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醛检测在标准内就没事吗(你拿到的甲醛检测报告)
甲醛检测在标准内就没事吗(你拿到的甲醛检测报告)将中国与日本的检测体系放在一起对比,明显日本的要严格得多。F四星是目前国际最严格的健康标准,又被称为日本农林JAS标准。有商家在表述时仅仅说"E0级是国内及国际至高标准",省略了最关键的标准体系名称,属于偷换概念混淆视听。其次,目前国际上比较认同的日式F1、欧洲E1,与国内E0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体系。如今人们对健康的需求在逐年上升,购买家居时,对材料的质量更关注。商家们也抓准这个痛点,大力宣扬产品“环保”、“无污染”、“零甲醛”、“E0级”等。注:E0、E1、E2都是指一个甲醛释放限量等级的环保标准,最初E1、E2这两个标准产生于德国,之后引作欧洲标准,欧洲的最高标准为E1、E2。不少消费者往往就轻易相信这些描述,其实是不可取的。因为合格标准,只是代表它含量处在规定标准之下,而并不是完全没有。
前段时间,体检报告造假事件在网上沸沸扬扬。
“血液不检查就出结果,用护士假冒医生 。甚至抽了血,没做检查就扔掉,直接出结果,只因为真正得癌症的比例仅有千分之三。”
而在家居中,“体检”报告也能造假,尤其是针对大家所关注的“甲醛”、“苯”等污染物问题。
材料报告暗藏猫腻居室中的甲醛污染主要是由板材和家具引起的,由于用作室内装饰及家具制造的胶合板、细木工板、中密度纤维板和刨花板等人造板材用胶不环保,长期释放出甲醛等有害气体,从而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隐形杀手。
如今人们对健康的需求在逐年上升,购买家居时,对材料的质量更关注。商家们也抓准这个痛点,大力宣扬产品“环保”、“无污染”、“零甲醛”、“E0级”等。
注:E0、E1、E2都是指一个甲醛释放限量等级的环保标准,最初E1、E2这两个标准产生于德国,之后引作欧洲标准,欧洲的最高标准为E1、E2。
不少消费者往往就轻易相信这些描述,其实是不可取的。因为合格标准,只是代表它含量处在规定标准之下,而并不是完全没有。
其次,目前国际上比较认同的日式F1、欧洲E1,与国内E0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体系。
将中国与日本的检测体系放在一起对比,明显日本的要严格得多。F四星是目前国际最严格的健康标准,又被称为日本农林JAS标准。有商家在表述时仅仅说"E0级是国内及国际至高标准",省略了最关键的标准体系名称,属于偷换概念混淆视听。
此外,我国现行的检测认证体系,是由工厂或品牌方将产品样本送至质监局,质监局再根据国家标准对送检的样本进行检测,检测报告仅对送检样本负责。
这也就难免会有些商家耍起小聪明,送检批次与售卖批次之间的标准根本不同。
除了夸张宣传,商家展示的“体检”报告也暗藏猫腻。
他们可能会对信息模糊化处理,又或者一个报告通用。所以,在购买时,应索取完整检测报告,并仔细查看项目、类别、时间、标准等是否对应,更建议拍照留证。
即便如此,还有很多连环保标准都没通过的厂商,直接自行打码。今年8月,湖南电视台《经视大调查》栏目曝光建材市场一大潜规则,商家自己随意为出售的建材打环保标签“E0级”。
环境检测玄机重重对于所关心的环保检测,除了产品部分,还有家居环境。有时候我们购买的产品明明在合格标准下,但由于装修过程中,不断叠加,且大量使用漆、胶等,会导致污染物悄无声息地增加。
而检测报告又有哪些玄机?首先看看现行的室内空气质量评价标准:
简单来说,就是推荐性的比强制性的严,两个测出来的甲醛含量肯定不一样。按照强制标准,很容易过,但按照推荐标准,就难说了。
另外,处于各种利益考虑,甲醛报告也不能完全当真。
“有一些小的装修公司,会拜托出份合格的检测报告,从而满足他们的合作方需求;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一些检测公司会有除甲醛业务,为了让客户买单他们另外的服务,可能会在报告上动手脚。”—— 一位曾在检测机构工作的员工如是说道
并且检测甲醛的设备是可以调节的,就算当面作假,客户一般也不会发觉。
如果存疑也没关系,因为现在正规的甲醛检测也不会现场读数,都是先取样,回去再作检测。而且数据都是一次性,不同时间不同天气和因素会导致检测数值存在偏差。信不过,大不了再检测一次,但测一次就收一次的钱。测一个地方就是一个点,每个点收费一两百,总的检测费从几百块到上万的都有,于是很多消费者也就这样被轻易地蒙在鼓里。
所以划下重点:一定要找取得CMA认证的有资质专业机构。只有这些单位,才能够出具具有法律效力的检测报告,他们的报告也会打上“CMA”的标志和编号。而且正规机构的质检报告通常都会在各地质监局备案,拿到质检报告之后,在质监局官网输入报告代码就可以查报告是否真实存在。
归根到底,商家检测造假,除了利用各种监测漏洞之外,还基于对几率的信心。我们都知道,“甲醛”、“苯”等是致癌物质,但由于癌症的诱因难确认,且其潜伏期长,因而取证特别难;其次,消费者自身做检测or打官司等,成本考虑上都是一笔不小的负担,很多人都会图省事而在无形中“纵容”了商家。
所以,对于家居生活,还是得靠自己多一个心眼,别轻易被商家的噱头所欺骗。