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必懂的经济学原理(入门经济学的10大基本原理)
一个必懂的经济学原理(入门经济学的10大基本原理)所以今天这一期推送,我挑选了一本宇宙Top1的经济学学院派教科书——N·格里高利·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微观册》来讲解。多数人对学习经济学的顾虑在于复杂数学公式、图表和回归模型,但那些都是经济学这棵大树上茂密的枝叶和金灿灿的果实,并非支撑起经济学大厦的坚固树干——学习经济学,没有必要把自己搞得痛苦、疲惫不堪,如果先从最基础的10大原理入手,就可以保护好自己的学习热情,不至于消耗掉宝贵的意志力。·绝对的自由市场为什么反而带来“不自由”?·贸易是怎样让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变好的?经济学被誉为社会科学“皇冠上的明珠”,在诸如法学、政治学、管理学、心理学等诸多社科领域中,都能发现“理性人假设”、“博弈论”、“供需分析”的模型影子——离开经济学,不可能做到对社会科学的融会贯通,就好像离开了水和火,我们无法烹饪出任何食物。
“控制房租上涨,长远看将损害租客的利益。”
---本文约17000字,阅读需10分钟---
灵魂发问
·为什么平分家务并不是最有效率的策略?
·绝对的自由市场为什么反而带来“不自由”?
·贸易是怎样让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变好的?
经济学被誉为社会科学“皇冠上的明珠”,在诸如法学、政治学、管理学、心理学等诸多社科领域中,都能发现“理性人假设”、“博弈论”、“供需分析”的模型影子——离开经济学,不可能做到对社会科学的融会贯通,就好像离开了水和火,我们无法烹饪出任何食物。
多数人对学习经济学的顾虑在于复杂数学公式、图表和回归模型,但那些都是经济学这棵大树上茂密的枝叶和金灿灿的果实,并非支撑起经济学大厦的坚固树干——学习经济学,没有必要把自己搞得痛苦、疲惫不堪,如果先从最基础的10大原理入手,就可以保护好自己的学习热情,不至于消耗掉宝贵的意志力。
所以今天这一期推送,我挑选了一本宇宙Top1的经济学学院派教科书——N·格里高利·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微观册》来讲解。
为啥挑这本书呢?因为不管是北大、复旦是哈佛,都用这本书作为经济学本科生的官方教材,使得其业界一哥的地位简直不可撼动。希望它能带给你基础的经济学思维,以及理性的决策习惯。
这本书的特色首先在于简明性。曼昆在写这本书时依据的原则是:“写作最重要的是简单明了,而不是事无巨细包罗万象,读者的时间是稀缺资源。”这也就体现了经济学本身的“经济”二字。
第二个特色是趣味性。曼昆通过日常生活中人们熟悉的事例、故事经历、政策分析、新闻摘录这些素材来介绍经济学,这就让读者在有趣的阅读中轻松地了解 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经济学的趣味化是许多经济学家追求的目标,曼昆是成功者,这也正是这本书的影响远远超出学术界的原因。
由于篇幅过长,最后我决定把这本500页的煌煌巨作拆分为两期,这次带来的是上半部分的内容,已被分为17个贴近生活的小问题,主要的图表得到了保留,建议收藏食用。
01 微观部分
敲黑板!你一定要学习经济学的3个理由
19 世纪的伟大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马歇尔在他的教科书《经济学原理》中这样写道:“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日常生活事务的学问。但作为一名 21 世纪的学生或职场人士,你为什么还应该学习经济学呢?原因有三个。
1、它能帮助你理解你所生活的世界。有许多经济问题可能会激发你的好奇心。为什么在上海找房子如此困难?为什么如果旅客周六停留一个晚上,那么航空公司对往返机票的收费就要低一些?为什么Angelababy出演电影得到的报酬如此之高?为什么许多非洲国家的生活水平特别低?为什么一些国家通货膨胀率高,而另一些国家物价稳定?为什么在一些年份找工作容易,而在另一些年份困难?这些只是经济学课程可以帮助你回答的几个问题。
2、它能使你更精明地参与经济。在你的日常生活中,你要做许多经济决策。当你是学生时,你要决定在学校学习多少年。一且你参加了工作,你就要决定把多少收入用于支出,多少用于储蓄,以及如何将你的储蓄用于投资。也许有一天你要管理一个小公司或一家大企业,而且你要决定为你的产品制定多高的价格。本书各章提出的观点将使你从一个新角度去思考如何最好地做出这些决策。学习经济学本身并不会使你富有,但它将提供一些有助于你努力致富的工具。
3、它能使你更好地理解经济政策的潜力与局限性。经济问题总是市政府办公室、省政府大厦和国家的决策者们所关心的。各种不同形式税收带来的负担有哪些?与其他国家自由贸易的影响如何?保护环境的最好方法是什么?政府的预算赤字如何影响经济?作为一个公民,你可以帮助政府在这些引导全社会资源配置的政策之间做出选择。对经济学的理解将有助于你履行这一职责,而且或许有一天你自己也会成为那些决策者中的一员。
结论:因此,经济学原理可以运用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无论以后你阅读报纸、管理企业还是从政为人民服务,你都将会为学习过经济学而感到欣慰。
经济学10大原理!墙裂建议收藏!
