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钟看懂世界上最奇特的建筑(带你看世界最长的建筑)
一分钟看懂世界上最奇特的建筑(带你看世界最长的建筑)1.版筑夯土墙;墙的结构内容是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而定的,总观万里长城的构筑方法,有如下几种类型:外檐墙是指外皮墙向城外的一面。构筑时,有明显的收分,收分一般为墙高125%。墙身的收分,能增加墙体下部的宽度,增强墙身的稳定度,加强它的防御性能,而且使外墙雄伟壮观。内檐墙是指外皮墙城内的一面,构筑时一般没有明显的收分,构筑成垂直的墙体,关于外檐墙的厚度,一般是以“垛口”处的墙体厚度为准,这里的厚度一般为一砖半宽,根据收分的比例,越往下越厚。砖的砌筑方法以扁砌为主。长城的城墙是这一防御工程中的主体部分。它建于高山峻岭或平原险阻之处,根据地形和防御功能的需要而修建,凡在平原或要隘之处修筑得十分高大坚固,而在高山险处则较为低矮狭窄,以节约人力和费用,甚至一些最为陡峻之处无法修筑的地方便采取了“山险墙”和“劈山墙”的办法,在居庸关、八达岭和河北、山西、甘肃等地区的长城城墙,一般平均高约7、8米,底部厚
世界上最长的建筑是长城。长城,又称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是一道高大、坚固而连绵不断的长垣,用以限隔敌骑的行动。长城不是一道单纯孤立的城墙,而是以城墙为主体,同大量的城、障、亭、标相结合的防御体系。国家文物局和国家测绘局2009年4月18日联合公布,明长城东起辽宁虎山,西至甘肃嘉峪关,从东向西行经十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56个县域,总长度为8851.8千米。经过壕堑359.7千米,自然天险2232.5千米。建筑结构
长城并不只是一道单独的城墙,而是由城墙、敌楼、关城、墩堡、营城、卫所、镇城烽火台等多种防御工事所组成的一个完整的防御工程体系。这一防御工程体系,由各级军事指挥系统层层指挥、节节控制。
墙身
墙身是城墙的主要部分,平均高度为7.8米,有些地段高达14米。凡是山岗陡峭的地方构筑的比较低,平坦的地方构筑得比较高;紧要的地方比较高,一般的地方比较低。墙身是防御敌人的主要部分,其总厚度较宽,基础宽度均有6.5米,墙上地坪宽度平均也有5.8米,保证两辆辎重马车并行。墙身由外檐墙和内檐墙构成,内填泥土碎石。
外檐墙是指外皮墙向城外的一面。构筑时,有明显的收分,收分一般为墙高125%。墙身的收分,能增加墙体下部的宽度,增强墙身的稳定度,加强它的防御性能,而且使外墙雄伟壮观。内檐墙是指外皮墙城内的一面,构筑时一般没有明显的收分,构筑成垂直的墙体,关于外檐墙的厚度,一般是以“垛口”处的墙体厚度为准,这里的厚度一般为一砖半宽,根据收分的比例,越往下越厚。砖的砌筑方法以扁砌为主。
长城的城墙是这
一防御工程中的主体部分。它建于高山峻岭或平原险阻之处,根据地形和防御功能的需要而修建,凡在平原或要隘之处修筑得十分高大坚固,而在高山险处则较为低矮狭窄,以节约人力和费用,甚至一些最为陡峻之处无法修筑的地方便采取了“山险墙”和“劈山墙”的办法,在居庸关、八达岭和河北、山西、甘肃等地区的长城城墙,一般平均高约7、8米,底部厚约6、7米,墙顶宽约4、5米。在城墙顶上,内侧设宇墙,高1米余,以防巡逻士兵跌落,外侧一面设垛口墙,高2米左右,垛口墙的上部设有望口,下部有射洞和擂石孔,以观看敌情和射击、滚放擂石之用。有的重要城墙顶上,还建有层层障墙,以抵抗万一登上城墙的敌人。到了明代中期,抗倭名将戚继光调任蓟镇总兵时,对长城的防御工事作了重大的改进,在城墙顶上设置了敌楼或敌台,以住宿巡逻士兵和储存武器粮袜,使长城的防御功能极大的加强。
墙的结构内容是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而定的,总观万里长城的构筑方法,有如下几种类型:
1.版筑夯土墙;
2.土坯垒砌墙;
3.青砖砌墙;
4.石砌墙;
5.砖石混合砌筑;
6.条石;
7.泥土连接砖。
用砖砌、石砌、砖石混合砌的方法砌筑城墙,在地势坡度较小时,砌筑的砖块或条石与地势平行,而当地势坡度较大时,则用水平跌落的方法来砌筑。
烽燧
长城体系中设置有大量烽燧(烽火台)作为情报传递系统,是最古老但行之有效的消息传递方式。
