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相关的史料(北宋时期的定州)
北宋相关的史料(北宋时期的定州)(太平兴国五年冬十月)甲申,以河阳三城节度使崔彦进为关南都部署,侍卫马军都指挥使米信为定州都部署。(太平兴国五年)冬十月戊寅,大发兵屯关南及镇、定州。己丑,发京师,至雄州,民治道。甲午,命侍卫马军都指挥使米信护定州屯兵。(乾德三年十一月)癸亥,定州驻泊都监田钦祚败契丹于遂城。《太宗本纪》(太平兴国四年)六月甲寅,以将伐幽、蓟,遣发京东、河北诸州军储赴北面行营。庚申,帝复自将伐契丹。丙寅,次金台顿,募民为乡导者百人。丁卯,次东易州,刺史刘宇以城降,留兵千人守之。戊辰,次涿州,判官刘厚德以城降。己巳,次盐沟顿,民得近界马来献,赐以束帛。庚午,次幽州城南,驻跸宝光寺。契丹军城北,帝率众击走之。壬申,命节度使定国宋偓、河阳崔彦进、彰信刘遇、定武孟玄哲四面分兵攻城。以潘美知幽州行府事。契丹铁林厢主李札卢存以所部来降。癸酉,移幸城北,督诸将进兵,获马三百。幽州神武厅直并乡兵四百人来降。乙亥,范阳民以牛
《宋史》中的定州(节录)
《太祖本纪》
七年春,北汉结契丹入寇(真、定),命出师御之。次陈桥驿,军中知星者苗训引门吏楚昭辅视日下复有一日,黑光摩荡者久之。夜五鼓,军士集驿门,宣言策点检为天子,或止之,众不听。迟明,逼寝所,太宗入白,太祖起。诸校露刃列于庭,曰:“诸军无主,愿策太尉为天子。”未及对,有以黄衣加太祖身,众皆罗拜,呼万岁,即掖太祖乘马。太祖揽辔谓诸将曰:“我有号令,尔能从乎?”皆下马曰:“唯命。”太祖曰:“太后、主上,吾皆北面事之,汝辈不得惊犯;大臣皆我比肩,不得侵凌;朝廷府库、士庶之家,不得侵掠。用令有重赏,违即孥戮汝。”诸将皆载拜,肃队以入。副都指挥使韩通谋御之,王彦升遽杀通于其第。太祖进登明德门,令甲士归营,乃退居公署。有顷,诸将拥宰相范质等至,太祖见之,呜咽流涕曰:“违负天地,今至于此!”质等未及对,列校罗彦环按剑厉声谓质等曰:“我辈无主,今日须得天子。”质等相顾,计无从出,乃降阶列拜。召文武百僚,至晡[bū](申时,即下午三点钟到五点钟的时间),班定。翰林承旨陶谷出周恭帝禅位制书于袖中,宣徽使引太祖就庭,北面拜受已,乃掖太祖升崇元殿,服衮冕,即皇帝位。迁恭帝及符后于西宫,易其帝号曰郑王,而尊符后为周太后。
(乾德二年)五月癸未,韩仲赟败契丹于定州北。
(乾德三年十一月)癸亥,定州驻泊都监田钦祚败契丹于遂城。
《太宗本纪》
(太平兴国四年)六月甲寅,以将伐幽、蓟,遣发京东、河北诸州军储赴北面行营。庚申,帝复自将伐契丹。丙寅,次金台顿,募民为乡导者百人。丁卯,次东易州,刺史刘宇以城降,留兵千人守之。戊辰,次涿州,判官刘厚德以城降。己巳,次盐沟顿,民得近界马来献,赐以束帛。庚午,次幽州城南,驻跸宝光寺。契丹军城北,帝率众击走之。壬申,命节度使定国宋偓、河阳崔彦进、彰信刘遇、定武孟玄哲四面分兵攻城。以潘美知幽州行府事。契丹铁林厢主李札卢存以所部来降。癸酉,移幸城北,督诸将进兵,获马三百。幽州神武厅直并乡兵四百人来降。乙亥,范阳民以牛酒犒师。丁丑,帝乘辇督攻城。秋七月庚辰,契丹建雄军节度使、知顺州刘廷素来降。壬午,知蓟州刘守恩来降。癸未,帝督诸军及契丹大战于高梁河,败绩。甲申,班师。庚寅,命孟玄哲屯定州,崔彦进屯关南。
(太平兴国五年)冬十月戊寅,大发兵屯关南及镇、定州。己丑,发京师,至雄州,民治道。甲午,命侍卫马军都指挥使米信护定州屯兵。
(太平兴国五年冬十月)甲申,以河阳三城节度使崔彦进为关南都部署,侍卫马军都指挥使米信为定州都部署。
(雍熙)三年春正月辛未,右武卫大将军、长宁侯德隆薨,以其弟德彝嗣侯,仍知沂州。庚辰,夜漏一刻,北方有赤气如城,至明不散。己丑,知雄州贺令图等请伐契丹,取燕、蓟故地。庚寅,北伐,以天平军节度使曹彬为幽州道行营前军马步水陆都部署,河阳三城节度使崔彦进副之;侍卫马军都指挥使、彰化军节度使米信为西北道都部署,沙州观察使杜彦圭副之,以其众出雄州;侍卫步军都指挥使、静难军节度使田重进为定州路都部署,出飞狐。戊戌,参知政事李至罢为礼部侍郎。二月壬子,以检校太师、忠武军节度使潘美为云、应、朔等州都部署,云州观察使杨业副之,出雁门。三月癸酉,曹彬与契丹兵战固安南,克其城。丁丑,田重进战飞狐北,又破之。潘美自西陉入,与契丹兵遇,追至寰州,执其刺史赵彦辛,辛以城降。辛巳,曹彬克涿州。潘美围朔州,其节度副使赵希赞以城降。