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八集纪录片大上海介绍(大型纪录片大上海全景式梳理上海百年发展历程)

八集纪录片大上海介绍(大型纪录片大上海全景式梳理上海百年发展历程)《大上海》完整记述了上海在中国近现代史、中国革命史和改革开放史中的澎湃篇章。总导演徐冠群介绍,不少激动人心的时间节点都能在片中看到:从中国共产党在石库门里诞生,到艰苦卓绝的淞沪抗战;从上海人用“蚂蚁啃骨头”的精神建设新上海,到成为支援全国建设的重要工业基地;从第一支“小飞乐”股票的诞生,到浦东开发开放开启崭新的篇章;从上海自贸区的设立,到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举办……《大上海》的一组组镜头,串成一本鲜活的“城市传记”。在《大上海》的镜头中,大英图书馆馆藏的《阿美士德号货船来华航行报告书》首次亮相荧屏。德国籍传教士郭实猎于1833年写到:“短短7天,就有400多艘载重量在100吨到400吨之间的帆船,从吴淞口进入上海城东面的码头。”作者在书中描绘了当年上海的繁华景象,并发出赞叹:“这个地方拥有极大的对外贸易的优势,更难得的是,它还没有被人发现。”这是作为商业中心的上海第一次进入欧洲人的视野

八集纪录片大上海介绍(大型纪录片大上海全景式梳理上海百年发展历程)(1)

■本报记者 张祯希

这部纪录片涉及大量珍贵历史资料,有不少为首次在荧屏亮相,有学者认为,该片将上海的发展放回江南文化之中,展示江南文化对海派文化的深刻影响,这点非常可贵

“百年中国看上海”,全景式回顾、梳理上海百年发展历程的大型纪录片《大上海》,将于9月23日起在东方卫视黄金档与上海纪实频道黄金时段播出。纪录片《代号221》与《彩色新中国》近期也将登陆东方卫视与上海纪实频道,这三部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沪产纪录片集结而来,共谱荧屏礼赞。

首部率先播出的《大上海》完整呈现了上海开埠至今176年历史进程,被誉为近年上海纪录片的“一号工程”。这部历经三年制作完成的八集、每集50分钟体量的作品背后,是摄制组累计拍摄超过1000小时的素材积累。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李天纲认为,这部纪录片尤其可贵的是将上海的发展放回江南文化之中,展示江南文化对海派文化的深刻影响,拍摄中涉及的大量珍贵历史资料,有不少为首次在荧屏亮相。

追溯上海城市精神历史根源,串成鲜活“城市传记”

《大上海》制片人韩芸说:“制作《大上海》不仅仅是希望‘记录’一段历史,更意在让今天的人们理解上海。看过《大上海》才会明白,这片土地今天所呈现的开放意识、契约精神、创新品格和工匠精神,都有其历史根源。”

在《大上海》的镜头中,大英图书馆馆藏的《阿美士德号货船来华航行报告书》首次亮相荧屏。德国籍传教士郭实猎于1833年写到:“短短7天,就有400多艘载重量在100吨到400吨之间的帆船,从吴淞口进入上海城东面的码头。”作者在书中描绘了当年上海的繁华景象,并发出赞叹:“这个地方拥有极大的对外贸易的优势,更难得的是,它还没有被人发现。”这是作为商业中心的上海第一次进入欧洲人的视野。

《大上海》完整记述了上海在中国近现代史、中国革命史和改革开放史中的澎湃篇章。总导演徐冠群介绍,不少激动人心的时间节点都能在片中看到:从中国共产党在石库门里诞生,到艰苦卓绝的淞沪抗战;从上海人用“蚂蚁啃骨头”的精神建设新上海,到成为支援全国建设的重要工业基地;从第一支“小飞乐”股票的诞生,到浦东开发开放开启崭新的篇章;从上海自贸区的设立,到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举办……《大上海》的一组组镜头,串成一本鲜活的“城市传记”。

海内外珍贵历史资料,还原英雄的身影

《大上海》拍摄期间,摄制组不但前往北京、广州、南京及香港等20多个城市取景拍摄,拜访150余位历史当事人、亲历者及相关后人,还远赴英、法、美、德、俄等9个欧美国家,拍摄了60余家大小档案馆、图书馆。不少关于上海的海内外一手档案资料借此登上荧屏。徐冠群说:“在浩如烟海的史料中,我们甄别、比较、提炼、选择、开掘,为的是努力讲清楚上海开埠至今176年的城市发展轨迹,为的是让人们了解上海、珍爱上海,为它更灿烂的明天奋斗。”

纪录片中,一段“十九路军淞沪抗战阵亡将士(纪念)大会”影像也是首次在国内荧屏披露。这段长约一分半钟的影像拍摄于1932年,是摄制组特别从英国百代新闻社购买的。除了“海归”资料外,上海本土的珍贵历史材料也十分出彩。来自上海市历史博物馆的《凤楼远眺》与来自上海青浦博物馆的《海纳百川图》,视角一东一西,分别展现了十六铺与青龙镇的繁华景象,体现出上海的兴盛发展。

《大上海》之“大”也体现在作品创新融合的表达方式中。《大上海》使用了不少新颖的艺术表现形式。制作组邀请中国知名沙画师高洁原创作画,以沙画形式展现上海租界的演变、轮船招商局的商战、《新青年》杂志的创刊、抗战时的工厂内迁、解放军进上海、陆家嘴开发等场景故事。照片再生、胶片上色等创新技术手段,也极大提升了历史资料的表现力。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