古代边防报警有两种信号,遇有敌情发生,白天放烟叫“烽”,夜间举火叫“燧”,台台相连,传递讯息。白天燃烟,夜间举火,是因为白天阳光很强,火光不易看见,烟雾相对瞩目;而夜间烟雾不显,火光在很远处就能看见,这是很科学的方法。为了报告敌兵来犯的多少,还以燃烟、举火数目的多少来加以区别。到了明朝还在燃烟、举火数目的同时加放炮声,以增强报警的效果,使军情可迅速传达千里之外。按明朝制度,举一烟鸣一炮表示来敌100人左右;举二烟鸣二炮,来敌500人左右;1000人以上举三烟鸣三炮。
按配置的位置和功能,烽燧可以分为四组:设在大漠深处的烽火台是发出警讯的最前线,沿长城两侧设置的烽火台向沿线传递情报,由长城通往京师的系列烽火台与王朝中央联系,还有一组烽火台与长城所在地附近的地方政府和驻军联系。
烽燧的建筑早于长城,但自长城出现后,长城沿线的烽火台便与长城密切结为一体,成为长城防御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的就建在长城之上。烽燧在汉代称作烽堠(烽候)、亭燧,唐宋称作烽台,并把“烽燧”一词也引申为烽火台,明代则一般称作烟墩或墩台(西北明代墩台,大的还有御敌之功能,小的则只有望而无点烽火之功能)。烽火台一般相距10里左右,明代也有距离5里左右的。
烽燧的布局也十分重要,关键为要将其布置在高山险处或峰回路转的地方,而且必须临近的三个烽燧都在彼此的视野范围内,以便于随时查看和传递消息。烽燧除了传递军情之外,还为来往使节保护安全,提供食宿、供应马匹粮秣等服务。有些地段的长城只设烽台、亭燧而不筑墙。
城堡
城堡按等级分为卫城、守御或干户所城和堡城,按防御体系和兵制要求配置在长城内侧,间有设于墙外者。
卫、所城之间相距约百余里,卫城周长6—9里,千户所城周长4—5里,砖砌城墙,外设马面、角楼,城门建瓮城,有的城门外还筑月城或正对瓮城门的翼城,以加强城门的控守。城内有衙署、营房、民居和寺庙。卫、所城与长城的距离或近或远,视长城内位置适中、地势平缓、便于屯垦的地方而建。
堡城或称边堡,间距10里左右,城周1—3里,砖包城垣,开1—2门,建瓮城门。城内有驻军营房、校场、寺庙,边堡同长城的间距一般不超过10里,遇警时可迅速登城。
关城
关城是万里长城防线上最为集中的防御据点。关城设置的位置至关重要,均是选择在有利防守的地形之处,以收到以极少的兵力抵御强大的入侵者的效果,古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生动地说明了关城的重要性。
长城沿线的关城有大有小,数量很多。就以明长城的关城来说,大大小小有近千处之多。有些大的关城附近还带有许多小关,如山海关附近就有十多处小关城,共同组成了万里长城的防御工程建筑系统。
长度
由于年代久远,早期各个朝代的长城大多数都残缺不全,保存得比较完整的是明代修建的长城,所以人们一般说的长城指的是明长城,所称长城的长度,也就的是明长城的长度。
国家文物局和国家测绘局2009年4月18日联合公布,明长城东起辽宁虎山,西至甘肃嘉峪关,从东向西行经辽宁、河北、天津、北京、山西、内蒙古、陕西、宁夏、甘肃、青海十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56个县域,总长度为8851.8千米。经过壕堑359.7千米,自然天险2232.5千米。
2012年6月5日,国家文物局在北京居庸关长城宣布,历经近5年的调查认定,中国历代长城总长度为21196.18千米,包括长城墙体、壕堑、单体建筑、关堡和相关设施等长城遗产43721处。这是中国首次科学、系统地测量历代长城的总长度。此次长城的调查和认定,不仅认定了2009年测定的明长城长度,还开展了秦汉及其他时代长城的资源调查。
主要关隘
长城关口有:嘉峪关、山海关、居庸关、玉门关、井陉关、娘子关、雁门关、偏头关、平型关、古北口、喜峰口、榆林塞、黄崖关、瓦桥关、虎山长城、鸦鹘关、牛庄城、分水关、宁远城、阳关、平定堡城、清阳关、新安关、镇远关、锦州城、马水口、倒马关、九门口、老龙头、董家口、刘家口、马兰关、新开口、插箭岭关、金山岭、独石口、张家口、马市口、羊房堡关、水口关、紫荆关、宣化城、三屯营、三道关、大毛山关、义院口、界岭口、重峪口、徐流口、冷口关、白洋峪关、青山关、铁门关、潘家口、龙井关、洪山口、上关、常峪口、狼窝沟口、新河口、白石口关、浮图峪关、乌龙沟关、飞狐口、寡妇楼、司马台、慕田峪关、沿河城、将军关、白马关、鹿皮关、河防口、莲花池关、黄花城关、撞道口关、九孔楼、四海冶口、居延塞故城、鸡鹿塞、高阙塞、大同城、杀虎口、威鲁堡口、金锁关、黄泽关、黄榆关、北楼口、宁武关、利民堡口、得胜口、镇宏堡口、平远堡、新平堡口、保平堡口、桦门堡、瓦窑口堡、镇宁堡口、镇口堡、守口堡口、镇边堡、镇川堡、宏赐堡口、镇羌堡口、拒墙堡口、拒门堡口、助马堡口、破鲁堡口、保安堡口、宁鲁堡口、破虎堡口、残虎堡口、马堡口、云石堡口、少家堡口、大河堡口、败虎堡口、迎恩堡口、阻虎堡口、将军会堡、丫角山、老营堡、红门口、老牛湾堡、阳方口、白草关口、广武城、北楼口、狼牙口、龙泉关、固关、鹤度岭口、马岭关、支锅岭口、峻极关、吴旗秦长城等。
