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一个人看八月未央的文案(八月未央散文)

一个人看八月未央的文案(八月未央散文)近来读了篇关于主持人涂磊的人物速评。冯唐无意中表现出的问题,涂磊亦然。那种俯瞰人世人生导师的面目,一点不好笑,不风趣。你在看风景的同时,你也成了别人眼中的风景。且不论涂磊节目中的观点言论累有偏颇处,单看他飞机上伸脚蹬踩前边椅背的事件,而后迅速道歉的样子,满满地写着功利。怎么可能一个人那么“完美”的素养,猝而失态?又马上省悟,真诚致歉?总归是有一点儿表里不一的成分在里边,他也要讨生活,也要压抑自己,不然流量骤降,要关乎饭碗的。怎么活是自己的事儿,或者说怎么活是自己必须面对的事儿。书袋吊足,还得说人话,说说过日子。冯唐给中年男人们列出十大禁区:第一,不要成为一个胖子;第二,不要停止学习;第三,不要呆着不动;第四,不要当众谈性(除非你是色情书作家);第五,不要追忆从前(哪怕你是老将军);第六,不要教育晚辈;第七,不要给别人添麻烦;第八,不要停止购物;第九,不要脏兮兮;第十,不要鄙视和年龄无关的人

2020.8.20

安妮宝贝的作品,一向没有涉猎。其中并无褒贬之意,只是不想而已。不想便是不想,没有什么刻意。因为书山墨海,古往今来,如进了大观园的刘姥姥那样,什么都新鲜,这儿摸一摸,那儿看一看,早已目不暇接,大半生回顾,拈过的书呵,不过是沧海一粟。包括当年怒马鲜衣的冯唐与韩寒,如雷贯耳,也就够了,不需要去追逐。所以,感觉自己这种人,是落后于潮流的,老朽得很。

可那又怎么样呢?确乎没有做粉丝的潜质,不会以无限崇拜的小眼神儿示人,便是顶喜欢的李杜苏辛,最好的境界,依然还是作品中说话。但一个作者,能成为畅销书作家,这本身便是一件很拉风的事情。把爱好活成职业,然后天马行空,天下去得,足堪钦佩。提及安妮宝贝,主要是在于为“八月未央”探索出处,印象里想当然,太容易把它归之于《诗经》名篇《国风·豳风·七月》那一章了,幸亏一向秉持些小严谨,书袋吊足,人家开篇清清楚楚的两句是“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没有“八月未央”四字,它们只不过是安妮宝贝一本小说散文集的

书名罢了。

想当然耳,历来害人,尤其是对自己这种半瓶油辈,古人有个“秀才识字读半边”的典故,嘲讽有的读书人学问不牢,姿态浮夸,洋相不免出尽。譬如讲《诗经·七月》中的正题,“七月流火,九月授衣”,相当一部分现代人,甚至高知们,把“七月流火”理解为到了七月,暑热如浴火。恰恰是南辕而北辙,贻笑大方。此处“七月”是周历,非今天的公历,所谓“流火”,《辞海》释义:“火,星名,即心宿。每年夏历五月间黄昏时心宿在中天,六月以后,就渐渐偏西。时暑热开始减退。”另,孔颖达疏:“于七月之中有西流者,是火之星也,知是将寒之渐。”由此可见,“七月流火”虽与节气、气候有关,但绝不是形容暑热之词。余冠英在《诗经选译》中对此说得更为简洁明了:“秋季黄昏后大火星向西而下,就叫做‘流火’”。

按照彼种逻辑,是不是由“未央”而联想到“未央宫”呢?唐岑参即有佳句,“汉将承恩西破戎,捷书先奏未央宫。”未央宫者,汉高祖七年(前200年),丞相萧何主持在秦章台基础上修建未央宫。汉高祖九年(前198年),未央宫基本建成,成为大汉帝国的主要宫殿。其实“未央”的由来,渊源更久,其最早出自《诗经·小雅·鸿雁之什·庭燎》,“夜如何其?夜未央,庭燎之光。”诗中的“未央”作“未尽”、“不尽”、“未已”解。世人皆道“夜未央”,“夜未央”,实附以流俗,未知往来也。忽然想对古代那些皓首穷经汗牛充栋作注作疏的老先生们,恭恭礼敬一下,虽然讲华夏历史文化博大精深,但一字之释,旁征博引常及万言数万言,也足称伟业。