原理一: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为了得到一件喜爱的东西,我们通常不得不放弃另一件喜爱的东西。做出决策就是要求我们在一个目标与另一个目标之间进行权衡取舍。考虑一个学生必须决定如何分配她最宝贵的资源:时间,是复习数学,还是复习物理?;考虑父母决定如何使用他们的家庭收入:是购买食物、衣物,还是全家度假?;考虑社会面临的权衡取舍:分配政策更偏向效率,还是平等?。总之,人们只有了解他们面临的选择,才有可能做出良好的决策。因此,我们对经济学的学习要从认识生活中的权衡取舍开始。
原理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
由于人们面临着权衡取舍,所以做决策时就需要比较可供选择的行动方案的成本与收益。考虑是否上大学的决策。上大学的主要收益是丰富了知识并且在一生中都拥有了更好的工作机会。但成本是什么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你可能会把你用于学费、书籍、住宿和伙食的钱加总起来,再加上你失去的潜在工作收入,就是你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成本”。
原理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经济学家通常假设人是理性的。当可用的机会给定时,理性人 (rational people) 系统而有目的地尽最大努力去实现其目标。理性人知道,生活中的许多决策很少是黑与白之间的选择,而往往是介于其间的灰色地带。
要吃午饭的时候,你面临的决策往往不是“完全不吃还是大吃一顿",而更可能是“是否再多吃一勺土豆泥"。当考试临近时,你的决策不是在放弃考试和一天学习 24 个小时之间的选择,而是是否多花小时来复习功课而不是看电视。
经济学家用边际变动 (marginal change) 这个术语来描述对现有行动计划的微小增量调整。记住,“边际”指“边缘",因此边际变动是围绕你所做的事的边缘来进行的调整。理性人通常通过比较边际收益 (marginal benefit) 与边际成本 (marginal cost)做决策当且仅当一种行为的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时,一个理性决策者才会采取行动。
这个原理可以解释为什么手机使用者会打那么多的电话,为什么航空公司愿意以低于平均成本的价格出售机票,以及为什么人们愿意为钻石支付比水高得多的价格。习惯于边际思考的逻辑可能需要一段时间,但学习经济学将给你带来许多练习的机会。
原理四: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激励 (incentive) 是引起一个人做出行动的某种东西(例如对惩罚或奖励的预期)。由于理性人通过比较成本与收益做出决策,所以他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在分析市场如何运行时,激励起到关键作用。
例如,当苹果的价格上涨时,人们决定少吃苹果。同时,苹果园主决定雇用更多工人并多摘些苹果。政府决策者决不能忘记激励:汽油税鼓励一人们开小型的节油型汽车。欧洲开小型车的人比美国多,原因之一就是欧洲的汽油税比美国高。
所以,在分析任何一种政策时,我们不仅应该考虑它的直接影响,而且还应该考虑它通过激励产生的不太明显的间接影响。如果政策改变了激励,那就会使人们改变自己的行为。
原理五:贸易可以使每个人的状况都变得更好
先考虑贸易如何影响你的家庭。当你的某个家庭成员找工作时,她要与也在找工作的其他家庭的成员竞争。各个家庭在购物时也会相互竞争,因为每个家庭都想以最低的价格购买最好的东西。在某种意义上说,经济中的每个家庭都会与所有其他家庭相竞争。尽管存在这种竞争,但把你的家庭与所有其他家庭隔绝开来并不会使你的家庭过得更好。如果真的隔绝开来的话,你的家庭就必须自己种粮食、自己做衣服、自己盖房子。
显然,你的家庭在与其他家庭的贸易中受益良多。贸易使每个人都可以专门从事自己最擅长的活动,无论它是耕种、做衣服还是盖房子。通过与其他人开展贸易,人们可以以较低的成本获得各种各样的物品与服务。国家和家庭一样,也能从相互贸易中获益。贸易使各国可以专门从事自己最擅长的活动,并享有更多种类的物品与服务。
原理六: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
在市场经济 (market economy) 中,中央计划者的决策被千百万企业和家庭的决策所取代。企业决定雇用谁和生产什么。家庭决定为·哪家企业工作,以及用自己的收入购买什么。这些企业和家庭在市场上相互交易,价格和利已引导着他们的决策。
乍一看,市场经济的成功是一个谜,因为在市场经济中,没有一个人追求整个社会的经济福利。自由市场包括大量物品与服务的众多买者与卖者,而所有人都主要关心自己的福利。尽管市场中存在的是分散的决策和利己的决策者,但事实已经证明,市场经济在以一种促进总体经济福利的方式组织经济活动方面非常成功。
经济学家亚当·斯密 (Adam Smith) 在其 1776 年出版的著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中提出了经济学中最著名的观察结果:家庭和企业在市场上相互交易,他们仿佛被一只“看不见的手”所指引,并带来了合意的市场结果。
原理七: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如果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如此强大,那么为什么我们还需要政府呢?我们需要政府的原因之一是:只有当政府落实规则并维护对市场经济至关重要的制度时,看不见的手才能施展其魔力。最重要的是,市场经济需要实施产权 (property rights) 制度,以便个人可以拥有和控制稀缺资源。如果一个衣民预见到他的谷物会被偷走,他就不会种庄稼。
我们需要政府的另一个原因是:尽管看不见的手是强有力的,但并不是无所不能的。政府干预经济并改变人们自己选择的资源配置的原因大体有两类:促进效率或促进平等。这就是说,大多数政策的目标要么是把经济蛋糕做大,要么是改变这个蛋糕的分割方式。
当你学了经济学以后,你就能更好地判断一项政府政策什么时候是合理的(因为它提高了效率或者促进了平等),而什么时候是不合理的
原理八: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服务的能力
世界各国生活水平的差别是惊人的。在 2014 年,美国的人均收入约55000 美元。同一年,墨西哥的人均收入约为 17000 美元,中国的人均收入约为 13000 美元,而尼日利亚的人均收人只有 6000 美元。用什么来解释各国之间和不同时期生活水平的巨大差别呢?
