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楚汉之争刘邦为什么能够打败项羽(为何刘邦被骂做成功的无能之辈)

楚汉之争刘邦为什么能够打败项羽(为何刘邦被骂做成功的无能之辈)郦食其心中还有火,质问刘邦,你究竟要不要取天下,你为什么轻视长者!谋士郦食其初次去见刘邦。初一报,说是读书人。刘邦回答,现在军事时期,不见儒生。郦食其就发了火,他向管门房的人说,你给我滚进去报告,老子是高阳酒徒,不是儒生。刘邦正在洗脚,连忙让人将其请了进来,并起身欢迎。刘邦“能用人杰”确实是他的强项,一旦发现有才能的人士,如萧何、张良、韩信、陈平、彭越、英布、郦食其、陆贾以及颇能指挥战斗的曹参、樊哙、灌婴等,无不采取各种策略招纳或笼络到自己的麾下,并大胆地提拔使用,做到了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另一显著特点,不拘一格,唯才是用。刘邦团队的基本力量是社会底层人员,突出的代表就是樊哙、郦商、夏侯婴、灌婴四人。樊哙是屠狗的;郦商实际上是无业游民;滕公夏侯婴是赶马车的;灌婴是贩卖各种布帛的。而刘邦却知人善任,各色人等各得其所。此外还大肆从原秦朝官吏中网罗人才,如曹参、张苍、叔孙通、李必、骆甲等等文臣武

楚汉之争刘邦为什么能够打败项羽(为何刘邦被骂做成功的无能之辈)(1)


楚汉之争,稍微懂些历史人都知道,而刘邦、项羽更是其中的主角,刘邦最终开创大汉帝国,而项羽兵败自杀,但长期以来,很多人皆言刘邦是成功的市井小人,而项羽则是失败的盖世英雄。

难道说刘邦真是无才无德的市井之徒吗?在小编看来,恰恰相反。

刘邦确实出身市井,用现在的话就是吊丝一个,项羽应该算是高帅富吧,项羽天生神力,又是贵族,古代很讲究名望,项羽的先天条件优于刘邦多少倍都计算不过来,再看看刘邦有什么呢,没钱,没地位,没声望,打架也不行,打仗也不行,可是却有那么多人为他卖命,难道这不是他的能力吗?

底层出身、无明显的一技之长、且有些流氓习性的刘邦,当皇帝后,和群臣讨论过,自己也总结过。

刘邦“能用人杰”确实是他的强项,一旦发现有才能的人士,如萧何、张良、韩信、陈平、彭越、英布、郦食其、陆贾以及颇能指挥战斗的曹参、樊哙、灌婴等,无不采取各种策略招纳或笼络到自己的麾下,并大胆地提拔使用,做到了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另一显著特点,不拘一格,唯才是用。刘邦团队的基本力量是社会底层人员,突出的代表就是樊哙、郦商、夏侯婴、灌婴四人。樊哙是屠狗的;郦商实际上是无业游民;滕公夏侯婴是赶马车的;灌婴是贩卖各种布帛的。而刘邦却知人善任,各色人等各得其所。此外还大肆从原秦朝官吏中网罗人才,如曹参、张苍、叔孙通、李必、骆甲等等文臣武将。

他虚怀纳谏,有容人之量,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谋士郦食其初次去见刘邦。初一报,说是读书人。刘邦回答,现在军事时期,不见儒生。郦食其就发了火,他向管门房的人说,你给我滚进去报告,老子是高阳酒徒,不是儒生。刘邦正在洗脚,连忙让人将其请了进来,并起身欢迎。

郦食其心中还有火,质问刘邦,你究竟要不要取天下,你为什么轻视长者!

此时郦食其已经六十多岁了,刘邦比他年轻,自称长者。刘邦一听,向他道歉,立即采纳了夺取陈留县的意见。

元前206年,刘邦率军攻破咸阳。进入咸阳后,刘邦采取张良等人意见,向百姓宣布废除秦王朝的各种暴政苛法,封闭府库,还军灞上,同关中人民“约法三章”。原来秦朝政府任命的各级官吏一律保留原职位不动,继续维持社会的秩序。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刘邦婉言谢绝,秦“人又益喜,惟恐沛公不为秦王”。

在此之后,刘邦与郦食其谋划分封制,以笼络诸侯,分化项羽的势力,适逢张良来访,张良听罢大惊,提出“八不可”。当时刘邦边听边吃饭,等听完,急得把嘴里的饭都吐出来了,命令赶紧销毁已经铸好的封印。

对待部下,刘邦心底坦荡,忠厚坦诚,项羽狡诈多疑,虚情假意。

楚汉之争刘邦为什么能够打败项羽(为何刘邦被骂做成功的无能之辈)(2)

在楚汉战争后期,项羽围困荥阳,陈平劝刘邦实行离间计,刘邦立即拨出黄金四万金,交给陈平调用,“恣所为,不问其出入”。只要把事情办好,你愿意怎么花就怎么花,不用报帐。