癸未,田重进战飞狐北,获其西南面招安使大鹏翼、康州刺史马頵、马军指挥使何万通。乙酉,曹彬败契丹于涿州南,杀其相贺斯。丁亥,潘美师至应州,其节度副使艾正、观察判官宋雄以城降。司门员外郎王延范与秘书丞陆坦、戎城县主簿田辩、术士刘昂坐谋不轨,弃市。庚寅,武宁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岐国公陈洪进卒。辛卯,田重进攻飞狐,其守将吕行德、张继从、刘知进等举城降,以其县为飞狐军。占城国遣使来贡。丙申,进围灵丘,其守将穆超以城降。夏四月辛丑,潘美克云州。田重进战飞狐北,破其众。壬寅,曹彬、米信战新城东北,又破之。己酉,田重进再战飞狐北,再破之,杀二将。乙卯,重进至蔚州,其牙校李存璋、许彦钦杀大将萧啜理,执其监城使、同州节度使耿绍忠以城降。五月庚午,曹彬之师大败于岐沟关,收众夜渡拒马河,退屯易州,知幽州行府事刘保勋死之。丙子,召曹彬、崔彦进、米信归阙,命田重进屯定州,潘美还代州。徙云、应、寰、朔吏民及吐浑部族,分置河东、京西。会契丹十万众复陷寰州,杨业护送迁民遇之,苦战力尽,为所禽,守节而死……(八月)辛亥,降潘美为检校太保,赠杨业太尉、大同军节度使。十一月己亥,定州田重进入契丹界,攻下岐沟关。壬寅,契丹败刘廷让军于君子馆,执先锋将贺令图,高阳关部署杨重进死之。
(端拱元年)九月乙酉朔,以侍卫马军都指挥使李继隆为定州都部署。
(端拱元年十一月)己丑,郭守文破契丹于唐河。
(至道三年)秋七月甲申,(宋真宗)以范廷召、葛霸为定州、镇州驻泊都部署,王汉忠为高阳关行营都部署,康保裔为并、代州都部署。
《真宗本纪》
咸平元年十一月,定州苞伤稼,遣使振恤,除是年租。
咸平二年七月甲申,以傅潜为镇、定、高阳关行营都部署,张昭允为都钤辖。
九月癸卯,镇、定都部署言败契丹兵于廉良路,杀获甚众。
三年二月乙丑,以王显为定州路行营都部署,王超为镇州路行营都部署。
四年秋七月己卯,边臣言契丹谋入寇。以王显为镇、定、高阳关三路都部署,王超为副都部署,王汉忠为都排阵使。
四年十一月壬申,王显奏破契丹,戮二万人,获统军铁林等。
五年六月乙亥,以侍卫马军都虞候王超为定州路驻泊行营都部署。
六年四月,契丹来侵,战望都县,副都部署王继忠陷于敌,发河东广锐兵赴援。五月甲午,太白昼见。辛亥,录望都战没将士子孙。癸丑,镇州副都部署李福坐望都之战临阵退衄[nǜ],削籍流封州。
景德元年春正月壬子,开定州河通漕。
闰九月乙卯,诏河北吏民杀契丹者,所至援之,仍颁赏格。北平砦、威虏军合兵大破契丹。乙亥,契丹统军挞览率众攻威虏、顺安军,三路都部署击败之,斩偏将,获其辎重。又攻北平砦及保州,复为州、砦兵所败。挞览与契丹主及其母并众攻定州,宋兵拒于唐河,击其游骑。契丹驻阳城淀,因王继忠致书于莫州石普以讲和。己卯,高继勋率兵击败契丹数万骑于岢岚军。
冬十月乙未,诏王超等率兵赴行在。丁酉,诏魏能、张凝、田敏屯定州。癸卯,保、莫州、威虏、岢岚军及北平砦皆击败契丹。既而王继忠上言契丹请和,命阁门祗候曹利用往答之。
二年春正月庚戌朔,以契丹讲和,大赦天下,非故斗杀、放火、强盗、伪造符印、犯赃官典、十恶至死者悉除之。壬子,放河北诸州强壮归农,令有司市耕牛给之。癸丑,罢诸路行营,合镇、定两路都部署为一。
《仁宗本纪》
庆历二年冬十月戊午,发定州禁军二万二千人屯泾原。
皇佑二年夏五月己亥,旌定州义民李能。
《神宗本纪》
元丰三年九月壬戌,增宣祖定州东安坟地二十顷及守园户。
元丰五年夏四月丁丑,同知枢密院吕公著罢知定州。
《哲宗本纪》
元祐五年冬十月丁酉,诏定州韩琦祠载祀典。
元祐六年,定州野蚕成茧。
《徽宗本纪》
政和三年夏四月丙午,升定州为中山府。
宣和七年十二月己酉,中山奏金人斡离不、粘罕分两道入攻。丙辰,金兵犯中山府,詹度御之。
《钦宗本纪》
靖康元年春正月乙亥,金人攻通津、景阳等门,李纲督战,自卯至酉,斩首数千级,何灌战死。李棁与萧三宝奴、耶律忠、王汭来索金帛数千万,且求割太原、中山、河间三镇,并宰相、亲王为质,乃退师。
靖康元年三月丙戌,知中山府詹度为资政殿大学士,知太原府张孝纯、知河间府陈遘并为资政殿学士,知泽州高世由直龙图阁,赏城守之劳也。
靖康元年冬十月庚申,侍御史胡舜陟请援中山,不省。
(本文撰写过程中,韩振京、贾敏峰等老师提供了大量参考资料,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在此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