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正的凡尔赛(凡尔赛辛酸生活史)
历史上真正的凡尔赛(凡尔赛辛酸生活史)浴缸由整块大理石雕刻而成,长达3米,需要22个人用绳子和滑轮才能运送……镶嵌高级细木、壁画和石材,炫目直逼凡尔赛镜厅;路易十四的情人之一:蒙特斯潘侯爵夫人历史学家威廉·里奇·牛顿就在他的《大门背后》中,记载了凡尔赛宫的路易十四专属浴室:装修豪华,耗时十年才完工;
欧洲中世纪黑死病大爆发,那时候还没有伟大的巴斯德同志,人们找不到病因,认为是水造成了疾病的传播,而洗澡会令皮肤舒张、毛孔打开,洗澡水就会导致内脏虚弱、病魔上身,因此视洗澡为畏途,最好是攒出一层厚厚的体垢,用作天然防火墙。
中世纪欧洲黑死病大爆发
英王亨利八世在位时,曾将全英格兰的浴场一律取缔,洗澡成了真正的禁忌活动。而法王路易十四就更过分了,传说,他从1647年到1711年的64年间,总共只洗过一次澡。于是,今日的时尚用品香水和香袋,就成了他当年掩饰体臭的伟大发明……
这个说法在当年还是大有信众的,毕竟直到1954年,法国也只有1/10的住房配备浴池或淋浴设备。但事实上,这还真就是个传说——贫穷限制了我们的想象力——路易十四在凡尔赛宫里,有不止一个豪华浴室,根本不缺澡洗,而且大多数情况下,还是鸳鸯浴。
路易十四的情人之一:蒙特斯潘侯爵夫人
历史学家威廉·里奇·牛顿就在他的《大门背后》中,记载了凡尔赛宫的路易十四专属浴室:
装修豪华,耗时十年才完工;
镶嵌高级细木、壁画和石材,炫目直逼凡尔赛镜厅;
浴缸由整块大理石雕刻而成,长达3米,需要22个人用绳子和滑轮才能运送……
像这样关于凡尔赛宫和法国王族的新鲜爆料与细节披露,在《大门背后》中比比皆是。其实,这本书的副标题就叫做《凡尔赛宫廷生活与权力舞台》,全书就像一部文字版的纪录片,分为住所、膳食、水源、取暖、照明、清洁、洗衣等共七个方面,娓娓道来,展现出这座法国宫廷大门背后的点点滴滴。
谁知道,在奢华的王室生活场景背后,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隐秘呢?
01 吃不了兜着走,世界上第一批外卖员的诞生众所周知,路易他们家都是大胃王。路易十四所谓的“大宴”,要包括8道肉汤、10道头盘、4道烤肉、8道中菜、2道沙拉、4道水果、6道甜品,奢侈的简直令人发指。
不过,这是“太阳王”才能享有的规格,如果你以为在凡尔赛宫廷,每人每天都能这样饕餮狂欢,那就大错特错了。为数众多的侍从、仆人、侍从的仆人、仆人的家属……就难得这样的口福。
“大胃王”路易十四
当然了,这儿说的是“难得”,不是绝对的“没有”。
如此丰盛的菜品,一般都会有剩余,甚至留下一些没被动过的菜。宴会之后,它们就被层层传递,由侍从和仆人们消化掉。国王的一桌子剩菜,通常够养活两桌子食客的。
除了国王的御膳,国王之家的总管发起的小规模宴请,王后、王子和公主寝宫组织的宴会,也会遗留一些剩菜,也照此模式发配下去。因此,各级各类工作人员在很大程度上,在靠“捡剩饭”过活。