答案非常简单。几乎所有生活水平的差别都可以归因于各国生产率 (productivity),即每单位劳动投入所生产的物品与服务数量的差别。在那些每单位时间工人能生产大量物品与服务的国家,大多数人享有高生活数量。在那些工人生产率低的国家,大多数人必须忍受贫困的生活。同样,一国生产率的增长率决定了它的平均收入的增长率。
原理九: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
是什么引起了通货膨胀?在大多数严重或持续的通货膨胀情况下,罪魁祸首是货币量的增长。当一国政府发行了大量本国货币时,货币的价值就下降了。在 20 世纪 20 年代初的德国,当物价平均每月上升 倍时,货币量每月也增加了 倍。美国的情况虽然没有这么严重,但从美国的经济史中也可以得出类似的结论:20 世纪 70 年代的高通货膨胀与货币量的迅速增长是相关的,而近年来经历的低通货膨胀与货币量的缓慢增长也是相关的。
原理十: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大多数经济学家是这样描述货币注入的短期效应的:经济中货币量增加刺激了社会的整体支出水平,从而增加了对物品与服务的需求。随着时间推移,需求的增加会引起企业提高物价,但同时,它也鼓励企业雇用更多的工人,并生产更多的物品与服务。雇用更多的工人意味着更少的失业。上述推理过程得出一种在整个经济范围内的最终的权衡取舍: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决策者在运用各种政策工具时可以利用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这种短期权衡取舍关系。决策者可以通过改变政府支出量、税收量以及发行的货币量来影响对物品和服务的总需求。需求的变动反过来又影响经济在短期中所经历的通货膨胀和失业的组合。由于这些经济政策工具拥有强大的潜在力量,因此决策者应该如何运用这些工具来控制经济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问题。
结论:现在你已经对经济学研究什么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在以后的笔记中,我们将提出许多关于人、市场与经济的具体见解。掌握这些见解需要付出一些努力,但并不是一项难以完成的任务。我们将在之后关于经济学的专题笔记中经常提到这里所强调的经济学十大原理。记住这些基本原理,因为即使最复杂的经济分析也是用这里所介绍的十大原理构建起来的。
宏观|微观经济学有啥差异?
经济学的不同层次:许多学科在各种不同层次上进行研究。以生物学为例,分子生物学家研究构成生命体的化学合成物;细胞生物学家研究细胞,细胞由许多化学合成物构成,同时它本身也是构成活的生物体的基本单位;进化生物学家研究各种动物与植物,以及若干世纪以来物种如何逐步地进化。经济学也在各种不同层次上进行研究。我们可以研究单个家庭与企业的决策。我们也可以研究某种物品与服务市场上家庭与企业之间的相互交易。我们还可以研究整体经济的运行,即所有这些市场上全部决策者活动的总和。
不同的研究对象:传统上,经济学被划分为两个大的分领域。微观经济学 (microeconomics)研究家庭和企业如何做出决策,以及它们如何在特定市场上相互交易。宏观经济学 (macroeconomics) 研究整体经济现象。一个微观经济学家可能研究租金控制对上海市住房的影响、外国竞争对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影响,或者接受9年义务教育对工人收入的影响。一个宏观经济学家可能研究中央政府借债的影响、经济中失业率随时间推移的变动,或者提高一国生活水平的不同政策。
二者紧密相连: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是紧密相关的。由于整体经济的变动产生于千百万个人的决策,所以不考虑相关的微观经济决策而要去理解宏观经济的发展是不可能的。例如,宏观经济学家可能研究个人所得税的减少对整个物品与服务生产的影响。但是为了分析这个问题,他必须考虑所得税减少会如何影响家庭把多少钱用于购买物品与服务的决策。尽管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之间存在固有的联系,但这两个领域仍然是不同的:因为它们强调不同的问题,所以在每个领域都有自己的一套模型。
总结:
微观经济学:研究家庭和企业如何做出决策,以及它们如何在市场上相互交易的学科。
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体经济现象,包括通货膨胀、失业和经济增长的学科。
实证|规范经济学有啥区别?
举个例子:例如,假设有两个人正在讨论最低工资法。下面是你可能听到的两种表述:
Portia :最低工资法引起了失业。
Noah :政府应该提高最低工资
现在不管你是否同意这两种表述,应该注意的是, Portia Noah 想要做的事情是不同的。Portia 的说法像一个科学家:她做出了一种关于世界如何运行的表述。Noah 的说法像一个政策顾问:他做出了他想如何改变世界的表述。
表述世界的两种方式:一般来说,关于世界的表述有两种类型。第一种类型的表述,例如Portia 的表述,是实证的。实证表述 (positive statements) 是描述性的。它们试图描述世界是什么样子的。第二种类型的表述,例如 Noah 的表述,是规范的。规范表述 (normative statements) 是规定性的。它们试图描述世界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二者的区别:实证表述和规范表述之间的关键区别是我们如何判断它们的正确性。从原则上说,我们可以通过检验证据来确认或否定实证表述。经济学家可以通过分析某一时期内最低工资变动和失业变动的数据来评Portia 的表述。与此相比,对规范表述的评价则既涉及事实也涉及价值观。仅仅靠数据不能判断 Noah 的表述的正确性。确定什么是好政策或什么是坏政策不仅仅是一个科学问题,它还涉及我们对伦理、宗教和政治哲学的看法。所以,实证表述与规范表述从根本上讲是不同的,但在一个人的观念中它们通常相互关联。特别是,我们关于世界如何运行的实证观点将影响我们关于什么政策合意的规范观点。如果 Portia 关于最低工资法引起失业的说法正确的话,这可能会使她否定 Noah 关于政府应该提高最低工资的结论。但我们的规范结论并不能仅仅根据实证分析,还要涉及价值判断。