周昌是刘邦的御史大夫,原则性很强,遇事敢说话,敢坚持主见。

一天,刘邦正在内室休息,“方拥戚姬”,情意绵绵,雅兴正浓。此时,周昌急匆匆入内奏事,一看这般情景,非常尴尬,掉头就走。

刘邦发现周昌,急忙追赶。周昌停下脚步,“扑嗵”一声跪下请罪。刘邦顺势骑在周昌的脖子上,问:“我是个啥样的皇帝?”周昌仰脸回答:“陛下即(夏)桀(商)纣之主也”。

这个批评尖刻严厉,刘邦闻听不仅不恼火,反而哈哈大笑,放了他,从此更加忌惮周昌。

对此事,后世苏轼赞不绝口,说:“周昌以汉高为桀纣,刘毅以晋武为桓灵,当时人君,曾莫之罪,书之史册,以为美谈”。

然而,也有一些人就此事骂刘邦是流氓。一个堂堂正正的皇帝怎么能这样对待臣子?

司马迁在《史记·高祖本纪》里,多次强调刘邦出身草莽,好吃懒做,如“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对“廷中吏无所不狎侮,好酒及色”等。刘邦起义之前虽然是泗水亭长,但也“常告归之田”,吕后及两个孩子也“居田中蓐。”另一方面,又“仁而爱人,喜施(舍),意豁如也。常有大度”。

后世在对刘邦的种种恶评中,说他起事前不务正业、泼皮无赖者居多。岂不知,正是这段放浪形骸、游戏人生的经历,积极了一大批打天下的兄弟,也练就了他识人、用人、容人方面表现出罕见的能力和雅量。

刘邦的口头禅就是“如之奈何”“如之奈何”,白话就是“这可怎么办”的意思。

这也是许多人批评他无能的理由。其实,这何尝不是他的高明之处。对于政治领袖而言,多听听,多问问,天下智慧尽归我用,只要保有清醒的判断力和理性的选择力就足够了,又何须以自以为比天下人都聪明的方式包打天下呢?

在用人和纳谏上,项羽与之相比差距甚远。项羽的用人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宗亲故旧,二是非亲非楚之人。如季父项伯为楚左尹,项佗为魏相,项声、项庄、项冠、项悍皆为将军。所以原为项羽部下的陈平便批评说:“项王不信人,其所任爱,非诸项即妻之昆弟,虽有奇士不能用。”

除了亲族好友之外,最初项羽身边也有很多人才,如韩信、彭越、黔布、陈平、龙且、钟离昧、周殷、范增等。但后来却大多离他而去,结果其身边只剩下宗亲故旧。这不能不说是他的最大失败,也是他最终败在刘邦手下的一个主要原因。

由于用人唯亲和生性多疑,往往不能知人善任,也不辩忠奸。英布本是项羽的爱将,在数年的征战中,逐渐与项羽产生隔阂。后来刘邦派使者说降,遂反楚归汉。韩信最初仗剑跟随项梁,项梁死后,又跟随项羽,曾多次向项羽献策,项羽不听,亦叛楚归汉。还有陈平,富有谋略,后遭项羽无端猜忌,害怕被杀,也逃离楚营投奔刘邦。即便是忠心耿耿的范增,项羽不加信任,轻易中了离间计,与之离心。陈平又在楚军中散布谣言,离间了项羽与将军钟离昧。

在对待天下百姓的态度上,项羽也远远谈不上仁义。他我为人自负,崇尚武力,幼年时国破家亡、颠沛流离,使其对秦王朝充满仇恨,并转化成了残暴不仁的个性。

进军河南,以襄城久攻,“已拔,皆坑之”;行军至河南新安时,将20万秦军降卒坑杀;进兵咸阳后,杀秦降王子婴,火烧秦宫室,三月不绝;击败田荣的反叛后,因愤怒齐民从叛,大肆烧杀掳掠只知杀戮,所过大多残灭,而导致“天下多怨,百姓不附”。

那么,他为什么被人称之为英雄呢?

通观《史记·项羽本纪》,不难发现,项羽骁勇善战,英勇无畏。从举事吴中开始项羽就叱咤风云,所向披靡,“攻定陶”,“拔襄阳”,“斩李由”,“杀宋义”,东救齐地,西破章邯。而巨鹿和彭城两战,更是他事业发展的顶峰。

这无疑证明他是一员绝世猛将,勇武过人。

而后兵败垓下,自刎而死,更增加了悲剧色彩,失败者往往更容易得到人们的同情,再加上有力拔山兮的霸王之勇,自然成为了人们眼中的盖世英雄。

与之相比,出身市井的刘邦,曾经屡次兵败,狼狈不堪,遇事便征询文臣武将,甚至有时不信守承诺,言行如市井之徒,就显得不那么光鲜亮丽了。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