代表地段
山海关
山海关被称为“天下第一关”,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东北15千米,是万里长城的入海处。全长26千米,主要包括:老龙头长城、南翼长城关城长城、北翼长城、角山长城、三道关长城及九门口长城等地段。老龙头长城是长城入海的端头部分。山海关是明代创建“卫所兵制”的产物,明代的“屯田制”和改革政策又对山海关的巩固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镇北台
镇北台位于历史文化名城陕西省榆林市,距城区约3千米,建于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是万里长城中最为宏大、气势最为磅礴的建筑,也是万里长城上最雄伟的军事要塞和观察所,有中国长城“三大奇观之一”东有山海关、中有镇北台、西有嘉峪关)和“天下第一台”之称。据险临下,呈方形,共4层,高30余米,占地面积5056平方米。
嘉峪关长城
嘉峪关长城位于甘肃省嘉峪关市西南隅,因建于嘉峪山麓而得名,是明长城西端起点,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是明长城沿线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城关,河西第一隘口,也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一站。城关由内城、外城和城壕组成的完整防御体系,黄土夯筑而成,外包城砖,坚固雄伟。关城平面呈梯形,面积33500余平方米,城墙总长733米,高11.7米。
金山岭长城
金山岭长城位于北京市密云区与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交界的燕山山脉中。西起龙峪口,东止望京楼,全线10.5千米。沿线有建筑各异的敌楼67座,烽火台2座,大小关隘5处,这里长城上敌楼密集,一般50—100米一座,墙体以巨石为基,高5—8米,并设有拦马墙、垛墙和障墙,形式多样,各具特色。
八达岭长城
八达岭长城位于北京市延庆区,是明长城最具代表性的一段,居庸关的前哨,海拔高度1015米,是明代重要的军事关隘和北京的重要屏障。1961年,国务院公布八达岭关城和城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联合国接受万里长城为“世界文化遗产”。1991年8月,八达岭长城在北京故宫博物馆,接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人类文化遗产证书。
黄崖关长城
黄崖关长城地处蓟州区北30千米的崇山峻岭之中,始建于北齐天保七年(556年)。明代名将戚继光任蓟镇总兵时,曾重新设计,包砖大修,这一段长城建筑特点是:台墙有砖有石,敌楼有方有圆,砌垒砖有空心有实心。关城塞堡、敌台水关,接山跨河,布局巧妙。景区拥有中国第一座长城博物馆和一座当代长城碑林。
大境门长城
大境门长城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是唯一一座以门命名的长城关口,长城四大关口之一,修筑于明成化年间,坐落在东、西太平山间,据长城之要隘,扼边关之锁钥。大境门门墙高12米,底长13米,宽9米。西侧有明万历年间开凿的西境门(小境门)。景区有西太平山长城公园,来远堡,小境门,关帝庙,二郎庙,山神庙等众多明清历史遗迹。
角山长城
角山长城距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北约3千米,系燕山余脉,是关城北山峦屏障的最高峰,海拔519米。其峰为大平顶,平广可坐数百人,有巨石嵯峨,好似龙首戴角,故名。角山是万里长城从老龙头起,向北跨越的第一座山峰,所以人们又称它为“万里长城第一山”。角山长城建于明洪武初年,从山脚旱门关到大平顶共1536延长米。城墙大部分就地取材,毛石砌筑,局部为城砖和长条石砌垒,角山长城的高度和宽度,有明显的随山就势特点。