结论:我们在学习经济学时,要记住实证表述与规范表述的区别,因为这有助于你将精力集中在手头的任务上。经济学的许多内容是实证的:它仅仅在努力解释世界如何运行。但那些运用经济学的经济学家们通常有规范的目的:他们想知道如何改善经济。当你听到经济学家做出规范表述时,你就可以知道,他们此时已经是站在政策顾问的立场上,而不是站在科学家的立场上了。
经济学家赞同|但普通人反对的20个主张
表中的第一个主张是关于租金控制的,这是一项规定房东对住房可以收取的最高房租的法律规定。几乎所有经济学家都认为,租金控制对住房的可得性和质量有不利影响,而且这是一种代价高昂的帮助最弱势社会成员的方法。但是许多市政府还是不理会经济学家的建议,而对房东可以向其房客收取的租金规定了上限。
表中的第二个主张涉及关税和进口配额,这是两种限制各国间贸易的政策。几乎所有经济学家都反对这种对自由贸易的限制,其原因我们将在本书中进行更充分的讨论。但是,这些年来总统和国会一直选择限制某些物品的进口。
结论:既然专家一致反对,那么为什么租金控制和贸易限制这些政策还一直持续呢?这可能是因为ZZ过程是一种不可消除的障碍,但也可能是因为经济学家还无法使普通公众相信这些政策是不合意的。我们学习经济学的目的之一就是使你理解经济学家对这些问题和其他问题的观点,也许还要说服你相信这是正确的观点。
经济学|涨工资了你会干嘛?收入弹性
定义:
收入弹性(income elasticity of demand)是指在价格和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由于消费者的收入变化所引起的需求数量发生变化的程度大小。通常用需求的收入弹性系数来表示需求收入弹性的大小,其公式如下:需求的收入弹性=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消费者收入变动的百分比。
类型:
以下为四种类型:{Ei表示需求收入弹性}
1.Ei=0,需求收入无弹性,消费者收入的变化并不引起对商品需求量的变化,这是一种极端情况;
2.Ei<0,需求收入弹性为负值。如果一种商品的需求收入弹性小于零,就说明该商品的需求量与收入变化之间存在反方向变化的关系。当消费者收入增加时,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反而减少,这样的商品在经济学中称之为劣质商品(inferior goods)或低档商品;
3.0<ei<1< span="">,需求收入缺乏弹性。当消费者收入增加时,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但是需求量增加的幅度小于收入增加的幅度。这种商品被称为生活必需品(necessities);
4.Ei >1,需求收入富有弹性。当消费者收入增加时,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但是需求量增加的幅度大于收入增加的幅度。这种商品被称为奢侈品(luxury goods)。
5.Ei =1,需求收入单位弹性。在这种情况下,需求量变动与收入变动的百分比相同。
常见收入弹性
从上表中我们能看出,各个商品的收入弹性差距很大。当你收入增加10%的时候,你的用电量只增加了2.3%,但你出国度假的支出将会增加。与之相反,你对公共交通的需求会减少7.5%。所以我们能看出,出国度假是一种奢侈品,电是一种正常品,而公共交通是保障穷人交通的,其实是一种劣等品。
结论:当我们的收入提高,我们并不会均等的安排每一分提高的收入,而是会有侧重的去换来更多的效用,比如跨国旅行、私立医疗、外出就餐,也会减少一些“平民消费”,比如坐地铁、挤公交。收入弹性的差异是耐人寻味的,它反应了人脑这杆秤对“享乐”的衡量。
经济学|双十一对你重要吗?价格弹性
定义:价格弹性指价格变动引起的市场需求量的变化程度。它是企业决定产品提价或降价的主要依据。一般地说,在需求曲线具有弹性的情况下,企业可以采取降价策略; 反之,企业可以采取提价策略,以保证企业收益不断增加。
香烟:
仔细过一遍数字,然后思考,为什么有的数值高,有的数值低?这些数字有很多值得探讨的地方。比如香烟,它是一种成瘾的产品,所以大概率情况下它的弹性应该远小于1,但为什么各个地区弹性差距这么大?有可能是由价格区间不同造成的。也可能在调查时,中国和俄罗斯的香烟价格还处在较低水平,所以弹性远低于美国和加拿大,还有很大的涨价和加税空
间。
汽油:
再看汽油,该怎么解释低收入发展中国家和中等收入国家的调查差异?长期来看,有可能是在低收入国家,汽油价格相对于收入来说略高,所以弹性比较大。而短期来看,可能是低收入国家中汽油的替代品较少,对司机来说,低收入国家的基础设施不足,不能提供足够的公共交通等。但总之,这些都是我们的猜测,很难仅从数字推测出背后的原因。
所以,弹性是一个简化的、抽象的指标,弹性从来不给我们解释原因,它只是拿来直接使用,直接辅助决策的一个指标。
结论:
观察价格弹性表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从这里你可以看见人性的欲望和现实的权衡关系:对于美国精英的刚需——“就读精英私立大学”而言,就算学费涨到天上去,也不会让富人皱一下眉头;但对于以就读学费较为廉价的公立大学的中低产家庭而言,学费却是决定是否让孩子上大学的重要因素。简单的数字变化背后,我们看到的是无数个理性人渴望将手中资源最大化的尝试,可见经济学真是刻在人类基因里的学问。
家庭经济学|这样分家务,夫妻不吵架
烦人的家务活:
没有一个人喜欢做家务。在一项关于幸福的调查中,分担家务和上下班通勤一样,是人们最不喜欢的活动。也许这就是为什么谁做什么家务的选择往往会引起家庭气氛紧张,甚至吵架。调查表明,女方往往在家务分配中吃亏。就家务占用时间而言,女方比男方多做44分钟 (2 小时11分钟对小时27分钟)的家务。
如果每个人擅长做不同的事,安排家务就容易了。如果你的配偶擅长购买日用品,而你擅长洗衣服,那就简单了。但是事实并不总是这样。通常是某一方擅长做所有的家务。(实话说,这个人往往是女方。)女主人在洗衣、购物、清扫、做饭上样样行。但这就意味着她应该什么都做吗?
