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中的分节符(文具的相关知识四)
书中的分节符(文具的相关知识四)澄心堂纸苔纸是一种有独特风格的艺术加工纸,有手工及机制生产。伦乃造意(发明、创造)用树皮、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先捣制成浆,取膜而去水,后晾干,而制成纸。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侧理纸张华著《博物志》成,晋武赐于阗青铁研,辽西麟角笔,南越侧理纸,一名水苔纸,南人以海苔为之,其理纵横邪侧,故以为名。
文具包括学生文具以及办公文具、礼品文具等。 现代的释义应该指办公室内常用的一些现代文具:签字笔、水笔、钢笔、铅笔、圆珠笔等;以及笔筒等配套用品。其他办公用品还包括:直尺、笔记本、文件袋、文件封套、计算器、长尾夹等。
蔡伦纸
汉和帝时,中常侍蔡伦典作上方,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捣以为纸。奏上之。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造纸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纸是中国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即按书写需要裁好的丝织品)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
伦乃造意(发明、创造)用树皮、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先捣制成浆,取膜而去水,后晾干,而制成纸。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侧理纸
张华著《博物志》成,晋武赐于阗青铁研,辽西麟角笔,南越侧理纸,一名水苔纸,南人以海苔为之,其理纵横邪侧,故以为名。
苔纸是一种有独特风格的艺术加工纸,有手工及机制生产。
澄心堂纸
李后主造澄心堂纸,细薄尤润,为一时之甲。相传淳化帖皆此纸所拓。宋诸名公写字,及李龙眠画,多用此纸。
澄心堂纸始制于南唐,南唐皇宫有一处藏书之所,名“澄心堂”,由此处精制出来的特殊用纸,即名“澄心堂纸”,是宫廷御纸。
澄心堂纸是南唐文房三宝之一,被评为中国造纸史上最好的纸,以肤卵如膜,坚洁如玉,细薄光润著称。
薛涛笺
元和初,元稹使蜀,营妓薛涛以十色彩笺遗稹,稹于松花纸上写诗赠涛。蜀中有松花纸、金沙纸、杂色流沙纸、彩霞金粉龙凤纸,近年皆废,惟绫纹纸尚存。薛涛笺狭小、便用,只可写四韵小诗。
薛涛设计的笺纸,是一种便于写诗,长宽适度的笺。此笺原用作写诗作为诗笺,后来逐渐用作写信,甚至官方国札也用此笺,流传。
左伯纸
左伯与蔡伦同时,亦能为纸,比蔡更精。上召韦诞草诏,对曰:若用张芝笔、左伯纸及臣墨,兼此三具,又得臣手,然后可以成径丈之势。
汉灵帝时期,出现一位书法家兼造纸家左伯,曾经制造出当时认为最好的“左伯纸”。“左伯(165---226),字子邑。山东东莱(今莱州) 人。……擅名汉末,又甚能做纸,汉兴,用纸代简,至和帝时蔡伦工为之,而子邑尤行其妙。”左伯纸,原料多用麻料和当地丰富的桑皮原料。当时起先用麻料,麻料当时来自普通百姓用过的衣服,及其他麻制品,如麻袋,麻绳,麻鞋等,因为麻料比皮料韧性稍差,后有采用当地丰富的桑皮原料,或者根据纸的用途两种原料相互配比,桑皮纤维是韧皮纤维里面最长的,其韧性可见一斑,而麻料虽然纤维短,但其滤水效果好,两者结合所捞制的纸,质量甚优。临朐皮纸还保留掺入部分麻料的工艺