可想而知,这类食物的来源极不稳定,饥一顿饱一顿是常有的事。但如果自费就餐,每天的餐补只有1—3利弗尔,直到18世纪80年代,才涨到5个利弗尔。这是什么概念?当时一个普通泥瓦匠,一天就能挣2个利弗尔。对于拖家带口的工作人员来说,这点餐费还真是捉襟见肘。
而假如“剩饭”充足,吃后还有残余,就会被侍从仆人们转卖给“侍水商”,换点私房钱。这甚至成为凡尔赛小镇上的一项产业,养活了大批靠此为生的小商贩。他们负责串通宫内外关系渠道,将搞到的剩菜打包,再销售给千家万户。按照《大门背后》中的说法,这批人也就成了世上最早的一批“外卖员”。
外卖小哥
至于高层贵族和官僚的吃饭问题,要更加尴尬一点,你不能指望国王每天都请你赴宴,那就只好自己开伙,但偏偏凡尔赛宫最初的设计,是没有厨房的,那就只好申请加建、临时搭建,或者私自改建。最不济,家里也得准备一间小的热饭室。
住房本就紧张,热饭室的空间极其狭小,主要靠烧煤加热,消防隐患、环境卫生先都不说了,仆人们呆久了,甚至会有窒息身亡的危险。
总而言之,光鲜亮丽的大门背后,想要吃一顿美味的午餐,还真是一件辛苦活,有时还要再加点运气才行。
02 没有空调、暖气和电灯,你以为宫里能舒服到哪儿去?距离产生美。
远观凡尔赛宫富丽堂皇,但对于现代人来说,没有水电暖、燃气、网络,这房子的宜居程度必定大打折扣,简直跟集装箱没啥区别。饶是如此,毕竟有个豪华的装修,能住个宽敞明亮也好。但在凡尔赛宫里,这些都是奢望。
凡尔赛宫金门
可以这么说,除了国王本人之外,凡尔赛宫的住户无时无刻不处于住房危机之中。究其原因,凡尔赛宫毕竟只是个“宫”,和中华帝国规划严整的帝“都”没法比。像大唐长安城,宫城皇城、百官衙署、东市西市,井井有条。但凡尔赛宫原本就是王室小小的狩猎行宫,自从成为宫廷驻地以来,皇亲贵胄、政府要员、各地名流、侍卫仆从……一拥而入,总要在宫里谋一间陋室吧?就算委屈住在宫外,但凡尔赛小镇的接待能力也很有限,比大巴黎可是差远了。
大唐长安城
1778年时,贵为国王的贴身侍从,36个人却只分到10间房,而这10间房里只有6个取暖的壁炉。这还不是最惨的,贴身侍从也有自己的仆人,这些人就只好睡在10间阁楼里,屋顶是斜面的,天花板很低,有的一间卧室要睡三个人——简直就是小微企业职工宿舍的待遇。
更严重的是,由于建筑年久失修,堂堂凡尔赛宫,竟然还有不少危房。有的天花板快要朽坏了,有的横梁已经腐烂而面临塌方,有的房间没了门板和窗户,有的既透风又漏雨……
上层贵族则面临另一种烦恼:抢房子。
每当有新屋空出来,就会上演一场鸡飞狗跳的“宫心计”,凭借王室荣宠、家族势力、社交网络……大家各显神通,软磨硬泡,就为了抢房或者换房。如1747年,比龙元帅的房屋腾空,第一时间就有11封求房申请书拥上来;1748年,两套空房引发了兴师动众的连锁反应,总计10位住户因此而换位搬迁,闪转腾挪。
凡尔赛宫内景
即便幸运住进去了,环境的恶劣还是超乎想象。比如伏尔泰就曾住在离公共厕所不远的地方,那悠悠的味道,只好自行脑补了。假如不幸分到厕所紧邻的房间,墙壁上还会有令人作呕的渗出物,时刻挑战人的鼻子和神经。再比如采暖,如果有幸住在风向不好的房间,冬天壁炉的烟排不出去,远远看去“宫殿就跟着火了一样”,至于全家会被熏成煤窑,那是一定的事了……
屋里环境差我忍了,那么出门散散步,感受一下皇家园林总可以吧?
那就……呵呵了!