很显然不应该,这明显不公平。
正确的策略:
的确,你或你的配偶更擅长干所有事。但任何一个人在凌晨4点洗衣服都可能会把红色毛巾和白色T恤弄混。分工是个好办法,但怎么分工取决于人们的技能下降有多快:那个家务技能较差的人,就算少做一些家务,但只要他做完最后一份家务的耗时与配偶接近,我们就可以说这对夫妻的家务分工是有效率的。
一句话总结,为了使你家庭的效率实现“最优"(这是每一个经济学家的最终目标一一也是你的最终目标),你应该使每个人最后所做的一项工作的效率相等。
案例:
假设你的配偶有3项家务:洗碗、剪草坪、列出购物清单,你有5项:做饭、洗衣、购物、清扫、支付账单。这可能看来不平衡,但想一想,当你看到你的配偶在列购物清单时就已经衣衫不整地坐在那里开始打盹了,你就应该知道他能把你们需要多少牛奶算出来就已经很不错了。实际上他的这种状态和你付账单时的状态差不多,尽管付账单是你做的第5项家务。
如果这时你让你的配偶再去打扫卫生一一即使这只是他的第四项家务一一家里也会一团糟,因为他做第三项家务时就已经精疲力竭了,而你的状态仍然不错。这种安排的结果很可能是有一方要多干一些活,但它绝不会让一个人包揽了一切家务。
结论:
“能者多劳”在家务分配中绝对不是公平、甚至也不是有效率的逻辑。夫妻两人共同生活,不可能做到100%的公平或者效率,但是在家务分配上尽量做到“集体效率”的最大化,在经济学上是可能的,也只有寻找这个“最优解”,双方才能够心平气和的对自己说:“这是我该做的,尽管TA好像看起来更轻松一些。”
经济学|房租上涨应该被控制吗?
控制房租=帮助穷人?
在许多城市,地方政府都规定了房东能向房客收取的租金上限。这种政策的目的是使穷人更能租得起房。经济学家经常批评租金控制,认为这种帮助穷人提高生活水平的方法极无效率。—位经济学家称租金控制是“除了轰炸之外,毁灭—个城市的最好方法”。
短期内
租金控制的不利影响对—般人来说并不明显,因为这些影响要在许多年后才能显现出来。在短期中,房东出租的公寓数量是固定的,而且他们不能随着市场状况的变动而迅速调整这个数量。此外,在短期中,在一个城市寻找住房的人的数量对租金也并不会非常敏感,因为人们调整自己的住房安排要花时间。因此,住房的短期供给与需求都相对缺乏弹性。
下图表示租金控制对住房市场的短期影响。与任何—种限制性的价格上限—样,租金控制导致了短缺。但由于短期中供给与需求缺乏弹性,所以最初由租金控制引起的短缺并不大。短期中的主要影响是降低了租金。
长期内
长期的情况则完全不同,因为随着时间推移,租赁性住房的买者与卖者对市场状况的反应增大了。在供给一方,房东对低租金的反应是不建新公寓,也不修缮现有的公寓;在需求一方,低租金鼓励人们去找自己的公寓(而不是与父母同住,或与室友同住),而且也促使更多的人迁居到城市。因此,在长期中供给与需求都是较为富有弹性的。
下图说明了长期住房市场的情况。当租金控制把租金压低到均衡水平以下时,公寓的供给量大幅度减少,而公寓的需求量大幅度增加,结果使住房大量短缺。
不让房租涨=赋予房东歧视权
在那些实行租金控制的城市里,房东采用各种机制来配给住房。一些房东让租房者排长队等待;另一些房东喜欢把房子租给没有孩子的房客;还有一些房东根据房客的职业、背景实行歧视;有时住房被分配给那些愿意暗中贿赂中介的人。实际上,这些贿赂使公寓的总价格接近于均衡价格。
为了充分了解租金控制所带来的影响,我们必须回想一下之前笔记讲过的经济学十大原理之一: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在自由市场中,房东努力使自己的房子清洁而安全,因为令人满意的公寓可以租到较高的价格。与此相反,当租金控制引起短缺和排队等待时,没有什么激励能使房东对房客关心的问题做出反应。当人们排队等着住进来时,房东为什么要花钱维持和改善房屋状况呢?结果,虽然房客交的房租少了,但他们的住房质量也下降了。
结论
其实相对于售价而言,我国一线城市的租房价格已经非常实惠了。如果有关部门对房价涨幅进行干预,那长远来看会造成出租房质量的持续下滑,并且“一房难求”,让“看不见的手”自由配置资源,在多数情况下都是符合多数人利益的。
决策者往往通过实施额外管制来对租金控制的后果做出反应。例如,制定相关法律,将住房中的职业歧视认定为非法,以及要求房东提供适于居住的最低条件。但是这些法律实行起来很困难并且代价高昂。与此相比,当取消租金控制,并由竞争的力量调节住房市场时,这类法律就都没有那么必要了。因为在一个自由市场上,住房价格会自发调整,从而消除那些引起不合意房东行为的短缺现象。
经济学|设置最低工资会导致失业吗?