八月未央,昭然若揭。实际上,吊书袋的过程,毫无快爽,好在行文,只为一抒胸臆,非是考据,否则施以管锥,还不知道有多少地方漏风冒气。然而,历史就是历史,你在不在乎,它们也在。它们不过就是曾经的“我们”留下的气息与痕迹,许多东西深究一下,厘清一下,是蛮好的。又譬如一直以为安妮宝贝是个小女孩子,实情是人家比自己还要年长一岁,原来那么青春的美女作家已恍然半百。韩寒呢,差不多也过了气,锋芒折尽,如今是宠女狂魔一枚。唯有冯唐,还会时不时冒出来作一作“妖”,可自数年前一篇网络热文《如何避免成为一个油腻的中年猥琐男》后,也将将偃旗息鼓。

怎么活是自己的事儿,或者说怎么活是自己必须面对的事儿。书袋吊足,还得说人话,说说过日子。冯唐给中年男人们列出十大禁区:第一,不要成为一个胖子;第二,不要停止学习;第三,不要呆着不动;第四,不要当众谈性(除非你是色情书作家);第五,不要追忆从前(哪怕你是老将军);第六,不要教育晚辈;第七,不要给别人添麻烦;第八,不要停止购物;第九,不要脏兮兮;第十,不要鄙视和年龄无关的人类习惯……不过,言辞再犀利叛逆,谁也不是哲学家,谁也不是活着的神,一个被圈禁起来的中年大叔,就是好大叔了??人会犯错,这是由人性所决定的。调侃一下,无所谓,但估计冯“大师”们同样会中自己的招吧。到什么年纪,做什么年纪的事儿。特立独行并不坏,只要他不碍别人。

近来读了篇关于主持人涂磊的人物速评。冯唐无意中表现出的问题,涂磊亦然。那种俯瞰人世人生导师的面目,一点不好笑,不风趣。你在看风景的同时,你也成了别人眼中的风景。且不论涂磊节目中的观点言论累有偏颇处,单看他飞机上伸脚蹬踩前边椅背的事件,而后迅速道歉的样子,满满地写着功利。怎么可能一个人那么“完美”的素养,猝而失态?又马上省悟,真诚致歉?总归是有一点儿表里不一的成分在里边,他也要讨生活,也要压抑自己,不然流量骤降,要关乎饭碗的。

在一个大师寂寥的时代,可笑的是,“大神”们横行。而今的情况是,历久弥新不常有,而人设崩塌天天有。也难为人家了,一个人能够装一时,哪能装上十年八年大半辈子呢。人无法避免缺点的存在,换个说法更妥帖,人有点缺点,才有人味儿。有缺点怕什么,大不了改正。“神”们就没有缺点?那中国《封神演义》、《西游记》里的血腥气哪来的?那希腊众神满满的龌龊,又算个啥玩意儿?

做个俗人也好。拉纤搬砖过日子,顶天立地。七月中旬那会儿,匆匆北归,儿子中考来临,年年漂泊江湖,从他姐到他,没有陪过他们多少光阴,妻讲,你再不陪陪他,过了这村儿,就没这店儿了。于是和他天天窝在家里,给他做饭洗衣,晚上一起去运动运动。老夫聊发少年狂,做个俯卧撑吧,他还真不是个儿。巴巴地等他考完了,提前接了妹妹的班儿,爷俩天天回家侍候他的爷爷奶奶。通常是早上五点半起来做饭,九点前回村,中午再接着做饭,傍晚回城。晚上几点睡,没什么谱儿,说是天天乐乐呵呵,父母病重,岂能心中无块垒?凌晨一点睡不着,就两点睡,什么时候手机啪啪打脸了,算是熬到了火候。

再回江淮,历数月余,也发生过小崩溃。回来那日,一进公寓,满堂的潮湿濡热,迎面扑来,再进卧室一看,马上心中悲苦交加:凉席上一层的苔霉,何等的茂盛猖獗!一刹那间,懵掉了。

治愈倒也简单,下楼一碗牛肉面,然后细细一个大扫除。“七月”还未“流火”,更不像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里感慨塞外那般——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八月的天空下,日日浪迹于徽式民居黑白相间的古朴中,沉默躬行。遇见相熟的邻居,笑一笑,遇见相熟的草木,也笑一笑。

《倩女幽魂》里有这样一段话,明知道不应景,还是愿意写出来,“要是你因为我的离开,心疼地眼泪快要掉下来的时候,就赶紧抬起头,看看这片曾经属于我们的天空。当天还是那么蓝,白云还是那么潇洒,就不应该哭。因为我的离去,并没有带走你的世界。”

人终会有朝一日离开,当然带不走天的蓝云的白,一根鸡毛都带不走。但谁也无法否认,这个世界,他来过。

这个世界,他爱过。

一个人看八月未央的文案(八月未央散文)(1)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