青山关
青山关位于河北省迁西县北部,因关口两侧的大青山而得名,始建于明洪武年间,把守的道路外达塞北草原,内地直抵蓟州镇府三屯营,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民族英雄戚继光率部与蒙古朵颜部在此发生两次战役,在原有基础上亲自督修了青山关长城,形成了现有格局。青山关水门被称为万里长城第一门,是长城沿线保存完好的唯一一座提拉式水门。
慕田峪长城
慕田峪长城位于北京市怀柔区境内,是北京新十六景之一。西接居庸关长城,东连古北口。1992年被评为北京旅游世界之最。2002年被评为4A级风景区。慕田峪由于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自古以来就是拱卫北京的军事要冲,被称为“危岭雄关”。
司马台长城
司马台长城位于北京市密云区东北部的古北口镇境内,距北京城区120千米,东起望京楼,西至后川口,全长5.4千米,共有敌楼35座,整段长城构思精巧,设计奇特。长城专家罗哲文教授曾评价:“中国长城是世界之最,而司马台长城又堪称中国长城之最。”司马台长城是中国唯一保留明代原貌的古建筑遗址。
古北口长城
古北口长城位于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是中国长城史上最完整的长城体系。由北齐长城和明长城共同组成,包括卧虎山、蟠龙山、金山岭和司马台4个城段。古北口是山海关、居庸关两关之间的长城要塞,为辽东平原和内蒙古通往中原地区的咽喉,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尤其在辽、金、元、明、清这五朝,大大小小争夺古北口的战役从未停止过,长城的作用突显得尤为重要。
箭扣长城
箭扣长城位于北京市怀柔区西北八道河乡境内,距怀柔城区约30千米,山势富于变化,因整段长城蜿蜒呈W状,形如满弓扣箭而得名。箭扣长城是北京一段最险峻、雄奇的长城,自然风化严重,没有任何人工修饰,自牛犄角边、南大楼、鬼门关、箭扣梁、东西缩脖楼、东西油篓顶、将军守关、天梯、鹰飞倒仰、九眼楼、北京结到望京楼绵延20多千米。
虎山长城
虎山长城位于辽宁省丹东市城东15千米的鸭绿江畔虎山景区,虎山主峰高146.3米,峰顶是万里长城的第一个烽火台。站在烽火台上环顾四周,朝鲜的义州、中国的马市沙洲和连接丹东与新义州的鸭绿江大桥清晰可见。
九门口长城
九门口长城位于辽宁省绥中县李家乡新台子村,距山海关15千米,全长1704米。其南端起于危峰绝壁间,与自山海关方向而来的长城相接。自此长城沿山脊向北一直延伸到当地的九江河南岸,在宽达百米的九江河上,筑起规模巨大的过河城桥,以此向北逶迤于群山之间。“城在水上走,水在城中流。”是人们对九门口长城的形象描述。
大同长城
大同长城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建于嘉靖年间,由宣大总督翁万达创修。大同为明代九边重镇之一,战略地位重要。大同长城东起天镇县镇口台,西至丫角山(今内蒙古清水河子),全长335千米。据《三云筹俎考·大同总镇图说》统计,大同镇先后修大边、二边516.3里;城堡72座(城20,堡52);边城776个;火路墩833个。
居庸关
居庸关位于北京西北48千米处的关沟峡谷之中,是万里长城上历史最悠久、最著名的关隘之一。关城所在的峡谷,属太行余脉军都山地,以险著称。历代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许多赞咏的诗篇,乾隆也在此御笔亲提“居庸叠翠”四字,成为著名的“燕山八景”之首。
雁门关
雁门关又名西陉关,以“险”著称,有“天下九塞,雁门为首”之说。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代县以北约20千米处的雁门山中,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为“外三关”。相传每年春来,南雁北飞,口衔芦叶,飞到雁门盘旋半晌,直到叶落方可过关。故有“雁门山者,雁飞出其间”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