“最低工资”的由来
有很多人替穷人打抱不平,认为应该设置一个“最低时薪”来让他们增加收入。比如美国的最低工资法,规定了任何—个雇主要支付的最低劳动价格。美国国会在《1938 年公平劳动标准法案》(Fair Labor Standards Act of 1938) 中第一次规定了最低工资,以保证工人最低的当生活水平。2015年,根据联邦法律,最低工资是每小时7.25 美元。
如果没有最低工资
为了考察最低工资的影响,我们必须考虑劳动市场。下图表示的是自由的劳动市场,它和所有市场一样服从于供求的力量,工人决定劳动的供给,而企业决定劳动的需求。如果政府不干预,工资将自发调整,使劳动的供求达到平衡。
如果有“最低工资”
下图表示有最低工资的劳动市场。如果最低工资高于均衡水平,如图 6-5(b) 中所示,劳动供给量大于需求量,结果是出现了失业。因此,最低工资增加了有工作的工人的收入,但减少了那些找不到工作的工人的收入。
支持者的想法
最低工资往往是—个备受争议的话题。最低工资的支持者认为这项政策是增加贫困工人收入的一种方法。他们正确地指出,那些赚取最低工资的工人只能勉强度曰。例如,在 2015 年,当最低工资是每小时 7.25美元时,如果两个成年人领取最低工资,并且每周都工作 40 小时,那么他们的总收入也只有 30160 美元。这个量超过了四口之家官方贫困线的24% ,但还不到美国中等家庭收入的—半。许多最低工资的支持者承认它有一些负面影响,包括引起失业,但他们认为这些影响并不大。综合考虑之后,他们的结论是,较高的最低工资可以使穷人的状况变好。
反对者的想法
最低工资的反对者则认为,这并不是解决贫困问题的最好方法。他们注意到,较高的最低工资引起了失业,鼓励了青少年退学,并使—些不熟练工人无法得到他们所需要的在职培训。此外,最低工资的反对者指出,最低工资是一种目标欠清晰的政策。并不是所有领取最低工资的工人都在竭力帮助自己的家庭脱贫。实际上,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最低工资领取者生活在收入位于贫困线以下的家庭中。许多最低工资领取者是中产阶级家庭的青少年,他们只是为了赚点零花钱而从事兼职工作。
结论:
最低工资不会影响到中、高等收入者的生活,但却对低阶劳动者的生计息息相关。总的来说,因为他们的技能、素养欠缺,在诸如清洁工、收银员的岗位上产生了局部的供大于求,从而加速内卷,让劳动力价值最低的一批人无法找到一份糊口的工作,尽管那些“侥幸”上岸的竞争者未必比失业的人强多少,但“花了冤枉钱”的雇主腰杆子却硬的不得了。
经济学|对老板or员工征税有区别吗?
个税:重要的财源
所有政府——从全世界的各国政府到小镇的地方政府一一都使用个人所得税为公路、医疗、学校和国防这类公共项目筹资。由于税收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政策工具,而且由于税收在许多方面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在 2015 年,一个普通美国工人总的所得税占其收入的 15.3%
你认为是谁在承受这种工薪税的负担呢?是企业还是工人?当政府通过这项立法时,它试图规定税收负担的划分。根据这项法律,企业支付一半税收,工人支付一半税收。这就是说,一半税从企业收益中支付,而另一半税从工人工薪支票中扣除。出现在你工资单上的扣除量就是工人支付的部分。
员工、老板平分税收成本
但是,我们对税收归宿的经济学分析表明,法律制定者并不能这样轻而易举地划分税收负担。为了说明这一点,我们可以把工薪税仅仅当作一种对物品征收的税来分析,在这里物品是劳动,而价格是工资。工薪税的关键特征是,它是打入企业支付的工资和工人得到的工资之间的一个楔子。
经济学供求曲线分析
下图表示了工薪税的结果。当征收工薪税时,工人得到的工资减少了,而企业支付的工资增加了。最后,工人和企业像立法所要求的那样分摊税收负担。但税收负担在工人和企业之间的这种划分与立法的划分无关:下图中税收负担的划分并不一定是一半对一半,而且,即使法律要求向工人征收全部税收或向企业征收全部税收,也会出现同样的结果。
结论
比较有税收和没有税收时的工资,你会看到,工人和企业分摊了税收负担。这种税收负担在工人与企业之间的分配并不取决于政府是向工人征税,还是向企业征税,还是在两者之间平均分配税收。这个例子说明,公共争论中往往忽略了税收归宿这个最基本的结论。立法者可以决定税收是来自买者的口袋还是来自卖者的口袋,但他们不能用立法来规定税收的真正负担。确切地说,税收归宿取决于供给和需求的力量——更需要这次雇佣交易的人付更多的税。
经济学|对大米or奢侈品征税,谁来承担?
谁来交税?
当对一种物品征税时,该物品的买者与卖者分摊税收负担。但税收负担是如何确切划分的呢?只有在极少数情况下是平均分摊的。为了说明税收负担如何划分,我们考虑下图中两个市场的税收影响。在这两种情况下,该图表示了最初的需求曲线、最初的供给曲线和打入买者支付的量与卖者得到的量之间的楔子。
缺乏弹性-生活必需品
a图表示供给非常富有弹性而需求较为缺乏弹性的市场上的税收。这就是说,卖者对某种物品价格的变动非常敏感(因此,供给曲线较为平坦),而买者不是非常敏感(因此,需求曲线较为陡峭)。当对有这种弹性的市场征税时,卖者得到的价格并没有下降多少,因此卖者只承担了一小部分负担。与此相比,买者支付的价格大幅度上升,表示买者承担了大部分税收负担。
弹性较大-耐用奢侈品
b图表示供给较为缺乏弹性而需求非常富有弹性的市场上的税收。在这种情况下,卖者对价格的变动不是十分敏感(因此,供给曲线较为陡峭),而买者非常敏感(因此,需求曲线较为平坦)。该图表示,当对这种市场征税时,买者支付的价格并没有上升多少,而卖者得到的价格大幅度下降。因此,卖者承担了大部分税收负担。
分析:弹性差的一方交更多税
上面两幅图说明了一个关于税收负担划分的一般性结论:税收负担更多地落在缺乏弹性的市场一方身上。为什么这是正确的呢?在本质上,弹性衡量当条件变得不利时,买者或卖者离开市场的意愿。需求弹性小意味着买者对消费某种物品没有适当的替代品。供给弹性小意味着卖者对生产某种物品没有适当的替代品。当对这种物品征税时,适当替代品较少的市场一方不太愿意离开市场,从而必须承担更多的税收负担。
结论:
回到最初的问题,如果有关部门同时对大米和奢侈品加税,那么负担会落到谁身上呢?是消费者还是厂家?很明显,大米是生活必需品,消费弹性小,再贵也得吃,老百姓会掏这笔钱;但奢侈品是高档商品,消费弹性大,贵了我就不买了,所以厂家不敢涨价太多,会“默默补贴”这笔钱。