03 洗衣服是个大问题,但水和空气是更大的问题正如凡尔赛宫建筑部行政官员所言:
凡尔赛城充满最奢华和最令人叹为观止的东西,但也最缺乏生活必需的东西。
令人惊掉下巴的是,这些“必需的东西”,其中就包括新鲜的空气和干净的水。
而这两件事又是相辅相成的。
据记载,1687年法军中爆发了传染病,宫廷中甚至有两位王子和多名大臣都染了病,但是路易十四冒着瘟疫也不隔离,而是坚决移驾,出巡枫丹白露宫。按照当时贵族们的说法,这里的主因是:“枫丹白露宫的空气总是比凡尔赛宫的好,凡尔赛宫的空气一直很糟糕”。所以国王着急离开,不但不是冒险,反而是一种避疫行动。
凡尔赛宫外的皇家园林
至于空气糟糕的原因,全拜臭水所赐,据说凡尔赛阴沟里的臭水,“连马都没法喝”。援引当时皇家建筑部秘书的话说就是,凡尔赛宫外围虽然是大片漂亮的花园,但却极缺乏散步场所,因为那些池塘、运河、水池……实在太臭了,简直难以通行,尤其是在夏天,花园里的那些铜像,仿佛都像会呼吸一样,散发出恶臭。
凡尔赛花园水景
其实这也难怪,凡尔赛宫的原址,本就是一处山间沼泽地,潮湿肮脏,水流不畅。偏偏路易十四对水景有极大的嗜好,在扩建宫殿的时候,大肆修建池塘、喷泉、沟渠及其附属雕塑和建筑。这又给后续的给排水带来一系列麻烦。
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景观用水是通过253个水泵和14个巨型水车,翻山越岭从塞纳河艰难转运而来;饮用水则是寻找附近的泉水。再加上蓄水池、泵房等附属设施,在1664—1689年凡尔赛宫大扩建时期,用在水利设施上的花费,占到总开销的一半以上。
凡尔赛花园水景
然鹅……对咱们中国人来说,都懂得,这种面子工程是“管杀不管埋”,只要当时光鲜,管你日后如何排水,人多了怎么扩容?凡尔赛宫一地恶臭的“死水”,就是这么来的。而饮用水的危机,也在18世纪中叶开始全面爆发。
因此说,国王贴身的内衣,居然要拿到马匹的饮水槽里去洗,也就不是什么值得惊讶的事了——我总不能去喷泉池的臭水中洗吧?当时的情况是,洗衣工洗衣服就是打游击,即使贵为王后,也没有专用的洗衣间或者固定的洗衣池,那里有干净水,就抢去哪里喽。
但即便是把内衣泡在马槽中,还是遭到了众人的反对,倒不是说马槽洗衣服不卫生,而是说,好好的干净水,不该浪费在洗衣服上。活久见!可想而知,这路易十四老儿当年穿在身上的是什么?
数一圈下来,从衣食住行,到呼吸取暖,甚至人身安全,凡尔赛宫都不尽如人意。但又是什么原因,令贵族老爷们趋之若鹜,“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呢?
著名的凡尔赛镜厅
用《大门背后》的作者威廉·里奇·牛顿的话来说,“凡尔赛宫就像一个剧场”。当时法国所有的达官显贵,如果想要保住财富地位,在舞台上继续自己的演出,在绝对王权下沾染到一点点雨露恩泽,那就必须挤进凡尔赛宫,占住一个房间。哪怕,那里只是个金碧辉煌的臭水沟。
当时的贵族老爷们都清楚:
所有人都说:没有比凡尔赛宫更滑稽的地方了!
但所有人又满怀激情、摒弃理智跑去了凡尔赛宫。
改成一句直白的中国话就叫:
若要人前显贵,必得人后受罪。
【完】
读了历史就知道:古今多少事?心宽无大事。
本文作者【齐文刀】,系头条号签约作者。
更多深度长文,欢迎点击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