

古滇国贝壳(藏品缬珍塞舌尔海椰子)(7)

签证章上的“海椰子”

塞舌尔扇形棕榈树树高20-30米,树叶呈扇形,宽2米,长可达7米,最大的叶子面积可达27平方米,活像大象的两只大耳。由于整座树庞大无比,所以也被称为“树中之象”。花柱生于巨大的肉质穗状花序上,雌雄异株。

海椰子成熟果实可达20多公斤,通常需要20至40年才能开花结果,果实需8年左右成熟。

据估计,全世界每年收获“海椰子”大约只有1200粒,因此格外珍贵。“海椰子”成熟时,岛上有专人统一收集、编号、销售。海关检查也非常严格,每一粒被批准出口的“海椰子”都贴有标签,注明出口序号和出口国家,凭“通行证”出关。“海椰子”种子也被列为限制出口物品。

古滇国贝壳(藏品缬珍塞舌尔海椰子)(8)

海椰子的“通行证”

“海椰子”的拉丁学名Lodoicea maldivica,种加词源于马尔代夫(Maldives)群岛的拉丁名称。可马尔代夫群岛并没有这种树,只是“海椰子”果实经常被海浪冲到这儿,被马尔代夫人发现而已。然而漂在海里的成熟果实重得足以湮没水中,只有腐烂的果实才产生浮力漂在海面上。腐烂的果实不可能被海浪从远处冲到其他岛后再生,这也是“海椰子”生长地区极其有限的原因所在。

相传,塞舌尔扇形棕榈树只在皓月当空、夜阑人静时授粉。高出雌树几米的雄树低头谄媚。在这一神圣时刻不得有人靠近,如果有谁哪怕巧合见证了这一时刻,就会立即变成黑鹦鹉,不得转世。这些奇妙的传说将塞舌尔扇形棕榈树笼罩在神秘而传奇的色彩中,更加吸引我们走进园林博物馆,一同探索“海椰子”的奥秘。

古滇国贝壳(藏品缬珍塞舌尔海椰子)(9)

塞舌尔普拉兰岛

参考文献:

马骊,《“海椰子”传奇》,《科学24小时》,2012(6).

萧萧,《海椰子》,《环球人文地理》,2011(8).

(文中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

文/中国园林博物馆 藏品保管部 夏卫

编辑/葛艺琳

古滇国贝壳(藏品缬珍塞舌尔海椰子)(10)

长按图片识别图中二维码

即刻关注“微园林”

古滇国贝壳(藏品缬珍塞舌尔海椰子)(11)

*园博馆已实行实名制入馆,请您携带有效身份证件入馆参观(学生请携带学生证)。

游客服务中心咨询电话:010-63915025

园博馆倡导绿色出行,推荐您乘坐地铁或公交前往参观:

地铁路线:地铁14号线至园博园站,换乘专55路公交车至正门下车。

公交路线:乘坐327路、385路、951路至芦井站下车,向东步行5分钟即到。

古滇国贝壳(藏品缬珍塞舌尔海椰子)(12)

喜欢我们的文章,为我们点赞吧

展览 | 教育 | 文化丨收藏丨学术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