在经济学里永远要记住一句话:需求更迫切的人,永远要付出更多。
经济学|人类开展贸易的5个好处
贸易给所有人带来福利提升
一旦允许国际贸易,一国的商品价格将被推动到等于全世界通行价格的水平。以商品A为例,如果现在世界价格高于该国国内的价格,该国的A价格将上升。较高的价格会减少该国人的A商品消费量,并增加该国人的纺织品生产量。因此,该国将成为一个A商品出口者。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此时的该国在生产A商品上有比较优势。
相反,如果现在世界价格低于该国的价格,那么其价格将下降。较低的价格会增加该国人的A商品消费量,并减少该国人的A商品生产量。因此,该国将成为一个A商品进口者。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此时的其他国家在生产A商品上有比较优势。
如果价格上升,则A商品生产者受益、消费者受损;如果价格下降,则A商品消费者受益、生产者受损。在这两种情况下,收益都超过了损失,因此自由贸易会增加所有人的总福利。
增加商品多样性
增加了物品的多样性:不同国家生产的物品并不完全相同。例如,德国的啤酒与美国的啤酒并不完全相同。自由贸易使所有国家的消费者都拥有了更多的选择。
规模经济
通过规模经济降低了成本:一些物品只有在大量生产时才能以低成本生产,这种现象被称为规摸经济。如果一个小国的企业只在很小的国内市场上销售产品,那么它就不能充分利用规模经济。自由贸易使企业可以进入更大的世界市场,并使企业可以更充分地实现规模经济。
促进竞争
一个避开了外国竞争者的公司更可能拥有市场势力,这又使其能把价格提高到竞争性水平之上。这是一种市场失灵。开放贸易促进了竞争,并使看不见的手有了施展其魔力的更好机会。
加强思想碰撞
加强了思想交流:技术进步在世界范围内的转移通常被认为是与含有这些技术进步的物品的国际贸易相关的。例如,对一个贫穷的农业国家来说,了解电脑革命的最好方法是从国外购买一些电脑,而不是努力在国内生产电脑。
结论:
因此,自由的贸易让每个社会成员分工协作、各取所需,让每个人的生活都变得更好。贸易还增加了可供消费者选择的物品的多样性,使企业可以利用规模经济,使市场更具竞争性,并有助于技术扩散。尽管开放的贸易不一定让每一个社会群体都受益,但还是扩大了社会的总福祉。
经济学|各国限制贸易的5个理由
工作岗位论
自由贸易的反对者经常争辩说,与其他国家进行贸易消灭了国内的一些工作岗位。但自由贸易在消灭了一些工作岗位的同时,也创造了其他一些工作岗位。当外国人从本国购买商品时,这些国家得到了可以用来购买本国其他物品的资源,于是本国的工人可以从原行业流动到 该国有比较优势的新行业。虽然这种转变在短期中可能会给一些工人带来困难,但它使该国的人们作为一个整体可以享有更高的生活水平。
国家安全论
当一个行业受到来自其他国家的竞争威胁时,自由贸易的反对者往往会争辩说,该行业对国家安全是至关重要的。例如,如果一国正在考虑实行钢铁的自由贸易,国内钢铁公司就会指出,钢铁是用于生产枪炮和坦克的。自由贸易将使本国变得依靠外国来供给钢铁。如果以后爆发了战争,外国的供给中断了,本国可能就无法生产足够的钢铁和武器来保卫自己。
经济学家承认,出于对国家安全的合理考虑,保护关键行业可能是合理的。但他们担心,这种观点会很快被那些渴望以损害消费者利益为代价而牟利的生产者所利用。
当国家安全论的观点是由行业代表而不是国防机构提出时,就应该谨慎看待。为了得到免受外国竞争的保护,公司有夸大自己在国防中作用的激励。一国将军的观点可能就会非常不同。实际上,当军事部门是某一行业产品的消费者时,它就可以从进口中获益。例如,更为便宜的钢铁可以使本国以低成本增加武器储备。
幼稚产业论
新兴产业有时认为,应实行暂时性贸易限制,以有助于该产业的成长。这种观点认为,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保护期以后,这些产业成熟了,也就能与外国企业竞争了。同样,老产业有时也认为,它们需要暂时性保护,以有助于它们对新情况做出调整。
经济学家经常对这些要求持怀疑态度,主要是因为幼稚产业论在实践中难以实施。为了成功地实施保护,政府要确定哪个产业实施这种保护后最终是有利可图的,并确定支持这些产业的利益是否大于实施保护给消费者带来的成本。但“挑选嬴家”是极为困难的。通过政治程序来挑选就更为困难,这种做法的结果最终往往是保护了那些政治力量强大的产业。而且,一旦一个政治力量强大的产业得到了免受外国竞争的保护,这种“暂时性”政策就很难取消。
不公平竞争论
一种常见的观点是,只有各国都按同样的规则行事,自由贸易才是合意的。如果不同国家的企业服从于不同的法律和管制,那么,(该观点认为)让企业在国际市场上进行竞争就是不公平的。例如,假设邻国政府通过给予纺织品公司大幅度减税来补贴其纺织品行业,本国的纺织品行业就会认为,自己应该得到免受这种外国竞争的保护,因为邻国不是在进行公平竞争。
实际上,从另一个国家以有补贴的价格购买纺织品会损害本国吗?的确,本国的纺织品生产者要蒙受损失,但本国的纺织品消费者能从这种低价格中获益。在这种情况下的自由贸易并没有什么不同:消费者从低价购买中得到的好处会大于生产者的损失。邻国对其纺织品业的补贴可能是一个糟糕的政策,但承担税负的是邻国的纳税人。本国可以从以受补贴的价格购买纺织品的机会中获益。也许本国应该感谢邻国,而不是反对其补贴行为。
用来讨价还价
另一种支持贸易限制的观点涉及讨价还价的策略。许多决策者声称支持自由贸易,但同时认为,当与自己的贸易伙伴讨价还价时,贸易限制可能还是有用的。他们声称,贸易限制威胁有助于消除外国政府业已实施的贸易限制。例如,Isoland国可以威胁说,除非Neighborland 国取消它的小麦关税,否则就要对其纺织品征收关税。如果Neighborland国对这种威胁的反应是取消关税,其结果可能是更为自由的贸易。
这种讨价还价策略的问题是,威胁可能不起作用。如果威胁没有起到作用,那么该国就会面临在两种坏的可能性之间的选择。它可以实施其威胁并实行贸易限制,这就会减少它自己的经济福利;或者它也可以收回自己的威胁,这又会使它在国际事务中失去威信。面对这种选择,该国也许会希望,要是一开始不做这种威胁就好了。
结论
贸易可以促进社会总体的发展,这一点在经济学原理上可以印证,但是过于抽象,无法让所有人都确信;但贸易又会实打实的伤害一批人的利益,这些人的损失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他们有理由团结起来、反对贸易,尽管这违背大多数人的利益。
经济学|啥是公共物品?水和教育算吗?
