谦谦君子乃该温润如玉(君子如玉才德高尚)
谦谦君子乃该温润如玉(君子如玉才德高尚)时至今日,随着人们物质条件的改善,随身佩玉的人越来越多,“君子温润如玉”----但愿我们都能够“外带恭顺、内具坚韧,光华内敛、不彰不显,才德高尚、温润宜人”。意思是说:“从前的君子,都是拿玉来和人的美德相比:温厚而又润泽,就好比仁;慎密而又坚实,就好比智;有棱角而不伤人,就好比义;垂直而下坠,就好比礼;轻轻一敲,声音清脆悠扬,终了戛然而止,就好比动听的音乐;既不因优点而掩盖其缺点,也不因其缺点而掩盖其优点,就好比人的忠诚;光彩晶莹,表里如一,就好比人的诚信;其气质犹如白虹,就好比与天相交;其内涵来源于山川,又好比与地相通。圭璋作为朝聘时的礼物可以单独使用,不用搭配他物,这便是玉的美德;普天之下,没有人不看重玉的价值,就好像对道的追求一样。”中国人对于玉的推崇源远流长。早在春秋时期,就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的习俗,有身份的贵族男子都会随身佩戴各种玉器,意在警醒自己,道德修养与品性人格应像玉
“君子如玉”是“君子之德比于玉”的简称,意思是人格高尚的人,其德行就像玉一样。
自古以来,玉极受国人的尊崇,人们经常用玉来比喻和形容美好的事物,如玉女、玉食、冰清玉洁、金科玉律、“一片冰心在玉壶”等等。由物及人,便有了“君子之德比于玉”的说法。
孔子曾经说过:“玉之美,有如君子之德。”在《礼记•聘义》中,孔子对此进行了精彩描述:
“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慎密以栗,知也。廉而不刿,义也。垂之如坠,礼也。叩之其声,清越以长,其终诎然,乐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达,信也。气如白虹,天也。精神见于山川,地也。圭璋特达,德也。天下莫不贵者,道也。”
意思是说:“从前的君子,都是拿玉来和人的美德相比:温厚而又润泽,就好比仁;慎密而又坚实,就好比智;有棱角而不伤人,就好比义;垂直而下坠,就好比礼;轻轻一敲,声音清脆悠扬,终了戛然而止,就好比动听的音乐;既不因优点而掩盖其缺点,也不因其缺点而掩盖其优点,就好比人的忠诚;光彩晶莹,表里如一,就好比人的诚信;其气质犹如白虹,就好比与天相交;其内涵来源于山川,又好比与地相通。圭璋作为朝聘时的礼物可以单独使用,不用搭配他物,这便是玉的美德;普天之下,没有人不看重玉的价值,就好像对道的追求一样。”
中国人对于玉的推崇源远流长。早在春秋时期,就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的习俗,有身份的贵族男子都会随身佩戴各种玉器,意在警醒自己,道德修养与品性人格应像玉一样纯洁。
据说,身上佩戴玉器之后,只有在不紧不慢、富有节奏的步伐下,玉佩才会发出悦耳动听的声音,这在时刻提醒君子走路要温文尔雅,不能有丝毫的邪念;同时也在告诉别人,君子与人交往光明正大,来有声(以玉传音)、去有踪,行事光明磊落。
时至今日,随着人们物质条件的改善,随身佩玉的人越来越多,“君子温润如玉”----但愿我们都能够“外带恭顺、内具坚韧,光华内敛、不彰不显,才德高尚、温润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