东汉时造纸原料应就地取材,山东临朐桑蚕业历史悠久,春秋战国时期,齐国(临朐属齐)已成为桑蚕生产发达的地区之一。汉代“皎洁如霜雪”的“齐纨”经丝绸之路销往西域各地。“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杜甫诗句),反映了临朐一带桑蚕生产的盛况。而当时“齐鲁桑麻千亩”,造纸原料丰富,左伯是在山东造纸,西周地图标注当时临朐和莱州相邻,因此山东临朐手工纸既是左伯纸也顺理成章。
山东省的纸史研究者郭兴鲁曾查阅有关史志并赴左伯家乡实地调查,认为“左伯纸”是山东手工纸的源头。
《墨谱》
上古无墨,竹板点漆而书。中古以石磨汁,或云是延安石液。至魏齐,始有墨丸,乃漆烟松煤夹和为之。所以晋人多用凹心研,欲磨墨储沈耳。
宋李孝美撰。又名墨苑、墨谱法式。三卷。上卷有采松、造窑、发火、取烟、和制、入灰、出灰、磨试八图,每图有解说。今本只有采松、造窑二图及解说,其余有说无图。中卷记叙著名制墨者16家的程式,并有所制墨之图。下卷介绍制墨方法,凡20条。
麦光
杜诗:“麦光铺几净无瑕。”东坡诗:“香云蔼麦光。”麦光,纸名。香云,墨也。
纸墨雅称
李廷珪墨
唐李超易水人,与子廷珪亡至歙州。其地多松,因留居,以墨名家,其坚如玉,其纹如犀。其制:每松烟一斤、真珠三两、玉屑一两、龙脑一两,和以生漆,捣十万杵,故坚如玉,能置水中,三年不坏。
南唐李廷珪父子所制之墨。李廷珪本姓奚,自易水迁居歙县,赐姓李。其墨取黄山松烟,制造精良,坚如玉,纹如犀,自宋以来推为第一。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事志》:“南唐后主留心笔札,所用‘澄心堂纸’、‘李廷珪墨’、‘龙尾石砚’,三者天下之冠……莆阳蔡君谟尝评‘李廷珪墨’能削木,坠沟中,经月不坏。”明陶宗仪《辍耕录·墨》:“至唐末,墨工奚超与其子廷珪,自易水渡江,迁居歙州,南唐赐姓李氏。廷珪父子之墨,始集大成……故世有‘奚廷珪墨’,又有‘李廷珪墨’。”亦省称“李墨”。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五:“东坡自儋耳归,至广州舟败,亡墨四箧,平生所宝皆尽,仅于诸子处得‘李墨’一丸。
小道士墨
唐玄宗御案上墨曰龙香剂。一日,见墨上有小道士,似蝇而行。上叱之,即呼万岁,曰:“小臣墨精,黑松使者是也。世人有文章者,皆有龙宾十二随之。”上异之。乃以墨分赐掌文官。
罗小华是明墨歙派的代表人物,曾官至中书舍人,善以桐烟制墨,墨品极佳,被时人誉为:“坚如石,纹如犀,黑如漆,一螺值万钱。”罗小华的墨品传世稀少,且伪品很多,因此弥足珍贵。其主要代表墨品有“小道士墨”等二十几种。
陈玄
《毛颖传》:颖与绛人陈玄、弘农陶弘、会稽禇先生友善,其出处必偕。
陈玄,读音chén xuán,汉语词语,墨的别称。出自唐 韩愈《毛颖传》。唐 韩愈《毛颖传》:“ 颖与绛人陈玄、弘农陶泓及会稽褚先生友善,相推致,其出处必偕。”
客卿
《长杨赋》借子墨客卿以为讽。又燕人易玄光,字处晦,封为松滋侯。
语出《汉书·扬雄传下》:“雄从至射熊馆,还,上《长杨赋》,聊因笔墨之成文章,故藉翰林以为主人,子墨为客卿以风。”后以“翰林子墨”、“子墨客卿”泛指辞人墨客。
麋隃
麋隃,墨也。唐高丽贡松烟墨,和麋鹿胶造墨,名麋隃。
《汉宫仪》“尚书令、仆、丞、郎”等官员,每月可得“隃麋大墨一枚,小墨一枚”。因此,古人诗文中,称墨为“隃麋”。后世制墨者,用“古隃麋”作墨名,以表示其所制之墨,历史悠久,墨质精良。
文具知识选自《夜航船》文学部,
文具共四篇此最后篇,后道教篇更加精彩。
知识过于枯燥、文章过于冗长,
如果您耐着性子看到结尾了,
请您 长按点赞 给你我一个鼓励。
希望有文化、有品位的您能 关注我,
让我们共同学习、传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東知之,致力于传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努力成为有内容、有营养、有态度的文化自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