物品的2个重要属性
在考虑经济中的各种物品时,根据两个特点来对其进行分类是有用的:
1、该物品有排他性(excludability) 吗?这就是说,可以阻止人们使用这些物品吗?
2、该物品有消费中的竞争性 (rivalry in consumption) 吗?这就是说,一个人使用某种物品会减少其他人对该物品的使用吗?
根据这两个特点,下图把物品分成了四种类型。
私人物品 (private goods)
既有排他性又有消费中的竞争性。例如考虑一个冰淇淋蛋卷。一个冰淇淋蛋卷之所以有排他性,是因为可以阻止某个人吃冰淇淋蛋卷一—你只要不把冰淇淋蛋卷给他就行了。一个冰淇淋蛋卷具有消费中的竞争性,是因为如果一个人吃了一个冰淇淋蛋卷,那么另一个人就不能吃同一个冰淇淋蛋卷了。经济中的大多数物品都是像冰淇淋蛋卷这样的私人物品:除非你花钱,否则你就得不到东西,而且一旦你得到了它,你就是唯一获益的人。
公共物品 (public goods)
既无排他性又无消费中的竞争性。这就是说,不能阻止人们使用一种公共物品,而且一个人享用一种公共物品并不减少另一个人对它的使用。例如,一个小镇上的龙卷风警报器是一种公共物品。一旦警报器响起来,要阻止任何一个人听到它都是不可能的(所以它不具有排他性)。而且,当一个人得到警报的利益时,并不减少其他任何一个人的利益(所以它不具有消费中的竞争性)。
公共资源 (common. resources)
具有消费中的竞争性但没有排他性。例如,海洋中的鱼具有消费中的竞争性:当一个人捕到鱼时,留给其他人捕的鱼就少了。但这些鱼并不是排他性物品,因为在海洋浩湔无边的情况下,要阻止渔民在海中捕鱼是很困难的。
俱乐部物品 (club goods)
具有排他性但没有消费中的竞争性。例如考虑一个小镇中的消防。要排除某人享用这种物品是很容易的:消防部门只要袖手旁观,让他的房子烧为平地就行了。但消防并不具有消费中的竞争性:一旦该镇为消防部门付了钱,多保护一所房子的额外成本就是微不足道的。
结论:
这4类物品的划分是经济学对客观世界研究的起点。如果想治理工厂水污染,那么首先就要明确清洁的水源是一种公共物品,所以必须由政府介入对污染行为进行治理,才能保障全社会的利益。不懂这4类划分,无法开展任何有益的经济学实证研究。
17经济学|搭便车问题是啥?
烟火秀:一种公共产品
烟火表演是一种有意思的商品,它不具有排他性,因为要阻止某人看烟火是不可能的,而且它也不具有消费中的竞争性,因为一个人欣赏烟火并不会减少其他任何一个人欣赏烟火的乐趣。
例如,美国一个小镇的居民喜欢在每年的7月4日这天观看烟火表演。全镇500 个居民中的每个人对观看烟火表演的评价都是 10 美元,总收益为5000 美元。举行烟火表演的成本为 1000 美元。由于 5000 美元的收益于1000 美元的成本,所以小镇居民在7月4日观看烟火表演是有效率的。
烟火秀中的搭便车问题
私人市场能提供这种有效率的结果吗?也许不能。设想这个小镇的企业家 Ella 决定举行一场烟火表演。Ella 肯定会在卖这场表演的门票时遇到麻烦,因为她的潜在顾客很快就会想到,他们即使不买票也能观看烟火表演。由于烟火表演没有排他性,因此人们有成为搭便车者的激励。搭便车 (free rider) 是指得到一种物品的收益但没有为此付费的人。由于人们有成为搭便车者而不是成为买票者的激励,所以市场就不能提供有效率的结果。
怎么解决?
尽管私人市场不能提供小镇居民需要的烟火表演,但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显而易见的:当地政府可以赞助 7月4日的庆祝活动。镇委员会可以向每个人征收2美元的税收,并用这些收入雇用 Ella 提供烟火表演。小镇上每个人的福利都增加了8美元——对烟火的评价 10 美元减去税收2美元。尽管 Ella 作为一个私人企业家不能做这件事,但如果她是政府雇员,她就可以帮助小镇达到有效率的结果。
结论:
小镇的这个故事是简化的,但却是现实的。实际上,美国许多地方政府都为7月4日的烟火表演付费。而且,这个故事说明了公共物品的一个一般性结论:由于公共物品没有排他性,搭便车者问题的存在就使私人市场无法提供公共物品。但是,政府可以潜在地解决这个问题。如果政府确信一种公共物品的总收益大于总成本,那么它就可以提供该公共物品,并用税收收入对其进行支付,从而使每个人的状况都变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